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鲸CEO叶鑫:二次元财鲸玩转智能投顾

2016-12-19 汪伟 金融之家


图:财鲸管理团队合影


■ 文 | 汪伟


12月6日,招商银行在其新版App中推出了“摩羯智投”,这是国内商业银行首次引入智能投顾模式。国内首家智能投顾平台财鲸CEO叶鑫认为招行此举或成为国内金融机构财富管理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智能投顾行业的发展将再一次引人瞩目。

图:财鲸创始人兼CEO叶鑫

智能投顾(robo-advisor),是指计算机基于客户年龄、收入水平、家庭结构、理财需求、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等因素,运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通过算法搭建数据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平台代替人类提供理财顾问服务。

根据美国金融监管局(FINRA)2016年3月提出的标准,智能投顾服务包括:客户分析、大类资产配置、投资组合选择、交易执行、投资组合再平衡、税收规划、投资组合分析。

所以,只要做这条价值链上的工作,都叫智能投顾。叶鑫进一步解释,“智能投顾就是把投顾工作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用智能的方式实现,同时用在线的方式传递,不一定全部工作都要智能,也不一定全部传输都是在线方式,只要涉及自动化、在线传输就可以被归类为智能投顾。”

智能投顾,有情感有温度

美国智能投顾已广泛应用,之所以盛行是因为美国有庞大的养老金市场。据《财经》杂志报道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美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居民储蓄率持续较低,公共养老金计划已越来越难为日益庞大的老年退休人口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因此诞生401(K)储蓄计划——由企业主导、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以及个人退休账户计划(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简称IRA)。

国内智能投顾发展受限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制度,没有像美国一样长期稳定庞大的资金;

二是人性,投资者觉得自己全知全能;

三是存在一个很强大的全民策略:买房。

当全民策略慢慢降低,以至于飘荡在投资海洋抓不到方向时,就会考虑如何选择;当选择不唯一时,就会唤醒思考。此时,智能投顾将会迎来风口。

“投资顾问”收费来源有两种:

买方投顾: 客户支付投资顾问费用,投资顾问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卖方投顾: 客户不需要支付投资顾问费用,投资顾问从产品供应方(客户购买的产品发行方)获取返佣。

目前而言,国内基本没有买方投资顾问,全是卖方投资顾问。美国大多都是买方投资顾问,在2016年美国劳工部颁布一个法令,客户在投资顾问那进行投资业务咨询,投资顾问费+基金管理费(托管费等综合费用)合计年化不能超过1%。

传统的投资顾问服务价格昂贵,只有少数机构才能用得起这个服务。智能投顾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便宜,它用数据算法替代原本由人工完成的部分流程,是个低配版的投顾服务。叶鑫说,“不同的用户可能是不同的层级,资产量不同,活跃度也不同,所以就需要采用差别化定价和提供差别化服务。”

财鲸智能投顾的核心技术是“财鲸深海智能投资系统(Deep Sea)”,该系统由财鲸团队自主研发,包含海神(多维空间交互匹配平台)、遨游(神经网络认知选股系统)、豚音(智能分析器配置优化系统)、洋流(量化择时动态调仓系统)、海纳(结构化大数据平台)和惊涛(脉冲交易系统)。

图:财鲸深海智能投资系统(Deep Sea)

凭借财鲸深海智能投资系统,财鲸拥有强大的金融搜索和证券评估体系,能为客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优质标的,再通过投研专家团队的严格筛选,根据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为投资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全球资产配置方案。投资过程中系统每天再对组合从市场、行业、组合、用户等层面进行监测,出现变动时给用户提出风险警示。

图:财鲸基金产品量化筛选模型

智能投顾的本质是一种服务,而不是单纯的策略。服务是一种时间的函数,如果一瞬间就完成,那只是产品不是服务。完整的智能投顾服务首先要了解客户画像,基于画像给出一个合适的投资组合,执行完组合继续监控。叶鑫向金融之家表示,“智能投顾的主要优势取决于能否在特定场景下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服务是有情感的。自动化的方式可能会取代服务业,但前提是有情感,服务本来是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事情。但机器远远未达到印度导演S·尚卡尔执导的电影《宝莱坞机器人之恋》那样智能。

盲目对比,唯收益论

叶鑫说目前市场存在一个误区,大家喜欢把智能投顾公司进行横向比较,智能投顾公司应该纵向比较,即客户使用前和使用后的对比。

智能投顾在唯收益率论英雄的非理性投资市场怎样获得用户青睐?叶鑫笑着说,“中国有很多家基金公司和银行,排序有前后,并不是排名第一的才能拿到钱,大家选产品不一定都是按照收益率排序,而且今天的收益率并不代表明天的收益率。”

在1985年发表的《股市是否反应过度》一文中,芝加哥大学行为金融学教授理查德·塞勒和威斯康星大学沃纳·德邦特提出了他们的研究发现:以3至5年为周期,原本表现不佳的股票开始摆脱困境而走好,而原先的赢家股票则步入下坡路,这种反向走势不仅表现在股价上,而且表现在公司的盈利上。根据这一理论,所有收益率都会回归到均值,因此需要智能投顾去做产品配置,挑产品本来就是件有技术含量的事, 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和能力去挑选。

