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权威发布|“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都江堰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征求您的意见啦!

2017-12-24 都江堰市新闻中心 每日都江堰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都江堰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征求您的意见


按照成都“西控”战略总体要求,都江堰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对标国际先进旅游城市,围绕工作目标对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现进行公示并征求意见。


勇担历史使命


国际对标


在城市建设上,对标资源本底、城市形态相似的瑞士卢塞恩。(重点借鉴其山水、文化利用与公共空间营造方面的成功做法,以及其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多层次的旅游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和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



在产业发展上,对标世界探险之都新西兰皇后镇,以及主题乐园高度集中的美国奥兰多。(重点借鉴两者在文旅度假产业发展上的先进经验)


新西兰皇后镇:


美国奥兰多: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名城


为成都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三步走战略目标贡献都江堰力量。


具体目标:

打造成都生态涵养核心

打造成都旅游发展支撑极

打造天府文化展示基地

打造成都对外交流窗口


工作任务:

严格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绿色产业能级

塑造城市国际品质

提升城市国际形象


战略定位


都江堰将立足“生态为本、文化为魂” ,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名城为总目标,将城市发展总体定位为:


规划提升措施


按照“西控”部署,结合总体战略定位,都江堰市的规划提升策略是“双限双减,双提双优” 。


“双限双减,双提双优”:

限制影响生态要素,限制城乡发展规模;

减缩近山建设规模,减缩滨水建设体量;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全域旅游体验;

优化城乡空间形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一、双限


(一)限制影响生态要素重点是五个“加强”,五个“限制”。即:加强生态红线管控,限制山地建设;加强田园生态保护,限制城镇粘连;加强水源地保护,限制周边环境污染;加强平原灌区渠系保护,限制渠岸建设;加强地灾治理,限制水土流失。



(二)
限制城乡发展规模


重点是“减量”:

✦  全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由原规划116平方公里减少到87.8平方公里;城镇规划人口总量控制在80万人以内。

✦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6平方公里,城区规划人口总量控制在45万人以内。

✦  重要绿隔区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在现状基础上减少50%。


二、双减


(一)缩减近山建设规模

降低近山区域的开发强度,增加通山廊道,凸显“显山”的城市风貌。



临山建设意向图


(二)
缩减滨水建筑体量


降低滨水区域建设强度,增加滨水通廊,凸显“亮水”的城市特质。



三、双提


(一)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1、增加城市公共绿地。

构建“一心、四环、九廊、多组团”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8.77平方米增加到16平方米。

“一心”——以离堆公园和天府源湿地作为城市绿心;

“四环”——以一环路、内二环、二环路、外二环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绿地作为城市绿环;

“九廊”——以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金马河、黑石河、沙沟河、螃蟹河、杨柳河滨河绿等地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绿廊;

“多组团”——结合城市绿道,围绕居住组团形成城市公园、绿化节点、街头游园等多组团的城市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规划示意图

2、完善城市公共配套服务。

新增十大文化场馆,三年内新建90个公服配套设施(含社区综合体6个),构建覆盖全面、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高效、便捷的10分钟生活圈。

3、完善市域公共服务功能。

构建水、电、气、讯、路、公服配套全域覆盖的旅游服务支撑体系。


(二)提升全域旅游体验


1、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建立健全网络化的旅游服务站点,智慧化的旅游服务平台,综合性的旅游应急和救护设施。


2、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

围绕康体养生、文化娱乐、山地运动等旅游业态,打造一批文旅度假项目。

3、加强景区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完善城镇旅游服务功能,控制城镇空间形态,提升城镇品质,实现城镇旅游化、景区化。


4、构建外联内畅、快旅慢游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1)对外交通方面,构建“三高、四快、两轨、一机场、两枢纽”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高”——成灌高速-都汶高速、第三绕城高速、第二绕城与第三绕城高速连接线;

“四快”——沙西线、IT大道、成青快速路、天温都快速路;

“两轨”——成灌快铁及南延线、市域快轨37号线;

“一机场”——都江堰通用航空机场;

“两枢纽”——都江堰快铁站交通枢纽、青城山快铁站交通枢纽。


(2)内部交通方面

加快构建以现代有轨电车旅游专线为主的轨道交通系统,形成全覆盖的城市旅游交通集散网络。

通过接驳锦江绿轴,构建覆盖全域、串联景区景点的绿道网络。2020年建成一级绿道120公里,二级绿道150公里,加快构建“公交+骑行+步行”的慢行交通体系。



四、双优


(一)优化城乡空间形态


1、优化体系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构建“主体功能区-特色镇-一般镇/新型社区/林盘聚落”三级城镇体系,形成以城带镇、以特色镇带动一般镇和社区的发展格局。

(1)实施特色镇建设。都江堰重点培育4个规模适中、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生态宜居的特色小镇,分别为:青城山镇、聚源镇、大观镇和蒲阳镇。



(2)实施林盘聚落(特色社区建设)。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以水系为脉络,对精华灌区林盘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全域187个林盘聚落(特色社区)。


每个聚落辐射带动2-4个林盘。共有各类特色林盘600个,林盘规模100-500人,共聚居20万人。




依托川西林盘,深入挖掘水利农耕文化,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体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林盘聚落规划要点

规模:一般控制在100-500人为宜。

建设形态:充分尊重原有川西聚落肌理,建筑融入水系、树(竹)林和生态田园之中,建筑风格主要为川西民居风格,建筑屋脊高度不得超过13米。

建设文态:深入挖掘水利农耕文化,注重当地传统生活形态的传承。

建设生态:保护林盘生态资源不受破坏。

建设业态:充分考虑与旅游服务功能相结合,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筑设计考虑为下一步改民宿打好基础。


