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出柜是什么感觉?

同志生活圈 今天

来源:网络



『同性恋出柜是什么感觉?』

整理|HUGO GIF来自|EliseChen


上周六综艺节目《奇葩说第二季》“该不该向父母出轨的话题,金星和蔡康永自爆自身经历,二人观点的精彩碰撞,也令许多并不了解和理解同性恋的人们深深地为他们的不容易感到动容。一时间“出柜这个话题再次被大家热议。当谈到蔡康永的自身经历时,更是引得全场落泪。




“出柜”这一个话题随社会和我们自身的接纳度逐渐提高已经慢慢地从深井中被舀了出来。


但是一个看似是“小众群体”的敏感话题为什么会引起所有人的共鸣呢?


  • 第一、同性恋根本就不是小众!

  • 第二、“他们”需要承受的压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 第三、“出柜”这件事能触动你我,不是因为这件事儿有多感人,而是在某些情景里有你我的“曾经”。


《孝经》中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小时候对哪吒自刎还肉身于父母、三国魏将夏侯惇被射中眼球取出来吃下去等的印象极为深刻,其实中国传统教育中提倡的是:尊重父母给你的一切。


可是当我们面对同性恋这个话题时,是不是该向你的父母坦白到底?这是伤害还是尊重他们呢?


到底向父母出柜是怎样一种体验


  • 1、我妈知道我是gay,我知道我妈知道我是gay,我妈装作不知道我是gay,我装作不知道我妈知道我是gay。

  • 2、出柜的伤痛,大概就是宁愿放弃爱与被爱的幸福也不愿意遭受的那种。

  • 3、熬过了生不如死的两天,父母的惊恐完全镇住了我当初提出时的勇气。那两天总想着不如了结了自己。

  • 4、出柜后,我和父母之间似乎多了一层纱,看似透明,但是就是看不清楚对方的眉目。

  • 5、我父亲知道后,和家族里的人召集起来开了一次最严肃的家庭会议。后来还带我去看了心理医生,回来的路上我们聊了很久,最后以我同意用代孕的方式来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只是我永远忘不了父亲那晚回家后在卧室里的泪水和烟头。

  • 6、我幸运,有一对开明的父母。我是电话向父母出柜的,当时我在美国,我妈只问了我一句“是上次来咱家的那个么?很漂亮,妈觉得养两个女儿没啥不好……”现在已经准备今年春节把她带回家一起吃团圆饭了……

  • 7、我愿意告诉全世界的人我是gay,也不愿意将真相告诉我父母。我知道告诉他们不会解决问题只会徒增伤害。

  • 8、我带着他在父母坟前磕了20个响头,我今年已经39岁了。

  • 9、给父母发的信息,问他们“如果我谈个对象,【她】和别人不太一样,你们会接受么?”记得我妈当时回复说“那能不一样到哪儿啊!难不成还找个同性恋啊,不管啥样先带回家给你爸我俩看看……”我当时就放弃了。

  • 10、自己认同了、想明白了,不想掩饰,对别人说,也就仅仅一个信息告知的动作。难的是抵挡住后续的风暴,多少人认输在这个环节,活生生被推回柜子。我当时在家被锁了四天……现在是跟家里任何人都没有联系的第24天……




接下来的故事是来自知乎的一个答案,答案来自ZANK创始人凌绝顶先生,看完这个故事你也许会明白什么:


  • 凌绝顶/答(已授权)


这是我本人的出柜故事,所以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另外,由于出柜的时期不同(最早的1998年,最晚的2014年),时间跨度大,社会和知识进步让不同年代大家对待同志的态度也不同。整体上,出柜越来越容易,被接纳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了。


  • 1. 1998年,和父母出柜


当时我,对自己同性恋的身份认同并不好。那时候的书籍上,同志是被当做“性倒错”的疾病来治疗的,国内外都有治疗的案例,比如厌恶疗法、脱敏疗法、心理分析等等,各种流派都有。


当时我是希望能够“治疗”自己的性取向的问题的,而那时候能帮助我的只有父母。所以,我和班主任老师请了假,回到家,告诉了父母,我是同性恋。


父母当时非常震惊,也很无助。那时候家里没有网络,仅有的书籍对同性恋的描述都是负面的、疾病性的。我们三口之家顿时陷入了低谷。父母随后帮我找心理医生进行治疗。而那时候心理医生也认为同性恋是需要治疗的疾病。我还记得当时的心理医生很好奇的问我:“我很奇怪,一个男生怎么会喜欢男生呢?那种感觉是什么样子的?” 我很聪明的告诉他:“就和你和女孩子相处一样。”他这才顿悟。


整体上,那个时代,很多人对同志知识的了解是非常少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倡导:知识是改变社会对少数人群看法的最重要的途径。也因为如此,当有人歧视同志的时候,我很少会和他们争论或反过来责骂他们,因为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们太无知了,他们需要帮助。


  • 2. 1998年,和高中班主任出柜


很快,我和高中班主任老师出柜了。班主任老师当时快60岁了,是一位性格耿直、备受同学、尊敬的”老头儿“。让我感动的是,老师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可能因为我在整个学校都是最棒的学生,所以老师也不想我是学坏了;也可能在老师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像我这种“怪学生”他已经见的太多了……所以,他告诉我,个人发展最重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他都不是问题。


