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啸天诗话一五五则完整收藏版

周啸天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点击蓝字关注云帆诗友会


周啸天诗话

155则完整收藏版











 

周啸天,男,号欣托,1948年5月生于四川省渠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中心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著有《绝句诗史》《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历代分类诗词鉴赏》(十二种)《诗词赏析七讲》《诗词创作十日谈》《周啸天谈艺录》《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周啸天选集》等。所获其他奖项有《诗刊》首届诗词奖第一名、中华诗词学会第五届华夏诗词奖第一名、2015“诗词中国”杰出贡献奖。


1

一、广义的诗教,不是教人做诗,而是教人做个诗性的人。诗教的鼻祖是孔子,《论语》中没有一首孔子的诗。眼界高的人,往往不肯措手,不肯枉抛心力,止于想得到的好。然而孔子最是诗性之人。


二、诗教说到底是一种美育。它教人读诗、爱诗、懂诗,而并不要人人都成为诗人。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而不说“小子何莫做乎诗”。孔子不做诗,孔门弟子也不做诗,但讨论起诗歌来,都有很高的见地。他们是一群心智健康的人,是一群诗性的人。


三、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再美的音乐也是没有用的。”而美育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具有一对音乐的耳,以及一双慧眼。(阎肃词:“借我一双慧眼吧”。)换言之,就是培养其审美直觉的能力。


四、《礼记·经解》云:“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何谓“温柔敦厚”?一言以蔽之,近人情耳。故张问陶云:“好诗不过近人情。”


五、在人一生的教育中,诗教的作用超过“思教”。冯小刚谈电视剧拍摄理念,曰:有意义不如有意思。写诗亦如之。所谓意义,即思想教育。所谓意思,即审美教育。此之谓“诗可以兴”。审美教育,莫如诗教。


六、在我看来,《声律启蒙》的重要性不亚于《三字经》,更不用说《弟子规》。可以教儿童认识汉语之美,领略平仄思维与对仗思维的魅力,领略母语的魅力,从而由于热爱母语而热爱家乡、民族和祖国。背得一段也好。


七、奥登说:“诗的功用无非是帮我们更能欣赏人生,反过来说,帮助我们承担人生的痛苦。”普陀山的普济寺有一块匾额曰“与乐拔苦”,就像是这话的缩本。


八、诗使人以审美态度观赏人生。郑家诗婢一个问“胡为乎泥中”,一个答“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时,就消解了涂炭之苦。杨子荣见座山雕,答“天王盖地虎”曰:“宝塔镇河妖”,就化险为夷,作用相当于对诗,有游戏的意味。


九、李后主之词超越词人一己之利害,把一切众生伤逝的悲哀都写出来,也就帮助众生承担了人生的痛苦。所以王国维说他:“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一〇、只要是诗人,必有慈悲的一面。谭元春评曹操:“此老诗中有霸气,而不必王;有菩萨气,而不必佛。”“有菩萨气,而不必佛。”也便是诗心深契佛心的一转语。


一一、“欢愉之辞”可以帮助我们更能欣赏人生,“穷苦之言”则帮助我们承担人生的痛苦,这是一块金币的两面,缺一而不可。所以陶渊明说“欣慨交心”,弘一法师说“悲欣交集”,王蒙说“泪尽则喜”。


一二、“金刚怒目”与“菩萨低眉”,也是一块金币的两面。所以,“诗可以怨”,其于佛心,虽不中亦不远矣。


一三、诗词学会要谈诗词,不可越俎代庖,忘了本等。将近来读到的惊艳之作,与人分享,即善莫大焉。


一四、诗者,释也。人秉七情,应物斯感,或为之苦恼,或为之困惑,或为之激动,或为之神往,“心有千千结”。须释而放之,纔能复归宁静,复归圆融。故白居易曰:“泄导人情。”释放即放下,放下即般若。以此观之,诗心之深契佛心,非偶然矣。


一五、在通常情况下,诗心归诗心,佛心归佛心,无须混为一谈。诗的立场是执着人生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佛的态度是通向彼岸的,满足人们的灵魂需要——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唐诗高处往往通禅。或者说,诗心深处,往往契合佛心。


一六、有一种观点认为,喜悦会影响诗的深度。王蒙说:“我二十二岁以前也是这样想的。而我后来的经验与修养是‘泪尽则喜’。喜是深刻,是过来人,是盔甲也是盾牌……请问,是‘为赋新诗强说愁’深刻,还是‘却道天凉好个秋’深刻呢?是泪眼婆娑深刻呢,还是淡淡一笑深刻呢?”


