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4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愛的喜樂》論家庭之愛连载(六)

2016-12-08 海鸥传信


第六章

牧民建议

        在主教会议的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需要发展新的牧民方法。我会尝试概述其中一些建议。不同的团体应制定更实际可行和有效的建议,既要遵从教会的训导,也会顾及地方的需要和挑战。我不会自诩能够提出全盘的家庭牧民方案,而只会讨论一些主要的牧民挑战。

在今天宣讲有关家庭的福音讯息

       主教会议的神长强调,藉著婚姻圣事的恩宠,基督徒家庭是家庭牧民工作的主要推行者, 尤其需要夫妇和家庭「藉家庭教会作出充满喜乐的见证。」因此,他们指出:「应使人体会到有关家庭的福音讯息是『满足心灵和生命』的喜乐,因为在基督内,我们已经『从罪恶、悲哀、内在空虚和孤独中被解救出来』(《福音的喜乐》1)。从撒种的比喻可见(参阅: 13:3- 9),我们的工作是撒种,其馀的都是天主的工作。我们也不应忘记,教会在宣讲有关家庭的教导时,成为反对的标记。」然而,夫妇感激牧者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寻求强而有力、稳固、持久且能面对眼前各种困难的爱。教会愿意以谦逊之情和同理心接触家庭,并「陪伴每一个家庭,好让他们寻找最好的方法,克服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只透过大型牧民活动表达笼统的关心是不够的。为使家庭成为家庭牧民工作的积极推行者,应「在家庭内努力传扬福音和传授要理」以达到目标。

「因此,这工作要求整个教会在传教工作上有所改变,这是指不应停留在纯理论性和脱离现实的宣讲,而不关心人们真正的问题。」家庭牧民工作「必须使人体验到家庭的福音讯息能回应人最深层的渴求:有关尊严的期望,以及如何藉著互助、团结和生育来达至完全的自我实现。不是通过讲解一套规条就可以解决问题, 而是要提倡一套价值观,回应人的需要,甚至在最世俗化的地区亦然。」此外,主教会议神长「亦强调福传工作应明确地指责那些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不利的因素,例如是过分重视市场逻辑,因为这些状况都有碍真正的家庭生活,导致歧视、贫穷、排斥和暴力。因此,必须与社会组织交流和合作,并向那些从事文化和社会政治工作的平信徒,给予鼓励和支持。」「家庭牧民工作的主要支援来自堂区──由不同家庭组成的大家庭,使许多小团体、教会运动组织和善会彼此合作。」为推行家庭牧民工作,教会必须「为司铎、执事、男女修道者、要理讲授员和其他牧民工作者,提供更适当的培育。」由全球各地进行的意见调查获得的回覆可见,圣职人员在处理家庭目前所面对的複杂问题时,往往缺乏适当的培训。在这方面,已婚神职人员在东方教会悠久传统的经验,可作参考。

       修生应获得有关婚前和婚姻生活的培育、跨科系的培训,而不只局限于教义讲授。此外, 他们的培育未必时常有机会让他们表达内心世界,有些修生来自受创的家庭,曾经历双亲疏离,或是情绪不稳。教会应确保培育过程是一个成长的历程,好让这些未来圣职人员具备日后的职务所要求的平衡心理。为加强修生健康的自尊,他们与家庭的连系非常重要。因此,在整个神学院培育过程和司铎生涯中,家庭的参与相当重要,这有助巩固他们的自尊,并更贴近现实。为此,神学院的生活要与堂区生活健康地整合, 使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家庭,了解其实况。事实上,司铎在他们的整个牧者生涯裡,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在司铎培育的过程中,平信徒和家庭的参与,尤其是女性的参与,都有助体会教会内不同的召叫是多元和互补的。」在意见调查中,亦有人提出有需要培育家庭牧民工作的平信徒领袖,并应从那些服务儿同上。

        儿童和家庭的教育心理学家、家庭医生、医疗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律师寻求协助,并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心理学、社会学、性学和辅导服务的支援。专业人员,尤其是富于牧民经验的,有助家庭牧民计划落实于生活实况和具体需要。「特别为牧民工作者制定的进修班与培育课程,有助他们将婚前的准备培育课程与教会生活的更大动力融合。」完善的牧民训练非常重要,「在应付家庭暴力和性侵犯等紧急情况时,尤其如是。」236 这一切绝不会削弱神修指导、教会丰富的宝藏及修和圣事的重要价值,反而使之获得补足。


带领准婚夫妇从婚前培育迈向婚配

       主教会议神长以多种方式指出,我们应帮助青年发现婚姻的价值及其丰饶让他们了解完全的结合是何等美妙,能使人生的社会幅度有所提昇而臻于圆满,并使性体现其深层的意义,同时有益于孩子,能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今天家庭要面对複杂的社会现实和各种改变,因此整个基督信仰团体须更致力为准婚者提供培育,包括指出各种德行的重要性。其中, 贞洁是可贵的,有助人与人之间的爱真正地成长。在这方面,主教会议神长一致强调,整个教会团体须更投入,鼓励家庭作见证,并在基督徒接受入门培育开始,便提供有关婚姻的培育, 强调婚姻与圣洗和其他圣事之间的关系。他们也认为有需要制定特别的婚前培育课程,让准婚夫妇学习真正地投入教会生活,并深入讨论各层面的家庭生活。」

