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不值是相思  却教霓霞满天飞 ——张小红诗词作品赏析

2016-06-13 孙民随 云帆诗友会

云帆

赏析

评者简介

        孙民随,中华诗词学会、陕西省及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省赋学学会副秘书长,《陕西诗词》副主编。

孙民随·张小红诗词作品赏析


        一文不值是相思  却教霓霞满天飞

        ——张小红诗词作品赏析


        每次阅读张小红的作品,心中都如鲠在喉、有话要说。从她的作品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感情丰富的巾帼诗人。她善于扑捉灵感,截取生活中一幕幕镜头,采撷生活中一个个细节,融入到她的文字里,成为一首首感动人心的好作品。因而,别看她是一位来自民间的村妇,却在近几年的创作实践里,从媒体到网络一路蹿红,不得不使人刮目相看了。

        认识张小红,是在那年为《陕西诗词》收集稿件时,有两个不同地方的“张小红”的名字,进入编辑人员的眼帘。一个是甘肃的张小红,一个是汉中的张小红,究竟这鸭头是否是那丫头?为了不出差错,在进行了仔细查询之后,方知这鸭头确实是那丫头了!原来是甘肃的张小红,出嫁后便成了汉中的张小红了。

        在后来编辑张小红的稿件时,就感觉到这位而立之年的女子,竟然是一位难得的咏絮才女。特别是在2015年中华诗词学会举办的“诗词中国”全国大赛的评选活动中,成为张榜公布中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了。还有在2015年由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和陕西省诗词学会联合举办的《青春年华•中国梦》全国诗歌大赛中,张小红的作品一举夺冠,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而在这前后 ,她的名字从甘肃飞到陕西,又飞向全国。我想她大约是受到了黄河波涛的影响,又沐浴着汉水的秀气,使她的作品浑厚中不失从容,淳朴中不失钟灵。乃至透发出几许清丽、几许婉约的独特风格来。

        张小红的诗词曲作品涉及打工、思乡、留守及城乡差别等等领域。既有对家乡的眷恋,也有对人生的感悟,既有对心路历程的宣泄,也有对爱情伴侣的描述。特别是将打工和留守的心境,毫不掩饰的袒露出来,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个鲜活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一、俯拾生活中的爱情,使其跃然纸上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作为一对年轻伴侣,她这方面也是绕不开的。如她在《卜算子•打工别》里,将那种难分难舍的心理真实的描写了出来:“一步一回头,恋恋斜阳后。短聚还分岂忍分?泪湿春衫袖。休采路边花,莫嗜杯中酒。努力加餐勿念儿,老小妻来守。”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呀!在即将离别之时,还要“一步一回头”,“短聚还分岂忍分?”在这样的感情纠结中,她不忘记对夫君的谆谆叮咛:路边花休要采,杯中酒勿要贪,每天加餐多保重,家里的老小就不要挂念了,有妻来守候。这寥寥几句,将一位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不能不使人眼含热泪。尚若她的夫君看了,又作何感想呢?有这样的人生伴侣,该是他一生最大的幸运吧!

        同样,她在《浣溪沙•寄夫》中又写道;“烦闷休贪杯里酒,无聊莫采路边花。年关近处早回家。”对远在外地打工的丈夫,既有无微不至的关心,又有苦口婆心的劝慰。

        身在社会底层的张小红,看淡的是功名利禄,信奉的是清心寡欲。在拜金主义大潮下,她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念,没有对在外打工丈夫的任何奢望。如她在《南越调•黑麻令•闺怨》中写道:“白天里思他盼他,暗夜里嗔他等他,任心中新疤旧疤。恁多愁强忍强捱,向人前千夸万夸。 怕留宿杨花柳花,怯寻去歌家酒家。守候着寂院空闺,辜负这如梦年华。”面对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她除了思念,还免不了担忧。既担忧他的起居,更担忧他的操行。因而这种“思他盼他”,“嗔他等他”,以至于“向人前千夸万夸”,皆因爱而倾注了包涵的襟怀和宽容的气度,给足了面子,使夫君在众人前有头有脸。她宁可苦了自己“守候着寂院空闺”,也莫要“辜负这如梦年华。”

        清•沈谦在《东江集钞》里说;“白描不可近俗,修饰不得太文。生香真色,在离即之间,不特难知,亦难言。”张小红的诗词,其语言不忌平直,不追求艰涩,却处处充满真情,既通俗易懂,又出手不凡,非大家,难以为此。


        二、对亲人的思念,处处可见真情

        张小红的感情是真挚的,是发至内心的。身嫁外地,自然对家乡、对亲人有着无限的眷恋。特别是到了春节时期,那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特殊感受,就会在心头浮现,成为永远解不开的心结。如她在《五律·元日有感》中写道:

爆竹声声密,烟花映碧窗。闻歌生寂寞,近火觉寒凉。

懒向繁华去,慵从热闹傍。殷殷牵念处,谁伴老爹娘?

这里的“元日”指的是春节。北宋王安石在《元日》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张小红描写出了在外面春节的热闹,屋内孤独的自己却倍生寂寞,即使在火炉旁还觉得“寒凉”。既不愿意到繁华处去,又不愿往热闹处走。而此时此刻,唯一思念的是,谁又能在家里陪伴爹娘,度过这最美好的时光呢!

