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鸥*最关注】11.9日祝圣拉特朗大殿(庆日)

2017-11-09 海鸥传信

文/梵蒂冈广播电台  重新编辑/德蘭之愛

转载请注明


      本瞻礼是纪念救世主大殿(亦称拉特郎大殿)祝圣周年。拉特郎大殿是罗马教宗的座堂,因此有「一总圣堂的母堂」之称。初期教会,常被迫害的气氛笼罩着,三百年内,宗教仪式仅在私人房屋或地下墓窟秘密举行。待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宗教信仰自由,教堂相继设立。三一二年,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天主教后,将拉特朗宫殿献给教宗,并在殿旁的空地建大堂一座。三二四年,由教宗圣西物斯德肋祝圣后,定名为「救世主大殿」,后人又称为「拉特朗大殿」或「君士坦丁大殿」。罗马教宗居住在该殿,历十世纪之久。

      该殿定名为「救世主大殿」已如上述,故以耶稣显圣容瞻礼为主保瞻礼,次主保为圣若翰洗者。因此普通习惯上亦称为「拉特郎圣若翰大堂」。救世主大殿于八九七年因地震倒塌,第十世纪重建。最后一次祝圣典礼,由教宗本笃十三世举行,时在一七二六年。


拉特朗大殿简史 


       有些学者肯定四世纪时,在今日大殿的所在地,曾有一所「家庭教会」(domus ecclesia),当时基督徒常在这裡聚会祈祷。这原是君士坦丁大帝的妻子福斯达的产业,由君士坦丁皇帝赠与罗马教会。教宗圣米迪(Melchides, 311-314)于313年将它改建为一所大殿,并附设教宗的府邸。实际上,罗马皇帝把这产业捐赠给教宗后,教宗就把这原属罗马著名的拉特朗家族(Laterani)的古老大屋,改建成了教堂。大殿洗礼堂用的洗礼盆,就是从宫邸的大水池移来的;继庞齐安地下墓穴发现的洗礼盆后,这可算是最古老的一个。

        君士坦丁皇帝拣选这块土地来建筑新兴宗教的第一座大殿,也许是因为这裡毗邻奥雷连城牆(mura Aureliane)和阿西纳拉城门(Porta Asinara)之故,不会引起还信奉异教的多数罗马居民的反感。据另一推测,那所「家庭教会」可能直接兴建在拉特朗家宅的废墟上,它的地基下发现赛维鲁皇帝(Severus, 192-235)时期的一座建筑,曾用作御林军卫队的军营。这卫队原效忠罗马统帅玛克森爵(Maxentius),君士坦丁皇帝于312年在罗马密尔维桥(Milvian Bridge)战胜玛克森爵后,解散了卫队,拆毁了军营,在其所在地兴建了教会初期的大殿,并将它献予救世主(故又名救世主大殿)。之后教宗额我略一世(Gregory I)在任期间,把此堂也献予圣若望和圣若翰。而现在大殿的名字是1144年教宗鲁爵二世(Lucius II)命名的。

       历世纪以来,这座大殿曾经历了多次灾劫,又经多次重建和更改。455年汪达尔(Vandals)蛮族王金塞里克(Genseric)洗?罗马城,大殿被毁,其中保存的珍宝也被抢劫一空。教宗圣良一世(Leo      I, 440-461)予以修复。几个世纪后,在一次大地震中,大殿受到明显的毁坏,教宗色尔爵三世在殿内进行了重要的巩固工程,并以彩石镶嵌装饰了讲道台(tribuna)。 

       十二世纪时,大殿经历了一系列美化和整修工程:教宗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 1159-1181)建筑了旧大殿朝东的正门面(facade),这正门面今日已不复存在;在教宗格来孟三世(Clement        III, 1187-1191)为大殿添了不少彩石镶嵌装饰,今日也已遗失。今日仍留存的中殿拱壁上的大型镶嵌画,是教宗尼古拉四世(Nicholas       IV, 1288-1292)所增添的华丽装饰之一,是托里蒂(Jacopo Torriti)和卡梅里诺(Jacopo da Camerino)两位艺术大师一起完成的杰作。



       圣若望大殿的拱壁处,曾建有一个半圆形迴廊(ambulatory),这种罕见的初期基督徒陵墓教堂建筑式样,在罗马中世纪后期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大殿原来的拱壁处,安放著十二世纪罗马大理石雕刻家丹哲罗(Nicola d’Angelo)所做的教宗宝座。大殿在1308年一场大火中险被夷平,教宗格来孟五世(Clement V, 1305-1314)随即把它修复,可是1361年大殿还遭到另一次火灾。教宗乌尔班五世(Urban        V, 1362-1370)和额我略十一世(Gregory XI, 1370-1378)先后进行了修复工程;乌尔班五世还加建了圣体龛。教宗玛尔定五世(Martin        V, 1417-1431)请了著名的多彩大理石镶嵌大师葛斯默家族(Cosmateschi)装饰了大殿地板。