       我促请教会团体认同一个事实:陪伴准婚夫妇在爱中成长,为他们自己亦有益处。如意大利主教团所述,为教会团体来说,准婚夫妇「是宝贵的资源,因为他们藉著真诚地在爱内成长和互相交付,有助更新教会整体的结构:他们特有的友谊能够影响他人,使他们所属的教会团体也在友谊和手足情谊上有所成长。」推行婚前培育的方法很多,但每个地方教会应分辨适合他们的培育方式,既要确保提供适当的培育,也要避免使青年疏远圣事。这不是说应向他们讲授整套要理,也不是要灌输他们许多道理。「人不是知道的多就满足,而是因为内心有所深刻体会和同感。」质比量重要, 重点应是藉著更新的福音宣讲,以吸引和亲切的方式传递相关的内容,帮助他们「以慷慨大方的精神」,投入终身的旅程。这可说是婚姻圣事的「入门」培育,为准婚夫妇提供必要的指导,让他们作出最好的准备,以较稳固的基础展开他们的家庭生活。

        应藉著传教家庭、准婚夫妇将组成的家庭,以及各种牧民资源,寻找适当的方式提供培育,以充满支持和见证的牧养,帮助他们的爱日渐成熟。其他可行的方式包括协助准婚夫妇组成团体,或是举办讲座,讨论各种青年真正有兴趣的主题。然而,为个人而设的谘商还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主要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学习怎样爱一个真实的人,与对方分享整个生命。学习爱一个人不是自然而然学会的事,也不是在婚礼前参加一个短期课程就能学懂的。事实上,每一个人自诞生起,就要为婚姻作好准备。家庭所给予他的一切,都能让他从自己的过去学习,并使他有能力作出完全和终身的承诺。为婚姻作最好准备的人,可能正是那些从父母身上学会何谓基督信仰婚姻的人。在这样的婚姻中,夫妇选择了对方, 不求回报,并不断更新这抉择。就此而言,所有旨在协助夫妇在爱内成长和在家庭内活出福音的牧民工作,皆是非常宝贵的援助,因为他们的子女也藉此为未来的婚姻生活作好准备。我们也不应忘记传统信仰神工的重要价值。就以情人节为例,在某些国家,牧者的创意竟然不及商人, 因为商人更懂得利用这节日从中取利。

       堂区团体提供的婚前培育,必须让准婚夫妇及早了解未来婚姻必须拒绝的行为和危机。如此,他们明白到,如果尚未知晓可能出现的关系破裂及其痛苦后果,就贸然展开终身的关系, 这是不理智的。问题是在最初犯错时,犯错的一方或会试图隐瞒或把事情合理化,以为这样可避免争执,但这样做只会使事情恶化。教会应鼓励和协助准婚夫妇讨论他们各自对婚姻的期望、对爱与委身的理解、对彼此的期望,以及他们期盼一起建立怎样的人生。这样的讨论有助他们了解其实双方的共通点可能不多,而且单凭互相吸引不足以维繫他们的结合。没有什麽是比人的欲望更多变、不稳和难测的。当事人若尚未能深化那些真正能够使夫妇关系持久的动机,千万不要鼓励他们结婚。

        无论如何,如果能够认清对方的弱点,必须怀有合理的信心,相信有可能帮助他发挥其长处,以弥补其不足,决心帮助他成长。这意味著以坚决的态度,面对各种可能需要作出牺牲、遇上困难和矛盾的情况,以及决心为此作好准备。他们必须能够察觉关系中出现的警讯,并在婚前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可惜,许多夫妇还未真正彼此了解就结婚了。他们在一起欢度日子, 共同经历人生,但不曾勇敢面对自己或真正认识对方。不论是婚前培育或长期的辅导,都应协助准婚夫妇不要把结婚视为终点,而应把婚姻视为不断推动他们前进的召叫,并以坚定和合乎现实的决心,面对各种考验和困难。婚前和婚后的牧民

       工作必须重视夫妇关系的牧养,既要帮助他们的爱迈向成熟,也要协助他们克服困难。这些工作不只是教义的讲授,也不能只依赖教会的神修宝藏,还必须提供实际可行的方法、具体的建议、从经验制定的对策和心理方面的指导。为建构一种爱的教育,不能漠视青年的情感,好能从他们的内心推动他们。与此同时,在准婚夫妇的培育中,应介绍一些可提供援助的地点和人物,或是可协助他们的家庭,让他们在遇上困难时可以求助。我们也绝不要忘记提醒他们领受修和圣事, 让他们的罪和过犯,以及他们的关系,都获得天主仁慈的宽赦和医治。


婚配圣事的准备

        婚前至婚配的准备工作,往往聚焦于邀请宾客、服饰、宴会,以及数之不清的细节,耗费不少金钱和精力,也削弱喜乐的心情。准婚夫妇在婚礼上已经精疲力竭,而难以集中精神, 共同为他们将要展开的人生阶段作好准备。这样的情况也可见于一些「事实的」结合。这些夫妇由于想到婚礼昂贵的开支,就不优先重视彼此之间的爱,以及他们在人面前正式的婚礼,所以不愿举行婚礼。各位准婚夫妇们,你们应鼓起勇气,作出与众不同的事,不要让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和重视排场的态度所吞噬。最重要的是爱──爱使你们结合,并藉恩宠坚强和圣化你们。你们可以选择朴素简单的婚礼,以爱为先。牧民工作者和整个教会团体应致力使「以爱为先」成为常态,而非例外。

       在婚礼即将临近的准备中,有一点相当重要:应引导新郎新娘活出婚姻礼仪庆典的深层意义,协助他们了解和体现婚礼中每个动作的意义。我们要牢记:当两个已受洗的人藉婚姻誓词作出重大的承诺,并藉肉体的结合完婚,这样的行动只能被视为天主圣子降生成人,并藉著盟约之爱与教会结合的标记。受洗基督徒的言行举止已转化为宣示信仰的语言。天主创造人的身体,赋予其特有的意义。这身体「成为圣事施行人的语言。圣事的施行人明白到,在这个婚姻盟约中,那源自天主自己的奥祕得以彰显和临现。」

