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品读】笔尖亦可筑长城:楚成诗词赏析

蔡先进 郁犁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蔡先进·笔尖亦可筑长城

蔡先进·笔尖亦可筑长城

——读《楚成诗词集》


        楚成(本名涂运桥)是我在荆楚网和汉网的网友,也是我见到的为数不多的网友之一。去年初夏,我作为嘉宾赴黄陂区红岗山参加一项颁奖活动,第一次见到楚成。楚成中等个子,面容清癯,气宇轩昂,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简短交谈,得知他与我同龄,小我半岁,顿时让我倍感亲密。三五年前,我在论坛多次拜读其诗词,并有过交流与切磋。近年来,由于工作忙碌的缘故,我很少上论坛,只知道他是公安干警。后来,我获悉楚成又有大著面世,该诗词集入围今年的鲁迅文学奖。于是,赶忙在论坛留言祝贺。几天后,收到楚成弟的《楚成诗词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全国公安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杨锦先生评价楚成写诗“积极向陶渊明、李白、苏轼、白居易等人学习”此言论我很赞同。楚成的诗既有陶渊明的田园气息,亦有白居易的爱国情怀,还有李白、苏轼的粗犷豪放之风,这就使得楚成的诗词具有了独特的个性与雅致的品质。

        楚成的诗词对仗工整匀称,俊朗清逸,大气磅礴,于粗犷豪放之中见真情。楚成的这本书,我比较喜欢第一辑《公安诗词》和第二辑《雪泥鸿爪》。第一辑主要抒发作为公安干警精忠报国的情怀,第二辑重在吟咏祖国大好山河。读楚成的诗词,我隐约感到他受中国古典诗词浸润之深,许多名家的词句乃至意境均被他得心应手地腾挪调遣。整部诗词集中不乏清新俊朗之作,比如《东湖春日晚景》中四句诗颇有代表性:“笑看宝塔斜阳影,闲品东湖绿羽茶。十里柳堤铺锦绣,数行白鹭过农家。”寥寥几笔,意象清新明朗,文字不落俗套,画面感强烈,意境浑然天成。

        说句公道话,楚成写到这个程度足可以自我安慰一番,但我觉得这只是楚成诗词的浅层次的成功。楚成诗词更大的成功在于它力拔山兮的气势,那种粗犷豪放的风格——这样的词句让人叹为观止,在文集中俯拾即是:

        “何妨身在最基层,乐为黎民风雨迎。莫道公安无点墨,笔尖亦可筑长城。”(见第一辑《公安诗词》之《平安夜赴京参加公安部春晚有感》)

        “甘为民安从警去,每多忧患寄言深。漫天星斗倾杯酒,遍地风云拥古今。”(见第一辑《公安诗词》之《暮春警营遣怀寄川中龙吟兄》)

        “上得九宫来,云湖夕照开。清风吹酒醒,明月下天台。”(见第二辑《雪泥鸿爪》之《紫裳诗社五周年庆》)

        楚成作为公安民警的特殊身份,为保民平安,有时不得不牺牲与妻儿的天伦之乐。其实,尽忠报国的精神支撑是强烈的思乡情结和儿女情怀。词《鹧鸪天·元宵夜执勤》(见文集第一辑《公安诗词》)巧妙地将两者融会贯通在一起,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又是江城不夜天,流光溢彩喜连连。万家灯火团圆际,一夜平安时刻牵。闻警讯,赴江滩,烟花帆影落风前。人潮声共江涛涌,欲语妻儿月已残。”读罢此情此景,别有一番辛酸滋味漫溢于读者心田。

        有道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正是所谓“宁坐十年冷板凳,不写文章半句空。”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对文学的一以贯之的宗教般的情怀,便难以体会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微妙之处。对此,楚成深有感触:“恍似梨花一夜开,春雷阵阵梦初回。拙妻今夕欢颜展,不晓华章十载裁。”(见第三辑《行吟泽畔》之《“当代诗词佳作奖”千元奖金戏题》)

        “(诗)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括号中的“诗”为笔者补充)楚成的诗词的第三个特征是构思新奇,立意高远。在我心中印象较深的诗句有:

    “首义园中绮宴开,神交众友举杯回。时空隧道穿梭过,还我花般岁月来。”(见第四辑《诗路花雨》之《8月18日夜搜狐社区热力武汉网友雅聚于黄鹤楼下首义园中有感·之三》)

         还有上文所引的诗《平安夜赴京参加公安部春晚有感》、《紫裳诗社五周年庆》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另外,楚成的诗词注重形象思维的展开与挖掘,其诗词在实词的运用上颇有独到之处,这样使得其诗词文字生动形象,因而意象丰满,别有一番气象。

