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九一八”,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2016-09-18 慧心 云帆诗友会


穿越历史硝烟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5周年。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按照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又陆续侵占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回眸国殇之痛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拔剑光寒倭寇胆


        烽烟起,山河碎!山河破碎,破碎的又岂止是山河!

烽烟笼罩卢沟晓月的那个夜晚,彻底惊醒了一个民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寇的洪流之中,中华大地到处燃起了抗日烽火。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卢沟桥抗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将热血卫中华。浴血而战,血战至死。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素来温和、宽容、善良的中华民族,用以血还血的悲壮,投身血战到底的抗争。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国家,总是在对历史的一次次回望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拚将热血洒神州


        在这个属于胜利者的明亮秋日里,站在属于正义者的历史坐标上,让我们再次回望半个多世纪前,那段可歌可泣、抛头颅、洒热血的烽火岁月。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诗歌是火热的内心,心是跳跃的诗歌。家仇国恨,同仇敌忾,诉诸笔墨,热血浸染。纵使相隔几十年,依旧让人倍感震撼。以诗为酒,以情为墨,泪飞如雨:我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巴金·给死者


我们再没有眼泪为你们流,   

只有全量的赤血能洗尽我们的悔与羞;    

我们更没有权利侮辱死者的光荣,    

只有我们还须忍受更大的惨痛和苦辛。 

我们曾夸耀为自由的人,   

我们曾侈说勇敢与牺牲,   

我们整日在危崖上酣睡, 

一排枪、一片火,毁灭了我们的梦景。 

烈火烧毁年轻的生命, 

铁蹄踏上和平的田庄, 

血腥的风扫荡繁荣的城市, 

留下——死,静寂和凄凉。 

我们卑怯地在黑暗中垂泪, 

在屈辱里寻求片刻的安宁。 

六年前的尸骸在荒茔里腐烂了, 

一排枪,一片火,又带走无数的生命。 

“正义”沦亡在枪刺下, 

“自由”被践踏如一张废纸,   

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安排庆功宴, 

无辜者的赤血喊叫着“复仇”!

是你们勇敢地从黑暗中叫出反抗的呼声, 

是你们洒着血冒着敌人的枪弹前进:   

“前进呵,我宁愿在战场作 无头的厉鬼, 

不要做一个屈辱的奴隶而偷生!”

我们不再把眼泪和叹息带到你们的墓前, 

我们要用血和肉来响应你们的呐喊, 

你们勇敢的战死者,静静地安息吧,   

等我们最后一滴血洒在中国的平原。



        碧血丹心:这首诗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写于1937年底的作品,在我们的印象中,巴金先生以小说创作为主,但抗战时,年轻的巴金也偶有诗作发表。

        1937年,日寇的炮火打碎了巴金安宁的梦想,他不得不和千百万同胞一起开始了流离失所和“身经百炸”的生活。从淞沪抗战、广州沦陷、武汉保卫战到上海“孤岛”时期,巴金经历了整个抗日战争,足迹横跨了大半个中国。在颠沛流离中,巴金目睹和经历了日军的暴行和中国人民的苦难。《给死者》这首诗表达了作家对牺牲者的无限崇敬。在国破家亡的关头,爱国知识分子有的投笔从戎,有的在文字里开辟另一个战场。巴金选择了后者,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是诗,更是力透纸背的滚烫的血液。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郁达夫·满江红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至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  

        会稽耻,终当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碧血丹心:这首词写于1937年9月,与其作品《游于山戚公祠》及《过岳坟有感》一样,痛切抒发感时伤事,决心报国的壮志豪情,一股雄迈千古之英气光耀笔端。

        时值七七芦沟桥事变及八一三上海战事不久,郁达夫从上海绕道宁波,杭州到福州。当年九月国共二度合作,抗战全面展开。郁达夫到达福州后,毅然投入抗日宣传活动。处此祖国危亡之秋,诗人登上福州于山顶,凭吊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股怀古伤时、以古代民族英雄岳飞和戚继光的精神品格自勉自砺的民族豪情油然而生。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钱钟书·哀望


白骨堆山满白城,败亡鬼哭亦吞声。

熟知重死胜轻死,纵卜他生惜此生。

身即化灰尚赍恨,天为积气本无情。

艾芝玉石归同尽,哀望江南赋不成。


        碧血丹心:1938年,在巴黎留学进修的钱钟书,写下了这首饱含悲情的《哀望》。他无法抑制心中的报国情和亡国恨,抛下浪漫与安宁,携妻女回到了祖国。他说:“和自己的同胞在一起,我并不介意过苦难的日子。”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碧血丹心:1938年春,诗人田间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达延安。为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他与几个同志一起发起了街头诗运动,他们把揭露日本侵略罪行、鼓舞人民斗志的诗篇,写在墙壁、岩石和大树上,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

        这首小诗用一个假设情景,使人民明白了不去打仗屈辱亡国的后果——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能量巨大,强烈地刺激了当时国人生死存亡的忧患意识,激励了千千万万热血男儿英勇无畏地走上抗日的疆场。正如闻一多先生的评价,这首诗是“一字字打入你耳中,打在你的心上”。