       有时准婚夫妇未必认清誓词在神学和神修方面的重要性──婚姻誓词使婚礼之后所有言行富于意义。应强调这誓词不是只关乎现在,但也涵盖所有,包括将来,「终身不渝」。从誓词的内容可见,「不论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或是在社会关系裡,自由与忠诚不是相背的,而是相辅相成。事实上,我们应注意在全球通讯的文化中,越来越多人没有履行承诺,而招致许多破坏(......)。信守诺言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 我们也不能勉强别人如此实行,而是必须作出牺牲才能持守的。」

       肯亚主教团指出:「由于过于重视婚礼, 新郎新娘便忘记他们是在准备作出一个终身的承诺。」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明白:圣事并不是顷刻就成为过去和回忆,而是会一直影响整个婚姻生活。性的生育意义、身体的语言和爱的举动,都会一直存留在夫妇的生活中,成为「礼仪的语言没有间断的延伸」,「婚姻生活可说是成为礼仪了」。

      新婚夫妇也可默想所选读的圣经篇章,使他们更丰富地认识交换戒指的意义,或了解礼仪中其他标记的意义。在婚礼举行前,新婚夫妇不应没有一起祈祷,并为彼此代祷──祈求天主助佑他们保持忠心大方,一起求问天主对他们有何期望,并在圣母玛利亚的圣像前奉献他们的爱。那些为他们提供婚前准备的人,应好好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明白这些祈祷的时刻会为他们带来莫大益处。「婚姻礼仪是独特的事件, 是家庭和社会的庆典。耶稣在加纳婚宴施行第一个奇迹。主的奇迹所带来的好酒,在新家庭诞生的时刻带来喜乐──是基督与各时代的男男女女所订立的盟约之新酒。(......)主礼常有机会向会众致词,而这些会众当中,有些人很少参与教会生活,或是并不属于任何基督信仰的宗派或信仰团体。因此,婚礼提供一个可贵的机会宣讲基督的福音。」


陪伴夫妇善度新婚生活

      我们必须承认:当人们明白到婚姻是爱的事件,以及只有能够自由地选择和爱的人,才能够结婚,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爱只是纯粹的互相吸引或不清不楚的感情,那麽当感情出现危机,或是外表的吸引力减退时,夫妇关系将变得非常脆弱。这样的困扰时常发生,所以陪伴新婚夫妇善度新婚初年的生活非常重要。应协助他们丰富和深化当初自觉和自由地作出的抉择——彼此相属相爱,终身不渝。在许多情况下, 新人准备结婚的时间不足,为各种原因仓卒地决定结婚,加上现在的青年比较晚熟,情况更每况愈下。因此,这些新婚夫妇须在婚后继续他们本应在婚前完成的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我要指出家庭牧民工作的其中一个挑战,就是帮助夫妇明瞭不应把婚姻视为已完成的事。他们的结合是真实和不可逆转的, 并经由婚姻圣事所确认和祝圣。可是,夫妇在结婚后,便成为他们的共同人生的主导者,共同创建和经营他们的人生事业。他们展望未来,并在天主的恩宠扶助下,每天建立这未来。因此,夫妇不应期望对方是完美的,而应放下各种幻想,接受对方的真貌:尚未达至圆满,仍须继续成长,在婚姻生活的旅途上迈进。如果经常以批评的目光面对配偶,这显示夫妇没有视婚姻为共同努力的事业,是必须要心怀忍耐、体谅、包容和慷慨。这样,爱会逐渐被另一种目光所取代。这种目光流露质疑和批评,试图掌控每一个人的优点和权利,也流露了反对、竞争和自我防御。如此,夫妇便无法彼此支持,并使他们的结合日趋成熟。我们必须自始就清晰地向新婚夫妇讲解这个事实,好让他们了解婚姻仍处于开始阶段。他们对彼此的许诺只是一个旅程的开端, 而在迈向终点的过程中,他们要克服任何妨碍他们前进的限制和障碍。他们在婚礼中领受的降福是天主的恩宠,推动他们完成这旅程。如果他们能够好好坐下,一起筹划具体的人生大计, 讨论他们的目标、可用的工具,以及各种细节, 这将会对他们大有益处。

       我想起有一首诗说:「死水腐臭,百无一用」。同样,如果在新婚初年,爱的关系有如死水,这样的关系将滞留不动,失去那股奋斗的前进力:夫妇靠著朝气蓬勃的爱,起舞向前,怀著惊歎的目光,满怀希望,舞步不休。在准婚时期和新婚初年,希望就像酵母,使夫妇克服各种矛盾、衝突和困难,而且变得更有远见。希望燃起所有期盼,让夫妇不断成长,也呼召夫妇活在当下,全心投入家庭生活,因为好好活在当下, 正是营造稳固未来的良方。

       这个旅程经历不同阶段,要求夫妇慷慨地奉献自己。夫妇之间最初经历充满激情的互相吸引,然后逐渐感受到对方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们也会体验彼此相属,进而了解到生命是两人的事业,且重视对方的幸福多于自己的需要,并因体会到他们的婚姻对社会有所贡献而感到欣慰。在爱迈向成熟的过程中,夫妇也要学习「协商」。这不是指自私的态度,也不是生意伎俩, 而是彼此相爱的表现,因为协商是为家庭的益处,由彼此奉献和牺牲交织而成。在婚姻生活的每个新阶段,夫妇必须好好坐下,重新商讨各种协定,以至无分轩轾,达至双赢的局面。家裡的各种决定不应是单向作出的,因为夫妇都分担了家庭的责任。可是,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 每对夫妇的婚姻关系都是不同的,因此应寻找最合适的协商之道。

