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划重点!这场发布会,继续解读新十条→

都市晨报 2023-04-13


今天(12月8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从四个方面缩小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进一步优化措施要求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强调核酸检测要聚焦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和人员,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缩小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一是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二是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是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四是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此外,还要求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主要包括: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以及商超、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人员。


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一旦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也应当遵循“新十条”有关的要求,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我们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加强对重点区域,也就是职业风险暴露比较高的区域的管理,像发热门诊、急诊、病房,包括门诊,要优化相关的工作流程,配足医护人员的力量,医务人员要科学做好个人防护,科学穿戴防护的用品,努力将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执业安全。同时,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疗资源储备的调度和准备,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我们多次要求落实好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各项措施,做好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健康监测,特别是要根据疫情防控的形势和临床救治工作的需要,动态优化和调整医务人员的编组,医疗力量的配备和工作班次的安排,确保医务人员的力量能够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不至于由于医务人员大量职业暴露造成感染以后,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医疗机构有其特殊性,人流量大,脆弱人群也非常多,因此按照“新十条”的要求,进入到医疗机构要查验48小时的核酸结果。我们要求患者也要尽可能提前做好核酸检测或者是抗原检测,就诊的患者和陪同人员都要规范佩戴好口罩。同时,我们要求一旦有急危重症,即便没有核酸证明,也要以救治为先,同时做好科学防护,保证患者健康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混检阳性人员同楼栋、同单元不实施临时封控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当发现混管阳性后,相关部门应尽快通知混检人员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并尽快安排对混检人员上门采样复核,对于混检人员的同楼栋、同单元人员不实施临时封控。


如混检人员复核为阴性,应立即解除就地隔离措施;如复核为阳性,需落实隔离管控措施,并根据现场流调及风险研判结果,追踪管理密接和划定风险区,做好疫情处置。


要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

必须“应设尽设、应开尽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强调,在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比较多,包括流感等,很多都有发热症状。所以我们要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必须“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同时要公开电话、地址,方便老百姓能够就近到发热门诊进行就诊。同时也要求发热门诊要扩大接诊空间,配齐医护力量、提升接诊能力,不能够随意关停,保证诊疗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地开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郭燕红介绍,对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是优化措施中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对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基础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这部分人,可以进行居家自我照护。

第二,重症或者有重症风险的这部分患者要收治到定点医院,为了确保重症或有重症风险这部分患者的救治,我们要求要选择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同时配足配强医务人员。

第三,还有一部分患者,他本身有基础性疾病或者是以其他疾病为主,到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进行就诊,而在就诊过程当中,有可能检测以后是新冠阳性,对于这部分人,我们都已经要求综合医院还有专科医院,无论是在门诊、急诊还是在住院区域,都要设立缓冲区,这样能够保证这部分的患者得到救治,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

如何降低家庭内传播风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
介绍,为进一步降低家庭内传播风险,第一要每天定时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第二要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第三,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擦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第四,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第五,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第六,不要和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居家治疗人员个人物品要单独放置。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治疗人员每次用完卫生间均应消毒;若居家治疗人员使用单独卫生间,可每天进行1次消毒。

大部分感染者可以居家观察

这五种情况需要就医


当个人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下,什么情况可以选择自己居家观察,出现怎样症状之后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
患者居家观察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包括有独立房间居住,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等。大部分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是可以居家的,只有少部分有严重基础病的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他表示,居家观察强调观察和治疗,一方面要定期测体温、观察自己的各种症状,同时,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各种症状可以对症服药。
如果出现下面五种情况,建议跟社区医生联系,如果病情比较重,可以联系120到医院进行诊治。

●出现呼吸困难或气短。


●经过药物治疗以后,仍然持续发烧,超过38.5摄氏度,时间超过3天以上,就应该到医院。
原有基础病明显加重,比如高血压用药控制不住,糖尿病用药控制不住或者出现其他急危重症的风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儿童出现一些嗜睡、拒食、腹泻、呕吐等等情况,治疗以后不缓解,时间超过两天以上也要到医院救治。
孕产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或者出现胎动异常等等情况,也要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三剂疫苗后

死亡风险下降9.3倍至1.5%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一级巡视员夏刚介绍,80岁以上老年人,如果一剂疫苗不接种,有研究表明,死亡风险14.7%,接种一剂死亡风险降到了7.16%,如果接种三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三剂疫苗,死亡的风险下降了9.3倍。

夏刚介绍,老年人接种疫苗顾虑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不敢打。老年人基础疾病比较多,健康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担心接种新冠疫苗后,会出现不良反应。


第二类是认为没必要打。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活动范围不大,感染风险比较小,认为自己没必要接种疫苗。


第三类是客观上存在困难。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或者交通不便,可能出行确实存在困难。




对于促进老年人接种,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针对不敢打的情况,我们要求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时,要认真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工作要求进行操作,做好医疗保障,配备急救设备,加强老年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映监测和处置,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


●针对认为没必要打的情况,我们要求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制作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大力宣传疫苗接种的必要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和动员老年人接种。


●针对客观存在的出行困难等情况,我们要求优化预防接种服务,细化各种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的最后一百米,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温度。在这里我也希望老年人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新闻多一点

关于当前防疫

你应该知道的50条科学信息

(滑动查看)

来源 央视网、人民网、封面新闻
编辑 芊芊 责编 郝力

往期推荐
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通告(第139号)

热传的“新冠囤药清单”靠谱吗?在家要备哪些药?最新回应来了

变了!变了!徐州这个老小区大变样→

小编起早贪黑、不眠不休
瞪大眼睛只为给你最新信息
求亲们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