一七、诗的方法,也通于禅。司空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禅宗则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故也。”


一八、诗才,是从阅读中产生的。读到什么份上,纔可能写到什么份上。读到见了诗家三昧,不写则已,写必不落公共之言,下笔即有健语、胜语、妙语,而无稚语、弱语、平缓语。


一九、什么是诗人?我有一个定义——凡用全身心去感受、琢磨人生而又有几分语言天赋的人,便有诗人的资质。


二〇、一个诗人有两个琢磨,一是琢磨生活,二是琢磨语言,两个琢磨都到位时,写出的东西“不摆了”。


二一、只琢磨语言,不咀嚼生活,会失之浅,(陆游曰:“纸上得来终觉浅”。)失之油滑。只琢磨生活,不推敲语言,会失之粗,所谓字词句不到位。粗浅,非诗之至也。反之,是深细,是精深。


二二、作者一要妙悟,二要饱学,三要不端架子,四要不落俗套,五要文白兼善。天机清妙而学富五车者,偶尔为之,便成妙谛。


二三、我小时候看过一本苏联读物,书名叫《我看见了什么》。对这本书我只记得十来页内容,却非常喜欢这个书名。因为它符合我的一个写作理念,就是:写作能力、写作水平是从看书中得来的,写作水平取决于“我看见了什么”。


二四、我有一句话,是依照孔子的一个句式造的一个句,就是“读也,写在其中矣”。这是我自己的一个人生体验,就是人的写作能力,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人的写作能力是从阅读中得来的。


二五、每个人都可以直接阅读生活。但是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都不相同。你不能拥有别人的生活,那么,通过阅读,你能间接地获得别人的生活经验。所以阅读是非常的重要,写作能力是从阅读中得来的。


二六、最好的语言,杜甫称之“老”,老练、老成的“老”。就是说,它非常成熟,哪怕他说的就是白话,但是你就觉得无可挑剔,觉得这个话就要这样说最好。要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在“读”的方面下很大功夫。


二七、熟读成诵,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脑海中,一辈子磨洗不掉,程千帆如是说。至于平仄、入声、格律、语感等,也都不在话下。写出想不到的好,无一例外,都是“循绳墨而不颇”之人,“随心所欲不逾矩”。没有一个人想大动干戈,去改良诗体。


二八、诗家刘梦芙自叙曰:“余诗沾溉唐以下诸家,于汉魏两晋未尝用心,气格未致高浑,辞句每患浅弱。”此真人不说假话。我素不能饮,亦为之浮一大白。


二九、一切艺术都含有几分游戏的意味,诗歌也是这样的。由诗歌派生出的文字游戏很多,如酒令、诗钟、联句、步韵等等,不一而足。在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之后,还可以加一句“可以玩”。


三〇、人不能两次在同一条河流中蹚过。田晓菲女士说:“不仅要牢记新诗的诞生是对旧体诗的抵制,还要记住新诗的出现改变了旧体诗的创作。”善哉斯言!

2

三一、从来诗词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创作,一种是组装。诗词在古代,有社会应用功能,联句、唱酬、步韵是写作习俗,而节日、聚会、离别、生日是写作由头。其间创作,唯天才能之;组装,则比比皆是。


三二、创作须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切忌找些话来说。找些话来说,是谓拼凑。


三三、初学宜做加法,追求应有尽有。学到一定程度,则要做减法,追求应无尽无。


三四、作品好不好,要看完成度高不高。完成度高的作品,做到了八个字:“应有尽有,应无尽无。”“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是应有尽有。“凫胫虽短,续之则忧”,是应无俱无。


三五、题材不是问题,关键要看是不是你的“菜”。第一,是否真正有所触动。第二,是否引起生动的联想。第三,腹笥中有不有够用的语汇。第四,语汇有不有意想不到的组装。鲁迅说:“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


三六、当代作者须强化创作意识——写个人经历,从自己跳出来;写社会题材,把自己放进去。尽弃登临聚会无关痛痒之作。


三七、每一首诗词都应该成为一次美的发现。要新题,不要滥题。一本诗集,观其题多一时登览、又逢佳节、浮华交会、闻风慕悦、送往劳来、步韵奉和之类,则其诗可知。


三八、写诗之乐在于发现。杨万里诗曰:“小荷纔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蜻蜓发现了小荷,是杨万里发现了蜻蜓的这个发现,是以妙到毫颠。


三九、读诗之乐亦在发现。当我说杨万里发现了蜻蜓的发现时,听众中有人说:“您发现了杨万里的发现。”满座为之粲然。诗友在一起,交流读诗的发现,胜过交流自己的习作。


四〇、毛泽东说,朱自清不神气,鲁迅神气。神气之文,乃有阅读快感。聂绀弩说:“完全不打油,作诗就是自讨苦吃。”切勿小看口语,其快感来自不隔。


四一、诗词是情绪释放的产物,故始于兴会。佛罗斯特云:“诗始于喜悦,止于智慧。”所谓喜悦,即乘兴而来,佛语谓之欢喜;所谓智慧,即兴尽则止,佛语谓之般若。兴会是创作欲望、创作动力,又称灵感、兴致、兴趣。


四二、诗须缘事而发,否则为无病呻吟。然所缘之事,或不止一端,竟至百端交集。更有甚者,竟若无端。故李商隐诗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四三、陈衍说:“东坡兴趣佳,不论何题,必有一二佳句。”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佳句永远是和好心情作伴的。然而有人读这首诗,却问:“为什么不是‘鹅先知’呢?”对于这样扫兴的人,真是无法可想。你只能告诉他:见鸭,未见鹅也!


