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牵一线 放飞一春 风筝与诗

2016-03-14 云帆诗友会

       放风筝是中国民间广为盛行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相传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曾制木鸢飞上天空。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汉代起,人们开始将其用于测量和传递消息;唐代时,风筝传入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又称“风筝”。至宋代,放风筝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娱乐游戏;元代时,风筝传入欧洲诸国。

       古往今来,风筝牵动着诗人的情愫,成为争相吟咏的题材。

       我国是诗词的国度,也是风筝的故乡。在微风轻抚的芳菲四月,听鸟儿啁啾林野,看风筝高飞蓝天,心中那份思念与梦幻竟如发酵的酒,从心里氤氲开来。


唐  高骈  《风筝》

       高骈幼好为诗,雅有奇藻,属情赋咏,横绝常流,时秉笔者多不及之。故李氏之季,言勋臣有文者,骈其首焉。集遇乱多亡,今其存者盛传于时。风筝成为娱乐用品,当在唐代之后。他在《风筝》诗中,描写了风筝发出的声音有音乐的美,像一串串流动音符响在耳边,一阵风吹来,风筝又吹出另一种曲调,细细品味,犹如丝竹之音萦回于耳,让人感悟到风筝音乐的无穷曼妙......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唐代  鲍溶《风筝》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他的诗作《风筝》,传神地描写了风筝在苍穹中高高飘飞,发出的声音如泣如诉,何等凄美!

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

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

雁柱虚连势,鸾歌且坠空。

夜和霜击磬,晴引凤归桐。

幽咽谁生怨,清泠自匪躬。

秦姬收宝匣,搔首不成功。


明 徐谓《风鸢图诗》

       徐谓,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及文集传世。徐谓的《风鸢图诗》,如画卷一般徐徐展开,让我们看到春天里,人们争放风筝的情景。

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


清 高鼎《村居》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就会想起他的那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柳絮纷飞时节,快乐的孩子舒臂引线,喜放风筝的情景。吟诵全诗,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不觉出现在眼前。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 孔尚任《燕九竹枝词》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天真顽皮的儿童没有把风筝成功放飞,他不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在孔尚任的笔下,孩子那种可爱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清 郑板桥《怀潍县》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时任潍坊知县的他,欣然写下了诗作《怀潍县》,描绘了一幅放风筝的热闹场景。又是“如雪”,又是“满天”,放风筝的场面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再加上一队“娇女”,在满天飞翔的风筝下,又是“打四围”,又是摆罗裙,不知是风筝给了她们春天的心境和展示美丽的天地,还是她们使自然界的春天更加俏丽多彩。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清 吴友如《题画诗》

       吴友如,清末画家。名嘉猷,字友如,别署猷。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幼年贫困,喜绘画,自学勤练,并吸取钱杜、改琦、任熊等人画法,遂工人物、肖像,以卖画为生。曾应徵至北京,为宫廷作画。他的这首《题画诗》,不仅把风筝的特征和神采写得有声有色,而且字里行间寓含高远之志,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怀.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清 曹雪芹《红楼梦》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大约在明代末年被编入满洲籍。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历经十年创作了长篇名著《红楼梦》,死后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该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这首灯谜是小说中贾探春所作。灯谜以断线风筝暗示贾探春远嫁不归。在她的“图册判词”中说“清明涕送江边望”,这里又点“清明”,可见,清明是小说佚稿中她离家出嫁之时。这样,“妆点”的隐义又是新娘的梳妆打扮。

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清  陈长生《春是信笔》

       陈长生,字秋谷,杭州(今属浙江省)人。清中叶女诗人。她是叶绍楏(字琴柯,乾隆五十八进士,做过监察御史)的妻子,著名弹词《再生缘》作者陈端生的三妹。善诗,有的作品构思精细,受人称道。她的《春日信笔》,写断线的风筝别具一格,让人感到春意盎然。

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
清 骆绮兰《春闺》

       骆绮兰,清代嘉庆间女诗人。字佩香,号秋亭,上元(今南京)人,一作江苏句容人。江宁诸生龚世治妻。早寡,少耽吟咏。袁枚、王文治诗弟子。工写生,所作芍药三朵花图卷,宗恽寿平。尤喜画兰,以寄孤清之致。有自绘《佩兰图》及《秋镫课女图》,题者不多作。字格清秀,惜少骨干,字则清轶尘俗,都极可诵。著有《听秋轩诗稿》。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中却有记录:“句容骆氏,相传为右丞之后,故大家也。”她的诗才恬然清新,但世无名声,袁枚不无愧疚地说:“余诗话中录闺诗甚多,竟未采及,可谓国中有颜回而不知。”将骆比作孔子学生颜回,可见袁枚对她评价之高。

         这首《春闺》,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只字未提怀春少女,但从断线风筝可联想到少女微妙的心思及不可预测的未来。

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

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或67312662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