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慈悲为怀郑板桥 | 那些暖心诗篇,岂止是荡气回肠

2016-04-14 张玉慧整理 云帆诗友会

        郑板桥被人誉为诗书画“三绝” 。徐悲鸿曾在郑板桥的一幅《兰竹》画上题跋:“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堪称郑板桥的知音,一句“寓仁悲于奇妙”,慧眼识英雄,不但概括了郑板桥艺术人生的整体风貌,也道出了板桥诗词的特点、亮点。
         “仁悲”即“仁爱之心”和“慈悲为怀”,先贤圣哲都高度赞扬这种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孟子将其总结为“仁者爱人”。
       诗如其人,其人如诗。


       板桥坚信“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所以他爱父母、爱妻子、爱兄弟、爱子女、爱乡亲,爱生活中自己接触到的几乎所有人。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板桥在和家人商量买房时,大家都认为地点太偏僻的宅第不安全,容易失窃。板桥言道——
 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甚么便拿甚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取质百钱救急也。 


       板桥在外客居或仕宦时,堂弟郑墨在兴化老家主持家计,弟兄常常互通音讯,纵谈人生,讨论学问。在家书中板桥反复叮嘱堂弟,一定要善待穷苦乡亲,不能因为自己是“干部家属”就有优越感歧视别人,更不能仗势欺人。《板桥家书》中有一段话特别令人感动,抄录如下:“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
        灾荒之年,板桥在没得到上级许可的情况下毅然自作主张,开仓放赈,救活了无数百姓,结果被迫罢官还乡。《板桥家书》中有一句警世之言“读书明理,做个好人”。
        读板桥诗抄,不难发现,其字里行间充溢着一股浓郁、温馨、超越阶级等级的“爱人”之情。 
        对入室行窃的小偷,不仅使其全身而退,还赠诗一首:

        秋风瑟瑟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万卷,囊中金银无分文。
        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光奔豪门。

        板桥思想开通仁慈。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乡绅捉来一对私通的年轻的和尚和尼姑,要求治他们的罪。但板桥通过讯问了解他们确实是真心相爱时,当堂宣判二人无罪,立即释放,并特许他们还俗结婚。此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板桥亦有诗记之——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板桥幼年丧母,家境贫寒,靠乳母费氏打零工抚养才得以活下来。饥荒年月,费氏坚持不离开郑家,宁可自己挨饿,也要省下钱给小板桥买吃的。每天清晨老人背着板桥到市场上,先用一文钱买一只饼放在他手上,然后才去干活……板桥做官后发自内心地怀念和感恩,在《乳母》诗中慨叹——

        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平生所负恩, 岂独一乳母。

         板桥深爱的父母和前妻都因贫病过早谢世,没能看到他“金榜题名”。他在考中进士后作《得南闱捷音》一诗,对逝去的亲人深表哀痛——

        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喜又增悲。
        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何处宁亲唯哭墓,无人对镜懒窥帷。
        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

        板桥老年得子,欣喜之余,对儿子寄托了极大的希望,在教育方面也付出很多心血。但五十多岁时独生爱子不幸夭折,他悲痛欲绝,含泪作《哭儿五首》,在诗中想象和担心孩子幼小的灵魂遭受到恶鬼的欺负———爱子之情令人唏嘘,不忍卒读。

坟草青青白水寒,孤魂小胆怯风湍。
荒涂野鬼诛求惯,为诉家贫楮镪难。

        板桥虽生活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却具有难能可贵的平等博爱精神,他曾借咏竹明志:

        两枝竹竿冲云霄,几片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对于那些欺压百姓的富豪,他刚正不阿。他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一教书的老先生与一姓丁的有钱人家约定:教书一年,付酬金八吊钱。
一年后,丁家以老先生才疏学浅,不会教书为由毁约,酬金分文未付。老先生无奈之下赶至县衙击鼓告状。
        板桥决定亲自出联考考老先生,遂以大堂上悬挂的灯笼为题,说出上联,请老先生对下联。
        一番答对后, 板桥觉得对仗工整,朴实而巧妙,证明老先生有真才实学,决非误人子弟之辈。他当即传来那姓丁的审问,责令姓丁的立即支付老先生八吊钱的学费,再另罚八吊钱,作为老先生被丁家无故辞退的经济补偿。
板桥上联如下: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老先生脱口答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但板桥清廉刚正,同情怜悯底层劳苦大众,为官一方,造福于民,甚至不怕得罪上级,堪称“爱民如子”的清官、好官。传世名作《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这类诗词的典型代表——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感恩,博爱,正直,无私心。余抚卷深思,不禁击掌:做人当如郑板桥!



欢迎各位诗友投稿

投稿邮箱:

caochuyang_@126.com

或:673126620@qq.com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云帆诗友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