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讲堂】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之15辑(71--75)

2016-07-06 杨逸明 云帆诗友会

云帆

讲堂

作者简介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工人、教师、干部。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已出版诗集《飞瀑集》、《新风集·杨逸明卷》、《古韵新风·杨逸明作品集》、《路石集·杨逸明卷》等。


杨逸明·晚风随笔之15辑

71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15辑

        当代的成功人士是以名利地位作评判标准的。如果你问孔子在七十二弟子中哪个是成功人士,孔子一定会推许颜回。他反复称赞“贤哉回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样的人在当代社会应该是个失败人士。爱诗写诗的人未必有钱,但也能不改其乐。我们能当个孔子眼里的成功人士就可以了,不必在当今这个只重物质不重精神的社会里成为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当然“一箪食”——一个盒饭或几菜一汤,一瓢饮——一壶普洱或铁观音茶,陋巷——两房一厅或两房两厅,还是要的,因为这是我们写诗人的基本生存条件。

72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15辑

       诗要有感而发,这道理人人皆知。但此感非流感,要感他人所未感,要有拔高一些超前一些之感,要有诗感。如果什么感都去发就太廉价了,诗也就流于平庸。此发也非轻易而发,要艺术地诗意地抒发,讲究发的方式。像是酿酒,先是要有好水,后是要有好的酿酒方法。打开自来水笼头和悬崖飞瀑都是“发”的一种方式,你选择哪一种“有感而发”呢?

73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15辑

        学写格律诗词会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却时时出律出韵,二是不出律不出韵却总“以辞害意”写不出自己喜欢写的东西,三是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都能不出律不出韵。好象人生也是如此:第一阶段(青少年)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却总是在干不应该干的事和吃不应该吃的东西,第二阶段(中青年后)懂道理了就干应该干的事和吃应该吃的东西但总觉得那些不全是自己喜欢干的和喜欢吃的,第三阶段(中老年后)凡是应该做的事都是自己喜欢做的,凡是应该吃的东西都是自己喜欢吃的,或者说自己喜欢干的都是应该干的,喜欢吃的都是应该吃的。借用孔老夫子的话来发挥一下可以这样表述:先是从心所欲,逾矩;然后不逾矩,但不能从心所欲;最后从心所欲,不逾矩。

74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15辑

       临帖当然要临好的帖。学诗要学大诗人好的作品,但大诗人也并非首首都是精品。老干部临毛泽东诗词的帖,学不像《沁园春》“独立寒秋”和七律“饮茶粤海未能忘”,却学会了“百万工农齐踊跃”和“唤起工农千百万”。鹰有时飞得比鸡低,但却能飞上云霄。你是鸡只学鹰飞得低的时候却学不会鹰飞向高处,原来还能上篱芭墙,结果连篱笆墙也上不去啦。

75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15辑

     重大政治题材写成诗,要流传很难。毛泽东写红军长征和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重大题材有很多人写,但毛诗流传了,别人写得即使比他好也没有用,因为他是这重大事件的参予者和指挥者。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上天,大家写诗,有十万首,哪首能流传?熊东遨的诗写得好,我记得他的许多佳句,但就是不太记得住“大写中华到太空”那首,虽然那首诗还荣获一等大奖。有人写了赞颂神舟的诗给我看,我对他说:你没有参加制造神舟的工作,你的诗如果要流传也有办法,就是先去消灭另外九千九百九十九首,剩你一首也许就流传了。如果办不到,那就自己动手消灭自已的这一首吧!

       “自信诗笺非落叶,掷江成石不随波。”杨老师一位特别接地气的诗人,创作上主张传承创新,有时代感,情感之真挚质朴满溢字里行间。杨老师不仅潜心诗作,更是一位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善于培养青年,奖掖后学的诗词教育家。


您看此文用·转发需1秒呦~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或:673126620@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