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诗论】刘征VS李树喜·谈诗录连载之4

2016-07-09 刘征VS李树喜 云帆诗友会


名家

诗论

诗人简介

        刘征,生于1926年,原名刘国正,北京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历任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现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杂志名誉主编,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顾问,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顾问。著名教育家、作家、诗人、书法家。获2015“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之“杰出贡献”大奖。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


小引(刘征)

        李树喜君同我相交已近四十年。先是文字往来,后来相识,交往更多。笔口所及,总离不开诗。

        不过,谈一时之感,尽一时之兴,信马游缰,口无遮拦,相视而笑,过则忘之。李君是有心人,把我们的谈话,摘录或记录下来,集腋成裘,至今竟有两万字之多。拟以付梓,李君要我写几句话。

        东坡题画诗道:“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

        这堆文字中,虽然未必有什么真知卓见,却保留着诗人的“无人之态”。(读者)游目之余,如能引出一、二关于诗的思考。我们会感到望外之喜。

                    二〇一四年夏 刘征 书于潮白河畔 时年八十有八

诗人简介

        李树喜,河北安平县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原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已出版个人专著诗集20余种,其诗句"欲知百姓事,请下一层楼"和“华夏正须凛冽气,秋风切莫像春风”等,广为流传。对诗词理论深入探讨,提出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的理念。最早赴美专程讲座诗词,广受赞誉。2015年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称号。 李先生是一位传播学家,更是一位眼光高远、胸怀宽广、诗词充满灵性与豪气的诗坛前辈,在他的全心支持与帮助下,一大批青年诗人茁壮成长,脱颖而出。

刘征VS李树喜·谈诗录之 4

10

与王洛宾为友

李树喜

您与王洛宾是老朋友。上次,中华诗词音乐会演唱了您作词、他谱曲的“众爱报君多”,感染了在座所有人。

刘征


老朋友啦!

在八中的时候,王洛宾先生是音乐老师,我是语文老师,我们的脾气很合得来,他给我的《卢沟桥水哗啦啦的流》谱了曲,后来到处去演唱,现在《卢沟桥水哗啦啦的流》这个小歌剧已经找不到底本了,也许在当时的学生手里,这也算是一部作品。跟洛宾先生的交往的后来就频繁一些。我还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洛宾的几篇遗稿》,那里详细地记录了我们的交往。有一次他来北京,是到北戴河休养,路过我这儿。他到我家,我们一起喝酒吃饭,那是很高兴的。他唱了好多,还说他新学了一个古代唱法,他就给我唱了一下《西江月》,还唱了我的几首词,总之很高兴。他说,在新疆监狱的时候认识的几个维吾尔老歌手,给了他很多帮助,他后来写了几个歌剧,都是取材于两个老歌手。总之,他很平和、乐观,他只爱音乐。我感觉他对这20多年的监狱生活没有多少怨言,没听到他有多少抱怨,他爱的就是音乐。当我送他走的时候,我写了两首诗,有一句,我自己觉得很得意,“为送君归踏明月,夜深酒醉不留君”。很有意思啊。本来可以留他在我这里住一夜的。他有宾馆,是新疆送他们到北戴河休息的,我的想法就是两个人同行踏夜很有诗意,所以“为送君归踏明月,夜深酒醉不留君”,那样就送得很远。当时我住在沙滩后街,送他过了五四大街。

这要说一说我给他写的那首诗,就是当我得知他并没有死,平反了。事后给我来了信。我就很感动,写了一首诗给他,我说:“曾谱卢沟水,常怀遥远歌。年华归误会,君子意如何。雨卧龙沙绿,风经鬓发多。弦歌满天下,众爱报君多。”我觉得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我的感情。“曾谱卢沟水”就是洛宾先生给我的《卢沟桥水哗啦啦的流》谱曲,“常怀遥远歌”就是我常常想到《在那个遥远的地方》,这是他创作的极有名的一首歌曲,这是因为我在大学初次参加革命的时候,那时候大家就在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好姑娘……”后来与他来往很少了还在唱这首歌。“年华归误会,君子亦如何。”大好年华20年,他跟我说,他平反的时候他领导跟他说了一句话“是一场误会,误会,误会……”大好年华,只用“误会”两个字就了结了。

11

香海棠可以运作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李树喜

2012年四月,树喜参加恭王府的海棠雅集,从京郊带得自家海棠一束。世曰“海棠无香”,而此花香气浓烈,四座皆叹。树喜打电话给刘征老报告。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刘征

(十分兴奋地):这很难得,人所不知,不等于没有呀!譬如人有好诗,不传扬何以知之?可以宣传运作。不为别的,为海棠平反正名也。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李树喜

由此我想到一点传播学。一部作品或一首好诗,能否得到传扬十分重要。举例说明:人们至今对诸如“让列宁同志先走,”“面包会有的,”“鬼子进村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熟悉而乐道,不是这些话有多么精彩而是因为反复长期传扬,妇孺皆知。古代诗词得到欣赏和认定,也与其广泛传扬有关。因此,不但要写作而且会运作。当然,写作主要是诗人的事,运作主要是诗词学会的事。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12

“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刘征

唱歌,有“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之分;借此说法,诗词也不妨分作“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对于“美声唱法”,仍当一如继往,大力提倡,使之高唱入云;对于“通俗唱法”,同样要大力提倡,以便让诗词走出诗歌圈,走进大千世界。 

  近二十多年来,不仅出现了不少通俗易懂的好诗词,而且创制了新形式。脱胎于汉魏六朝民歌的“新古诗”、脱胎于元曲的“自由曲”,以及由日本引进的诗体“俳句”,都已经成为闪亮的品牌。对于这些新品种,要予以品评和彰显。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云帆,诗歌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您看此文用·转发需1秒呦~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或:673126620@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