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子评诗】第四辑·赏评花香一扇风诗词(一)

2017-03-14 张金英 云帆诗友会

英子评诗

赏评花香一扇风诗词(一)

蝶恋花·春风

花香一扇风


        扇底风来花解意,虎啸龙吟,弱水三千起。月落春江情已沸,几回人在浮沉里。

        一点孤心开壮丽,日上青峰,鹤立收云气。刺破长空英拔萃,高怀万古同天地。

英子赏析

        一首诗词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关键在于作品的境界。静安《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境界说”,这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他标举“境界”,高屋建瓴地抓住了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他强调诗人的情感、意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并指出“意象鲜明、情景交融、情境相谐的境界才具有最大的艺术感染力”。他认为:“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宋之词所以独绝在于此”。花香这首《蝶恋花》亦是在词的境界上做足了文章 ,读来荡气回肠,感同身受,倍受感染。


        “风”乃无形无色之物,难于捕捉,其意蕴更是丰富,想要表现其特点和内在的意蕴并非易事。这首词却能处处紧扣“春风”,通过其他物象与变化表现春风,借物抒怀,将自我的情怀完全融合在春风这一意象之中。春风带来的新气象和自身的感悟与豪气全都流露在每一字句里,随着春风的旋律跌宕起伏,“小我”升华“大我”的境界如旭日东升,浩气凌然,气脉顺畅无比,扣人心弦。


        上片起拍直接入题,花解春风之意,风来花开,最是有情有义,确是“春风吹开了花心,花香了一扇风”啊!春风与百花可谓知音,此拟人手法形象入化。春风过处,万千变化,变化之大如虎啸山林,龙吟海底,可谓天翻地覆!“虎啸龙吟”将春风带来的大气象烘托了出来,诗语磅礴大气。春风如虎啸龙吟般,掀起三千弱水,激起浩荡春潮,看那月落春江,已是情怀炽热,不由得联想翩翩:几回人在浮沉里?实是道法自然也!春江波澜起伏不定,本无算数,谁主浮沉?此结拍蕴理深刻,并埋下伏笔。


        过片句宕开一笔,由外而内。可以说,但凡有志人士,往往是一个孤独者,其内心总有旁人无法理解的思想,但这种内在的精神与信仰足以支撑他冲破重重阻挠,义无反顾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谱写绚丽的篇章。一点孤心有谁知?许是春风知我意,诗人笔下的春风最是善解人意,更是他的知己!这令人舒心惬意的春风力破阴霾,大挥妙笔丹青,开出壮丽诗篇。看那日上青峰,光芒万丈,照亮前方,不由让人心旌荡漾,豪情满怀。光明,已经占据了山顶,原来的云霭似被擒拿高手一袖回收,再也不见踪迹。“鹤立收云气”之妙句油然从开阔的胸襟迸发出来,是何等高昂的气势!云气散,旭日升,刺破长空,群英益加挺拔,视野更空阔!站在高处,心纳天地,自然与天地同在,不由生发“高怀万古同天地。”之万股豪情,境界高扬,最是感染人心!至此,作者的精神气象已是呼之欲出了,一个自信的命运主宰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并且照应了上片所设下的伏笔——几回人在浮沉里。毋庸置疑,“我”主浮沉,“我”的命运“我”做主!“我”的地盘“我”做主!


        整首词物我相融,结构严谨,诗语流畅,一气呵成。春风浩荡,势不可挡——他吹遍山野,山花烂漫;他造访山林,虎啸龙吟;他吻遍春涧,弱水泠泠;他掀起春潮,情感炽热......这浩荡的春风更是让“我”意气风发,努力奋进,欲与山峰试比高,从容如鹤傲长空,高怀天地万古情。品之亦如春风拂面,清新爽意,更有一股无穷的力量漫溢全身。最可称道的是作者在写法上的两大亮点:


一、境界高格,情怀高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有境界”,就不仅要有“情”和“景”两种艺术成分,而且要有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意识(真性情),把两者完美和谐地熔铸为一体,从而进入到有意向性的总体性情境,渐次升华,达到生命自由的诗意凝聚。这就是“真景物”与“真感情”共同构成的境界。花香这首词不仅时时处处表现无形无色的春风,更是借春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将自我的情怀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春风这一物象之中。作者以景寓情,基本上都在写景,却无时不刻将自身的感受融入景中,使笔下景物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张力,正是赏景悟情,染上情感色彩的春风更是富有灵性与活力,达到了“意境两忘,物我一体”的境界。在此,春风即“我”,“我”即春风,把逼真传神的写景和真切诚挚的抒情有机地统一起来,巧借春风抒发了一腔豪情与高怀,器宇轩昂,格调高雅,真高境界也!