       婚姻破裂的原因之一是对婚姻生活期望过高。当发觉现实比想像有更多局限和问题,解决方法不是草率和不负责任地决定分手,而是把婚姻看作成长的过程,夫妇都是天主的工具, 协助对方成长。每一个人都可以改变、成长和发挥其潜能。每个婚姻都是一段「救恩史」,总是从软弱开始,并因著天主的恩赐,以及我们充满创意和慷慨的回应,而逐渐发展为更坚固和宝贵的现实。相爱的男女最伟大的使命,就是协助对方发挥其男性或女性特质,协助对方成长就是帮助对方塑造其身分。因此,爱是一门艺术。当我们细读圣经有关男女受造的记载,我们可见天主首先创造男人(参阅: 2:7),然后祂察觉到男人有所欠缺,于是祂也创造女人。接著, 我们看到男人惊歎说:「啊!现在就对了,就是她了!」这对男女开始互相认识,我们像是听到他们之间奇妙的交谈。事实上,夫妇在遇上困难时,依然可以再次感到惊歎,以开放的态度重新互相了解,犹如他们初遇的时候。在每一个新阶段,夫妇依然彼此「塑造」。爱使人互相尊重, 并以艺术家的耐心──传承自天主的耐心——彼此宽待。

        陪伴新婚夫妇时,应鼓励他们慷慨大方地传递生命。「正当的家庭计划方法顺应夫妇之爱,不违反人的本性和妥当完成的行动。这方法是夫妇商谈后的共识,尊重生育的周期,顾及对方的尊严。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再次回顾《人类的生命》通谕(参阅 10-14)及《家庭团体》宗座劝谕(参阅 14;28-35)的教导,好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开放,而摈弃敌视生命的态度 (......)。如要履行负责任的父母职,良心必须经过培育。『良心是人最祕密的核心和圣所。在这圣所内,人独自与天主会晤,而天主的声音响彻于良心至祕密的角落』(《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16)。夫妇越是努力在良心裡听从天主和祂的诫命(参阅: 2:15),并在心灵上获得陪伴,他们的决定越是能够摆脱主观和武断,并能根据环境调整他们的处事方式。」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所明言的依然不变:「夫妻(......)藉共同的协定和努力,作出正确的判断,既要考虑他们自身和子女的益处,包括现有的和将来的子女,也要衡量当时生活环境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最后亦要顾及家庭、社会和教会的益处。只有父母能在天主面前作出这个判断, 不能假手于人。」此外,「应鼓励使用顺应『自然律和生育週期』(《人类的生命》11)的方法。『这些方法尊重夫妇的身体,鼓励他们之间的恩爱,并有助于他们学习真正的自由。』 (《天主教教理》2370)应时常强调子女是天主奇妙的恩赐,是父母和教会的喜乐。藉著他们,主更新世界。」


教会资源

       主教会议神长指出:「新婚初年是既重要又敏感的时期,夫妇日益意识到婚姻的挑战和意义。因此,应在圣事庆典结束后,继续陪伴新婚夫妇(参阅:《家庭团体》,第三部分)。在这方面,有经验的夫妇在牧民工作上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可在堂区为年青夫妇服务,亦可与相关的善会、教会运动组织和新的团体携手合作。应鼓励夫妇开放接受天主恩赐的孩子,亦应强调家庭神修、祈祷和主日感恩祭的重要性,鼓励夫妇为促进神修生活的成长和团结共融定期相聚, 以应付生活的挑战。为藉著家庭传扬福音,礼仪、敬礼神工和家庭感恩祭,尤其在结婚週年纪念日举行的感恩祭,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过程需要时间发展。爱需要付出时间, 不求回报,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交谈、轻鬆的拥抱、分享大计、聆听、凝望、表示欣赏、巩固关系等,全都需要时间。有时候,问题在于社会节奏太急促,或是工作期限带来压力;有时候, 问题是共聚的时候没有用心相处,虽然共处一室,但没有认真注意对方。牧民工作者和家庭团体应协助青年夫妇或有问题的夫妇学习共处, 用心交流,甚至分享静默的时光,好好体验对方的临在。在这方面具有丰富学习经验的夫妇,可提供一些有用的心得:安排相处的时间,与子女共渡馀暇、以不同方式庆祝重要的日子、分享神修生活等。他们亦可分享一些窍门,教导新婚夫妇如何使共聚的时光更富有内涵和意义,以及改善沟通。当新婚的新鲜感减退时,这尤其重要。因为若夫妇不谙相处之道,其中一方或双方最终会埋首电子媒体或其他工作,或投入另一段关系, 或是找其他方法逃避使他们不安的亲密关系。

        应鼓励新婚夫妇建立共同的生活习惯,藉著规律的生活,营造健康的稳定和安全感。这些习惯包括早上亲一亲,傍晚互相问好,为对方等门,一起出游,分担家务。偶尔可以打破常规, 开个派对,全家一起为特别日子共聚欢庆。他们也需要为天主的恩赐惊歎,更新他们对生命的热忱。只要懂得庆祝,便能够更新爱的力量, 摆脱单调乏味,使日常生活充满色彩和希望。

        牧者应鼓励家庭在信德上成长。因此,应鼓励他们多领受修和圣事、接受神修指导和参加退省。此外,也不要忘记邀请他们每週和家人一起祈祷,因为「祈祷之家,保持合一」。同样, 在探访家庭时,应邀请所有家庭成员彼此祈祷, 把家庭交託给上主。与此同时,应鼓励夫妇独自祈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其隐密的十字架。何不对天主诉说心裡的烦恼,祈求祂赐予医治创伤的力量,并求祂帮助我们信守承诺?主教会议神长指出:「天主的圣言是生命和家庭神修生活的泉源。家庭牧民工作应帮助人们从内心塑造自己, 并藉著教导他们默想圣经,培育家庭教会的成员。天主的圣言不仅是个人生活的福音,也在夫妇和家庭面对各种挑战时,成为他们判断的标准和分辨的指引。」