四四、兴会是驾驭语言的状态,兴到笔随,事关诗之成败。所以做诗怕扫兴。宋诗人潘大临九月九日遇风雨大作,刚有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突然催债人敲门,顿时扫兴,失去状态,永远地留下了一个残句。


四五、郭沫若说,只有在最高潮时候的生命感是最够味的。宋谋玚曾感喟,有些人写了一辈子诗词,却不知道诗味是什么。周作人则说,没有兴会而做诗,就像没有性欲而做爱。不幸的是,这种不在状态的写作,并不少见。


四六、诗要说公道话,痛痒切肤的话。不要说冤枉话、隔靴搔痒的话。有人写四川地震曰:“老天底事生狼藉,霜月无光照蜀川。”这是灾区父老的感受吗?


四七、总在讽刺别人,绝不是第一流的诗人。须从讽刺自己做起,即鲁迅所谓解剖自己。写社会题材,把自己放进去。怀有恕道,你可以写出第一流的讽刺诗。如果你做了官一样地贪,你就没有资格讽刺别人的贪;如果你当了官一样地淫,你就没有资格讽刺别人的淫。


四八、兴会来自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何以言之?因为空间开阔,思绪活跃,万象新奇,提供诗材。


四九、“只有那种能向人们叙述新的、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事情的人,只有那能够看见许多别人觉察不到的东西的人纔能够作一个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唐相国郑綮自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还是这个道理。


五〇、我敬服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观点,他说,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没有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


五一、李子词有:“推太阳,滚太阳,有个神仙屎壳郎,天天干活忙。”(《长相思·拟儿歌》(“有个神仙屎壳郎”,妙得很!这又说明了,对儿歌怀有浓厚兴趣的人,没有失去童年馈赠的人,就是诗人。


五二、有出息的诗人,应设法到广阔天地去,接触新鲜事物,开拓题材,增加兴趣。要写就写最够味的感觉、最有把握的东西。宁肯写得少些,但要写得好些。切莫仅凭年年都有的那些个纪念日、喜庆事,闭门造诗,那样做的结果,必然是“黑毛猪儿家家有”。


五三、未经提炼的眼前景,只是形象。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象征物,就不仅是形象,而同时是意象。


五四、意象是诗歌形象,同时又是象征符号,是一个筐,容量极大。李后主笔下的“春红”是一个意象,不具体说哪一种花,一切的春花、一切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一切过往的年华,都可以装进去。


五五、王维《相思》二十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首先就在于诗人给“相思”找到了一个绝妙的象征物——“红豆”。找到了这个意象,诗就成功了一半,所谓“斜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即为绝妙词”。


五六、选题一经确定,就要考虑语言材料,此之谓裁词。李商隐的獭祭,从本质上讲就是裁词。诗的意象,也可以在裁词的过程当中产生。可以由“红豆”想到“相思”,也可以由“相思”想到“红豆”。


五七、赋与比兴何异?直说不直说也。毛泽东给陈毅的一封信,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也不尽然。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诗要用形象思维,有直说不直说之别。“红军不怕远征难”,是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还是直说。


五八、直说又称直抒胸臆,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皆直说。故殷璠说:“适(高适)诗多胸臆语。”《皱水轩词筌》云,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使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决绝语以外,沉痛语也可以直说。


五九、王国维说,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之“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顾夐之“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欧阳修(当为柳永)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美成之“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等等,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


六〇、古人作诗,对诗的开头结尾是很讲究的。开头,好比穿衣服扣第一颗纽扣,必须扣对。宋严羽说:“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沧浪诗话·诗法》(发句要好,须挟兴会为之,要先声夺人、要抢占阵地。

3


六一、我自己写诗,对起句较用心,好比第一颗纽扣必须扣对。或开门见山,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


六二、当想象和联想发生,诗思完成了从这一事物到那一事物的飞跃,则可以为诗,换言之,诗就可以成长了。接下来的事,便是语言的建构。


六三、意象是以小见大,意象是侧面微挑。譬如“貂鼠袍”,当诗人想到它是一件战利品,由赌场的胜负联想到战争的胜负时,这时他就完成了由此物到彼物的飞翔,他就可以做诗了。剩下来的只是语言如何到位的问题。“将军纵博场场胜”就是一语双关,“赌得单于貂鼠袍”的“单于”就不是闲字。几句话写出了一个常胜将军的风采。想象在这里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六四、诗从何处做起?一是得了好句,可以做起。二是有了一个绝妙的意象,可以做起。三是浮想联翩,有许多兴奋点,可以做起。总之是从人无我有处做起。


六五、众人围绕一事,你一言我一语时,最是集思广益,抵得浮想联翩,诗家当留心于此。例如明明寻得旧凳,别人偏猜是寻小芳。诗就可以从这里做起。


六六、浮想联翩,即思路开阔,放得开。梁简文帝曰:“文章且须放荡。”其言是也。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妙,即在“放荡”。或曰:“亦露寒俭之态”,不为无见。那是另一个问题。


六七、与“放荡”相反的是“矜持”。林语堂批评归有光文“矜持”,不如袁枚的放声大哭,一字一泪。又批评侯朝宗将与李香君一段哀艳之情,写成不足五百字的《李姬传》,全将个人感伤隐伏起来,矜持至此,真气煞人。诗更怕这个。


