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文鹏:意象的叠映

2016-03-13 长安电台 云帆诗友会


陶文鹏:意象的叠映

           长安电台“大家小文”专题          



作者简介  陶文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曾任《文学遗产》主编,《文学评论》编委。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有《苏轼诗词艺术论》《黄庭坚》《唐诗与绘画》《中国古代山水诗史》等论著。本文原载于《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3期)。


美国意象派代表诗人庞德曾经创作了一首《地铁车站》,仅两句:“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湿流流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诗人把两个意象重叠映现在一起,巧妙地传达他刚走出阴暗、潮湿的地铁车站时忽然看见一些美丽面孔的独特感受,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这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时空意象在一起重叠映现,并使它们相互映衬对照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也有精彩的例子,而且表现方式和情境多种多样,有实景与实景的叠映,有虚拟之景与写实之景的叠映,有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之景的叠映,也有不同时空之景的叠映。这里采撷数句,与大家同赏。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的三四句。唐朝天宝年间,杨贵妃喜吃鲜荔枝,唐明皇便命蜀中、南海并献,驿骑传送,六七日间飞驰数千里,送到长安,色香不变。杜牧此诗选取这一个新鲜角度,揭露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误国。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游乐之地。起首二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诗从飞骑送荔枝的专使方面设想。他从别人手里接过荔枝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于是他从长安回头遥望华清宫所在地骊山,林木葱笼,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次句,写他已近骊山,望见山顶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接下来的第三句,是两个空间镜头的叠映:宫外,这名专使骑着骚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杨贵妃看见了新鲜荔枝即将送到,不禁嫣然一笑,乐不可支。诗人把“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两个特写镜头组接在一起,使之彼此叠映,两相对照,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专使们挥汗如雨、人马僵毙,相望于道的惨状,诗人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愤怒谴责,都从这两个鲜明对照的画面中透露出来,其艺术效果,比诗人直抒胸臆强烈百倍。末句,才点出是“荔枝来”,又用“无人知”三字作深刻讽刺,语意蕴藉,发人深省。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是晚唐诗人陈陶的乐府诗《陇西行四首》(其二)的三、四句。此诗高度概括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前二句“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叙写唐军将士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不幸五千精良之兵,全部丧身于胡尘,令人痛惜。三、四句,诗人匠心独运,把两个不同时空的意象叠映在一起:一个是战场上的悲惨景象,无定河边,乱草丛中,到处抛撒着战死者的枯骨;一个是春闺少妇的梦境,“誓扫匈奴”的征人,是那么年轻英俊,意气昂扬,在少妇眼前活灵活现,少妇仍在盼望他早日归来团聚。这两个意象画面的叠映,使征人与思妇、现实与梦境,枯与荣、死与生,两两鲜明对照,特别是“河边骨”与“梦里人”叠映重合,再加上一个“可怜”、一个“犹是”的深沉慨叹,便使全诗产生震撼人心的巨大悲剧力量。