        教宗欧日纳四世(Eugenius  IV, 1430-1447)将多项建筑工程委托给建筑师菲拉雷特(Filarete)。教宗依诺森八世(Innocent VIII,1484-1492)叫人建筑了中间教宗祭台前面的拱门;而庇护四世(PiusIV)则兴建了朝东的正门面,以及天花板;继任的圣庇护五世(StPius V, 1566-1572)再把天花板装饰得金光灿烂. 

       大殿的工门面曾开有三扇尖顶形大窗,外牆上绘有救世主的画像,殿前有一个六柱的门廊(portico);大殿毗邻是罗马宗主教府(patriarchium)(注:当时教会内有五个宗主教区: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约基雅和耶路撒冷,而罗马宗主教区一直享有首席地位,罗马宗主教亦是普世教会的教宗。)事实上,拉特朗大殿一直是宗座所在,后来在七世纪末,由于君士坦丁堡的影响,此处才由「主教府」(episcopium)易名为宗主教府(patriarchium). 

       在这裡为教宗服务的,有文职人员和内侍(cubicularii),前者由拉特朗大殿的孤儿院(orphanotrophium)或伯多禄大殿的唱诗班(schola cantorum)的学生中挑选出来,后者则来自贵族家庭。这样,从大殿建成开始直到十四世纪初的大约一千年中,拉特朗大殿及其周围相毗连的建筑,一直是宗座之所在。此外,由于拉特朗大殿是罗马的主教座堂,其地位也便较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和奥斯蒂亚路(via Ostiensis)上的圣保禄大殿更高。

 

     但是,在1304-1377年间,教宗迁居至法国的亚维农(Avignon),拉特朗被长期遗弃,日久失修。因此,当教宗返回罗马后,首先暂居在提伯河西的圣母大殿(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之后迁至城内的圣母大殿(Santa Maria Maggiore),最后才定居于梵蒂冈(Vatican)。但是,后来因奎琳岗(Quirinale)更具关键位置,因而取代了拉特朗的地位。就这样,拉特朗大殿重新失去了其昔日的辉煌,再次被遗弃,直到十七世纪中叶。 

      眼见令人痛心的大殿废墟,教宗西斯笃五世(Sixtus V, 1585-1590)决定对大殿进行彻底修茸,他委託给自己所信赖的建筑师丰塔纳(Domenico Fontana)。新的拉特朗大楼(Palazzo Lateranese)建成后,由于靠近市郊,便成了教宗的夏宫。西斯笃五世同时也把教会年曆中最庄严的典礼,即教宗在复活节颁发对罗马城和全世界的祝福大典(urbiet orbi),从梵蒂冈移至拉特朗大殿。拉特朗大楼的整修工程,于1590年初夏教宗去世前不久竣工,因此很难确定西斯笃五世对这大楼的计划,但无疑拉持朗大殿和大楼是被设计作为罗马教会的主要中心。 

       拉特朗大殿是罗马城和全世界的首座基督徒大殿,比梵蒂冈大殿还古老十三年;直到十四世纪,它一直是教宗的府邸,而今日仍是罗马的主教公署。在众多重要的历史大事中,有首数1123、1139、1179、1215、1512年在这大殿举行的大公会议。此外,教宗依诺森二世(Innocent II)曾于1133年在此为日耳曼王洛塔尔二世(Lothar II)加冕、1223年嘉禄(Carlo d’Angio)在此被加冕为西西里王;1312年享利七世(Henry VII)在此获封为卢森堡国王。1347年,罗马人民领袖和改革者里恩佐(Cola di Rienzo)在此获封为「王法」(lex            regia)骑士。教宗欧日纳四世(Eugenius IV)把大殿委托给罗马教区神职班,他们自1450年至今在此供职。大殿的全体议会由一位枢机总铎(cardinal archprist)和廿二位议事司铎(canons)组成。拉特朗大殿在一切教会大典中,享有优先于圣伯多禄大殿的权利。

扩展阅读


  1. 【海鸥*最关注】罗马耶稣圣婴医院与河北省石家庄儿童医院签署合作协定

  2. 【海鸥*最关注】11.1 你知道诸圣节的真正意义吗?

  3. 【海鸥*最关注】炼灵月快到了,你知道救助炼灵的方法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