六八、诗中情景一定是掺和了诗人的想象的,诗人笔下的情景,不必是一个现实的生活场景,也就是一种“愿景”吧。读诗最重要的是体会诗人的那个兴会和心境。


六九、从事写作的人有一个误区,就是写不出来的时候就抓狂,自卑感就很强,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写不出来,应该怎么办呢?那就读呀,“述而不作”呀。“读也,写在其中矣”,有一层意思就是:阅读能够获得与写作同等的快乐。


七〇、写出好作品,是作家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大家都可以分享,可以拿来就是。阅读和欣赏,其实是一种再创作,所以能获得与写作同等的快乐。


七一、传播非常重要,特别是对那些好的作品的传播。我造了这么两句话:“诗唯恐其不好也,不必出于己;好诗唯恐其不传也,不必为己。”人间要好诗,诗唯恐其不好,不一定非要出在自己手里。读到一首好诗,应该像自己写了一首好诗那样欢欣鼓舞。而且唯恐它不传,唯恐不能有更多的人知道,所以到处逢人说项斯。


七二、闻一多强调诗有建筑美,就是说,诗的语言材料,最终要结构成一个完美的造型,句子与句子之间,甚至字与字之间,要产生凝聚力,或称张力。


七三、一首完美的诗,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抠不动的。闻一多还把写诗比作下棋,高明的棋手,每下一个棋子,都具有唯一性。这就是说,每一首诗都应该成为一个完美的作品,无论新诗还是古体诗词,否则,就会想说爱你不容易。


七四、诗词写作的过程,说穿了就是一个作者同自己商略语言的过程,就是玩味“推”字佳还是“敲”字佳的过程。——“敲”字搞定,一个意境成了。或如朱光潜说,“推”字佳(表明寺内无人),一个意境也成了。


七五、没有脱离语言的思维(包括形象思维),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意境。


七六、汪曾祺说,有人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点,这话是不能成立的。语言不好,这个小说肯定不好。同理,如果有人说这首诗的意境不错,就是语言差点,也是不能成立的。


七七、当兴会到来的时候,假如你觉得没有一首诗足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这说明你已经有了新意。一二诗句随着诗思同时到来,古人称之得句。最初的得句,往往就是诗中妙语、主题句。诗人往往据以定韵。


七八、诗要上口,要有胜语。有人不能背诵自己所作,不是记性的问题,是无胜语。胜语皆好记,出以口语更好记,如“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等等。如出文言,则要理解纔好记,如“强作欢颜亲渐觉,偏多醉语仆堪憎”“忽然破涕还成笑,岂有生才似此休”“能知有母真良友,若解分财已古人”“五度客经秋九月,一灯人坐古重阳”“墨到乡书偏黯淡,灯于客思最分明”“千载后谁传好句,十年来总淡名心”等等,以上所举皆黄仲则诗。


七九、语言一怕东拉西扯,即无片言以据要;二怕火气太重,即做作太过,其反面则是自然精纯。


八〇、诗须有好句,小诗尤须立片言以据要。欲求句句皆妙,往往反而不妙。


八一、绝句尤须片言据要。黄仲则别老母诗:“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末句沉痛深至,力透纸背,诗家必争此一句。其余铺垫,皆为此句而设。


八二、有人说:“造句乃诗之末务,练字更小,汉人至渊明皆不出此。康乐诗矜贵之极,遂有琢句。”此言大谬,“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非汉人之诗乎?“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非陶公之诗乎?岂不造句、练字耶,只是得来不觉耳。


八三、以琢不琢为分水岭,诗句大抵分为两种,一曰清词,一曰丽句。清词就是单纯质朴口语化的不琢之句,丽句则是密致华丽书面化的追琢之句。


八四、清词是一种天籁,没有太多的加工,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丽句则是锤炼、追琢、推敲、意匠经营的结果。古人工琢句者,往往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如“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晓来山鸟闲,雨过杏花稀”等等。杜甫曰:“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八五、妙语有两种,一种是书语,一种是口语。口语多清词,书语多丽句。好的作者有一种语言上的潇洒气派,能在两间来去自如,东坡诗、易安词就是如此。


八六、现成词藻亦有妙用。拙作云:“嫦娥乃肯作空姐,为我青天碧海行。”以“青天碧海”代夜空。钟振振云:“人在乾元清气上,三千尺下是银河。”以“乾元清气”代高处。假如没有这样的借代,还会如此迷人吗?


