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品读】冯仲平(广西民族大学)·诗贵有崇高之美 ——熊东遨先生作品管窥

冯仲平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冯仲平

熊东遨先生作品管窥 

诗贵有崇高之美--熊东遨先生作品管窥 


        近读熊东遨先生五言律诗四首,顿觉耳目一新。其一曰意境阔大,其二曰涵蕴深远,其三曰笔墨浓重,其四曰韵律铿锵。盖诗人能以自然之景象,达思维之奥堂;能以朴素之语言,塑鲜明之意象;并能以轻松之笔触,发绚烂之灵光也。


        就意境阔大而言,熊东遨先生之诗善于撷取空间体积(规模)宏伟巨大的事物入诗,造成摩天极地、辽阔广远的境像。如《夏日天门山纪游》对天门山外形的描绘:“云崖盘栈道,一线入穹苍”,大笔如椽,大处落墨,大象奇伟。一般而言,庞大体积的自然物如山,审美主体很难对它进行一目了然的总体把握,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故必须抓住审美对象最独特之处,突出它的宏伟和巨大,而不必面面俱到细致入微也。此诗首联即抓住天门山之高,以造成审美客体的宏伟之感。《过崖门古战场》亦是如此,只不过不同于前诗的具体写实,而是通过由点到面的跌宕拓展,运用概括的方式描绘巨大的景象,以造成意境阔大的审美效果,“潮生天鼓作,雾敛海门开”,即以画面的大幅度开阖从空间层面营造了宏伟的诗境。而《暑夜灞桥话别》、《老牛湾即兴》则均通过对时间久远之特征的把握,突出营造了诗歌意境的阔大壮观。“长桥动官柳,应是汉唐风”,一下子由眼前之瞬间推到了久远的汉唐往古,无疑拉伸了时间的长度,造成了时间上的宏远效果。“回看千载史,不过几重山”,则以举重若轻的艺术功力,将眼前的万千景象置于眉睫之前,把悠久的千载历史缩于尺幅之间,轻松地运万物于股掌,自如地摄天地于笔端。


        就涵蕴深远而言,熊东遨先生之诗善于从描写自然物象入手,把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融注其中,营造了超越于物境、情境之上的意境。意境者,意蕴主导支配物境也。夫子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云云,无非借自然外物以寄托和表达内在的思想和精神而已。故审美者,移情也。艺术家通过审美,将内心的主观精神投射于外物,进而通过审美欣赏强化和肯定自身的正面价值,使作品具有内在的思想和灵魂,而不流于单纯平面的景物描写。“会得支撑意,摩峰认脊梁”,一篇之主导也。君子比德,故山水皆被赋予了人的属性,盖“支撑”意者,担当之谓也。人立于天地之间,要明于义利之辨,明于去就之分,在鱼与熊掌之间,做一个明确的了断。孟子所谓大丈夫之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山之仁者形象也。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亦担当大义之谓也。而“千秋多少事,独替宋人哀”、“回看千载史,不过几重山”,将“事”、“史”、“山”相互融和,自然物象与历史文化彼此涵容,大大增加了诗歌内容的丰富厚重,将感性的物象与抽象的文化思考紧密结合,形成了巨大的艺术张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具有深刻而无穷的思想启示意义。


        就笔墨浓重而言,熊东遨先生的诗歌善于运用色彩营造形象鲜明的艺术画面,把对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为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开辟道路,奠定基础。所有的艺术门类,在深层规律方面都是相通的,古代即有“诗画一律”说。东坡云:“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凡优秀的艺术作品,必能体现和昭示其他艺术门类的共同规律。唐代王维的诗歌,除了诗意盎然之外,文字符号涵蕴的画面亦生机勃勃,美不胜收。熊先生之诗亦是如此。“云崖盘栈道,一线如穹苍”,主体位置应是山下,观览角度应是仰望,开篇即给人以“高山仰止”的感觉,巨大体积给人的压抑感,乃是产生崇高美感的重要元素。“暮色苍茫里,依稀见炮台。潮生天鼓作,雾敛海门开”等,具有大泼墨和大写意的艺术效果。而对于色彩的运用,则在于营造诗歌的画面感和绚烂的审美特征。“穹苍”、“苍茫”,乃是画面的底色即基本色调;而在此色调氛围之中特别运用了“碧”和“红”两种浓烈的对比色,形成了画面的热烈动感和绚烂美感;而“深宵坐碧丛”,何其温馨宁静;而“荷翻沼国红”,极具生动活泼之美感;动静结合,红绿反衬,打破了静止的稳态,使画面具有了立体感和运动感。同时,作品在具有构架宏伟、骨骼粗放、板块巨大特点的同时,也不乏景物细部的描写与刻画,产生了主次分明、血肉丰满的艺术效果。


        就诗歌的语言表达来说,熊东遨先生的作品堪称朴素流畅,意旨显壑,韵律和谐,笔调轻松。诗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虽然是一个基本常识,但是其中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以前我们只是简单地机械地把语言当成思想的媒介、工具、载体甚至“外衣”,其实不然,语言就是思想本身,离开了语言就没有了一切。抛开语言而奢谈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虚幻圈套之中。当代西方语言哲学认为,语言就是一切,甚至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一切都在语言之中,文本之外一无所有。因此,所谓诗歌,乃语言运作而产生的“言语”而已(语言的片段)。语词携带着自古以来的感觉经验,每个作者和读者,也都在语词的基本共识层面进行创作和阅读理解。故而,谈熊东遨先生的诗歌,所谓“意境”云云,“涵蕴”云云,都不是脱离和超越具体语词的抽象之物。熊先生是个运用语言的高手,他的作品中没有晦涩之语,没有造作之言,一切都朴素自然,一切都简洁明朗。最有表现力的语词,乃是自古以来使用频率最高、至今仍有顽强生命力和强烈表现力的基本语词。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也是那些语言简明朴实、表达活泼流畅的作品。当然,作为当行本色的律诗,用语的讲究如格律、对仗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但是,最终亦须做到惨淡经营之后复归于平淡,方为至高境界也。

评者简介

        冯仲平,男,1953年1月出生,汉族,河北人。教授,博士。广西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同时兼任广西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摘自百度百科)

更多精彩专辑,参看如下链接:

【云帆品读】冯仲平(广西民族大学 )·平中见奇生面开——杨逸明绝句简评

关于投稿


        1)格律诗、词、散曲、歌词、对联,不超过20首(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辞赋、作品评论、诗歌理论,一到数篇不等;新诗,不超过8首。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

        2 )  稿件以邮箱粘贴+Word文档发送。五号宋体,居左排列。并注明所投稿的栏目,如【云帆诗会】、【云帆诗家】、【云帆诗友】【云帆清音】等。

        3)书法绘画作品:6到12幅供选用,要求图片清晰,剪裁完整。

        4)附文请附120字以内个人简介,生活照片1-3张。(照片以原图格式发送)

        5)投稿邮箱:

        A、caochuyang_@126.com

        B、673126620@qq.com

        C、408170812@qq.com



关于打赏


        1,打赏总额20元以内(含20元),归平台;

        2,打赏总额20元以上,作者与平台各半;

        3,打赏发放方式:作品发表7日后10日内,向作者提供打赏明细,并以微信红包发放打赏。

       诗歌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并置顶云帆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欢迎留言与转发,云帆因你更精彩

本期编辑:英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