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子评诗】第30辑·品读田幸云禅理诗

张金英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英子评诗

品读田幸云禅理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禅诗,六祖惠能大师的这首五言禅诗《无相偈》应是禅诗的杰出代表作了。所谓禅诗,顾名思义,是指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禅诗的特色是富于哲理和智慧,有深刻的辨证思维。我国历代写禅诗的圣手极多,其中,被称为一代“诗佛”的王维善于把“见性”观念有机地融入诗的情境之中,表现物我一如的境界。其诗经常用客观景物作为心灵的反照,用客观来反照主观,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近来品读了田幸云的一些作品,发现其诗作多为禅理之作,且能以眼中物象观照自我心境,并表现出一定的禅理意味,写出自身对客观世界的沉思,反思自我的存在,极富辩证思想,值得一品。其诗语流畅自如,警句颇多。现在品读她的三首作品,感悟其中的禅意:



问蝉


知了对天鸣不止,为谁恻隐为谁陈。

庄公化蝶缘生梦,齐女登高亦守真。

喜抱云柯甘饮露,趋凉叶底自安身。

不思黄雀缄其口,逆耳声声似有因!


英子简评

        提起咏蝉诗,我们很容易想到唐人“咏蝉”三绝。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尤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而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遇、气质的不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内涵,构成了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这首七律题为《问蝉》,既问蝉的声音蕴含的意味,亦问蝉的品性与生活态度,在问蝉中得以开悟,给人深思。


        咏蝉诗每咏其声,蝉声应是最能表现蝉的品性的。首联直问蝉“对天鸣不止”的目的何在:为谁恻隐为谁陈。如此不停地对天鸣叫,难道是为了谁的难言之隐而陈述吗?抑或是为了谁伸冤?一股不平之气已然浸透在诗行里。颔联巧用“庄周梦蝶”之典,暗含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作者引用此典是为了烘托蝉的“守真”,将庄周化蝶之梦幻与齐女之“守真”进行对比,突出“齐女”(蝉的代称)即使在高处亦能独守真实的品性。颈联进一步问蝉的生活态度,表现一种随遇而安的思想:不管是在云柯上,还是在叶底下,都能快乐地生活。在高处能饮露,在低处则安身,完全不因环境的改变而影响心境,从中亦可见作者的立身处世之道。尾联回应首联,巧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典,表现蝉不因黄雀在后而缄口不语,依然“对天鸣不止”,如此声声逆耳,似乎有因吧!至于有何因,作者戛然停笔,留下悬念,由读者去领会。这种内容上的留白,其主题更是多解。


        全诗章法有度,禅理浓郁。“问蝉”乃“问禅”之谐音也,作者问蝉,实是问道——问梦幻与真实的辩证统一;问人世间的真实能有几?问立身处世之道......凡此种种,皆有因缘吧!

画荷


随风邀月下瑶池,欲画心神一片痴。

有趣冰丝随管直,无声逸气伴云吹。

何曾浊秽污馨水,疑似莲溪蕴古诗。

情到深时花是佛,淡忘牵挂抱香枝。


英子简评

        历来咏荷之诗不胜枚举,佳篇甚多。且不说此律在咏荷诗中胜出多少,关键是此律所蕴含的禅味耐人咀嚼,令人回味悠悠。作者“画荷”,其形如何?神又如何?诗人深谙咏物之法,没有停留在琐碎的细致描摹之中,笔法飘逸,正如清潭里的荷花一样洁净逸气。


        开篇即以虚笔表现荷花的出尘脱俗,写出其不一般的来历:随风邀月下瑶池。这位凌波仙子随风邀月,悄然飘到了瑶池。她为何而来呢?对句扣题做了回答:欲画心神一片痴。“痴”为句眼,全诗亦围绕此字展开。中二联对仗工稳且不失灵动,语式错落有致,形神兼具,颇有章法。颔联出句以“有趣”冠以“冰丝”之特点,这冰丝随着“亭亭净植”的“管”,亦是保持着正直的姿态,从不弯曲。此句化用《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之句,巧以“冰丝”状藕丝,道出其洁净的特点,为下联埋下伏笔。对句以“无声”状荷花之逸气与静气,进一步表现荷花不与庸俗为伍的姿态与精神气质。颔联做足铺垫后,颈联紧承,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意去写。“何曾浊秽污馨水”以反问句式突出荷花本源的清洁,根本不存在“污馨水”之说,如此新咏荷花,尤为引人。对句进一步以“蕴古诗”写出荷花给予人们的灵感,从而为她写下了多少诗篇,突出荷花内蕴之丰富。其实,荷花与莲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其实是同一种植物,荷花是最早的名字,就像郑风的诗中所写:“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荷花之所以被称为莲花是有一定宗教意义的。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印度又是佛教的发源地,莲与佛彼此联系,当地人大多称为莲花。因此,作者在尾联中很自然地渗入禅理之句: 情到深时花是佛,淡忘牵挂抱香枝。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 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莲即是佛,佛即是莲。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除此说法之外,“情到深时花是佛”的内涵范围很广,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去品味,更觉得此句的经典。难道不是吗?情到深时,眼中之花乃为心中之佛。很多人心里都会有一尊自己的佛吧!这尊花佛往往会主宰我们的行为、情感与精神,倘若淡忘种种牵挂,去除俗尘中的许多念想,凡事都看得开,不再贪婪、恐吓、焦虑、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就摆脱了苦境,变得轻松愉快。那么,你就达到了“抱香枝”的境界,即莲花的境界,因为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


        作者画荷,画出了深刻的禅理,且诗语柔韧有余,令人回味无穷。

武陵春·游昭化寺


        我也随缘参一偈,昭化问菩提。昨许清心香案齐,俗累可推移?