八七、纯用清词,如素面朝天,须底子好。纯用丽句,如浓妆艳抹,固可以藏拙,弄不好则适得其反。


八八、作诗者欲成大器,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条是天机清妙,或谓“多于情”;一条是学识渊博,或谓“深于诗”。天机清妙者,不学而能。学识渊博者,肚里有货,因看到份上,而写到份上。是之谓锦心绣口。


八九、黄庭坚说:“自作语最难。”所谓“自作语”,当指原创而能流行之语。古人书中,以先秦诸子为多,先秦诸子以《庄子》为多,先秦以下,以《史记》为多。那都是语言的天才。一般人只能从书语和口语中多所汲取。


九〇、写诗如做报告,第一等是深入浅出,第二等是深入深出,第三等是浅入浅出,第四等是浅入深出,即以艰深文浅陋。

4

九一、诗词最忌公共之言,反之,最喜独到语、未经人道语。哪怕有一句独到语也好,如:“肃立碑前思痛哭,几人无愧对英灵?”(张榕)下句发人所未发,令人低回不已。


九二、“凡佳章中必有独得之句,佳句中必有独得之字;惟在首在腰在足,则不必同。”(《艺概·诗概》(这就是说,好诗必有想不到的好句,好句必有想不到的好字。


九三、有一种讨巧的办法是反用名句,如“秋老天低叶乱飞,黄花依旧比人肥。”(聂绀弩(下句从李清照“人比黄花瘦”化出,有反讽的效果。


九四、诗可以从好句做起,可以从意象做起,可以从构思做起,可以从兴奋点(痛点)做起。总之,是从人无我有处做起。


九五、作者有几种情况,一种叫写来了,一种叫没有写来,一种叫撞上了,一种叫改得出来。或有一间未达,如踢足球,球在门边滚来滚去,只差临门一脚,改诗即须补这一脚。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之谓也。


九六、习惯、重复是诗歌的大敌,因为会导致感觉的迟钝。今人写得绝类唐诗,就不如读唐诗;今人写得绝类宋词,就不如读宋词;今人写得绝类清诗清词,就不如读清人诗词。难道不是这样吗?


九七、习惯是诗歌的大敌,陌生化则会带来刺激,带来惊喜,造成新的意义。


九八、袁枚说,凡人作诗,一题到手,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老生常谈,不召自来。若作家,必如谢绝泛交,尽行麾去,然后心精独运,自出新裁。及其成后,又必浑成精当,无斧凿痕,方称合作。其言是也。


九九、林从龙说:“四字成语,放在三四五六字处,殊觉活泼,此乃造句之一法,在对句中尤显,‘才如天马行空惯,笔似蜻蜓点水轻’。”原来七言句的节奏是上四下三,一个成语用在那个地方,扯作两半,熟词生用,即有陌生化的感觉。拙作有:“自从心照不宣处,直到意犹未尽时。”


一〇〇、“日闲奏赋长杨罢”(王安石)。把“长杨赋”三音词拆用,殊觉神完语健,亦是陌生化的效果。与成语用在七言之三四五六处,异曲同工。


一〇一、将有同一关键词的两个成语并作一句,会萌发新的意味,吾尝试之:“天人千手妙回春”“恩怨些些一笑泯”“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文章须放荡,拘忌伤真美”“驯虎捋须易,放虎归山难”等等,此须平时练习积累。


一〇二、套话陌生化,亦可出新。殷遥云:“莫将和氏泪,滴着老莱衣。”上句扣下第,下句扣归省。沈德潜评:“真到极处,去风雅不远。‘和氏泪’‘老莱衣’本属套语,合用之只见其妙,有真性情流于笔墨之先也。”


一〇三、打牌最怕遇到高手,而高手呢,最怕不按规矩出牌。散宜生诗、李子词就不按规矩出牌。天机清妙,所谓下笔如有神者。


一〇四、前人创造的语言,也应该为我所用,纔能超越前人。黄庭坚说,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历”,贺铸自谓“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奔命不暇”,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就是读书多,古人的许多好处他都拿下了。


一〇五、关键不在“无一字无来历”,而在凡有来历,务必精彩。不但书语如此,口语也如此。元稹所谓“怜渠直道当时语”,“当时语”并非自作语。以拙作《邓稼先歌》为例,“放炮仗”语出钱三强,“不蒸馒头争口气”出自俗谚,“人生做一大事已”隐括陶行知“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皆有“来历”,并非“自作”,取其有味。


一〇六、衡量一个现代人会不会写旧诗,要看他会不会写近体诗;如果不会写近体诗,直是不当写作诗词,连古体诗也写不好的。


一〇七、“桃花才骨朵,人心已乱开”(张新泉),虽不合律,自是佳句。可见,平仄不是硬道理。又如“街把人挤扁,人把街拉长”(张人俐),形容小镇集市,亦佳句。


一〇八、调声从本质上讲,就是平仄的思维。简单说,诗句的出现,是以两个音节为单位,平仄相间、周而复始,“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沈约)。


一〇九、习惯平仄思维的人,一个诗句形成的时候,平仄基本就调好了。即使没有完全调好,捣鼓捣鼓,腾挪一下,也就好了。“烽火城西百尺楼”不能作“城西百尺烽火楼”,“直到门前溪水流”不能作“溪水直流到门前”。这就是平仄思维的结果。


一一〇、协调平仄不出腾挪、夺换二法。“烽火城西百尺楼”“春色满园关不住”是腾挪,“分曹射覆蜡灯(换蜡炬)红”“迎来春色(换春天)满人间”是夺换。


一一一、清人吴乔说:“古人视诗甚高,视韵甚轻。”不必把韵部看得那样神圣。合并调整的事,不是不可以做。却不必大动干戈,把入声字这个根本性的、很敏感的东西拿掉。正如学习文言文,词汇尽可吐故纳新,却不必将文言虚字这个标志性的、很敏感的东西拿掉一样。其理由不是别的,是由于有经典文本汗牛充栋的存在。