       有时候,配偶可能尚未受洗,或是不愿意实践信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另一方期望以基督徒的身分生活和成长,那麽配偶的冷淡可能会使他痛苦。儘管如此,夫妇依然可发掘共同的价值观,热诚地互相分享和培养这些价值。无论如何,应爱那未接受信仰的配偶,使他幸福快乐,并在他痛苦时安慰他,一起生活,这是真正的成圣之路。另一方面,爱是天主的恩赐,往往以奥祕的方式,发挥转化的力量,以至于「不信主的丈夫因妻子而成了圣洁的,不信主的妻子也因弟兄而成了圣洁的」(格前 7:14)。堂区、组织、学校和其他教会机构,可藉著不同的方式,关心家庭和使他们充满活力。这些方式包括:与邻近的夫妇或朋友聚会、夫妇的短期退省、有关家庭生活问题的专家讲座、婚姻辅导、让受过训练的传教人员与夫妇讨论他们的困难和期望、就不同家庭状况(如上瘾问题、不忠、家暴等)提供辅导、神修培育、为问题子女的父母举行工作坊、家庭活动等。堂区办事处应亲切接待求助者,处理紧急的家庭问题,或是转介给有能力提供协助的人。夫妇团体也可以提供牧民上的支援,藉著祈祷、培训或其他援助, 服务新婚夫妇。这些团体让夫妇有机会献身服务,协助其他家庭,分享信仰,而且这样做也有助巩固婚姻关系,让夫妇一同成长。

        确实有许多夫妇在婚后,便疏远教会团体,但在他们偶然回来时,我们往往错过时机, 没有提醒他们基督信仰的婚姻是美好的,并让他们接受堂区的支援。我所指的包括子女受洗、初领圣体,或是在出席亲友的葬礼或婚礼时。几乎所有夫妇都会在这些时候重返教会,我们应好好善用这些机会。另一个接触他们的途径, 就是在祝福新居的时候,或是举行圣母像到各家各户巡访时。这些都是牧民的良机,可与家庭讨论他们遇到的问题。此外,亦可邀请成熟的夫妇协助邻近的新婚夫妇,探访他们,在他们新婚阶段提供支援,陪伴他们成长。在现代生活节奏的影响下,许多夫妇未必可以定期参加聚会,但我们的牧民工作不应只服事少数的人。今时今日, 家庭牧民工作必须是基本的传教事业,须主动接触别人,不要成为製作不同课程的工厂,而参加的人少之又少。在危机、忧虑和困难中守望相助

        让我们也讨论已趋成熟的夫妇,他们婚前的爱已随时日醇化,有如好酒。一如新酒需要时间酝酿,这些夫妇每天在各种事情上体现对配偶的忠诚,新酒渐渐酿成醇厚的好酒。这是以等待和忍耐体现的忠诚,满怀牺牲和喜乐, 随著时间逐渐「醇化」。夫妇开枝散叶,因他们的子子孙孙而满心欢喜。夫妇的关系开始后, 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新认识对方,每天感到惊喜,以至他们的关系逐渐变得更自觉、安稳和成熟。如圣十字若望教导说:「那麽现在来谈谈老情人,凡在服事新郎上,多方操劳且备受考验的人,有如陈年醇酒。」他们「再没有感性的冒泡或发酵作用,也没有热情外在的火花。更有甚者,他们品尝了爱情的甜蜜甘饴,此酒的实体已发酵淨尽,(......)深置于灵魂内。」这些夫妇能够一起克服危机和忧苦的时期,而不会逃避挑战或隐瞒问题。


危机带来的挑战

       家家有本难唸的经,要面对各式各样的挑战,但这也是家庭生活苦中带甜的一部分。应帮助夫妇体会到危机未必会削弱他们的关系,反而会使夫妇结合的美酒提昇、沉淀及醇化。夫妇一起生活,欢乐不会减少。他们学习以新的方式保持喜乐,在每个新阶段都有新的可能性。每个危机都让夫妇「上课」,学习更亲密地共享人生, 或至少发掘婚姻生活新的意义。夫妇关系不应陷入恶性循环,每况愈下,或只是得过且过,不求改善。反之,当夫妇把婚姻视为责任,必须排除万难,那麽所有危机都是一个契机,让夫妇可一起品尝上等好酒。应协助夫妇面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接受挑战,视之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有经验和曾受训的夫妇可担任辅导工作,使夫妇不会惧怕危机,或是作出草率的决定。每个危机都隐藏著宝贵的一课,我们需要用心灵的耳朵去聆听其中的道理。面对危机,许多人的自然反应是抗拒危机所带来的挑战,或表现自我防御,因为危机令他们感到事情不在掌控之内,并呈现了生活中不足的一面,而使他们不安。于是夫妇否定或隐藏问题,或将其合理化,只希望时间可解决问题。可是这样无益的隐瞒只是浪费精力,使事情更複杂,并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当感情恶化,双方的疏离加深,就有损亲密关系。如果不处理危机,会妨碍沟通。渐渐地,「我爱的人」会变为「时常在我身边的人」,然后是「儿女的父亲或母亲」,最后只会成为陌路人。

       夫妇应面对危机和一同处理。这是难以做到的,因为人有时候为了不要显露自己的感受, 而与人疏离,于是闷不吭声,假装没事。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抽时间用心沟通。问题是如果不学习怎样沟通,那麽在危机发生时,更难好好沟通。沟通是一门艺术,在平稳时学习,在困难时应用。应协助夫妇发现内心隐密的想法, 尽早处理,就像产痛一样,终会过去,为你带来新的宝藏。主教会议后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 在困难或重大的情况下,许多人不会求助于牧民服务,因为这些服务并不贴心、亲切、实际、具体。因此,我们在处理婚姻危机时,应试著不要忽略夫妇的焦虑和煎熬。

