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校长的教室观察日记

南明教育 知教师 2021-12-23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山西运城国际学校 | 南明教育旗下学校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


按:这是2012年初次担任校长时的一则观察日记,无意中从日志中翻出来,供运城国际的新教师们参照。未来在运城国际,我仍然会做这类观察日志,与大家一起切磋琢磨。主人公王亚玲老师,当时参加工作刚刚两个月,是适应比较快的一个。今天,她仍然在带着这个班,谨以此文祝福她,并祝福蒲公英班的孩子们。而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下半年都是运城国际的老师。

 

730分,准备好摄像架,背着电脑,开始进入教室区域。今天的安排,是接受邀请全天观摩王亚玲的班级,并参与数学教研。

到教室后,王亚玲已经在教室了,有三两个孩子先到,在读书,或与王亚玲交流写绘或读书的情况。陆续到达的孩子,多数在读书,有些孩子则先观察教室里的鱼儿早晨有什么变化。王亚玲提醒:“别动,鱼儿还在睡觉!”PPT的音乐若有若无,轻柔极了。上面有孩子们在小屯公园的照片,还有到教室里应该做的事情的提醒:

1.作业:数学练习单、挑战题、口算练习册、生字本;

2.上课准备:晨诵本、铅笔盒、胶棒——整齐;

3.还书;

4.水杯;

5.安静地阅读。

其中,“安静地阅读”字体是黄色的,显然是在强调。旁边红色的字很大:

草头娃娃:

“草芽尖尖,

我是冬天里的春天。”

孩子越来越多,750分左右,已经基本上到齐了。自由、放松,但没有喧嚣,多数在认真地读书,有些借书还书或做作业,真好。

 

 

很快,8点了,晨诵的时间要到了。

PPT转换成“我要做个好孩子”的面前,意味着晨诵开始了。我注意到,老师没有说一句话,要求学生坐好之类,孩子已经主动地坐好了。

没有起立,直接放音乐《好妈妈》,孩子迅速坐端正,开始唱《好妈妈》:

我家好妈妈,

下班回到家,

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啊!

妈妈妈妈快坐下,

妈妈妈妈快坐下,

请喝一杯茶,

让我亲亲你呀,

让我亲亲你呀,

我的好妈妈,

我的好妈妈……

歌声结束,先是一个短暂的交流:昨天和前天,给爸爸妈妈送画,你们画了没有?

温习《爸爸睡觉我不吵》:

小花猫,不要叫,

再叫不给你吃饱。

爸爸上了深夜班,

回到家里在睡觉。

爸爸睡觉我不吵,

请你乖乖也不叫。

我来写字又画画,

小猫小猫快来瞧。

老师开始出示部分孩子的写绘作品(送给爸爸的画),并对画面进行叙述,仔细地讲解画的内容,相当于“复述”写绘内容。讲完后再肯定表扬孩子的叙事越来越清楚。

8点零4分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迟到了。老师没有说什么,做了一个让他回座位的暗示,没有停止讲课,继续分享孩子的作品,讲得绘声绘色,都是分享为主,再指出还要努力的地方。

9分钟以后,开始进入晨诵《走路静悄悄》:

我要学猫猫,

走路静悄悄。

楼下张婆婆,

最怕吵和闹。

脚步咚咚咚,

吓得她心跳。

要是吓出病,

那可怎么好?

老师先读一遍,然后一句句带读,带读两句,顺带解释猫的脚的特点。【点评:这个环节可有可无】

带读结束后,要求全班一起读。学生读得很好。孩子把“张婆婆”读成“张奶奶”,老师又把这句带读了一遍。

然后,找一个同学(刘乐柱)单独来读。读得不熟练,但是都读正确了。又叫袁欣仪读,读得比较流畅,两个小孩,都把“张婆婆”差点读成“张奶奶”,然后都自己迅速纠正了。

接下来齐读,很流利。

然后老师指导朗诵:“走路静悄悄”要怎么读?能不能高声吼读?(老师示范,学生笑)

学生又读,学生读出了变化,虽然还不到位,但是意识已经不自觉地有了。

老师范读,略平了一些。如何根据内容调整语气?这种意识要反复地练习。

然后男女生分角色读。

老师说,这不像小伞兵读的,像张婆婆读的!要安静地读,但不要懒洋洋地读。学生有些不知所措了。老师又范读,这时候下课铃响了。

全班再读一遍。(有孩子又出现将“张婆婆”读成“张奶奶”)

老师发下晨诵诗。

整个晨诵,是很从容自由的,——多数时候,晨诵是不必雕琢的,因为时间太紧张了。晨诵在一年级最重要的仍然是数量,如果要讲要点,在大家已经熟悉了流程之后,一年级有两个内容是重要的:一是朗读,如何防止吼读,读出变化来,今天老师示范得不够,指导的时候学生就不太听明白了。朗读训练就是要训练学生控制自己的声音,用声音将诗歌内在的变化呈现出来。二是渗透于晨诵中的情感或德育目标。今天的《走路静悄悄》是可以略作延伸的,课件上应该就有延伸部分,只是没时间了,也没关系。

另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写绘的分享,花比较久的时间是值得的,而且分享是细致的。只是,可以考虑要么提前上晨诵,要么将写绘分享放在语文课或绘本课前,或者中午及暮省时间,为晨诵留出充裕的时间。

 

 

第一节是数学教研,到小星星班去听顾佳的数学课。第三节有一个体育老师应聘,去听课。第四节又听赵聪的数学课。所以错失了语文课和音乐课,不完整了。下午本来要听美术课,郭璇说教学内容是学生画画,就没有听。两节数学课都参与了教研,表达了我的看法,就不再写出整个过程了。主要讨论的问题是:

1.小棒:课堂上使用小棒的目的何在?如何避免使用小棒可能导致的纪律问题?