        面壁观尘思大彻,物外解痴迷。来却偏忘去路时,佛祖可提携?


英子简评

        这首富含禅理的词作直接写作者参禅所得,但读来不觉乏味,反而给人几多思考与警醒。上阕重在“问”,下阕重在“解”,既独立成章,又衔接紧密,布局合理,将自我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参禅之道,耐人寻味。


        开拍直奔主题:我也随缘参一偈,昭化问菩提。作者游昭化寺的目的即是随缘参偈,问佛之菩提也。要问菩提,须得清心虔诚。这一问,自然就引起了读者的悬念,问的什么?原来是问尘世间的“俗累可推移”啊!此结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因为这正是凡尘中人的疑问,是我们在红尘中的真实体悟。人在红尘,俗累不可避免,那么,来到昭化寺,是否可以清心而不理会红尘之扰呢?是否可以将俗累推移开呢?是否能开悟呢?此结为下片的解答埋下了伏笔。


        过片句着重写作者的思悟方式:面壁观尘思大彻,物外解痴迷。也许只有“面壁观尘”,才能“大彻”,超然于物外方能“解痴迷”。此语极富哲理:我们置身事中,自然迷于红尘中的纷纷扰扰,不得解脱;倘若置身事外,自然化解了“痴迷”,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俗累”了。最妙的当属结句:来却偏忘去路时,佛祖可提携?是啊!我们来到红尘走一遭,偏偏不知道该怎么回到原点。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也曾经叩问:“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朱自清不能平的,也许正是我们不能平的罢!那么,佛祖是否可提携凡人一把呢?此结反映了作者寄期望于佛的心境,亦表现了其求助于佛的帮助,希望能得到佛祖的提携,获得佛之智慧,不再受红尘之俗累。这样就很好地照应了上片之结,显得浑然一体。


        全词结构紧凑,环环相扣,感悟深刻,上下片结句均以反问形式来写,增强了对佛祖的一种敬畏之心。虽然“提”字重复,但意思不一样,与全词内容无碍。

作者简介

        田幸云,字香芸,笔名:田静、林云,网名:野径寒芳,湖北蕲春人,中共党员,曾在教育系统、金融系统任职,现巳退休。性恬淡,喜诗词,追求朴素清新的诗风。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文寄尘心》《香芸韵》《引玉》《思玉》等诗集。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女,70后,粤人居琼,校报副主编。好写作,爱诗词,尤喜古诗词鉴赏,获国内诗词赛一二等奖若干,著有各种评论四百余篇。

关于投稿

1)个人专辑投稿:格律诗、词、散曲、对联,一次投稿不超过20首/副(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辞赋、作品评论、诗歌理论,一次投稿不超过3篇;新诗,一次投稿不超过8首。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

2 )【云帆诗会】合辑投稿:旧体诗词(含曲赋)一次投稿以3首为上限,新诗以2首为上限。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

3 )投稿格式:稿件以邮箱粘贴+Word文档发送。五号宋体,居左排列。

4)书画作品:6到12幅供选用,要求图片清晰,剪裁完整。

5)附文请附120字以内个人简介,生活照片1-3张。(照片以原图格式发送)

 6)收稿邮箱:

A、caochuyang_@126.com

B、673126620@qq.com

C、1023862296@qq.com

关于打赏

1,打赏总额20元以内(含20元),归平台;

2,打赏总额20元以上,作者与平台各半;

3,打赏发放方式:作品发表7日后10日内,向作者提供打赏明细,并以微信红包发放打赏。

参看:

【云帆诗家】野径寒芳·为荷而来诗词小辑

【诗词人物】张金英·过路东风偏不认,那时明月瘦三分

【云帆清音】张金英·林梳光影梦,风动一湖心

【云帆清音】张金英·谁嵌流云蓝缎里?悠悠飘到我家乡

【英子评诗】第24辑·品读熊东遨律诗中流水对之理趣美

【云帆】南国英子·芳辰存念专辑

【云帆群友谈创作】第九辑·英子浅谈流水对的理趣美之四

【英子评诗】第23辑·品读高昌律诗中流水对之理趣美

【英子评诗】第九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五)

【英子评诗】第八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四)

【英子评诗】第七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三)

【英子评诗】第六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二)

【英子评诗】第五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一)

【英子评诗】第二辑·张金英:赏评梦醒红尘《天仙子·冬夜有感》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并置顶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欢迎留言与转发,云帆因你更精彩

本期编辑:英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