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讲堂】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三辑

2016-05-14 杨逸明 云帆诗友会


云帆

讲堂

作者简介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工人、教师、干部。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已出版诗集《飞瀑集》、《新风集·杨逸明卷》、《古韵新风·杨逸明作品集》、《路石集·杨逸明卷》等。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三辑

11

        诗词创作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能写大,不能写小;能写粗,不能写细;能写笼统抽象,不能写具体形象。总体说来,还是逻辑思维多,形象思维少。诗词要抓细节描写,都抓大,易堕空腔。米开朗基罗说:“注重小节造就完美,而完美绝非小节。”诗词与雕塑有相通处。袁枚说:“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写诗一定要注意修炼“揉磨入细”和“展拓开张”的功夫。孙悟空的金箍棒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都是能变大能变小才是宝贝,如果只能变大或只能变小就没有用了。

12

         既然是“讽刺诗”,就只需一根刺,扎在穴位上,使人感到酸麻即可。现在有很多的所谓“讽刺诗”,或抡起大棒大棍击人皮肉,或举着刺乱戳乱扎,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讽刺诗”。不但没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连诗词的富有审美情趣的可读性都失去了。

13

        诗有想得到的好:所谓在意料之中,未出意料之外,虽笔底尚无,却心中已有。有想不到的妙:所谓非常人能道之语,出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把想得到的好反反复复说成了想不到的妙,就太繁琐太唠叨了。所以我不大爱读有些专家的唐诗宋词的长篇大论的鉴赏文章,也不大爱听有些教授的唾沫飞扬不着边际的对于名篇名作的讲解。我很爱看前人一些唐诗宋词的汇评,往往寥寥几字,就点到穴位,搔到痒处。

14

        要成为一个诗人,必须要具备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的功力可以用三张“试纸”一试。第一张“绿叶红花”:小学生作文。写实。人人眼中之景,人人能道之语。第二张“绿嫩红鲜”:中学生作文。有文采。人人眼中之景,非人人能道之语。第三张“绿肥红瘦”:诗家语。诗人眼中之景,非常人能道之语。三张试纸,第一张要写得“通”,这是体现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二张要写得“美”,这是体现作者的审美情趣。第三张要写得“妙”,这是体现作者的思想和智慧。只有写到妙,读者才会拍案叫绝。

15

         严羽说:“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目前诗词作者印成的诗集铺天盖地,似乎大多是处于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的“信手拈来”与第一阶段的“肆笔而成”似乎极为相像,但是如果不经过“羞愧”、 “畏缩”、“透彻”,绝对上升不到“头头是道”。真想 “七纵八横“,谈何容易。

您看此文用·转发需1秒呦~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或:673126620@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