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项硬技术,是汉帝国的底气!吊打匈奴,气吞八荒……

文化影响力 文化影响力 2022-03-29

▲南阳汉宛城冶铁遗址,位于南阳市区北部瓦房庄附近,东西长6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该遗址散布着大量的绳纹简瓦片、耐火砖、磨石、烧结铁块、铁渣等遗物。1959年曾进行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出土遗物有熔炉基址17座。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风行卧龙

首发:文化影响力



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顶峰时,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要不是他后面跟着四万多士兵,他说这话就是神经病。西汉名将陈汤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要不是他的祖国已经有相当高水平的冶铁水平、他的军队已经能配备上精良的钢铁兵器,他说这话就是吹牛。

底气源于实力。钢铁兵器的使用,使汉朝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不得不说,冶铁业雄壮了汉帝国的军威。

和历史上很多技术的改进一样,汉代冶铁水平的提高,也是随着军事的需要而发展的。汉初,军事装备中的铁制兵器还不是很普及,真正顺手的铁制兵器恐怕更是凤毛麟角,而大汉帝国亟待承担抵御匈奴扰边的历史使命,维护国家安全,捍卫中原文明。

来无影去无踪的匈奴人,一直是帝国的噩梦,他们经常凭借强弓快马,像潮水一样从大漠高原上涌下来,使汉帝国捉襟见肘,疲于应对。在汉高祖摆脱白登之围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汉帝国采取了被动的“和亲政策”;汉文帝登基时,汉军的士气丧失殆尽,边关的警报只会惹得汉文帝夜不成寐,哀叹连连。

倒逼的形势,使帝国的君臣已开始认识到改良兵器的重要性,晁错在《言兵事疏》中就强调“坚甲利刃”的作用,主张升级汉军装备以自强。汉文帝遂诏令“纵民冶铁”,取消了之前对冶铁的禁令,实行“全民炼铁”。

这,就把全社会无穷的冶铁智慧充分发挥了出来。

随着汉代冶铁技术的发展,钢铁兵器不仅在数量增多,更重要的是质量上取胜。汉代已经掌握了生铁韧化、固态脱碳、炒钢等技术,使生铁百炼成钢。在这个基础上锻打的兵器保障了锋利度和强度,也进一步增加了汉军兵器的长度。

▲出图的汉代环首刀。图源/网络

据考古发现,汉代已经出现了一米多长的环首刀,用这种长兵器来克制匈奴,汉军占了绝对优势;冶铁业的发展,使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弩机能够批量化、标准化生产,并在反击匈奴的作战中发挥重大作用。冶铁业的发展使汉军战斗力增强,《汉书》中说“胡兵五而当汉兵一”,就是五个匈奴兵才能抵挡一个汉兵。汉景帝时,帝国的中央军的装备完全实现了铁器化,全副钢铁兵器武装的汉军追逐匈奴痛打,迫使他们西迁欧洲,从而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从这个意义上说,汉代的冶铁业一度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汉代环首刀,长兵器优势。图源/网络

以军事为导向的技术革新,往往会被运用到生产、生活方面。汉代冶铁技术不仅对刀剑枪弩的革新起来关键作用,而且推动了犁锄凿斧等工具的演变。
▲铁制农具。图源/网络

以南阳冶铁为例,当时铁器生产已经广泛涉及到农用,并畅销全国。在新疆,出土有汉代南阳冶铁作坊铸造的生产工具;在陕西,出土有南阳生产的铁锸。正是这些铁制农具的推广,才使汉代在兴修水利、开垦土地、开启山林、凿通道路等方面有了物质的保证,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使农业、手工业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个“发展”,又为汉帝国对匈奴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后勤保障,使战争一定程度上能够旷日持久、后顾无忧。

当然,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也有利于人们雕刻精美的汉画像石。

▲南阳汉画馆馆藏汉画

社会的进步,哪能全靠什么明君贤相,技术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汉代冶铁技术的成熟,让社会的方方面面受益,也支撑起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往期回顾

王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军队有文化。”
更始帝刘玄:德不配位的领导,都在靠阴谋活着
刘秀:“人格魅力,就是资本。”
刘秀:“说我放牛娃出身,那是在写鸡汤文。”
刘秀的启示:当领导要有个大样,不要鬼鬼捣捣
南阳方言不土气,扣掐明白也是个技术活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