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讲堂】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四辑

2016-05-18 杨逸明 云帆诗友会


云帆

讲堂

作者简介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工人、教师、干部。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已出版诗集《飞瀑集》、《新风集·杨逸明卷》、《古韵新风·杨逸明作品集》、《路石集·杨逸明卷》等。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四辑

16

        当代人评诗,每每过誉。袁枚云:“以部娄(小山丘)拟泰山,人人知其不伦,然在部娄,私心未尝不自喜也。”然即使赞誉泰山,如云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则泰山也未必自喜也。点评佳作,寥寥数语到位即可,不必掺入许多水份。过誉者只说明识见之浅之低,否则就是评者别有所冀,另有隐情也。真正的知音,应该是说好能说到位,说不好也能说到位。许多荣誉称号如人民艺术家大家大师等是后人给前人的,但当代人正在互赠或自封。自我标榜自我吹嘘者,不是过于自恋,就是缺乏自信。当代诗词界,乃至书法绘画等领域,这样的人太多了。古代王者死后穿金缕玉衣,当代人穿了金缕玉衣满大街跑想证明自己是王者。

17

         孔子主张“小子何莫学乎诗”,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没有写诗,他们只是一群懂诗的人。只有成为合格的读者,才能当合格的作者。要有诗人的襟怀,才会有对好诗的识别力和鉴赏力。当代合格的读者太少,不合格的作者太多。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在旗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白居易在旅途中听僧侣歌女村民吟他的诗,白居易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连老妪也成了白诗的第一读者。柳永的词只要在有井水处就可听到传唱,可见那时读者多于作者。当代却是作者大大多于读者,基本上读者就是作者,而有些作者还不愿当读者。这是个厨师多于食客的时代。没有读者的诗人,写了诗没有用,就像没有食客的厨师,开不了饭店。

18

        诗有美刺。“刺”得过头,就是把事情说坏说过头,这是造谣,要追究责任。“美”得过头,就是把事情说好说过头,实际上也是造谣,但很少追究责任。不能造负面的谣,但造正面的谣可以,而且还有功,因为这是“正能量”。于是乎,正确的批评没有了,讽刺诗越来越少,让人觉得“芒刺在背”、“如坐针毡”总不厚道嘛。肉麻的吹捧和奉承越来越多,一味歌功颂德,“君子成人之美”嘛。只说好话,不发牢骚,这样做担责的风险几乎没有。所谓的诗人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骚人”啦。

19

        屈原不造假古董,写他的楚辞;曹子建陶渊明不造假古董,写他们的魏晋诗;李白杜甫不造假古董,写他们的盛唐诗;苏东坡辛弃疾不造假古董,写他们的北宋词当代有人造假古董,还以此为荣,沾沾自喜。写诗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人不云我不云。应该是人云我不云,人不云我云。或者是人云我换个角度更精彩地云。当代有些诗词一味泥古,如果不看作者,谁知道是今人还是古人写的?《世说新语·文学》载,庾仲初作《扬都赋》成,庾亮以亲族之谊,大为阐扬,谓可并《二京赋》、《三都赋》,遂使洛阳纸贵。谢安见之,云:“不得尔(不应如此),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以此语评当代拟古诗词亦甚确。

20

          读古人诗词佳作,特别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唐诗,例如“白日依山尽”、“红豆生南国”、“举头望明月”⋯⋯好像并无难字僻字古奥字,使人觉得识字不多就可写诗,因为这些佳作大多词语浅显,似乎有了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就能创作诗词。可是品味这些诗词作品的内涵,觉得思想深邃、感情丰富、识见高超,诗性灵动。这些境界、思想、襟抱、情怀... ...即使是当代的大学生、大学教授,也未必能修炼到这样的高度和深度。不是识五千字的人就一定比识四千字的人诗写得好,也不是识四千字的人就一定比识三千字的人诗写得好。背得出新华字典不能就算是诗人,背得出英汉大辞典的人不能就成为莎士比亚。识字当然越多越好,但诗人能通过形象思维或者叫诗性思维把汉字搞到鲜活,不能把字搞活就只能做死学问。所以叶燮在《原诗》中说:“世固有成诵古人之诗数万首,涉略经史集亦不下数十万言,逮落笔则有俚俗庸腐,窒板拘牽,隘小肤冗种种诸习。”这样的当代教授我也见过,学问还算渊博,但是所写诗词堆砌词藻和典故,却极为板滞,毫无灵性。与学问贫乏思想浅薄者所写诗词一样不堪卒读。

您看此文用·转发需1秒呦~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或:673126620@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