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诗论】刘征VS李树喜·谈诗录之二

2016-06-30 刘征VS李树喜 云帆诗友会


名家

诗论

诗人简介

刘   征     “我谢天公助诗胆,枕边十万马奔来。”刘征老,90岁,著名教育家、作家、诗人、书法家。一人而入四门,能诗、能文、能书、能画。四门之中,诗的成就最为突出。2015年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称号。


小引(刘征)

        李树喜君同我相交已近四十年。先是文字往来,后来相识,交往更多。笔口所及,总离不开诗。

        不过,谈一时之感,尽一时之兴,信马游缰,口无遮拦,相视而笑,过则忘之。李君是有心人,把我们的谈话,摘录或记录下来,集腋成裘,至今竟有两万字之多。拟以付梓,李君要我写几句话。

        东坡题画诗道:“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

        这堆文字中,虽然未必有什么真知卓见,却保留着诗人的“无人之态”。(读者)游目之余,如能引出一、二关于诗的思考。我们会感到望外之喜。

                    二〇一四年夏 刘征 书于潮白河畔 时年八十有八

诗人简介

        李树喜,河北安平县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原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已出版个人专著诗集20余种,其诗句"欲知百姓事,请下一层楼"和“华夏正须凛冽气,秋风切莫像春风”等,广为流传。对诗词理论深入探讨,提出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的理念。最早赴美专程讲座诗词,广受赞誉。2015年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称号。 李先生是一位传播学家,更是一位眼光高远、胸怀宽广、诗词充满灵性与豪气的诗坛前辈,在他的全心支持与帮助下,一大批青年诗人茁壮成长,脱颖而出。

刘征VS李树喜·谈诗录之二

04

给诗词插上翅膀

李树喜

刘老师您接着说

刘征

我希望,给诗词插上翅膀。飞向何方?飞向寻常百姓家。不错,诗词是高雅艺术,难以赢得广泛的读者。但,并非不能飞向寻常百姓家。以史证之,唐代歌女能唱《长恨歌》的身价大增。敦煌石窟中发现民间传抄的《卖炭翁》。出土的唐代酒壶上写着王维的绝句。古犹如此,今何不能?

05

各领风骚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刘征

有人说,诗词至唐宋已登峰造极,后之来者翻不出什么新花样。这种说法当作风趣的笑谈自无不可。确切的说法应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纵览诗歌艺术的发展如洪流滚滚,何曾有终极!又有人说,诗词确是国宝,但是那属于过去,形同古董,只能送去博物馆,令人感叹过去的辉煌,不适用于反映现代。这种说法曾热闹一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当代诗词创作的实践,已经对其做了否定的回答。只以毛诗为例就够了。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06

少年时代咏牡丹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李树喜

这是我刚刚出版的诗集《李树喜诗词选》,副题是“诗路历程五十年”。戏称“年齿已然超李杜,诗坛犹自是青年”(李白活了62岁,杜甫58岁),惭愧惭愧!您老的诗词历程七十年还多了吧?您说文革后“重拾诗词”,记得写诗最早开端是什么时候?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刘征

十来岁就开始。上中学跟陈小溪先生、贺孔才先生学习的时候,留下一些诗词,百余首吧,大部分都散失了,现在还有一点。有半本“梅苑诗稿”,“梅苑”是小溪先生给我起的,书皮上“梅苑诗稿”这四个字就是小溪先生写的。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家从京南的东良各庄(原属宛平今属大兴)来到宣武门外叫“后坑”的地方,后来又搬到“老君地”租房。都离白纸坊不远。那时十三四岁。附近有一个不大的崇孝寺,有几株非常好看的牡丹,我写过一首咏牡丹的七绝,“白纸坊边崇孝寺,年年为看牡丹来。名花偏是穷僧爱,僧不怜花花自开。”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李树喜

僧爱花;但花是独立的,不以人的爱憎开落,其间的思考别致而深刻,有点超越年龄的感觉。从中,可以窥见您诗词哲理思考的脉络和渊源。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云帆,诗歌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您看此文用·转发需1秒呦~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或:673126620@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