一一二、对用韵和平仄特别在意的人,不可与谈诗词。正如对笔顺特别执着的人,不可与谈书法一样。律是为他设的。李白、岑参、李贺少律诗,老杜多拗句,问其所以然者何,其必曰:“律岂为我设耶!”至若以诗律衡骈体,必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为不通,“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为妄作。


一一三、有宽格律,有严格律。有活格律,有死格律。有真格律,有假格律。美听之道,存乎一心。


一一四、江河奔流,大浪淘沙。要写就写衔接传统的诗词,要写就写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诗词。以刊物相倡导,自是一种诱惑。有志者不必为了发表而有所苟从也。


一一五、我是这样想的:如果现实空间乏味,也不要紧。要么营造一个虚拟的空间,像李商隐《夜雨寄北》那样;要么找回一个历史的空间,像杜牧《赤壁》那样。


一一六、诗之无趣,是因为想象力的贫弱。想象力贫弱的人,即与创作无缘。


一一七、写诗不可黏着事实,在事实层面上兜圈子。故苏东坡说:“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滕伟明夜宿竹海,事实索然无味,只因中夜客房又添数人,忽发奇想曰:“此中大似旧聊斋……中夜有客破壁来。”这纔是诗。


一一八、想象不怕离奇。关键在于,一个离奇反常乃至荒谬的设计,要给它一个前提,使之变得合理,并产生奇趣,故古人有“反常合道”之说。


一一九、“柳絮飞来片片红”,多么荒诞的诗句,然而,给它一个前提——“夕阳返照桃花坞”,则化腐朽为神奇,是多么的有趣。据说,这是金农的杰作。


一二〇、为什么要填词?请给我以理由。或曰:清真是这样写的,白石是这样写的,玉田是这样写的。夫子哂之。或曰:因为有一个曲调管着。夫子喟然叹曰:吾与汝也!


一二一、歌词须有好句。所谓好句,并非精心雕琢之句,而是听众一听不忘之句,如“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听众一听不忘,歌词就达到了目的。

5

一二二、填词的不二法门是:后找词牌。先得好句,所谓“立片言以据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这也往往会成为作品的生长点。比如在川大怀人,我先将附近的九眼桥、合江亭作成一个对子:“亭合双江成锦水,桥分九眼到斜晖”,一看是《浣溪沙》的句子。再上下展开,足成一词。


一二三、有人请教词体特征,夏敬观说:“风正一帆悬”是诗,“悬一帆风正”是词。而领字的产生,无非歌唱的需要。李煜是在词中运用领字第一人,柳永是将领字大量运用于慢词的第一人,是以其词可歌。


一二四、慢词的诀窍是,以领字为关纽,它使句群保持着一气贯注到押韵处的语气。柳永、辛弃疾词都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以辛为例:“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二五、李子词云:“有风吹过芭蕉树,风吹过,那道山梁。某年某日露为霜,木梓走墟场。某年某日天无雨,瓦灯下,安放婚床。”(《风入松》)这两遍“风吹过”、两遍“某年某日”,充满了歌词的神韵。你说它是创调吗,它正传统。你说它传统吗,它又和流行歌曲接轨,翻出梦窗手心,一首词复活了一个词调。


一二六、故词有写来看的和写来唱的两种,究以后一种为好。


一二七、鲁迅的“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的说法,原是过情语,不能较真,岂能较真。不过鲁迅又何尝把话说死,他接着还有话:“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要是能够翻出如来掌心呢,言外之意还是清楚的。


一二八、五四运动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诗词、乃至汉字已走到尽头。又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毛泽东诗词就是传统诗词最后的辉煌。事实证明,这其实是低估了汉字与诗词的生命力,也低估了后人对汉字、对诗词接受的程度及驾驭之能力。


一二九、有人是不承认新诗的,有人认为汉语诗歌就只能像唐诗宋词那样。我想,这只会限制他的成就。新诗重视原创的精神和陌生化的手法,是值得旧诗作者借鉴的。


一三〇、应该重新审视和梳理诗词语言的审美,时人李子说,如今楼顶不容易上去,“登楼”和思乡怀人已经扯不到一块;“貂裘”,没几个诗人花得起这钱,还侵犯动物福利;“唾壶”早已更新换代了,击之不大卫生,此类情趣理当扬弃,代之以新的审美因子。


一三一、新诗比旧诗更重原创性,从内容到形式,任何模拟都无所遁形。而诗词写作,在艺术上有太多惯例、模式、套话、现成思路和“创造性模仿”。


一三二、杜甫示宗武诗:“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纯用口语,十字百端交集,曲尽天伦,曲尽人情。非佳句而何。张人俐写集市:“街把人挤扁,人把街拉长”,风趣亦如之。


一三三、七言句较五言句表现力更丰富,铸单句可,铸复句更佳。七字句的好处是贴近口语,不足是一览无余。杨万里铸句以活法,“语未了便转”,如“时有微凉不是风”,一句中有两分句,一个四字句加一个三字句,就不那么一览无余,比较耐人寻味。


