南阳人徐旭生发现了“最早的中国”!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啦!
2019年10月19日,
位于洛阳偃师的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正式开馆啦!
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
最早的青铜礼器,
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
二里头还是最早的“中国”……
3800年前的绚丽生活图景,
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这个时刻,
我们铭记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者
南阳唐河人徐旭生先生
是他,发现了这“最早的中国”
徐旭生被誉为“夏史探索的总设计师”
“考古寻夏第一人”等,
他首先厘定了“夏代的文化”
和“夏氏族的文化”,
打破了“东周以前无信史”的传言……
▲徐旭生先生留法小照(来自澎湃网)
▲二里头博物馆外景 (曾宪平 摄)
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1977年,夏鼐先生根据新的考古成果又将这类文化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徐旭生先生发现二里头遗址的日志
▲徐旭生与友人合影(前排左起:1. 董作宾,2. 陈垣,3. 朱逷先,4. 蒋梦麟,5. 黄文弼;二排左起:2. 顾颉刚,3. 马衡,4. 沈兼士;三排左起:1. 常惠,2. 胡适,3. 徐旭生,4. 李宗侗)
▲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建立时的主要成员,左起:苏秉琦、徐旭生、黄文弼、夏鼐、许道龄、陈梦家、饶惠元
今年恰逢二里头遗址发现60年。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发展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的转折点,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中国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之最”,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不断向前推进。
▲200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工作现场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早期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历程与成果展示基地,博物馆的建设投资约为6.3亿元。该博物馆由洛阳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建、共管,开创了央、地共建的新模式。
为完整展示夏文化脉络,博物馆共展出文物2000多件,主要包括二里头遗址60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二里头文化区内重要遗址出土遗物,以及在夏商周断代、中华文明探源两大学术研究工程开展过程中留下的文字、图像资料等,不少珍贵文物都是首次亮相。
随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落成开放,该博物馆将不断对馆藏文物进行整理研究,进一步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进行遗址的保护与研究。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筑总体设计以二里头台地为意象,建筑天际线中央高起并逐渐融合于大地,象征威仪四方的华夏最早王朝气象。外观设计以“华夏之源最早中国”为基本理念,包含了“钥匙”“盘龙”“铜爵”“玉璋”等。
从空中看,博物馆的屋顶平面暗含了一把“钥匙”形象,象征着二里头文明是打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博物馆整体形象就像一条盘旋的龙,表现了二里头在早期中国研究中的独特地位。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共有5个常设展厅。
其中,一楼3个,分别为第一展厅(第一王朝)、第二展厅(赫赫夏都·国之大事)、第三展厅(赫赫夏都·建中立极);二楼分别为第四展厅(赫赫夏都·厥土生民·巍巍华夏)、第五展厅(世纪探索)。为辅助文物展品,让游客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博物馆还通过大型浮雕、沙盘、VR体验、互动游戏、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展示,让游客深入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等信息。
整个展厅通过文物、图版、浮雕、沙盘、VR体验、互动游戏、模拟展示、视频播放等多样的展陈形式,传统及高科技手段交融,视觉与体验交织,使内涵宏大而丰厚的夏都文化扑面而来。
三角足罐形鼎、乳状足罐形鼎、深腹罐、圆鼓腹罐、甑等炊器,斜壁平底碗、深盘矮圈足豆、敛口钵、鬲等食器;小口广肩深腹瓮、大口深腹罐和尊等盛储器;敞口大平底盆、敞口深腹盆、圈足盘、单耳杯等水器……各类陶器琳琅满目,让大家对二里头人的生活有了更进一步了解。
墙上的图版上,则对应展出二里头的陶器分期表。为让观众了解二里头文字,还在专门区域展出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符文字。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为完整展示夏文化脉络,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5个常设展厅共展出文物2000多件,以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为主,不少珍贵文物首次亮相。
此外,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已基本建成,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同期开放。
▲10月19日,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的纪念二里头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徐旭生女儿——今年已90岁高龄的王忱将先生生前82件二里头相关物品捐献给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唐河近现代名人,冯友兰、徐旭生名列前茅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