        《楚成诗词集》中的第四辑《诗路花雨》是的唱和专辑,多是应景应酬之作,大多是信手拈来。自古以来,应景大多是比拼文采,难出高雅佳作。难能可贵的是,第四辑《诗路花雨》不乏神来之笔:

    “但为民生掷肝胆,岂因文网笑蜘蛛。三千桃李花多少,六十年华梦有无。(见《应嘱和傅占魁先生<六十初度>》)“三千桃李花多少,六十年华梦有无”睹物伤怀,短短十余字道破人世沧桑,自成一格。

        “鹿门古寺莽苍苍,阅尽荣华数墨香。木石三生惊梦短,经年一醉为谁狂。高山仰止流风在,白雪阳春古道长。十五春秋曾掷笔,今朝犹忆旧时裳。”(见《襄樊行前寄俏景大姐》)

        “雅聚因缘至,吟诗傲九州。诸君携酒上高楼,醉罢不知愁。   月上三更后,醒来忆壮游。人生最是意相投,执手向天讴。”(见《巫山一段云·与古木、欣斋诸君雅聚于九龙大酒店有感》)

        有人说,神来之笔(即灵感的火花)是缪斯对勤奋写作者的最高奖赏。没有苦心孤诣的磨砺,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生体悟,没有丰赡的才情,楚成是断然写不出上述佳作的。

        对于写作者来说,丰富的人生体验比读万卷书显得更重要。我想楚成弟是深谙其义的。楚成弟在警界值勤之余,交游甚广,饱览祖国名山大川,这既开阔了眼界,愉悦身心,历练并丰富了自己的情怀,又为写作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他的诗词达到超脱豪放的境界创造了条件。

        以我粗浅的创作眼光看,做文字有“三易三难”:俊逸华丽易,朴实无华难;阳春白雪易,雅俗共赏难;展露文采易,展示神采难。最高的境界是,虽然平白如话,却意蕴深长。写下如上的文字,以示对楚成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祝贺,为楚成的诗歌之路默默祝福、翘首企盼:祝愿他再接再厉,再攀新峰。

郁犁·笔尖亦可筑长城

郁犁·笔尖亦可筑长城

--读涂运桥先生诗词


        熟悉楚成先生始于“诗文天下”,知之涂运桥先生始于《楚成诗词集》,二者一人也。楚成系涂运桥先生之笔名和网名,见之如读其诗,实难忘也。


        《楚成诗词集》由六辑组成,其一为工作感言、其二为山川履痕、其三为杂吟感怀、其四为唱和点评、其五为诗友酬唱、其六为网友点评,此辑为全书的诠释,不可不看。若看人气,第四、第五辑应为首选。若知其为人、才气,一、二、三辑则是重点研读的对象。基于此,首尾穿插阅读,获益颇丰。

        楚成先生扎根于基层,在做好日常公安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敲诗度词,其精神可嘉,亦难能可贵。杨锦先生在序言中说:“他把公安工作的种种况味凝聚成一种真情一一倾吐在他的诗词之中,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公安诗词风格。”诚然,这在《楚成诗词集》第一辑中昭然可见。譬如“忽接案情民宅前,攸关性命大如天。飞驰取证现场赴,战报频传夜未眠。”(《端午夜巡》)作者把侦破案件的过程娓娓道来,其喜悦之情通过“夜未眠”一笔带过,令人回味。这在他的《夜巡三章》中也有描述。虽然“歹徒抓获夜深回,”但有幸“朝阳一缕上衣襟。”因此感悟“岁岁平安我带来。”的确,如果没有这些“但凭无悔寄轩辕”(《秋日警营杂思》)的公安干警们,社会岂能安定?民众岂能和谐?国家岂能富强?然而身为一名普通的公安干警,他们也拥有常人的心态。如果“出警归来少一人”,那么他们肯定会倍感失落与缅怀;如果“分明棱角掩风尘”,那么他们肯定会有些许的无奈与感伤;如果“危机四伏瞬间平”,那么他们肯定会有一些自豪与恐惧……然而,从警十余年的楚成先生,其苦辣酸甜唯有自知。譬如怀才不遇、功过得失等所造成的心境不佳,必然会有这样的感叹:“不若五湖当酒,人生难得糊涂。”但他转念一想,醉罢长呼:“剑气箫心似故。”真是“为你平安终不悔”啊!