有些普遍的危机几乎可见于所有婚姻关系,例如:新婚夫妇须学习怎样磨合和不再依赖父母;子女刚诞生时,为夫妇的情绪带来新的挑战;为养育孩子,夫妇须改变生活习惯; 子女进入青春期后,夫妇须耗费精力照顾他们, 导致夫妇关系不和;夫妇在「空巢期」(子女离家生活)重新审视他们的生活;夫妇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夫妇须付出更多时间陪伴和照料他们,有时可能要作出困难的决定。这些困难的情况可导致恐惧、内疚、消沉或疲惫,并会严重影响婚姻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影响夫妇的个人危机,包括经济困难,以及工作、情绪、社交或神修方面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扰乱家庭生活的不测之风云──必须以宽恕与修和来面对。在宽恕别人的一刻,应平静和谦逊地反思:自己是否作了某些事,引致对方犯错?有些夫妇因互相指责, 导致家庭破裂,可是「经验告诉我们,许多婚姻危机透过适当的援助和恩宠修和的力量,都能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法。懂得宽恕别人和感受被别人宽恕是家庭生活的基本经验。」「修和是一门费劲的艺术,需要恩宠的扶助,亲友慷慨的合作,有时甚至需要外援和专业辅助。」

       越来越多人在未能得偿所愿,或是事与愿违时,便以为有充分的理由结束婚姻。若是这样,根本没有持久的婚姻。有时候,作出这样的决定,只是因一时的失望,或是在需要对方时, 他没有陪伴在旁,或是因自尊受损,或因未知的恐惧。我们总会在某些情况中,看到别人的弱点,有时候这些情况使人沮丧。例如:感到没有获得充分的肯定、嫉妒、夫妇之间的差异、受其他人吸引、让新玩意佔据心神、配偶的身体有所改变,以及许多其他因素等。与其视之为爱的威胁,不如说是更新夫妇之爱的良机。

       在这些情况下,成熟的人会重新肯定他的抉择:他选择对方为人生旅程的伴侣,愿意接受这关系中的局限,且清楚对方无法满足他所有的愿望,不把自己视为义士。他们善用家庭生活中各种微小和有限的机会来投资时间和精力,以巩固夫妇间的联繫。这是因为他们看出每个危机都是新的许诺机会,能够更新他们的爱,让这爱坚固、转化、成熟、明智。在面对危机时,他们勇敢地寻求问题的根本,重新讨论一些基本协定, 营造新的平衡,一起进入新的阶段。时常保持这种开放的态度,有助我们应付各种艰难的处境。无论如何,既然修和是有可能的,我们就发现到:「今天极为迫切要有专人投身于服事婚姻破裂的夫妇。」

旧创伤

        当家庭有些成员因过去某些成长阶段的创伤尚未复元,而未能成熟地与人建立关系,此时家庭就会产生许多困难。不如意的童年和青春期可衍生各种个人危机,最后影响婚姻生活。如果所有人都正常地成长,他们遇到的危机及其引致的痛苦会较少。可是,事实上,有些人要到四十多岁时,才达至青少年应有的成熟。有些人的爱很自我中心,像小孩子一样,生活在一个脱离现实的世界,一切事物都以自己为中心。他们的爱无法满足,若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便大吵大闹。有些人的爱则停留在青少年阶段,充满敌意、批评、喜欢归咎他人,受情绪和幻想支配,期望别人填补其空虚,或顺从其想法。

       许多人在童年时期未曾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因而损害他们信任别人和奉献自己的能力。过去与父母和兄弟姊妹的关系恶劣,而其创伤仍未痊癒,会投射到夫妇之间的关系,对婚姻生活造成危害。因此,他们必须接受一个自己从未面对过的治疗过程。夫妇关系不和的时候, 在作出重要决定之前,双方应确保自己愿意处理过去的创伤。这需要他们承认有治疗的必要, 热切祈求宽恕和被宽恕的恩宠,愿意接受援助, 并寻求正面的动机,不断作出尝试。夫妇应真诚审视自己,承认自己的爱是不成熟的。即使明显是对方犯错,但如果只等待对方改变,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为解决衝突,夫妇亦应反思个人有待成长或改正之处。

       在某些情况下,为顾全个人的尊严和子女的益处,必须懂得拒绝对方过分的要求,严防不义、暴力或长期的虐待。我们应明白到「有时分手是无可避免的,甚至在道德上是必要的, 尤其是为了保护较脆弱的配偶或年幼的孩子不要因虐待与暴力、侮辱与剥削、疏离与冷漠, 而遭受严重的伤害。」然而,「分居应是在所有修和的努力都徒劳无功后,才採取的最后方法。」

       主教会议神长指出:「为分居、离婚或被遗弃者提供牧民指导时,必须作出特别的分辨。对于遭受不义对待而分居、离婚或被遗弃的一方,或是因被配偶虐待而无法与对方一起生活的人,应给予特别的关心。宽恕这样的不义行为并不容易,但恩宠使这个旅程成为可能的。因此, 牧民工作应著重修和及调解,甚至可在教区内设立专门的辅导中心,处理这些问题。」与此同时,「离婚后没有再婚的人往往是对婚姻忠诚的见证人。应鼓励他们从圣体圣事获得所需的滋养,好能支持他们在目前的状况中好好生活。地方团体和牧者应关心他们,尤其是如果他们育有子女,或是正面临著财务困难。」在贫穷的人身上,婚姻破裂带来更大的遗害和痛苦,因为他们缺乏所需的资源重建新生。当贫穷的人失去家庭保障,他们更容易受到遗弃和面临各种危机。