二、炼字奇崛,形象生动。


        作者善于锤炼字眼,尤其是动词的锤炼。 诗词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词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试看花香这首词在锤炼动词上的妙处所在:


        上片起拍的“解”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之性情,形象蕴情。都说花能解语,她最先感受到春风的情意,巧妙地将春风带出,且不露痕迹,给人遐想;“啸”与“吟”使画面更加生动,彰显气象;“起”让人感受到春风过处,弱水已然体会到春风的爱意,泠泠作响,潺潺而动,一派生机悄然来临;“落”与“沸”更是撩人心扉,月落春江,尽展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不由让人情感沸腾。这一连串的动词,流畅自然,毫无滞涩之感,春风带来的气象亦因这些动词的使用令人怦然心动。


        下片动词的使用亦是十分巧妙。“开”、“上”、“收”“刺破”“拔”“同”等一连串动词的使用,不仅将诗人的情感贯穿起来,画面感强,更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表现力,真正地起到了表情达意的作用。“开”壮丽景象,视觉何其开阔,红日冉冉上升,越上峰顶,那是一种豪迈!日“上”了青峰,原先缭绕峰头的云气不战而退,“收”字尽显从容气度。云气消退,日光万丈,直刺苍穹,此“刺”字彰显力度,有着势不可挡的力量,那是初升太阳的力量,是新生的力量!春风扫去了重重雾霭,红日有了驰骋的天地,“英拔萃”势在必然!是拔萃之英才,自然有着万古之高怀,心怀天地,与天地同在,此结中的“同”看似平常,实则奇崛,那是一种与自然完全的融合,天地即我,我即天地,一腔豪情随着红日喷薄而出。读罢,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形象如在眼前,极具立体感。


        清代戏剧家李渔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花香这首词中动词的使用,不仅抓住了景物的特征,而且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且在情理之中,创造了意境的和谐美,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七绝·丽人节赠南国英子

花香一扇风


万里清辉射沧海,云追月下广寒宫。

群芳到底无颜色,何必为难杨柳风?

英子赏析

        此诗构思奇巧,不落俗套,借物喻人,想象绮丽,真乃大手笔也!


        起句“万里清辉”形象地写出月之光华普照人间,光彩照人,“万里”体现了月之光辉的广度,而“射”用得极妙,说明月之光芒之强度。月射沧海,光耀万里,云不由得追随明月而下,“追”字的巧用进一步侧面衬托出月的美丽。


        转结确为奇思妙想,月下人间,群芳黯然失色,其骄俗之气怎么能与清纯的月相比呢?既如此,就不必为难春风了吧!这种想象非一般人所能及。


        整首诗流畅自如,毫无雕琢,信手而来,拟人形象,让人回味无穷。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女,汉族,70后,祖籍广东,定居海口。大学本科中文专业,校报副主编。爱好写作,钟情诗词,尤喜古诗词鉴赏,著有各种评论三百余篇。曾任《当代诗词三百首》《当代诗人作品精选》副主编,著有个人诗词集《留馨集》,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长白山诗词》《九州诗词》等多种刊物。获中华诗词论坛和《长白山诗词》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诗词曲赋联作品赏析大赛”一等奖,福建省《霞浦楹联》“长溪擂台”第一期冠军等全国各种奖项。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副会长、中华诗词书画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论坛高级评论专员。

关于投稿


        1)格律诗、词、散曲、歌词、对联,不超过20首(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辞赋、作品评论、诗歌理论,一到数篇不等;新诗,不超过8首。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

        2 )  稿件以邮箱粘贴+Word文档发送。五号宋体,居左排列。并注明所投稿的栏目,如【云帆诗会】、【诗词人物】、【云帆吟友】等。

        3)书法绘画作品:6到12幅供选用,要求图片清晰,剪裁完整。

        4)附文请附120字以内个人简介,生活照片1-3张。(照片以原图格式发送)

        5)投稿邮箱:

        A、caochuyang_@126.com

        B、673126620@qq.com

        C、408170812@qq.com



关于打赏


        1,打赏总额20元以内(含20元),归平台;

        2,打赏总额20元以上,作者与平台各半;

        3,打赏发放方式:作品发表7日后10日内,向作者提供打赏明细,并以微信红包发放打赏。

打开如下链接,可赏读作者更多精彩作品:

【诗词人物】张金英·过路东风偏不认,那时明月瘦三分

【英子评诗】张金英·难寻最是此中味 ——浅谈林 峰《临江仙·凤凰城》之“三味”

【英子评诗】第二辑·张金英:赏评梦醒红尘《天仙子·冬夜有感》

【英子评诗】第三辑·简评秦关绝句两首

【英子诗文】第一辑·鸟鸣入梦唤幽思

【英子诗文】第二辑·七夕夜宿南国天池烟雨楼


       诗歌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欢迎留言与转发,云帆因你更精彩

本期编辑:天风海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