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巴蜀文明 打造天府文化展示基地|实施精华灌区修复工程 构筑生态宜人绿色家园(一)
[编前语]
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必须坚持把城市营造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谋划和推进,着力强化社区营造、景观营造、人文营造,不断提升成都的宜居度、美誉度、认同度。近期,成都正加快实施十大重点工程,通过城市营造,成都将变得更宜居、更宜人。其中,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成都将坚持把社区营造作为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同时,通过强化景观营造,成都将被构筑为生态宜人的绿色家园。
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都江堰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都江堰市正在扎实推进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加快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春节前后,都江堰市新闻中心记者陆续走进都江堰灌区重点县(市、区)进行了采访,从本期起,我们将特别推出系列报道。
读懂精华灌区的内涵与特质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据了解,在成都实施的十大重点工程中,有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锦江水生态综合治理、天府锦城生态公园四大工程与水治理有关。都江堰市地处天府源头,也是都江堰灌区的核心所在,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的重任。
何谓“精华”? 记者为此百度了一下:“精华,指事物之最精粹、最优秀的部分。也有精神元气的含义”。原来,“精华”一词出自汉代刘向《九叹·惜贤》:“扬精华以炫燿兮,芳郁渥而纯美。”南朝·陈·徐陵在《梁禅陈策文》中也写道:“精华既竭,耄勤已倦,则抗首而笑,惟贤是与。”后者,大概就是说的精神元气。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
据来自四川省水利厅公布的数据,都江堰灌区规划灌溉面积1600 万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由1949 年的288.39 万亩增加到1034 万亩,其灌区范围包括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 市(地)37 县(市、区)。都江堰灌区不仅是全国实灌面积最大的灌区,更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
作为规模居全国之冠的都江堰灌区,其精华在哪里?最近,记者翻阅了四川省水利电力厅和都江堰管理局共同编写的《都江堰》两本权威科技文献,这两本科技文献书籍给出了精华灌区之“精华”答案:“都江堰之所以能长期维持生效,而且有所发展,由于它有四个特点:自然条件好,工程规划巧,维护管理勤,经济效益高。”“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人民创造了精湛的工程技术,总结了成功的治水经验,突出表现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简易、费省效宏等。”
“都江堰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巨大、效益显著而闻名中外。其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灌区的优越地势,岷江的丰沛水源,渠首的合理布局,以及科学的治水经验和严密的岁修管理制度,后者特别明显。”自从公元前256 年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开始发挥其神奇的水利调节功能与灌溉功能,广褒的成都平原就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闻名遐迩的“天府之国”。
事实证明,历代政府凡是重视水利、设置堰官,加强工程岁修和管理,都江堰灌区就发展;否则,灌区效益就减少。
都江堰灌区包括平原灌区和丘陵灌区两大部分。平原灌区主要指老灌区,即人民渠灌区(1-4 期)的彭州、什邡、广汉、绵竹等县,三合堰灌区的崇州、大邑、邛崃、新津等县,牧马山灌区的双流县,东山灌溉渠灌区的彭山、眉山、夹江等,通济堰灌区的新津、彭山、眉山等县。其中,通济堰灌区为补水灌区。
丘陵灌区是指龙泉山以东的川中丘陵区,如人民渠6期灌区的安县、绵阳、德阳、中江、三台等县,人民渠7 期的射洪、蓬溪、大英等县,东风渠5 期的仁寿县,东风渠6 期的简阳、仁寿、资阳、资中等县。
未完待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 者:李 崎 贾 旋 文/图
编 辑:曾 莉
编 委:王泽阳
©每日都江堰•DNC
每日都江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