       对于离婚和投入新的伴侣关系的人,应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教会的一分子。「他们没有被开除教籍」,也不应这样被对待,因为他们依然是教会团体的成员。这些情况「需要我们作出谨慎的分辨和保持尊重的态度,避免在言语或态度上令他们感到受歧视,并应鼓励他们参与团体生活。「教会团体在照顾他们时,不会因此削弱我们对婚姻不可拆散性的信心和见证,反而藉此实践了爱德。」

       另一方面,许多主教会议神长「强调有需要简化宣告婚姻无效的程序,并减少其耗费的时间,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不必收费。」相关程序进度缓慢,使夫妇感到苦恼和疲惫。我近期就这个主题所颁布两份文件,简化了宣告婚姻无效的程序。藉著这些文件,我也希望「确切地突显,主教本人在其教会中既被立为牧者和首领,因此他本人就是付託给他的信友们的审判员。」因此,「各教区首长肩负著落实这些文件的重任。他们须自行就某些个案作出裁决, 并在任何情况下,确保信友更容易获得公义的对待。这包括安排足够的人力,包括圣职人员和平信徒,让他们专心投入这方面的教会服务。此外,应为分居或面临危机的夫妇提供资讯、谘询和调解,并与家庭牧民活动合作。让家庭牧民工作者在婚姻无效案件的初步审理阶段,为当事人提供支援(参阅:《主耶稣,宽仁的审判者》,

        主教会议神长也强调应关注「分居或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他们是整个事件的无辜受害者。」在众多的考虑之中,孩子的福祉应视为首要关注的重点,不应因任何利益或其他目的而漠视他们。我要向离异的父母呼吁说:「绝对、绝对、绝对不要让子女成为人质!你们为各种困难和原因分开,遇上人生的考验,但不应让子女为你们的离异背负重担,也不应利用他们威胁配偶。即使父母不再一起生活,也应让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听到父母为对方说好话。」要是为了获得子女的关心,或是为了报复,或是为自己辩解,而在子女面前诉说配偶的不是,那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留下难以复原的创伤。

       教会即使体谅夫妇经历的矛盾,也必须继续为最软弱者发声。他们就是默默地受苦的孩子。今天,「儘管我们像是更加敏锐,心理学的研究亦日益精进,但我要问人们是否已对孩子的创伤感到麻木。(......)难道我们没有察觉, 在某些家庭中,家人关系恶劣,彼此伤害,甚至背弃婚姻的忠诚,而这些家庭的孩子正在承受沉重的负担?」这些不愉快的经验无助孩子成长,也不会帮助他们日后作出终身的许诺。因此教会团体不应放弃已经离婚和投入另一段关系的父母,而应接纳他们,协助他们尽教育孩子的责任。事实上,「如果我们不让这些父母参与团体生活,犹如他们已被开除教籍,那麽我们怎能鼓励他们全力以赴,怀著坚定的信德, 履行信仰,以身作则教导子女善度基督徒生活? 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已经感到相当沉重,我们绝不要添加他们的担子。」教会协助这些父母医治创伤,并在精神上支持他们,这样做亦有益于他们的子女,因为在这悲惨的经验中,孩子需要教会熟悉的面容陪伴他们。离婚是恶事, 而离婚数字不断上升实在令人非常不安。因此, 我们对于家庭最重要的牧民任务是坚固他们的爱,帮助他们医治创伤,并努力遏止我们这时代的悲剧蔓延。


 若干複杂的情况

   「有关混合婚姻的问题也值得关注。天主教友与其他宗派受洗者之间的婚姻『有其特殊之处,但也有许多可予善用和发展的特点,以提昇这些婚姻的内在价值,以及对合一运动作出贡献。』因此,『在天主教与非天主教的圣职人员之间,应设法建立忠诚的合作,从准备婚姻和婚礼的时刻起就合作』(《家庭团体》78)。在领圣体方面,应注意:「决定婚礼中的非天主教一方是否可领圣体,要遵守为东方基督徒及其他基督徒有关此事已有的一般规定,同时注意两个已领洗的基督徒领受基督徒婚姻圣事的特殊情况。虽然在混合婚姻中的夫妇分享洗礼和婚姻圣事,领受圣体只是例外,每次上述有关(......) 规定,都应遵守。』(宗座基督徒合一促进委员会,《大公运动原则与规范之应用指南》,

   「在婚姻中,若夫妇信奉不同宗教,这为宗教交谈提供良机(......),他们亦在家庭的基督徒身分定位,以及子女所受的信仰培育方面, 遇上特殊的困难。(......)在传教地区,甚至在拥有悠久基督信仰传统的国家,越来越多家庭是由信奉不同宗教的夫妇组成。教会迫切需要按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提供不同形式的牧民关怀。在某些没有宗教自由的国家,基督徒夫妇必须改变信仰,才能结婚,因而不能举行教会认可的结婚典礼或让子女受洗。因此,我们必须重申有必要尊重所有人的宗教自由。」「我们应特别关注身处这类婚姻的夫妇,不要只在婚前期间关心他们。如果夫妇一方是天主教友,而另一方没有信仰,那麽这些夫妇和他们的家庭须面对特殊的挑战。在这些情况下,必须见证福音如何在这些环境中发挥作用,好让他们的子女也能够接受基督信仰的培育。」

   「当婚姻情况複杂的人有意受洗,将产生特殊的问题。这是指那些已建立稳定的婚姻关系,但在结婚时,夫妇至少有一方尚未认识基督信仰。在这些案例中,主教应按他们的神益, 作出牧民的分辨。」

