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0后最想当的网红,到底是什么苦逼职业?

徐立 营销头版 2019-09-30

 作者 徐立(营销头版主笔)

■ 来源 营销头版(ID:mkt2000)


网红,大概是这个时代最为光鲜的职业之一。


在人们眼中,网红有成百上千万的粉丝,年入过百万,相当于一个个耀眼的明星。短视频网红一姐papi酱、素颜第一模特张大奕、口红一哥李佳琦......这些一线网红的故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网红的风光,甚至影响了年轻一代的职业目标。根据一项调查,95后中有54%的人想当网红,这个数据在00后中更高。


然而,网红不是那么好当的。


成为网红:5分靠努力,5分靠运气


成为网红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我认为是5分靠努力,5分靠运气。


先说努力。


以「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papi酱为例。人们都知道papi酱当初用了4个月的时间,粉丝突破千万,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她在视频制作背后下的苦功。



一条5、6分钟的视频看似很短,但需要选题、写稿、换装、录制、剪辑、合成等多个工序,一个流程下来需要满满当当好几天。而这一切,都是papi酱自己一个人完成的。


看似在2016年突然走红的papi酱,其实在2011年就开始制作短视频了,并不是人们口中的「一夜爆红」。


再看运气。


比如「发明界的泥石流」耿帅,在走红之前,他还只是个手艺娴熟的焊工。


快到三十岁的时候,耿帅厌倦了打工生活,开始在家捣鼓小发明售卖。结果他的产品没卖多少,却凭着「脑瓜崩」、「加特林机枪」、「菜刀手机壳」等创意开始走红。这么奇葩的经历,能说不是运气吗?



我说成为网红5分靠运气,意思是如果没有运气,单靠努力的5分就是不及格,必然失败。


正因为网红的成功中有很大的运气和偶然因素,所以追随他们的路径成为网红,几乎是不可能的。网红界盛传的一句话「张大奕之后再无张大奕,papi酱之后再无papi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网红的生活:表面风光,背后艰苦


在多数人眼中,网红的生活是轻松的,开直播和粉丝聊聊天,到处旅游购物,就能赚到大把的钱。


现实呢?


来看看口红一哥李佳琦。曾经月薪6千的他,近几年通过口红直播爆红,月收入高达6位数。在去年和马云PK直播卖货时,还创造出5分钟销售15000支口红的记录。



光鲜的背后,是对生活的透支。一年365天,李佳琦直播了389场,每天直播6小时,从晚7点到凌晨1点,中间没有休息。


李佳琦在采访中曾说,他月薪6千的时候非常开心,下午6点下班就开始吃喝玩乐,然后睡懒觉,只要想玩,就能叫一大帮朋友来陪;走红之后,他的身边几乎没了朋友,只剩下同事。


网红不仅在身体上劳累,在心理方面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前段时间,微博粉丝412万的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发了一条微博说,他见过大概50个各平台各领域的流量博主,这些人之中心情好的人数是:零。



更严重的例子是B站吃播播主「小翔哥」,逗乐别人却没有取悦自己,在视频和生活中失去了平衡,最终确诊了抑郁症。


网红高压生活的背后,也有着行业环境的因素。


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互联网用户时长增速从22.6%降至11.8%,到了今年6月,增速已经下滑到了6%。


这意味着,流量行业已经接近于存量市场,网红之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行业的马太效应加强,普通网红的生存已经不易,更不用说要成为头部网红了。


网红的本质:打造个人品牌


我曾经想过,网红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答案是「个人品牌」。


互联网的兴起,很大程度上起着「去中心化」的作用。比如媒体,以前人们基本就通过中央电视台来获取资讯,后来变成各大传统媒体,如今媒体已经极度碎片化,一个个小小的公众号,就能提供人们需要的所有讯息。


品牌也是类似的道理。以往品牌只是企业的事情,是商家面对消费者的一块招牌,集中在一个个企业手中。如今社交媒体的风靡,让许多个体的人可以凭借人设或技能,吸引大量粉丝,形成个人品牌。


正如微信公众号平台首页的标语:「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做网红那么难,因为做品牌本来就很难!


一个企业想要将品牌打响,占领消费者的心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比如喜茶,之所以有今天的品牌力,除了精心打造产品,还要设计门店、优化服务、跨界联名等等,不能出现一块短板;再看瑞幸,为了快速抢夺消费者,用大量的钱补贴咖啡、投放广告,还联名开店,才基本打开了局面。


可想而知,要做一个个人品牌——网红,也绝非易事。走红本身已经够难了,持续红则更难,对网红的创造力和毅力有更为严苛的要求。


无怪乎李佳琦有强烈的危机感,「如果你今天不直播了,说不定你的粉丝就会被另外9千多场直播吸引,可能第二天他就不来看你了。


想做网红,有没有实际点的路径?


我曾经看一篇文章,将同为网红的李佳琦和薛兆丰放在一起讲。



薛兆丰是著名经济学者,曾经在北京大学担任讲师。2017年在得到APP开授《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199元的售价,订阅人数超过了40万,贡献了超过8000万的销售额,个人收入估计超过4000万。


这几年薛兆丰走进了知名综艺节目《奇葩说》,因颇具争议的经济学观点逐渐走红。


可能有人会觉得两人没有可比性,但我认为这是网红的两种路径。


李佳琦的走红是短期爆发式的,要维持个人的热度,就必须不断输出内容,还要寻找新创意,一旦停止工作,收入也会瞬间骤降。



薛兆丰的走红更显得厚积薄发,他在得到开课时已经49岁了,他输出的内容更多是以前的积累,只有小部分需要更新,以他的「卖货方式」,即便他去休假,依然能持续产生收入。


可以说,李佳琦是「表演型」网红,薛兆丰是「知识型」网红。


表演型的爆发力强,但不确定性很大,持续性也成问题;知识型没有什么爆发力,胜在长期确定性比较好,后续持续性也更强。


对于有志于网红的年轻人,想做表演型的,可以降低心理预期,奋力一试;而选择做知识型的,则要依靠长久的耐心,长期打磨知识技能。


希望能对你有启发。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往期热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