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 || 全民反诈,人人有责

宣传部 吉林警察学院 2024-04-01

点击上方“吉林警察学院”可以订阅

★ ★ ★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要求,自6月25日起,吉林省开展为期1个月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活动主题是“预警劝阻别忽视,财产安全要重视”,旨在通过大力宣传预警劝阻工作重要性,提高人民群众反诈防诈意识。今天让我们跟着吉小警一起来学习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擦亮识骗慧眼,防范网络诈骗!

一.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旨在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是一部专门立法。

二.

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1)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返利类诈骗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已逐步演化成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主要诈骗类型,成为虚假投资理财、贷款等其他复合型诈骗以及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等其他违法犯罪的主要引流方式,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2)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此类案件中,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员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3)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工具等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的广告信息,然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诈骗分子收到受害人转账后,便关闭虚假APP或虚假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受骗人群多为有迫切贷款需求、急需用钱周转的人员。

(4)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售卖的商品因违规被下架,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需要缴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屏幕共享或要求下载指定APP等方式,指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受骗人群多为经常在电商平台网购的消费者或电商平台的店铺经营者。

(5)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随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同时,要求受害人到宾馆等封闭空间,在阻断与外界联系的条件下“配合”其工作,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6)虚假征信类诈骗

虚假征信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银行、银保监会工作人员或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与受害人建立联系,谎称受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需要注销相关账号;或谎称受害人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 APP 进行贷款,并将钱款转到其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7)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广告,或提供“论文代写”“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以吸引受害人关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诱导其通过微信、QQ 或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等为由,要求私下转账。待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便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8)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诈骗分子使用受害人领导、熟人或孩子老师的照片、姓名等信息“包装”社交帐号,以“假冒”的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或将其拉入微信聊天群。随后,诈骗分子以领导、熟人身份对受害人嘘寒问暖表示关心,或模仿领导、老师等人语气骗取受害人信任。再以有事不方便出面、不方便接听电话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并以时间紧迫等借口不断催促受害人尽快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9)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或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待受害人与其主动接触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受害人绕过正规平台与其进行私下交易;或要求受害人添加所谓的客服账号参加抽奖活动,并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10)婚恋、交友类诈骗

婚恋、交友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白富美”“高富帅”自拍、生活照,按照剧本打造不同的身份形象,然后在婚恋、交友网站发布个人信息。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用照片和预先设计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并长期经营与受害人建立的恋爱关系。随后,诈骗分子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帮助项目资金周转等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并根据受害人财力情况不断变换理由要求其转账,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

三.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2023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

7大反诈利器

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特点,《2023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详细介绍了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虚假征信、虚假购物服务、冒充领导熟人、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婚恋交友等10种常见的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剖析了典型案例,揭露了诈骗手法,为易受骗群体“量身定制”反诈防骗提示。

四.

打击治理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果

在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依法严打方针,深入开展“云剑”“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累计侦破案件46.4万起,缉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和骨干351名,推动电信网络诈骗发案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狠狠打击了诈骗分子嚣张气焰。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累计拦截诈骗电话21亿次、短信24.2亿条,处置涉案域名网址266万个,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80余亿元,形成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整体合力,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重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筑牢安全防线

提高治理能力

确保校园无网络诈骗

往期精彩回顾:

吉小警说政事(第八十四期)

习近平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

毕业典礼 || 青春不散场,逐梦新征程!

-吉林警察学院新媒体中心-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 新媒体中心 李   卓  

责编 | 宣传部 韩   鹤

审核 | 宣传部 宋凯峰

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校园传播平台

投稿邮箱:jljcxyxinmeiti@163.com

报国荣警   察己修身

  微信号:jljcxy-1949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您的留言、分享、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