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从诗意和感慨中走来的端午节

2016-06-09 水晶花 云帆诗友会


诗会云帆

欢度端午

云帆诗友会·端午节特别呈现

        初夏,正是红红绿绿的一场视觉盛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绿了苇叶,红了榴花;木槿红了,菖蒲绿了……又何必轻叹“流光容易把人抛”?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盛开在这个热情的季节里。岁月的长河匆匆地流淌着,节日或是一个郑重提醒,让我们从庸常生活中抬起头来,有了回首倾听先祖叮咛的机缘,有了从纷繁世相中感悟人生道理的自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已经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和春节、中秋一样,是中国文化的醒目符号之一,承载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贲张与家国情怀。我们的祖先,用一种轻松、活泼而健康的心态,设计并享受着端午等节庆带来的中国式精神生活。丰富的节日文化信息,饱含着生机勃勃的通达理念和娱乐精神。端午,可避邪可食粽,也可尽情打扮明丽的小女儿;清明,可祭祖可踏青,亦可浣足放风筝;中秋,那月亮更是可祭可拜,可玩可嚼……那么,行走在端午——这一季的美丽里,朋友们,让我们互道一声祝福,互道一声问候:真挚的情感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回眸,追溯那久远的历史,一个个节日的形成,或许可以说,是岁月和人们长期打磨的结果。如此佳节,其中的百般滋味,文化的薪火,亦或就在我们这一抬头、一省思,淡淡回味的机缘中,渐渐传承了下去、炽热了起来。窗外榴花正好,屏前旨趣方浓:取次诗丛,与君共赏那些动人的篇章,诗词园中含英咀华,不亦说乎?

题榴花

唐·韩愈

(一说为宋代朱熹所作)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简析:这首诗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此诗前两句写景状物,后两句抒发感想。诗人叹息美丽的榴花无人来赏,寂寞无声地凋落在青苔上,暗喻一种怀才不遇之情。

        全诗描述景致清新自然,从中又可以见出诗人浓郁的情趣和缜密丰富的文思。而诗意和描述的骤变,却又全寓于似清淡实重浓的语句之中,使得诗意陡然转深,也显示了写法的“喜山不平”的变化特色。 

榴花

明·高启 

日炙态常醺,香生若自焚。

夜来端午宴,淡却美人裙。


        简析:被称作“精神飞翔的诗人”高启,这首《榴花》诗脍炙人口。前二句实写,“取语甚直,计思匪深”(《诗品》),犹掉臂而出,不假思索。然“香生如自焚”句则无意于佳而自佳,令人读罢难忘。后二句用反衬法,从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入手,自是奇想。

        诗人们偏爱榴花,盖因其热烈而不妖冶,新奇而无媚态,生香活色,真与不夺。“香生若自焚”的精神尤为耐人寻味。这大约也是孙中山先生在粤军义士墓边栽种石榴树的寄托所在吧。榴花坐果后,便是碧紫透红、丰润甘甜的果实,它也是中国画画家喜爱的题材。


        又是五月的熏风,又是榴火正红的时节。



纪念屈子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简析: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于此日投江自尽,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简析:这首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龙舟竞渡

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简析:《隋书·地理志》有云:“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到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

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简析:这首诗前四句交代了节令、天气、环境,渲染赛前热闹的气氛。接下来铺陈描写了州郡长官,衣着华丽的妇女前去观看竞渡的热闹场面。第九至第十八句,描绘了第一次竞渡的情景,所用的比喻特别多,精彩场面,历历在目。

第十九、二十句“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从参赛者和观赛者两个角度写竞渡双方的情绪,“两岸十舟五来往”写双方十艘船又比赛了五次,使竞渡又掀起了一个高潮。

第二十三句“须臾戏罢各东西”中的“各东西”意思是赛完以后各自分开,第二十四句“竞脱文身请书上”的意思是刚赛完,输方不服,双方又脱了上衣,露出刺花的身体,请求再决雌雄。最后四句是作者观看竞渡后的感慨,由竞渡者的互不相让联想到执政者的朋党之争。

        好一场夺人眼球,扣人心弦的比赛!


美味粽子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简析:这首词意境高雅,浪漫香艳,把端午时节粽子飘香,人们共饮菖蒲美酒的美妙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往。


粽子

清·谢墉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萱丝韬。

炊余胀满峻嶒角,剥出凝成纤纤膏。


        简析:端午节的标志性食物是粽子,粽子古称角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因用菰叶包裹黍米成牛角状煮而食之得名。粽子也叫做裹粽、筒粽、黏黍等,它成为端午节的指定食物据说是在晋代。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抑或纪念曹娥的端午节,因它而有了舌尖上的记忆。

        谢墉的这首《粽子》诗,短短四句就写出了粽子的加工和吃法。读来无限神往那美味无敌的粽子,粽香似溢满唇齿间,不禁垂涎……谢老先生不愧是儒学大家,虽是写个吃食,也如此文雅。



祛邪避恶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简析:诗中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诗人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怡然自得地喝起酒来。全诗朴素自然、真实具体,乡村农家过端午节的习俗跃然纸上。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简析:晚清诗人李静山生卒不详,大体活跃于同治年间前后。这首诗写的是平常人家的端午生活:端午节,老百姓除了要吃粽子,还要喝雄黄酒,有些地方还吃桑葚。且家家户户都要贴符水,以祛邪。诗的最后两句说门口贴了黄符,让人怀疑是不是怕债主来收账,想用灵符使他避开,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岁月流逝,依然能让今人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底蕴和别样的风情。

互赠祝福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简析:这首词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端午风俗跃然纸上。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简析:这首词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端午节佩戴香囊,传说能避邪驱瘟。端午节小孩佩戴朱砂香囊,既避邪驱瘟,又可作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在孩子们的心中构筑起一道道吉祥如意的风景线。

        端午时节,绿肥红瘦,一些稚嫩和生涩的果实已渐熟,人间正是一幅充满活力的画图。


云帆真情

        节日的真意,常常在生活的体验与回味中浮现出来。

苏轼看到的端午,是“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欧阳修则陶醉于“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而今的端午节,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又是法定假日,仲夏时节,扶老携幼,吃粽子,说故事,游胜地,让中华文化的远香,丝丝缕缕地渗入中华儿女纯净的心田。

        千里诗情一线牵。在今天这样的佳节里,我们何不放慢节奏,尽享生活中的亲情,友情: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端午佳节,原本就是这样充满着诗意,彰显着远方。云帆为您送上深深的祝福:愿您阖家幸福,美满吉祥。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

年年岁岁端午节,因有云帆便不同。

       诗歌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您看此文用·转发需1秒呦~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或:673126620@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