财鲸两面:二次元,党支部

“财鲸"的名字比较可爱,有点二次元的风格。叶鑫接受金融之家采访时解释,“互联网行业无动物不成公司,我们做海外资产配置,就选择了海里最大的动物——鲸鱼。”

财鲸管理团队几乎都是叶鑫在清华读书时的“学霸”同学,公司员工很大一部分是“海归”。与“二次元”的品牌logo相比,财鲸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公司有个党支部。问及为什么成立党支部,叶鑫说:“我是一名党员,公司也有多名党员,成立一个党支部便于管理。其次,党支部的建设很有教育意义,读了那么多书,走了那么多路,发现党的历史、工作方法和哲学基础对开展企业工作非常有帮助。”

图:2016年9月27日上午,财鲸党支部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

to B 与 to C 共存还是悖论?

叶鑫认为to B 和 to C 都能走到底,世间万物没什么绝对的事情,只要坚持一定能做下去,但要考虑是不是符合所有人的最大利益,所有人包括投资人、创业团队、市场。这是一个资源禀赋的问题,你有获得很多用户的能力,为什么不去做to C?如果你的资源禀赋更适合机构用户,为什么不去做to B?

此外,C端还涉及教育问题。智能投顾是不是一个很容易教育客户的产品?叶鑫答:很显然不是。它是一个重认知重参与、需要极高信任门槛的东西。创业公司由于资源局限,做重信任的事情开局会比较难,但这也铸就了它的壁垒,第三方创业公司想去跟随就比较困难。

信任,极好的命题

人们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信任,是这一工具产生社会效益的前提。信任的本质是对他人是否侵害自己利益的一个判断,高度信任需要经历不断重复的考验。

创业公司建立信任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圈子。圈子能降低预判的错误,同一个圈子,如果发生了欺骗或者侵害别人的利益,一定会有圈子里其他人让你付出代价;二是通过小循环迭代了解。大部分人建立信任是通过观察、预判、实验形成一个小循环,例如陌生人之间一般先通过小事了解双方。创业公司想通过品牌曝光解决这一问题比较难,信任链条上只要缺失一环,大量的品牌曝光也无济于事。

智能投顾如何了解你?

叶鑫说:“智能投顾如何了解客户和医生怎么了解病人从哲学原理上来说是一样的”。本质上来说主体对客体的了解是通过观察来完成,一方面通过客体的描述,另一方面通过客观的表象特征。在投顾行业,观察的仪器和设备就是“问答”,传统的投顾就是我问你答。

智能投顾的“诊断”有三要素,第一,了解客户未来的预期;第二,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第三,了解客户的限制条件。了解清楚以后,帮助客户找到最佳投资组合。

最大竞争对手——用户自己

大部分客户自我认知不足,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其次,大部分客户认为自己的时间足够富裕,没有意识到自己时间的价值。最后,大部分客户觉得自己能够克服人性的问题。所以智能投顾公司最重要的事:把成本降下来。当成本高于客户边际成本时,客户自己就是智能投顾最大的竞争对手。


挑战、盈利、规模

当下国内智能投顾公司共处阵痛期:智能投顾产品尚待被大众接受,成本略高,资产管理规模比较小。财鲸当前面临的挑战也很多,叶鑫坦诚地说,"没有不是困难的时候,不过,创业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

业内也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陆金所CEO计葵生认为短期内智能投顾在中国难有作为。叶鑫则认为如果把智能投顾的外延扩张一下,前景非常美好。国内智能投顾还是一个小众的理财选择,大量的用户没有被服务,这部分市场是空白。他举例说,“一家证券公司有三千名投顾,一个投顾最多服务五十名客户,差不多可以服务一万五千名客户,但这家公司的用户是六百万。”

最好的监管——保持预期稳定

在美国,如Betterment已注册为投资顾问,受投顾相关法律Investment Advisers Act of 1940的监管,在美国只要申请注册为投资顾问即可向客户同时提供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服务,其在用户设定的目标下可直接执行对应的投资组合管理。

而在国内,证券投资咨询(投顾)受《证券法》和《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定规定》监管,限定其只能提供投资建议,不得进行全权委托管理,这就使得相关智能投顾业务在国内主要限于做投资推荐,且因为不能以机构为主体或受客户委托在二级市场上直接交易,通常只能将购买门槛极低的公募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主要标的。

叶鑫认为,智能投顾行业理论上不需要扶持,没有阻碍就行,没有一个国家的创新是仅靠扶持就能发展起来。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失败可能在所难免,失败了就东山再起。

监管最主要的是保持预期稳定,例如《货币银行学》中讲到,央行最大的作用是引导预期, 央行的政策不是保持一成不变,而是预期不能变。作为创业者,就要把政策纳入统筹范围内考虑,它是一个内在变量。






金融之家推荐阅读

点击以下链接


新三板还是创业板,这是一个问题

当前最大的风险在于过度依赖金融创新?

真融宝吴雅楠博士: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异类

桔子分期CEO史孝东:消费金融“风口”来了

美联储又加息了,为何日本偏偏走不出这个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