        教会效法主耶稣──祂为每一个人献上自己,无一例外。在主教会议期间,我们讨论到有些家庭的成员有同性恋倾向,这为父母和子女来说都是难以处理的情况。我们首先要重申: 每一个人不论性倾向如何,他的尊严都理应获得尊重和受到认真对待,「应该避免对他们有任何不公平的歧视」,尤其要避免任何形式的侵犯和暴力行为。应以尊重的态度,陪伴这些家庭,好让那些有同性恋倾向的人获得所需的援助,而得以了解和奉行天主对他们的人生的旨意。

       在讨论家庭的尊严与使命时,主教会议神长指出:「对于让同性恋者的结合与婚姻享有同等地位的问题,『我们绝对没有理由,视同性恋者结合与天主计划中的婚姻与家庭,有任何程度上的类同或稍微相似之处。』主教会议认为, 若说地方教会应屈从于这问题上的压力,以及国际机构为贫穷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应考虑当地有否制定容许同性恋者建立『婚姻』的法律, 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单亲家庭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所导致: 生父或生母从没有成家立室的打算;家庭涉及暴力,父亲或母亲被迫带著子女出走;父亲或母亲逝世或遗弃家庭,以及其他原因。不论是什麽原因所致,与子女生活的父亲或母亲都一定要向教会团体内的其他家庭,或是堂区的牧民组织, 寻求支援和安慰。这些家庭往往因经济困难、就业问题、未能支援子女,以及缺乏稳定居所, 因而雪上加霜。」

      死亡的打击战。我们必须以信德之光支持这些家庭。漠视丧亲之痛的家庭是欠缺慈悲的表现,也会错过提供牧民关怀的机会,而且这样的态度会关上其他传扬福音的大门。

       我可以理解失去挚亲的痛苦,尤其是失去一起分享生命的配偶。耶稣也曾为朋友离世而难过哭泣(参阅: 11:3335)。我们怎样了解丧子之痛呢?「时间像是停顿了:过去和未来有如遭深渊所吞噬。(......)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埋怨天主。对天主感到忿怒的人真多啊!但我了解他们的感受。」「丧偶尤其痛苦(......) 有些人能够寄情儿孙,好好养育子女,藉著这样的使命让他们的爱找到出口。(......)至于没有其他亲人可供寄託情感,或是无法从亲人获得关心的人,教会团体应特别照顾他们,尤其是如果他们身处贫穷。」

        一般来说,哀伤期会维持颇长的时间。为陪伴丧亲的人,牧者必须配合哀伤期每个阶段的需要。在整个过程中,丧亲者有很多问题:为什麽亲人会离世?他们是否有些事情没有做好? 人在临终前会经历什麽?应以真诚和耐心的祈祷,帮助他们获得内心的释放,重享平安。在适当时刻,应协助丧亲者明白到他们仍然有其使命,如果只为纪念故人而延长痛苦的时间,是没有助益的。我们已故的亲人不需要我们的痛苦, 他们也不会因我们活得潦倒而高兴。时刻思念故人也不是爱他们的最好方法,因为这样做只是紧抓著不再存在的过去,而不是爱著那位已进入来世的人。故人的肉身虽然不在我们眼前,但若说死亡是强大有力的,那麽「爱情猛如死亡」( 8:6)。爱具有特殊的洞察力,使人听到无声之音,看到不可见之物。这不是说应眷念亲人的旧模样,而是要接受他们此刻的状况已经改变。当玛利亚尝试拥抱复活的基督时,祂叫玛利亚别拉住祂不放(参阅: 20:17),为的是要玛利亚体验另一种与基督相遇的方式。

让我们感到安慰的是:离世的人并不完全消失。信德使我们确信复活的基督绝不会离弃我们。这样,我们可以避免死亡「毒害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爱徒劳无功,使我们陷入更漆黑的无底洞。」圣经告诉我们,天主为爱创造我们,使我们的生命不因死亡而终结(参阅: 3:2-3)。圣保禄描述死后与基督马上相遇:「我渴望求解脱而与基督同在一起」( 1:23)。我们死后,天主为祂爱的人已准备好的,偕同基督在等待我们(参阅:格前 2:9)。如殡葬礼仪优美的颂谢词所述:「我们虽为死亡的定律而悲伤,却因永生的许诺而获得安慰。主, 为信仰祢的人,生命只是改变,并非毁灭。」事实上,「我们所爱的人不是在虚无的黑暗中消失:望德使我们确信,他们已在天主慈爱有力的双手之中。」与已故的亲人保持联繫的方法,就是为他们祈祷。圣经说,「为亡者祈祷」是一件「圣善而虔诚」的事(加下 12:44-45)。「我们为他们祈祷,不但帮助他们,也使他们为我们的益处所作的代祷得以奏效。」默示录描述殉道者与这旅途中的世人精诚团结,为世上遭遇不义的人祈祷(参阅: 6:9-11)。有些圣人在临终时安慰他们的亲友,答应依然会陪伴在旁,帮助他们。圣女小德兰说她希望在天上继续行善。圣道明说:「我死后比我活著时,为你们更有助益,(......)更有能力达到所想要的!」这是「爱的连繫」,因为「旅途中的人,和安眠于主内的弟兄们之间的连繫,绝不会中断 (......),这一连繫会藉著精神财富的相通而加强。

       我们若是接受死亡这个现实,便会为死亡作好准备。准备方式就是在爱中成长,日益加深我们对那些与我们同行的人的爱,直到「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 21:4)。如此,我们也准备好自己,与那些已离世的亲人团聚。耶稣把复活的儿子交给他的母亲(参阅: 7:15);我们死后, 祂也会这样做。我们不要耗费精力缅怀遥远的过去。我们越是在世上好好生活,将来在天上与所爱的人分享的福乐就越大;我们的爱越成熟、越成长,将来在天上盛宴呈上的美果就越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