这一联诗的意思,在唐人的诗文里都有,例如: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段,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捐悄心目,梦寐见之”;许浑《塞下曲》:“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但因没有采取类似电影蒙太奇镜头叠映的表现方式,所以都不如陈陶此诗警绝感人。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这一联“用意工妙”。工妙,正源于诗人将不同时空意象作了叠映。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是晚唐诗人崔涂的七律《春夕》的颔联。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春怀》)。此诗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首句云“水流花谢两无情”,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深感春光易逝,岁月无情。次句说:“送尽东风过楚城。”写他在异乡楚地即将送走春光,由此触动了思乡之情。颔联进入正题,写残春之夜。上句写梦境。因日有所思,遂至夜间成梦,梦里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诗人以“蝴蝶”修饰“梦”,既借蝴蝶的意象实写春天之所见,又暗用庄子的典故。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飞于花间,醒来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这里用来抒写梦中曾获得片刻回乡之乐,但梦境毕竟虚幻而短暂,梦醒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于是内心更加空虚,失望,孤寂。下句写梦醒后的情景:此时夜已三更,窗外月光如水,杜鹃鸟在树枝上月光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诗人辗转难眠,非常痛苦哀伤。这一联诗,把梦中景象和现实景象组接、叠映在一起,诗意既联贯一气又前后对照。从联贯说,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把旅思乡愁逐层深入地抒写出来;从对照说,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家万里与月三更,一空一时;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从各个方面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悲惨的气氛,诗的意境曲折、幽深。此联与陈陶的《陇西行》一样,同是用时空意象的叠映,且同是梦境与现实对照,却又有相异处。《陇西行》是先写实境再写梦境,是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意象对照;这一联诗却是先写梦境再写实境,是在前后相承的时间中不同空间的意象对照。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这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五律《喜外弟卢纶见宿》的颔联。外弟,表弟。卢纶,中唐诗人。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中诗人寓居江南之时,抒写自己在战乱中的苦闷心情和贫困生活,并表现他与表弟卢纶的手足深情,颔联是被人传诵的名句。明人谢榛《四溟诗话》卷一曾将此联与韦应物的“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淮上遇洛阳李主薄》)以及白居易的“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途中感秋》)相比较,认为“三诗同一机抒,司空为优”。这个看法是很有艺术眼光的,可惜未能说出司空曙这联诗“为优”的原因。其实,明眼人不难发现,司空曙诗句没有一个动词,诗人把雨、树、灯、人、黄叶、白头等意象巧妙地组合起来。由于把情事隐藏在意象之中,采取的是意象直接呈示的表现方法,故而比韦、白的诗句更含蕴不露。同是十个字,司空曙诗的意象,也较韦、白诗具体、生动、鲜明、丰富。更精彩的是,这联诗的上下两句,产生了意象叠映的艺术效果。“雨中黄叶树”与“灯下白头人”这两个意象画面,一在窗外,一在窗内,互相映衬对照,又互为隐喻象征。在读者的凝视中,这两个意象画面逐渐地融而为一,从而体验到人和树所共有的凄凉、孤苦、迟暮、衰飒的情感意绪。诗人司空曙,简直像是现代电影蒙太奇镜头组接的高手。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七绝《夜雨寄北》的后一联。此诗是大中二年(848)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其妻王氏之作。前一联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首句一问一答,意思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而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去。次句向妻子叙写他此时此地的眼前景和心中情:夜雨绵绵,淅淅沥沥,弥漫于巴山夜空,涨满了秋天池塘。不言愁苦,而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渗透景色之中,跃然纸上。三句从眼前景生发开去,设想后日重聚时的光景:什么时候我们夫妻俩能够在故园重聚,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四句紧接着写二人在剪烛夜话中再回忆此时此地我独处巴蜀的孤寂。全篇从今夜写到未来再回到今夜,从巴山写到故园再写到巴山,在艺术构思上运用了回环往复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使诗意曲折深婉,耐人寻味。从意象组合的角度看,诗人将此时此地的现实时空意象——巴山夜雨、诗人独居,与彼时彼地的虚拟时空意象——夫妻重聚,共剪窗烛,重叠映现在一起。这样。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之苦;而今夜之苦,又为未来剪烛夜话增添了情趣。此诗的意象叠映,既不同于杜牧《过华清宫》中两个现实之景的叠映,又不同于陈陶《陇西行》中梦境与实境的叠映,它是想象之境与现实之景的叠映。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七律《寄黄幾复》诗的额联。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幾复,名介,是诗人少年的好友,此时知四会县(今属广东)。全诗抒写对友人的怀念、赞美、同情、惋惜之情。这一联上句追忆与友人少年时京城相聚之乐。他们在春风骀荡、桃李盛开的京城里,把酒谈心,真是少年得意,何等快活。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苦。用“江湖夜雨”和“灯”表现出二人别后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两句诗不用一个动词,也无一字抒情,采取的是意象直接呈示的表现手法,而且,这两两时空不同的意象组合成的画面,又互相叠映,彼此对照衬托。“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前者秾丽欢乐,生气勃勃;后者暗淡萧瑟,凄凉悲哀,对照何等强烈;“一杯酒”与“十年灯”,又夸张对比出当日欢聚的短暂和别后思念的漫长。这今昔迥异的两个镜头的叠映对照,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它所传达出的情事之具体生动与丰富深厚,胜过千言万语。黄庭坚的诗友张耒评这一联诗为“奇语”(《王直方诗话》引),却未能揭示出“奇”之奥秘。我们今天看来,奇,正在不同时空意象的叠映、对照之中。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欢迎订阅长安诗社微信公众号,关注高校诗词写作动态。


撰稿 | 陶文鹏  主播 | 風漢  编辑 | 陆晓

长安诗社 | changanshishe


打 · 造 · 传 · 统 · 文 · 化 · 旗 · 舰


读者qq群:426340904

投稿:changanshishe@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