一三四、有举轻若重,有举重若轻,到底哪一样好呢,周恩来说:还是举重若轻好。诗亦如之。宛老悼亡云:“妥灵祭罢儿孙哭,从此人间一见难。”都永别了,却只说“一见难”,重事轻说,浅貌深衷,沉痛深至,即含蓄。


一三五、诗的结构,起承转合,本质上是一种内在韵律。郭沫若说:“内在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种韵律非常微妙,不曾达到诗的堂奥的人简直不会懂。这便说它是‘音乐的精神’也可以,但是不能说它便是音乐。”


一三六、在唐诗中,尤其是唐人绝句中,唱叹之音是不绝于耳的,而且由内在韵律固化为一种写作模式。简言之就是一句唱,一句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正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杨载)。一呼一吸,乃自然的、生理的节律,这正是内在韵律的很好的描述。


一三七、胡应麟《诗薮》开篇即云:“绝句之构,独主风神。”这个“风神”,就是“风调”。这个“风”,并非可意会不可言传,它就是风诗的“风”、风人的“风”。质言之,即民歌也。“风神”“风调”非他,民歌之神髓也。明王世懋云:“绝句源出于《乐府》,贵有风人之致,其声可歌,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此言得之。


一三八、古人说,有诗人之诗,有学人之诗。区别在于:诗人之诗出乎其性,学人之诗出乎其学。


一三九、原来绝句短小,着不得学问力气,故文人学士,较之妇人女子,并无优势,而民间作者,往往天机清妙,复接地气,故措语天真,有文人学士不能道其只字者。


一四〇、写作的最高追求是传世。好诗的重要属性是可传。若能被人口口相传,像李白《静夜思》杜甫《绝句》,要说它不好,便是妄议。若读过一遍,不想读第二遍,要说它好,便是瞎吹。


一四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北宋理学家邵雍作也。流沙河羡之欲死,云:“我若能有一首——一句也好,流传到千年后,便做阿鼻地狱之鬼,也要纵声欢笑,笑活转来,再笑,直到又笑死去。”此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一四二、运用通感,是诗的诀窍之一。为什么要通感?因为诗拒绝迟钝。而通感成立的依据,乃在于世界万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一四三、为什么强调空间感?我的回答是,时间艺术需要找补。画不像诗那样意味深长,诗不像画那样一目了然。然而,诗画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相互转化。比方说,一个诗人的兴趣偏于空间显现,他的诗就会呈现出画意。这就是诗的找补。


一四四、公共题材必须发人所未发。比如同学会,是很多人都写的题材。江油丁稚鸿笔下的“同窗聚会无高下,尽是呼名叫字人”,突然触着,把别人熟视无睹的、而又确是同学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写出来了,所以为佳。


一四五、还不能说当代诗词已经超越唐宋。只有一点是绝对超越,大大超越,那就是作品的数量,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大家心知肚明,数量是不解决问题的。


一四六、有两种好法,有一种叫想得到的好,有一种叫想不到的好。想得到的好,是锦上添花,说到底还是重复。想不到的好,纔是翻出手心,纔是雪中送炭,纔能增值。我以为,当代诗词作者都应该追求想不到的好。


一四七、想得到的好即一般的好,你写得出,我也写得出。诗写得一般的好,并不困难,打开任何一本诗刊,你所看到的,大多是想得到的好。如果有一首诗突然让人跳起来,大为雀跃,那么,这首诗一定是写出了想不到的好。


一四八、写诗,尤其编诗,不能贪多务得,因为全部的诗是分母,想不到的好纔是分子,分母越大,所得分数越低,分子越大,所得分数越高。所以编集只有一字诀:删。


一四九、代表作是人无我有之作,叹为观止之作,必有想不到的好。


一五〇、如果一本诗集,从头到尾,所有的诗都停留在想得到的好,没有一首想不到的好。我就要在这本书上盖上一个章,文曰“不藏书”。“不藏书”是舒芜发明的名词。


一五一、我认为评价一个诗人,要看他最好的诗写到多好。好比跳高,要以跳得最高的一次记录成绩。


一五二、代表作是一提到诗人,就会被想起的作品。如提到李白就会想起《蜀道难》,提到杜甫就会想起“三吏”“三别”,提到岑参就会想起《白雪歌》,提到白居易就会想到《长恨歌》,等等。有些诗人没有代表作。提到诗人,想不起作品,这是很吃亏的。


一五三、巴蜀诗人刘君惠指出:一切趋时应景之作,或赓韵酬答,累牍连篇;或感濡沫而发颂声,或俨华缨而参曲宴,虽雕绘满眼,乃以言餂人,无采风之义,不在遒人之职。至于浮华交会,闻风慕悦,嘘枯吹生,因缘攀附,以行卷为贽敬,比诗歌于商品。皆所不取。这样诗歌主张对于当代诗词,可以纠偏,可以补弊,令人心悦而诚服。


一五四、书写当下,并非狭隘地美刺见事,而是须有当代的思想意识。胸次宽者平台大,取材广者命意新。既知大俗之雅,敢题糕字;复知大雅之俗,不作送往劳来。余谓当代诗词必与既往割席者,正在于此。