2、优化新型城乡形态,推进全域景观化。

◆  滨水沿山轴塑造“山水田园道”的天府水乡格局

◆  平坝区营造“田成方、林成簇、水成网”的都江堰精华灌区田园美景

◆  丘陵地区打造“山水相依、城田相融、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形态

3、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和形态。

(1)严控建筑体量和开发强度,居住用地容积率控制在2.0以内;商业用地容积率控制在4.0以内。



(2)通过对城市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形态演变、城市风貌的研究,充分考虑旅游城市“山、水、人、文”四要素的协调融合,形成“一核、两翼、三轴六心、五廊串珠”的空间结构。



“一核”——古城核心区;

“两翼” ——城山边界;

“三轴” ——城市综合发展轴;

“六心” ——六个环城山水人文特色节点;

“五廊” ——沿水系及主要道路形成的特色城市廊道。


加强边界控制:城市外部主要从“灵岩山边界、赵公山边界、城田边界”三条边界进行控制。


城市内部主要从“历史街区边界、公园边界、滨河边界、景区边界”四类边界进行控制。




加强廊道控制: 加强城区沿水廊道控制,突出廊道功能主题塑造,实现 “一廊一特色 ,  一岸一景致 ”。


黑石河——都市生活带

金马河——文化娱乐集聚区

走马河、江安河 ——生活水岸舞台

柏条河——天府绿道体育公园

蒲阳河——滨水文创区


加强路廊控制:对都江堰大道和迎宾大道2条主要道路廊道进行控制,汇聚城市服务功能。


重要节点控制:通过重要节点控制,形成“一核六心”特色文旅及公共服务产业集群。


都江堰市主城区整体鸟瞰图


4、优化沿山空间形态。

以“依山就势、引城入绿”的手法控制沿山地带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加强生态保护。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1、双心两区全域空间布局。

以产业园区为立足点,深挖 “熊猫、山、水、道、林盘”旅游资源,形成现代旅游产业“双心两区”的全域空间布局。



✦  “双心”——主城区旅游城市核心、青城山旅游服务中心

✦  “两区”——大青城沿山旅游发展区、田园生态发展区(都江堰精华灌区)


(1)城区文化旅游核心:打造集文化娱乐、商贸服务为主的旅游城市核心。(规划面积约46平方公里)


(2)青城山旅游服务中心:以康体养生、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打造以高端酒店集群为主的旅游服务中心。(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

(3)大青城沿山旅游发展区:包括高山河谷旅游度假、浅丘运动养生度假和大青城康体养生旅游度假三大功能板块(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

高山河谷旅游度假板块:主要发展高山滑雪、山地极限运动、漂流探险、河谷观光、温泉度假等产业。

浅丘运动养生度假板块:主要发展运动养生、彩叶林观光、猕猴桃庄园度假、禅修静养等产业。


大青城康体养生旅游度假板块:主要发展康体养生、会议度假等产业。



(4)田园生态发展区:依托都江堰精华灌区,保护川西田园生态本底,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和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打造自流灌溉田园、水润天府文创、现代水利功能拓展、道源养生农旅示范等四大产业功能板块)


田园生态发展区规划目标:

实现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再现都江堰精华灌区文化遗产。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建设产村相融、农旅共兴、景村一体的美丽乡村。

2、构建三大产业园区产业生态圈。

全力打造滨江新区文化娱乐集聚区、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3个产业园区,构建3大产业生态圈。

(一)滨江新区文化娱乐集聚区

主要发展休闲娱乐、文化创意、水上运动、生活服务等主导产业,带动主城区旅游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规模:12.6平方公里

定位:都江堰市文化娱乐核心区

主导产业门类:休闲娱乐、文化创意、旅游、体育运动、生活性服务业(酒店、民宿、特色餐饮、酒吧街等)

强化金马河两岸景观塑造,有机串联五大文旅娱乐组团,形成“长堤六岸、滨水绿廊“的规划形态。


(二)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

以熊猫、道文化为主题,主要发展休闲旅游、医疗康养、高端会议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构建大青城康体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示范区。

规模:约26.7平方公里

定位:以道文化为主题的中国大青城世界康体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

主导产业门类:休闲旅游、医疗康养、高端会议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

以产业打造国际康养新标杆,以文化塑造遗产新载体,以生态创建田园新城镇,形成山水共融的城乡空间新形态。


(三)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

围绕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特色医疗食品、旅游装备制造等绿色科技产业,加快推进产城一体步伐。

规模:约11.8平方公里

定位:围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特色医疗食品、旅游装备制造等绿色科技产业。

主导产业门类:特色医疗食品、养生保健食品、旅游休闲食品和旅游产品制造、智能制造等。


按照产城一体的建设要求,塑造“两轴三廊连城,两核多点辉映”的空间布局。

“两轴”:沿蒲阳干道和泰兴大道两侧的城市景观界面;

“三廊”:蒲阳河复合型滨水景观廊道、干河子滨水生态景观廊道和成灌铁路绿化防护景观廊道;

“两核”:蒲阳河和干河子交汇处的镇区景观核、经开区金融商务中心组成的景观核;

“多点”:多个景观门户节点。



都江堰市新一轮城市规划

标定了都江堰的成长坐标和发展路径

您觉得我们的城市未来规划怎么样?

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也可以将您的意见和建议发送E-Mail至

1521372969@qq.com

1746975468@qq.com

都江堰的美好明天需要你我来描绘!







来       源:都江堰市规划管理局授权发布

编       辑:王碧嫦

值班编委:王泽阳

©每日都江堰•DNC




每日都江堰Dujiangyan News Center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