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渤海大厦片区要征收拆迁了!面积多达…这里承载了无数沧州人的记忆!

2017-09-29 掌控沧州

2017年9月28日,运河区官方网站发布通知,沧州市运河区渤海大厦片区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将进行房地产评估,征收面积约2万平方米。这预示着渤海大厦这座曾经的沧州市标志性建筑将开发改造。


这座熟悉的楼,熟悉的钟表

以后可能真的看不见了



昔日繁华的商业街

如今早已落寞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它现在的样子,不久的将来,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渤海大厦就将与沧州人挥手告别。


渤海大厦东侧一个胡同,隔着围挡望进去,一片狼藉,像是被圈在了上个世纪。



现在的这个胡同门可罗雀,尽管附近熙熙攘攘,但极少有人来到这里。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沧州人购物的必达之地,曾经也是人头攒动,接踵摩肩。


还有人记得大厦楼顶上的铁皮亭子吗?那曾是个游乐园,对于80后来说,这里有他们童年美好的回忆。



小编就是在这个游乐场玩大的

20多年前,那里的碰碰车吸引力十足

现在,他们早已无人问津

未来,新商业将取而代之


老沧州商业区最后的区域即将拆迁

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城隍庙难寻 老商圈繁华依旧


老沧州人记忆最深的当属城隍庙,也就是老沧州的市场街,这里是沧州最繁华的地方。据《沧县志》记载,沧州城隍庙,明朝初年建立;弘治十七年,知县马奎重修;正德八年高夔铸铜为像;清乾隆五十九年知州复重建;道光五年知州潘国诏重修;同治十三年知州戴增福,光绪十二年知州骆寿先先后加修;光绪十九年乐营管带范天贵、防御安营四品府典陈其浚复修;民国十二年王雁宾、李瑞亭等呈请县府改建商场;民国十七年改为中山市场。

为了了解城隍庙昔日风貌,记者找到了当年这里的老居民于淑心,她是上世纪50年代的老大学生,当时住在小南门附近。这位学农机专业的老人,毕业后在农林系统工作,她非常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于淑心告诉记者,城隍庙又叫城爷庙,解放前,是沧州城内香火最盛的庙宇之一,遗址就是现在的渤海大厦及南端一直到盐百。小时候她经常和小朋友在里面玩儿,印象很深刻。

于淑心说,她少年时代听老人们讲过当年城隍庙的样子,从当年沧州老城城外,进小南门沿顺城街向东走,不远就是城隍庙的山门。当时城隍庙正殿后门的正上方,悬着一块木匾,上面写着“城隍庙”三个大字。正殿中前后有两尊城隍神像,后面一尊是泥塑的,前面一尊是木制的。木制的城隍神像身穿丝绸面料的大红官袍,头戴乌纱帽。按动它腿上的机关,他就可以站起来,两手也能动,两眼也能转。

每年正月十一这一天,是城隍爷出巡的日子,人们抬着城隍爷围着沧州的大街小巷转,看热闹的、许愿的、做小买卖的,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城隍爷出巡成了当时士农工商全民参与的盛大活动。大殿和门之间的院落里,有一座小木楼,平时一些京剧爱好者在上面唱戏,每年正月十五,还举办猜灯谜活动。

如今,全国很多地方都还保留着城隍庙,最有名的应该属上海城隍庙。然而沧州的城隍爷却没有这么幸运,城隍庙在史书中,留下曲折的生命轨迹后,灰飞烟灭。

头顶一线天空,走在渤海大厦东侧狭长的过道里,数着地面的石板,我们依稀看到当年的景象:熙熙攘攘的人们,拖着长辫的,穿着长衫的,他们鱼贯而入,又瞬间消失。

古老的城隍庙,曾经是沧州文化的载体,见证了沧州的繁荣发展,目睹了沧州人民所承受的灾难与苦痛。城隍爷,也已经变成了一个只有书中才会出现的神话形象,隐没进历史。


新道路、新商圈、新城市在镜头中“长大”


这次老照片的提供者,是57岁的宗增顺,他一名退休职工,也是一名建筑专题摄影爱好者,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沧州人。26年来,他走遍沧州市的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座狮城的匆匆脚步。

宗增顺对老沧州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小的时候,我就住在运河岸边。我对世界的认识,除了当时的课本,就是运河上来来往往的帆影。南边的船来了,抛了锚,系好缆绳,货殖装卸,洗漱茶炊,与明人唐之淳过沧州时所写”渔人扣舷语,篙子中夜饭“的情景正相仿佛。小心地晃过舢板,跳到船里和船家的孩子们玩,是一件开心的事。船在码头上呆几天,我们就玩几天。经常是,和船上的小伙伴约好了游戏,好不容易熬到放学,赶到岸边,那船却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河水袅袅荡漾。”

鼓楼街、缸市街、东风路、天一坊、向阳饺子馆……那些他小时候经常走过或时常出入的地方,自然就成为他镜头中的风景。

人民剧院门前的那条路,像不像农村集市?后来两边都是卖衣服的。

貌似小南门,连外国人都来逛。

运河景观带的前身

睢瞧那时,街面上下雪后一辆车也没有。


来源:中国沧州政府网、掌握沧州


重磅新规!沧州城中村、棚户区等纳入再开发范围,用途是…


没买房的恭喜了,这个可能给你省下一大笔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