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诗家】宋彩霞·在眷恋中学会了 残酷的遗忘

2016-05-24 宋彩霞 云帆诗友会

当代

诗家

作者简介

        宋彩霞,笔名晓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杂志编辑部主任。山东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著有诗词、诗论集《秋水里的火焰》等六卷、新诗集《黑咖啡》等。当代著名诗人,喜欢诗词,也喜欢写新诗。

宋彩霞新诗专辑·之二

黄昏的飞鸟

所有的故事都发生于黄昏
波浪,不断在群山下撞碎
树林抓不住它的落叶
更抓不住那只鸟——
天地之间
黄昏时疯狂舞蹈的精灵

落日是最后的灯盏
渐渐暗淡的光中, 我们仰视:
它们就在那里,幸福地集合
痛苦地寻觅 
在声嘶力竭的飞翔和叫喊中
寻找着回忆

一场突然的雨
在几乎同样的时空
打湿了谁的巢穴
肢解了你和这个秋天的骨肉联系?
——你像一只没落的秋蝉
于枝杈一侧,向隅而泣

所有的日子
都随你的抽搐而颤抖
顿悟与痴迷只在一瞬
在你不情愿的飞翔中
有个自由的灵魂, 注定
不为谁停留

晨露滴翠的小径,暮蔼苍茫的群山
山长水阔中,唯有
 疲惫是你的生存方式——
为了能在生活的真空里居住片刻 
你一直飞进黑暗,穿越
不惜遍体鳞伤

黑的梅花赏析:

        这是一首有关“黄昏飞鸟”的抒情诗,这是一只为了“自由的灵魂”而“不惜飞进黑暗”并“不惜遍体鳞伤”的鸟。这是一个灵魂一直在“痛苦寻觅”的鸟,这只鸟就像“一只没落的秋蝉/于枝杈一侧,向隅而泣”,这只鸟是痛苦的,是疲惫的,也是矛盾的。这首诗写出了一个矛盾而沉重的灵魂,写出了一个自由灵魂为了追求而付出的代价。这首诗的“意”很深,境也很开阔,惟一让人遗憾的是语言有些纠缠,特别是在句与句的转化过程中,有点不够果断。但相比另外一首《黄昏的飞鸟》,这一首还是比较成功的。

致被拆去的海草屋


多么热爱那海草屋

海的气味渗透的童年 
我一知半解的

绿了又黄的篱笆

从惊蛰走向谷雨
从低矮的星辰走向
遥远的月光  老去的海草屋

屋顶的草渐渐混同于陆地

海水有了灰尘的气息


曾经难以忍受的辛辣
一眨眼淡如记忆中的空气
我在飘泊中养育了一种忠诚
在眷恋中学会了

残酷的遗忘

无语的故乡
一地碎影
我触摸到的仅仅是空旷

海草屋仅仅像一个姓名

再也没有我能接近它的方式


沈天鸿赏析:

草屋切入写故乡、童年,比较有难度的.这首不即不离,并且形成了深层结构,处理得比较好

无语的故乡
一地碎影
我触摸到的仅仅是空旷 

海草屋仅仅像一个姓名

再也没有我能接近它的方式

 

最后两句太好___没有实体的姓名,真实但又等于不存在,空旷却又充满了一切,可以呼唤但无法接近......

比喻就是这样转成隐喻的。


六月之遇

给天空打上封条
别让那些雨
将通向你的道路
变成泥泞

此刻  你站在六月
往来的红尘经过你目光的过滤
降低到零分贝

我从五月奔向你

穿越那些数不尽的尘埃

为了能在彩虹的各种色彩中

在你面前出现

我这时开始允许下雨

沈天鸿赏析:

         “我这时开始允许下雨”,足以让人惊讶并赞叹。可以把它当爱情诗读,当爱情诗读它里面的那个“我”既是柔情似水又是一个坚韧并有着可爱的蛮横的形象。也可以把它当作非爱情诗读,即“奔向”的是某种理想,其中的“我”仍然还是有着上述特征的形象,只是那蛮横要更换成自信与豪放。

        意象及构思奇特而新颖,感情的强度与深度内蕴于其中。整首诗的结构也处理得较好。

        沈天鸿,安徽望江人。祖籍江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级编辑。兼职教授。著名诗人、评论家。安徽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

        我从五月奔向你  穿越那些数不尽的尘埃  为了能在彩虹的各种色彩中  在你面前出现  我这时开始允许下雨


        我是宋彩霞,很高兴在云帆与你相遇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或:673126620@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