        春风吹梦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楚成先生的诗词:“他写诗不是就景写景、就事论事,而是充分发挥诗人的想象力,努力做到上天入地、神驰古今。”我在读第二辑时就有这样感觉。譬如写玉泉寺“鸟鸣松子落,人在白云中。”作者不言玉泉峰之高,而言“人在云中”,其玄机中透着禅机。再如写阳塑世外桃源诗:“远山云破轻舟过,蓦见桃花源里人。”该诗与“白云深处有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见桂林芦笛岩,作者突发奇想,言其“奏出缤纷万象来。”如登香山不写红叶凋零,却说“一片苍凉心上起。”如写湖畔人家的安适、惬意,作者却跳出湖畔人家另辟蹊径,他说:“轻风曼舞舟前蝶,卷起黄花落篓中。”

        读这样的诗,我感觉是一种享受,又能顿悟楚成先生对文字难以割舍的痴迷与执着,其独特之感受,有因有创,笔酣墨饱,令人耳目一新。譬如“朝飞暮卷相思种,姹紫嫣红原一梦。牡丹亭下月明时,美景良辰谁与共?人间多少难言痛,岂是曲文能啸咏?晓寒生处柳如烟,溅起春光如浪涌。”该词散落的那份淡淡的企盼、哀愁和遗憾构筑了一层厚厚的“隔膜”,置难言之爱于“隔膜”之后,让人欲越难越,心痒难熬,徘徊于自信和不自信之间……

        抱琴客曾云:“临川多才子。古有王安石……今有我兄楚成,以公安诗词闻名于诗界。”此言极是。楚成先生不仅公安诗词写的好,其游吟遣兴之诗词写的也极佳。譬如:“青罗带上百花飞,九马奔腾万物晖。我乞天公神力助,画山笼入袖中归。”(《九马画山》)一“笼”一“归”,何等的洒脱!此诗意境和风采亦不俗,能把人心跳的搏动传达出来。尤其最后一句十分精妙,很耐人咀嚼。

        再来品味一首:“凌空极目银河渺,千里滇池,恨我来迟。万象人间至此微。蜉蝣天际归何处,仙笛轻吹,日月双垂。心共苍茫云海飞。”(《采桑子自武汉乘机赴昆明有感》)楚成先生采用视觉置换的方式,将常人欲言未言的感悟写出来。人们平时望星空,感到星星很小,而银河却显得异常壮观,令人震撼。昆明给人的感觉也是幅员辽阔,四季如画,而千里滇池只是一条玉带点缀其间,若有若无。如果凌空极目,就会感觉银河渺小,滇池广博,其它是衬托,真是“万象人间至此微。”上片写实,下片虚设:蜉蝣天际、仙笛轻吹、日月双垂,与心灵共舞,其喜洋洋者也!该词虚实结合,张弛有度,灵动飞扬。

        我最喜欢的吟咏东湖的一组诗,约略二十首。东湖景色奇美,要不楚成先生不会“醉罢不知书已久,东湖为砚我为毫。”东湖美到什么程度?有诗为证:“夹竹桃花两岸连,一笛迎风五柳前。”“红袖风翻花片片,一湖翡翠嫁衣裳。”“花坠东湖里,鸟鸣幽谷间。”“霞染千山树,舟横夕照迟。”“东湖日暮渺无边,远望磨山霞染天。”“潋滟东湖水一方,长天楼外碧荷香。”“残照一丝栖柳上,长风千里带云来。”楚成先生为什么对东湖情有独钟?也许不仅仅能“笑看宝塔斜阳影,闲品东湖绿羽茶。”而且能经常“闻讯湖边杨柳。”因为“柳是佳人旧日栽,”因此“十里柳堤铺锦绣,”说以“多情湖上月,不忍乍相离。”这是楚成先生追忆在东湖边生活的一组诗词。那时,作为孩提和青年时代的他住在东湖边上,经常聆听停船靠岸的艄公唱歌。柳堤铺锦、宝塔斜阳、鸟鸣幽涧、染霞磨山,就连柳林和芳草也令其念念不忘。那时还纵论天下大事,谈及昔日佳人栽柳,酒性来时,约几位诗友应对唱和,一杯在手,便可以胸阔历史、毁誉红尘。楚成先生写东湖景象,一派清丽,其视角是大全景似的,将湖光山色、塔影江月、鸟语花香,一揽子写进诗词,反映了东湖的天然本色。这是作者清淡悠然心境的反映。

        “何妨身在最基层,乐为黎民风雨迎。莫道公安无点墨,笔尖亦可筑长城。”(《平安夜赴京参加公安部春晚有感》)从这首诗中我读懂了什么是事业与忠诚、什么是责任与使命、什么是志向与胸襟……尤其最后一句立意高远,用语不俗,故以此为题。真是:楚天成志若其才,巧把东湖载进来。堤柳与君常入梦,竹桃映衬远尘埃。


        (郁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理事、延寿县诗词楹联协会主席。《延寿诗联》主编)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