        对于椿萱的思念,还远不止于此。古人曾云:儿行千里母担忧。同样,作为孝顺的女儿,张小红也将对慈母的思念,倾注于她的作品里。且看她的《采桑子·闻娘生病》:

        倚栏风舞青丝乱,身在梁州。心向兰州,怎奈归来不自由。

        夜深辗转难成寐,思泪长流,愧泪长流,多少牵怀多少忧。

        从甘肃的天水,到陕西的汉中,这中间的距离,可算是十分遥远。当闻听母亲生病时,身在“梁州”的她,却因“心向兰州,怎奈归来不自由”。这“归来不自由”无须点破,读者可以尽情的联想,一个出嫁过日子的主妇,又怎能“自由”呢?诗里的“梁州”指的是她所在的汉中,在三国时曾一度称作“梁州”。小红熟谙历史,以此来阐述身在“梁州”的她,不能尽一份女儿之孝心。在身不由己之时,只能“思泪长流,愧泪长流”了。这随手粘来的话语,在她的笔下,变成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和无限牵挂。

        除此,还有她的《摊破浣溪沙·中秋无月有恨》:“都道打工多苦累,谁知留守也艰辛。一颗心儿分两半,怨何人?“《浣溪沙·留守怨》:”老迈公婆幼小娃,萧条庭院冷清家。经年谁惜故园花?眼角才干千滴泪,心头又结一层痂。相守相依总成奢“等等,都是她这类题材的真实描写,表现出当今一位独守家中、又多愁善感的女性心态。

        三、知足常乐  旷达人生

        张小红不但写诗、填词,还经常作曲。如她在《青春年华•中国梦》诗词大赛中获奖的就是《【中吕·醉高歌带过喜春来】青春梦》的散曲作品:“纸鸢一只轻轻放,载我凌云梦想”。在这首曲的后边,将自己的人生梦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大有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坦荡,故而堪称上等。同时,她还善于用散曲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意境。如她在《【正宫·黑漆弩】农民》中写道:

        休嘲俺在乡间住,无须别子抛父。乐融融老少同堂,笑看那如油春雨。【么】到秋来玉米高粱,粒粒细心收去。一壶茶一段秦腔,有哪样不知足处?

      这“一壶茶一段秦腔,有哪样不知足处?”可以看出她知足常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风靡西北五省的秦腔,以其粗狂、豪迈乃至苍凉、悲壮的旋律,深入到千家万户,表现了秦腔文化的无穷魅力。作为出生在甘肃的小红,自然也跳动着喜爱秦腔脉搏。她的“一壶茶一段秦腔”,可用古人的“诗言志、歌咏言”来阐明,以表明她的人生志向。

        她在闲闷时,不像世俗以搓麻将等消磨闲余光阴为时尚,唯以诗文做她的生活伴侣。如她的《定风波•无题》:“一任斜风乱拍门,喧嚣不碍玉楼人。柳自摇摇杨自舞,知否?销魂最是酒沾唇。兰草为邻诗作侣,岂惧?鬓边白发眼边痕。淡看浮名轻看利,随意,管他富贵或清贫。”

        古人云:文如其人,读其文而知其人。自古以来,文人有着清高、不媚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从张小红的词里,也能读到她的为人处世,她的傲然风骨。

        当然,尽管她的人生,充满着相思,洋溢着爱情,但她也有清醒的认识。这在她的《浣溪沙》词里,已表现了出来:“独向窗前举玉卮,拼将微醉写新诗。愁如柳色渐参差。为赶工期离去早,因怜薪水返归迟。一文不值是相思。“她明明知道为了家庭的生活,在外打工的夫君每次回家后都要“离去早”,而每次回家时又要“返归迟”,都离不开生计,所以纵使有再多的相思,也都是“一文不值”的。

        深知生活艰辛的张小红,只能将思念深深地埋入心底。面对太多的离愁别恨,她只能坦然面对,无怨无悔。如她的“莫问团圆,纵有团圆只几天”《减字木兰花•惊梦》,显得虔敬而从容。对于因病住院的母亲,也只能“空有深情流作泪,愧无良药煮成汤,忍看白发渐苍苍”了《浣溪沙•闻母亲住院》,毫不掩饰她因无奈而愧疚的心情。还有她的律诗《题老病返乡的打工者》、《咏农》,她的词《鹧鸪•民工》,《临江天•乡居》,《定风波•无题》以及散曲《【正宫·醉太平】农妇》等等,无不从各个角度,揭示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再现在读者面前。

        张小红还有很多优秀作品,都值得点赞,值得阅读。只因篇幅的有限,恕不能一一解读。对这位从2013年开始进入传统诗词创作的农村女子,在短短的几年里,便有如此斐然的成绩,确实是个奇迹,这也是我有话要说的一个缘故。我想,张小红乃是位不逊色须眉的一类,表面文静的她,胸中的青春火焰,定然不断的燃烧,所以她不肖于做一个围着锅灶转的家庭妇女,不肖于每天只唱锅碗瓢勺交响曲,唯以她的创作潜力,可使天赋得以最大的发挥,使灵感得以最好的扑捉,故而写起来得心而应手,盈刃而有余,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也成就了她的品味,她的人生理念和她的人生追求。

        记得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生活在农村的小红,大约也经历了一番苦难的折磨,所以才会在时代的潮流中喷薄出体内的艺术细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当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潮流下,身为年轻且有实力的巾帼诗人,一定会顺应历史的潮流,大有作为、大有前途。

                                                                                      2016年6月于清雅斋

      

        张小红还有很多优秀作品,都值得点赞,值得阅读。只因篇幅的有限,恕不能一一解读。对这位从2013年开始进入传统诗词创作的农村女子,在短短的几年里,便有如此斐然的成绩,确实是个奇迹,这也是我有话要说的一个缘故。

您看此文用·转发需1秒呦~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或:673126620@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