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诗论】刘征VS李树喜·谈诗录连载之九辑(25--27)

2016-07-26 刘征VS李树喜 云帆诗友会

名家

诗论

诗人简介

        刘征,生于1926年,原名刘国正,北京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历任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现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杂志名誉主编,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顾问,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顾问。著名教育家、作家、诗人、书法家。获2015“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之“杰出贡献”大奖。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


小引(刘征)

        李树喜君同我相交已近四十年。先是文字往来,后来相识,交往更多。笔口所及,总离不开诗。

        不过,谈一时之感,尽一时之兴,信马游缰,口无遮拦,相视而笑,过则忘之。李君是有心人,把我们的谈话,摘录或记录下来,集腋成裘,至今竟有两万字之多。拟以付梓,李君要我写几句话。

        东坡题画诗道:“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

        这堆文字中,虽然未必有什么真知卓见,却保留着诗人的“无人之态”。(读者)游目之余,如能引出一、二关于诗的思考。我们会感到望外之喜。

                    二〇一四年夏 刘征 书于潮白河畔 时年八十有八

诗人简介

        李树喜,河北安平县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原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已出版个人专著诗集20余种,其诗句"欲知百姓事,请下一层楼"和“华夏正须凛冽气,秋风切莫像春风”等,广为流传。对诗词理论深入探讨,提出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的理念。最早赴美专程讲座诗词,广受赞誉。2015年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称号。 李先生是一位传播学家,更是一位眼光高远、胸怀宽广、诗词充满灵性与豪气的诗坛前辈,在他的全心支持与帮助下,一大批青年诗人茁壮成长,脱颖而出。

刘征VS李树喜·谈诗录之 9

25

不理时尚 

李树喜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文化浮躁,诗词难免受其影响。有人把跟随时代和时髦浮夸等同。您怎么看?

刘征

          时代是摆脱不了的。但不论作诗还是从事书画,我一向不大理会赶潮流和时尚,多是我行我素。老了,一支秃笔越加没个遮拦。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东西,自然很少流行色。您展卷之时,或者点头微笑,或者摇头皱眉。那使您高兴或者惹您生气的是什么?那是真实的,我的本色。点题或应景之作,我做不来。往往婉拒。

26

可先写而后见 

2014年

4月16日

北京海淀区

北安河老年公寓

李树喜

        我后天(18号)要去宣城敬亭山参加诗会。主办方要我预先写一两首诗词带去。还没去过就写,总有点别扭。但还是应其要求写了一则“水调歌头”,并说明去后再改定,其中有“记得谪仙坐卧,天子呼来不醒,狂客在云端”,结尾是“莫羡名留纸墨,但愿云闲似我,心净胜参禅。痴醉何须酒,只要结诗缘。”

刘征

        几个句子很有味道,又契合主题和气氛。有些人没有去过某地也能写出来,往往还不错。像王勃的“滕王阁序”也是预先打了草稿的。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还没去过。关键是深思和体味。更重要的的是诗人的素质,天马行空,奔腾不羁。

27

关于夸张

李树喜

        我去宣城,就是当年李白会汪伦的地方。《随园诗话》记载,汪伦屡邀李白不致。于是又写信说,“君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君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前往。

        到了泾县,汪伦邀李白到一小饭馆,也就两张桌子几条凳子。李白忍不住询问。汪伦说,此饭馆老板姓万,就是万家酒店;村外十里有桃花潭,故为十里桃花。李白大悟,二人相对畅饮,曲尽其欢。成为朋友,款留数日。

刘征

        (大笑):可爱,可爱!看来,汪伦是夸张的高手,李白更是。可爱的性情中人。为诗怎么能没有夸张呢?汪伦夸张了,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是夸张吗?那潭水恐怕百尺都没有吧。

        云帆,诗歌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您看此文用·转发需1秒呦~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或:673126620@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