不过,自从和老师出柜以后,老师对我有了两个变化:


  • (1)更关心我的个人生活了,让我不要总学习,也放松一些;

  • (2)不担心我和班里的年级第二名谈恋爱了,她是一个女生,高考后来去了上海交通大学,后面我会提到她。


去年(2014年)春节,我们高中同学在长春和老师聚会,别的同学都是结婚、生子的,他并没有问我的情感生活。不过他私下对我说,我是他最挂念的学生。(泪水)


  • 3. 1999年,和高中同学出柜


我第一个出柜的同学是喜欢我的女同学,我们叫她A吧。A非常优秀,性格活泼,家庭背景也非常好。当然,也有很多男生追她。我和她是很好的同学关系,是那种可以互相交换日记本、看完后还写小纸条交换心思的灵魂伙伴。


高考结束后,她对我说,喜欢我。我还记得她说喜欢我的原因是:为什么别的男孩子都对我刮目相看,而你却视而不见呢?(哈哈,叛逆期的爱情)


后来,我和她出柜了。当她知道这一切的时候,表面是那么的冷静。但是两三那天后,她对我说,她回家哭了一整天。她也在想,我整个高中是多么的痛苦啊,而她却没有帮助我。


我们到大学后(她后来去了上海交通大学),仍然保持通信(是的,那个时代我们还不上网,仍然写书信哦),也会电话。


我非常感激A。后来,我在大学时候的感情生活,我工作后交男朋友,都会告诉她。她现在已经结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前些天,她还通过微信,给我看大学时候我们俩的通信。那个时候,我们还不到20岁,那么纯真、烂漫。


我很高兴,我的青春有她的陪伴,让我现在仍然有美好的回忆和不停的惊喜。


真正爱你的人,会为你的受伤而落泪。包括父母,包括朋友。所以,别伤害他们,也别伤害自己。


  • 4. 1999年,和自己的出柜


和自己的出柜,我这里的意思是自我认同。这里,我要感谢中国知名性学家方刚老师。他在1995年就出版了《同性恋在中国》,当时我就在书店看到过这本书,但是没敢买。上大学前,我鼓起勇气买了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让我重生。


我第一次读到这样一本描述同性恋的书,是从正面的、同情的角度描写。并且里面有很多心理医生的采访,这些医生不像我之前遇到的那样认为Gay是疾病,而是对病人说:你没有病,回家吧!


  • 5. 对大学同学出柜


大学之后开始上网,我认识了更多同志。那时候手机还是奢侈品,很多同学都不用手机,所以我认识的很多同志朋友都是直接把电话打到宿舍。


同学们会奇怪,为什么打给我的电话,绝大多数都是男生呢?我告诉他们,我是Gay啊。不过他们不相信。那是10多年前,大家不相信很正常。放到现在(2015年),我想很多人不会把这个当玩笑吧?


现在想想,我当时就比较胆大,直接告诉别人我的宿舍电话。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生活态度:我是同志,而我的生活可以光明正大,无需遮掩。


2013年,是我们大学毕业10周年纪念。我带我的男朋友参加了聚会,直到那时候,他们才真的相信我是同志。不过,没有一个表现出来惊讶。相反,我感觉他们对我们格外好,表现的非常支持。


感谢我的大学同学,四年里说了那么多真话你们不相信,十年后终于相信了。


  • 6. 工作后


我后来读了硕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再后来工作,不过反倒很少出柜了,几个原因:


  • (1)需要出柜的机会很少了,因为研究生和工作后,大家的关系不像高中、大学那样亲密;

  • (2)我也没有出柜的需要了,因为我能够很好的自我接纳。


这时候,如果有人问我,你是Gay么,我也不会尴尬。视情况而定,是否和他们出柜。


  • 总结一下:


出柜永远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至于感觉,也只有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很多人觉得出柜不舒服,我觉得首先还是自己没有接受自己;而接受自己的人,也往往会把这种正面情绪传染给别人,无论他们是父母、同学、同事、朋友,他们都会感受到你的力量。





出柜是一个个人抉择,任何人都不应该由于外界压力出柜。出柜的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经历过出柜的同志,很多有一种如释重负一般的解放感。没有出柜的人,不论自己是否意识到,每天都无时不刻地在扮演角色、掩饰自己,这是很劳累的一件事,也往往会影响人的自尊。


走出这个柜子,你应该要知道这些:


  • 对父母、亲人、朋友、社会要有良好的联系,不排斥不封闭。

  • 想把生活从波澜抚顺到平淡,把不凡过成平凡。

  • 你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便你真的鼓足勇气向父母朋友坦白,但你真的有勇气在大众的眼光中拉手、拥抱、亲吻吗?

  • 这盆水晃起来的波澜只能靠时间的沉淀来端平,你和Ta就是端着这盆水的左手和右手。

  • 而你们要做的就是有信心、耐心、爱心来等待时间的洗礼。不离不弃多少人有能做到呢?


经济基础它可以让你们专心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自主地尝试一些选择、变化、甚至是刺激,但又很安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必为生存、生病等意外而担忧;有幸福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 只有强大起来,才能抵御一切。这对刚刚走出柜子的你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版权归作者所有,HUGO整理发布】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