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讲堂】杨逸明·晚风随笔第24辑(115--117)

2016-08-30 杨逸明 云帆诗友会

云帆

讲堂

作者简介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工人、教师、干部。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已出版诗集《飞瀑集》、《新风集·杨逸明卷》、《古韵新风·杨逸明作品集》、《路石集·杨逸明卷》等。


杨逸明·晚风随笔之24辑

115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24辑

        诗词创作的语言可以有多种风格。杜甫有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典雅风格的诗,开李商隐一路;也有江村客至又呈吳郎等浅显风格的诗,开白居易一路。不像当代有很多诗词作者只认死理,只走一条死胡同。饮食也有满汉全席宫廷莱,也有民间小吃家常菜。不拘一格多样化,才能丰富多彩。诗词创作者应该有厨师雅量,烧好自己的菜,粤菜不必攻击川菜,东北菜不必诋毁上海菜。语言风格不同,可以有传统型,创新型,等等,只要有自己的感想、感慨、感悟在,而不是无病呻吟或老调重弹,采用任何一种语言风格,自有其读者和食客在,不合口味者自可别选饭店,根本不必在人家店门口寻衅相骂也。

116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24辑

        写诗灵动否,有无新鲜感,似与年龄无关。推荐两位百岁老诗人的七律。一首是周退密先生的《九九有感》:

迎来九十九春秋,小老头成老老头。

腿足全衰难似鹤,耕耘不断爱为牛。

门多求字偿难遍,客至投诗急欲酬。

侨寓春申七十载,梦中时作故乡游。


        另一首是吳祖刚先生的《无题》: 

黄浦滩边浪拍空,烟封雾锁大江东。

层楼处处歌秦女,市井家家拜赵公。

万贯腰缠个体户,通宵血战一条龙。

白头三五羞无事,闭目凝神练气功。


        全是说话拉家常,却不失书卷气。口语、俗语和大白话入诗,浑不费力,能“雅不避俗,俗不伤雅。”叙述和回忆日常生活,淡淡写来,却情景毕现。百岁老人,生活在当代,用旧体写当代诗,说当代话,饶有情趣和诗味。不妨也用典,却如盐著水中,也用旧词语,但思想感情还是当代的。不像有些七零后、八零后,一写旧体诗词就陈年烂谷子气,从语言到思想感情,倒像是活回到一百多年前去了。

117

杨逸明《晚风随笔》连载·第24辑

        有位香港的中文系教授对我说,当代诗词的好作品在香港不在大陆。我对他说,香港一向尊重和坚守传统文化,诗词创作水平总体不弱。大陆有段时期背离和丢失了传统文化,大量的比香港差得多的当代诗词作品确实都在大陆。但是我所见过的真正精彩的当代诗词作品,也在大陆,却不在香港。因为大陆诗人经历过运动和文革的劫难,有些遭遇甚至大起大落出生入死。诗要有感而发,这些感受、感情、感想、感慨、感叹、感悟,未亲身经历和饱受人生磨炼者不能获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穷而后工”的诗人和“赋到沧桑句便工”的有深层次思考的诗词作品,只能在大陆,怎么会在香港呢?

       “自信诗笺非落叶,掷江成石不随波。”杨老师一位特别接地气的诗人,创作上主张传承创新,有时代感,情感之真挚质朴满溢字里行间。杨老师不仅潜心诗作,更是一位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善于培养青年,奖掖后学的诗词教育家。

您看此文用·转发需1秒呦~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或:673126620@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