        假若不抵抗、不战斗,中国将怎样?这发人深省的诗篇,警醒人心。一时间,“不当亡国奴”的呼声响彻中华大地,汇聚成抗战时期的民族最强战鼓,催人奋进。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叶剑英·登祝融峰


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

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


        碧血丹心: 1938年,叶帅游览南岳衡山时写下了这首诗作,表达了诗人坚持抗战、挫败顽敌的坚强意志和战斗激情。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历代诗人登高山每每诗情大发,留下了众多的登高咏怀之作:或赞叹景物,或抒发悠情,表现的多是登高赏景的闲情逸致,或个人的失意惆怅。同为登高咏怀,叶剑英的这首诗,所反映的思想境界与前人截然不同,短短20字中凝聚着的是忧国忧民的爱国热血,表达的是坚持抗战、挫败顽敌的坚强意志和战斗激情,这正是这首诗的思想艺术价值之所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朱德·太行春感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碧血丹心:此篇是朱德元帅在1939年春写下的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驱逐日寇,夺取抗战胜利,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1937年11月,朱德根据毛主席、党中央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直接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进入太行山区,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点燃了太行山区的抗日烽火,与日寇展开了浴血奋战。到1939年春天,收复县城60余座,使大片国土从日寇的铁蹄下解放了出来,从而在辽阔的华北大地建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一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并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之一。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蔡元培·满江红


        公理昭彰,战胜强权在今日。概不问,领土大小,军容赢诎。文化同肩维护任,武装合组抵抗术。把野心军阀尽排除,齐努力。  

        我中华,泱泱国。爱和平,御强敌。两年来博得同情洋溢。独立宁辞经百战,众擎无愧参全责。与友邦共奏凯旋歌,显成绩。


        碧血丹心:1939年11月29日,蔡元培收到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的函,“属制该会会歌,于年底前寄去”。当时,蔡元培年逾七旬,身体羸弱,但他依然抱病挥毫,12月7日用“满江红”词调作歌词,9日“致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函,寄去拟作会歌”。歌词铿锵有力,饱含着昂扬的抗日爱国情怀。

        在歌词中,蔡元培谴责日本侵略行径,宣扬热爱和平、文化抗日的理念,号召全民抵御强敌,流露出“共奏凯歌”的必胜信心。为何用“满江红”词牌作会歌?据余天民在《蔡先师港居侍侧记》一文记述,蔡元培以为:“在抗战时,用满江红,恰可表现壮气。”余天民为之纪诗云:“高年爱国有谁同,千载豪情胜放翁。还我河山赓韵调,白头人唱满江红。”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戴望舒·狱中题壁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碧血丹心: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国新诗向深入现实、深入群众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也使一些诗人从“象牙之塔”走向了战争前沿,从而使诗风为之一变。何其芳、卞之琳、戴望舒便是典型的代表。“我在桥上看风景”的卞之琳在前线写出了《慰劳信集》,力求以口语传达战斗中的新人新事;走出《雨巷》的戴望舒也一改其优雅、柔美的风格,在敌人监狱中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这是真正来自第一线的“声音”,只有亲历,才能写得如此惊心动魄,感人肺腑。

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1942年春季在香港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入狱。在身受酷刑,随时可能被处死之际,诗人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友的眷念,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为了追求自由和光明,诗人宁愿赴死,而“他的灵魂”将“高高飘扬”。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毛泽东·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碧血丹心:戴安澜(1904——1942)号海鸥,安徽无为人。黄埔军校毕业后,曾参加北伐。在抗击日本侵华战争中,战功卓著。1939年任国民党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42年3月,率第200师出师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在孤军深入的情况下,指挥部队英勇奋战,重创日军,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率师返国途中,遭日军伏击,身受重伤,不幸牺牲。

        此诗写于1943年。全诗以戴安澜将军率部人缅抗日为题材,以缅南东瓜之战、缅中棠吉之战以及缅北遭遇伏击、不幸牺牲为线索,歌颂了戴安澜将军的抗日伟绩和反侵略的英雄气概。为了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献身,长歌当哭,英名永存。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曹大铁·满江红


        地坼天崩,风雷震,虾夷慑服。神州路,伏尸盈野,疮痍满目。锋镝馀生忧患去,河山再造祥光覆。似少陵身世赋收京,歌而哭。 

        边徼外,钢柱复。珠崖内,版图足。喜汉宫仪旧,受降城续。江山不容胡马饮,秋街初见华灯煜。看壶浆箪食迓王师,声雍穆。


        碧血丹心:诗人原名鼎,字大铁,被中国作家协会评为“当代旧体诗词十大作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举国欢庆,喜泪沾衣。此时诗人正在上海经商贸易,得此喜讯,挥毫写下了这首抗战胜利凯歌。八年浴血奋战,阴霾扫尽睹光明,中华大地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铭记历史

振兴中华

        诗歌,是心灵迸发的呐喊。一首首爱国诗词,凝聚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向抗战英雄致敬: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们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中华民族不倒的万里长城。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