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2P平台在上市路上遭遇“变故”,不是啥坏事儿

2016-09-24 芳华 金融之家


导读:P2P行业的发展,曲折蜿蜒,又充满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碰撞,对于充满活力又经历过挫折的行业,正是迎来好时代的重大机遇,资本市场对于网贷行业的忌惮,可以有条件放开,没有谁愿意故意捣乱,只有设立好规则和解决预案,才能使得行业更有活力和发展潜力。


2014年12月,被视为P2P行业鼻祖的Lending clup的上市,让P2P平台们有了发展方向。一时间不少平台宣称“将于2016、2017年选择上市”。然而,新三板关门、海外上市难、P2P行业估值低……资本冷冬来临,不少P2P平台发现上市之路越来越难。

P2P企业“出海探路”走的并不平坦

北京时间12月18日晚,宜信集团旗下的P2P网贷平台宜人贷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股票代码:YRD),以10美元每股发行750万股美国存托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内P2P平台上市第一股。然而相比Lending Club的股价在首发日飙升50%以上,宜人贷却以9.1美元破发价收盘,跌幅达9%。是因为当日市况不佳,是P2P行业信任度受损,还是公司成长性不被看好,后期走势还有待市场检验。

宜人贷分别在今年春节后以及7月两次向纳斯达克提交IPO申请材料,均“铩羽而归”,而转战纽交所递交申请已经是宜人贷第三次“出海探路”。


A股、港股先后折戟,希望落在了新三板上

今年年初,外界盛传P2P巨头红岭创投为登陆A股市场借壳上市公司三元达,然而时至今日,红岭上市仍无音讯。

尽管财加、翼龙贷和金融工厂等均自称是“成功登陆香港主板的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第一股”,但实际上并非是P2P平台自身登陆港股市场,而是收购这些P2P平台的金主本身就是港股上市公司,也就是说没有一家P2P拿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挂牌号码。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比较青睐于在境内、香港和美国上市。

在国内上市的优势显而易见,消除了法律、监管、市场体制方面的水土不良,并且相对于国外的投资机构,国内投资机构对本土P2P平台的认知度会更高,相对应的估值便会高。但是欲要在境内上市,P2P平台需要等待证监会漫长的审核过程,这无疑成为监管趋严、市场竞争加剧的P2P平台一大考验。

面对资本市场严格的审核,不少平台打了退堂鼓。例如,在国内上市的P2P平台,除了总股本要达到5000万股、流通股不少于总股本的25%之外,还需要保持最近3年持续盈利等;对于想要在香港上市的P2P平台,除了过去3年盈利总额不低于5000万港元外,还必须达到市值不低于1亿港元以及股东数量不少于100名等。

在香港上市的最大优势是融资途径多样化,除了首次公开IPO之外,P2P平台还可以采用买壳上市的途径获取资金,但这种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大型P2P机构的需求。首先,借壳上市对自身品牌提升的作用不大;其次,鉴于香港的证劵市场规模,募集的资金有限;最后,估值较低,这也是近期万达从香港撤市的主要原因。

综合比较,国内P2P机构选择红筹或H股的可能性不大。

而要想赴美上市,则需要达到不同资本市场在净资产、市值、流通股市值、公众持股人数及经营年限方面的要求。目前,不管是国内的A股、中小板还是境外的港股、纽交所、纳斯达克,皆对申请上市的公司在经营期限、盈利、股本、市值方面有严格要求,而这恰恰是目前国内很多P2P平台的短板。

最大的困难体现在持续盈利方面。

新三板也给了P2P平台一记耳光

9月5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布了六类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信息披露指引。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指引》并未对小贷公司、P2P、融资租赁等类金融企业信息披露作出安排。

具体而言,六大类金融机构中,主办券商应披露推荐挂牌业务收入,做市商应披露做市收入;私募基金应披露自有与受托资产管理的金额及比例;期货公司应充分揭示风险,披露成本管理及盈利能力;保险公司应披露客服和投诉电话以及各营业场所联系电话;商业银行应披露不良贷款主要对象以及原因和影响;非银支付机构应披露反洗钱工作信息。

此次《指引》的发布通过细化信披内容,实质上提高了新三板金融企业的信披要求。关于私募机构细化的信披指引,必然令某些私募企业对新三板挂牌望而却步。比如同样赚了100%的收益,第一家私募投资十个项目盈利九个,第二家私募投资十个盈利一个。通过细化的信披市场就会对此有所比较。

对于细分行业的差异化信披要求,不仅影响已挂牌的企业,对意图挂牌新三板的行业内公司也是不小的冲击。在股转系统的挂牌要求下,参照行业的特殊需求对挂牌企业进行筛选已经是券商内部的“潜规则”。对信息披露的差异化指引实质上就是对企业挂牌新三板的差异化准入门槛。

类金融机构本身监管仍存在制度空白,因此对其信息披露很难作出具体要求。类金融企业信息披露指引很难制定,目前类金融机构挂牌新三板仍未解禁,信披细则也应在挂牌业务放开后再制定,目前来看类金融企业应该近两年都挂不了三板。

上市跟安全是两码事儿

在很多投资者眼中,无论是海外上市还是国内上市,上市就是一种企业实力的象征。对于他们来说,相比较注册资金,“上市”这一判别指标更透明和真实,相比较风控等专业性因素,“上市”则更明晰、不混沌。所以这也导致了投资者会产生“上市=实力=安全”的观念,不小心就会陷入理财误区。由于目前国内P2P网贷行业鱼龙混杂的特征,投资者很容易就被“上市公司”这四个字所蒙蔽。

一般来说,上市对企业盈利状况、信息披露等有严格要求,尤其是网贷平台,但资本市场并没有办法对企业的风控以及公信力等方面做出刚性的要求。

而P2P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他们的优势在于对接征信系统和大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在线上就能解决问题。而中国社会信用环境和民间征信体系不完善让P2P行业的发展受阻,由原始的纯线上模式演变为线上融资、线下风控的风控方式,使风控体系成为P2P平台发展的瓶颈。

风控一直是中国P2P信贷发展的瓶颈,将P2P平台风控推向风口浪尖,也是未来P2P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所在。

而眼下,中国的投资者是没有办法去直接衡量上市平台的风控,但投资者可以从借款人的年化收益率、借款人的信息披露、坏账的公布、风险准备金等方面去侧面评价这个平台的风控。除了平台自身谋求上市以外,不少上市公司也会“牵手”P2P平台。在股权比例方面,上市公司对网贷平台的股权比例相差较大。其中,股权比例最高的达到100%,而股权比例最少的仅有3%。

上市公司的参股并不能说明平台就是安全的。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份只占很小的比例,尤其是一些实业公司,他们对金融行业并不了解,他们担任的只是“财务投资”的角色。

上市肯定是不等于安全的,这是两码事。虽然宜人贷上市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P2P平台,同时也吸引了不少的投资者,但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综合性辨别平台实力和项目性质,才是对资金的真正负责。


作者:芳华



金融之家推荐阅读

点击以下链接

腾讯称霸亚洲,马云表示第一个不服

生死劫|决定P2P网贷平台生死的问题竟然是它!

拿下肯德基的蚂蚁金服,他们真正的野心是什么?

为什么说印度可能是第二个不用带钱包出门的国家?

为什么说“211吨iPhone7对苹果股价一点用都没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