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荷月明年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别来无漾是清秋

2016-08-07 丁香扣 云帆诗友会


丁香扣:诗话立秋

开篇词

沉醉秋风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一叶落》白居易 

        梧桐一叶海天秋。时光用金梭织出锦绣如瀑。

        流云上,鹊桥仙路尚且弥留着暗香几许。 荷香里,夏虫浅唱的歌喉还在恋恋萦绕。绿荫处, 夏末的烦热依旧含情脉脉:可是,游目骋怀已是秋 ......

        秋风拂过影娉婷,淡月清樽可共鸣。

序曲

话说立秋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立秋时间

        2016年立秋时间:公历8月7日,09:52:58。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立秋秉性

        “立秋”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三候

        凉风至: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会使人感觉到凉爽。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风俗

咬秋

        “咬秋”在有些地方也叫 称为“啃秋”。“咬秋”和“咬春”之俗一样自古有之。

        清代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这习俗在北京、天津、河北一带曾很流行,人们在立秋的前一天将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汤放在庭院中晾一天,于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气避免得痢疾腹泻的作用。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瓜棚里,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 实际上, “啃秋”所抒发的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贴秋膘”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伏天人们胃口差,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要补了,办法就是到了立秋吃味道厚的美食,首选吃肉。这个习俗在北方尤其盛行。比如,老北京的四合院人家,立秋时多炖肉、烧鱼、炖鸡鸭,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也有这天吃肉或螃蟹肉馅或瓜馅饺子的。

 

沐浴

        立秋这天在沐浴方面挺有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沐浴……这些讲究都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的:不生秋痱子。

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

        清朝,民间还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和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的话就叫“苦夏”。


进行曲

诗话迎秋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时光已轻盈成一片秋,飘落在身旁。天高云淡,如诗如画,对此当可酣高楼。


秋夜


戏题秋月

唐·戎昱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近来数夜飞霜重,只畏娑婆树叶凋。


        诗人简介: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他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诗情共赏:秋天的夜晚, 秋月宜人,天涯万里一片宁静。只怕夜间秋霜沉重,惊落了那多愁善感的树叶…… 清雅缥缈,秋夜如画。



秋山

九日齐安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诗人简介:杜牧(803-853),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后人谓之小杜,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另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诗情共赏: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名家评点盛赞如云,足可见此诗之风韵万千: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末二句影切齐山,非泛然下笔。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通幅气体豪迈,直逼少陵。

        清代范大士《历代诗法》:明润如玉。

        清代周咏棠《唐贤小三昧续集》:通首流转如弹丸,起句尤画手所不到。

        清代吴汝纶《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此等诗,自杜公外,盖不多见,当为小杜七律中第一。

秋江

咏秋江

宋·林逋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


        诗人简介:林逋(967-1028)字君复,浙江大里黄贤村人。刻苦好学,知晓经史百家。孤高自好,喜恬淡,不趋荣利。漫游中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其门童便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宋仁宗赐谥号为“和靖先生”。

        诗情共赏:多么静谧的秋江风景。鹭鸶安详地在苍茫的沙滩上打盹,水面上连一丝涟漪都没有,一碧万顷。雨后的芦花格外白净淡泊,悠然处,一缕炊烟自渔船上徐徐升起……


秋日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秋日偶成

宋·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诗人简介:程颢  (1032—1085)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受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后来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理学体系。

        诗情共赏:这首诗 富有生活气息,语言活泼生动。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境,蕴含思辨哲理。诗人告诉我们,以从容的心情去欣赏万物,可发现无一不具特色,各有自身存在的道理。静观其变, 思绪随着风起云涌,幻化为各种奇情想象,简直是无所不能,极尽逍遥之能事。 能够平静地看待世间一切,也就是真正的英雄了,这是一种自身的超越。



秋花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诗人简介:李清照 (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集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女作家,婉约词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多写其悠闲生活,情怀清丽。 后期流寓南方,作品多悲叹身世,语境感伤。 

        诗情共赏: 这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 咏物不滞于物, 以议论入词, 步步宕开, 托物抒怀,格外灵动。

        上阕用 “暗淡”、“轻黄”二词点染,说明桂花不以炫目的光泽和秾艳的颜色取悦于人,秉性温雅柔和,情怀疏淡,温婉芳香。

        下阕转入议论。“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冠绝群芳。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却遗忘了桂花。词人不禁嗔怨:先贤亦情思不足矣哉?


秋声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诗人简介: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诗情共赏: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用池塘春草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用“梦未觉”中“梧叶已秋声”之夸张,来表现岁月易逝的程度 ,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秋意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诗人简介: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 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寄情于山水之间, 遁迹世外, 行踪不详  。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词作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诗情共赏:白朴此曲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开篇描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 

        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一位拼图艺术家,妙手回春。 此曲仅二十八字,语言简练优美 ,意义深刻,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于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秋柳

咏秋柳

清·纪映淮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诗人简介:纪映淮 (1617~1691?),明末清初女诗人。 明末清初女诗人。字冒绿,小字阿男,上元(今南京)人。纪映钟妹。嫁山东莒州(今山东莒县)杜李,夫妇联韵,唱和娱趣,琴瑟谐美。可叹1642年(明思宗崇祯十五年),杜李死于战乱。纪映淮青年守寡,挈姑将雏,逃到莒州城南云里村。词风明丽清雅,竟有李易安再世之概。只留有诗三首,词四首。

        诗情共赏: 秋季的柳树已不像春天那样生机蓬勃、婀娜多姿了。可诗人偏偏爱看秋柳这萧疏的神态,这不仅因为秋柳本身显示出一种与春柳迥异的清朗的美,也因为诗人本身具有清高的气质和孤寂的心境。正是这种主客观的交融,才使这首诗产生了独特的美感。

卷尾曲

云帆心语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

欲遣何人赓绝唱,满阶桐叶候虫吟。

        诗歌的百花园里四季长青。人生的季节里总有芳菲。

        秋是一种恬淡的心境,一种高远的情怀。用心生活,来感受大自然界纯真的恩赐,这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幸运的事。不要辜负这个秋天的美丽,不要错过生命的原野里灿烂的绽放: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您看此文用·转发需1秒呦~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673126620@qq.com

408170812@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