一五五、对于当代诗词,我主张三条,一曰书写当下,二曰衔接传统,三曰诗风独到。有了书写当下、衔接传统这两条,允称小好;加上诗风独到这一条,堪称大好。

参看: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一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二)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三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四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五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六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七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八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八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九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十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十一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十二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十三辑

参看更多:

【云帆名家】周啸天戊戌近作选

【啸天说诗】论鉴衡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范诗银 李树喜 周笃文 陈永正 刘梦芙

刘征 熊盛元 秋扇 周燕婷 林峰 张海鸥 高昌 段维 方伟

钟振振  胡迎建 刘庆霖 江岚 陈仁德 邓世广 蔡世平 丁欣

郑欣淼 钱志熙 抱朴书生 史外外史 沈华维 张金英 屈杰

金水 星汉 刘能英 苏些雩 张红果 武立胜 赵京战 徐晋如

王蛰堪 郎晓梅 潘泓 无名 李葆国 韦树定 耿立东 师红儒 

周啸天 包德珍 崔杏花 廖国华 姚泉名 刘道平 李子 阿朱

宋彩霞 杨强 孟依依 天许 何智勇 吴化勇 萧剑勇 渠大白

苏俊 卢象贤 周泽安 张智深 陈逸卿 戴霖军 吴瑾 凌泽欣

冉长春 林丫头 何其三 宁静 何静 倾一阁 廖海洋 黄飞鹏

安全东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王守仁 王旭 何永沂 曹阳

萧雨涵 雍平 赵英 赵秀敏 曾俊甫 王连生 王超群 郑邦利

莫真宝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莫雨涵 何芳 何强 冯仲平

金锐 李俊儒 汪冬霖 楼立剑 徐俊丽 白林中 张栋 孔祥庚

唐云龙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国印周 赵义山  郭七 郑杰

陈思明 崔德煌 邢涛涛  黄友富 程运钦 白鹤 鉴水 陈楚明

半隐庐 楚家冲 楚成 祁丽岩 周维芳 半隐庐 韩倚云 月白

唐颢宇 落雪听禅 刘泽宇 董学增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张明新 林看云 胡文汉 刘南陔 杨春杰 眭谦 晋风 胡晓明

梦烟霏 汪良忠 刘英明 燕河 李静 李梦痴 白秀萍 许洁华

倪昌盛 尤悠 张芳君 老墨 李昊宸 马峥嵘 周路平 蔡红柳

杨新跃 孙文 枫叶 韩保汇 蒋世鸿 王善同 张庆辉 邓荣森

楚凌岚 木樨 玉蟾 时玉维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深南 风清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曹辉 曹继梅 黄莽 小雨

染清尘 朱思丞 非也 何鹤 戴爱琴 彭中文 王映锦 邓寿康

南广勋 曹谦 潘松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海天风 马建华

张海燕 安儿 杨勇民 桐荫 夜轻寒 风马驴 郑晓京 杨景乔

谢郎 月儿 王柳华 陈志文 冯恩泽 程良宝 熊华禄 周吉潭

王海娜 毛谷风 程裕祯 孙才 李如意 蒋有亮 哈声礼 张奕

周学锋 周向东 雨虹 老胡 严锦尧 蒋昌典 陈雅国 刘太品

巴晓芳 柳金虎 汪时健 晓梦 郭亚军 李正安 刘燕 陶永德

傅占魁 褚宝增 邵天柱 冷迎春 文裳 刘红霞 陈越 孙临清

辜学超 朱泽民 陈少聪 晏水珍 王惠玲 傅筱萍 桃熟流丹

顾青翎 王瀚林 苏小隐 段兴朝 孔祥金 武建东 燕雁无心

王悦笛 南风 翁寒春 梦欣 文弱 卢星 马征 杨名忠 熊天锡

潘乐乐 江合友 郭宝国 阮莉萍 邬小香 高寒 刘秦文 郑毅

王永江 沈尘色 程章灿 黄启深 张琳 易蓉 詹三霞 李晓明

李海彪 张彦彬 刘清天 雷海基 张正清 刘金平 樊令 大凡

潜斋 王少轩 胡平贵 周逢俊 钟子邦 瘦竹 张岩山 张伯晋

李清安 横道子 陈麦岐 陈显赫 闫双时 杨宝翔 玲珑 吴楠

陈少平 林志雄 杨敏 樵风 田茂 洪君默 李兵 宋晓光 梁风

康永恒 吴汉林 许建军 涂宏飞 姚从新 王红娟 苏燕 文森

周达 布凤华 范义坤 张洋 余秀玲 罗小娟 刘军 梁风 周晶

马建勋 李瑞河 黄小遐 苏声 秋宝 何乃政 诗影同春 郁犁

静如 周秦 梁二白 金嗣水 李云桦 杨世龙 王继权 牛应萍 

秦凤 叶兆辉 蒋永桢 唐龙 胥奇 方跃明 天放 静云、微灯

黄海涛 刘清天 王海燕 土土 小乙 张小红 璐雨诗 曹初阳

【周啸天诗话】

155则完整收藏版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受权呈献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云帆诗友会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云帆投稿须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