2.概念:如何传授一个观念给孩子?或者更准确地说,如何让孩子产生出一个精彩的观念?(例如,“十加几等于十几”就是一个观念或概念。)

3.位值:涉及到两位数的加减法中,理解和处理位值是关键,那么,如何处处渗透正确的位值思想以便为后面的更复杂的教学做准备?

4.速度:如何确保提升这一阶段基本运算的自动化水平?有哪些有效的策略?

5.个别对待:学生之间发展不平衡时如何处理?

第二节是英语课,课上得很好,纪律也很好。

因为是认识人体,课很有整体感,也很生动。课的基本结构,仍然符合“浪漫-精确-综合”的原则,既源自整体,又对每一部分进行了重点巩固。

今天让我感动的是***,居然举手,还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还和老师击掌,真了不起!对这个孩子,走出自闭融入人群比学多少知识更重要。

关于英语课,想得比较多。总而言之,创造性是最重要的,希望英语组更多创造性。

 

 

写字课,王亚玲先让大家活动一下手。

写的第一个字是“乐”,第二个是“有”(但是今天没有写)。

老师的指导很细致,每一笔怎么写,要注意位置有什么特点,都做了交待。包括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分寸,都有提醒,然后孩子再练习。

我观察了一下,总体而言写字进步很大,写得相当不错。但董冠廷在画字,主要是“乐”字的前两笔,他不分开,直接就逆画过来了。另外有些孩子,字的位置也不对。老师把写得好的字用投影展示,也很好。(其实在绘本课前展示,也挺好)

我想了一下,可能要注意这么几个问题:

1.写字的数量太少,我觉得以3-4个为宜。计划写两个,结果居然只教了一个,有些孩子写完了,就开始玩,有至少四个孩子玩用橡皮把铅笔接起来的游戏,老师发现了眼皮底下的两个。

2.讲细致是对的,但是要抓关键,让孩子正确聚焦。例如,“乐”字的关键,是第二笔和第三笔,抓住了这个关键,写出来的字大形没有问题。至于第一撇是平了还是翘了,这根本无关紧要。这里浪费了一些时间。写字课,先观察,观察抓住重点,然后重在练习和反馈。

3.在孩子写字的过程中,不等孩子写完,哪怕只写了一行,老师就可以开始圈写得好的字。还可以有另一种办法,学生先写每一行的前两个格,老师边走边圈,指导后学生继续完成,这样似乎更好。——有利于提升效率。而且全部写完后评价,再修改就没时间了,只能课后或回家了。

4.对孩子的反馈要因人而异,弄清楚班上哪些孩子写字特别弱,重点反馈指导,写字没问题的孩子简单鼓励一下即可。另外,确实要不断地寻找“写字之星”,用画圈的方式。对写字好的,要提升标准,追求全优。

如果要再“得寸进尺”地提高要求的话,我认为,逐渐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追求卓越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有几个写得快的孩子,写完一行,就不肯再写,不肯再尝试写得比前面一行更好一些,宁可无所事事地坐着,我还提醒了其中一位,也无动于衷。作业可能对孩子还处于一个完成任务的阶段,还没有追求完美的意识。——对好学生要持续提升标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王子同被表扬后,自己拿着生字放在投影仪上,然后自己下来看,喜滋滋的。

 

 

下午第一节,绘本课弗洛格系列。

故事讲得很流畅,优点是不随便地打断故事,不进行冗长而无必要的讨论,只问了几处,孩子始终保持着兴趣。如果要提更高的要求,就是以后要注意辨识绘本的不同特征,这个系列的绘本我没读过,仅就这一个来看,是很注意运用色彩的,是用色块来表达的,画面色彩具有比较强的心理特征。

换句话说,这不像以线条为主的鼠小弟系列,是以故事为最突出的特征的,也不同于侧重于借色彩刺激来推进情节的艾玛系列(热闹),而是一个相对安静细腻的绘本,重在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很敏感微妙。

少了一个环节,就是和孩子们讨论一下,什么叫“朋友”(或友情)?

从故事中,“朋友”可以活起来:照顾、尊重、想念。这对培养孩子们如何相处其实很有意义,但这一点似乎被忽略了。

第二遍,明显受了马玲老师的影响(学习力真是强啊)。但是,我们要考虑的是,重点是什么?

我认为,重点是挑战文字,以及表演场景。这似乎不可兼得,但其实都可以强化。

方法可以是,将旁白部分全班来读,对话部分(去除“某某说”)来表演。这样旁白部分,全体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而表演部分,可以抽取出来几个场景各自成为一个单元。在每一个单元里,都可以进行两三遍的练习,直到有点模样。

 

 

暮省也很好,是每个人说说自己的优点,然后大家齐声称赞:***,你真棒!(可以再编得更好一些)

可以看出,王亚玲有意识地不断增强正能量,这很棒!这种意识非常重要。这种活动的意义,就是培养对同学的欣赏。一个班级也是一个团队,跟任何团队的逻辑一样,都应该为同伴的精彩而喝彩,并以之为榜样。

如果可以重来,我想仍然有改进的余地:

1.有些情况应该提前预计到,例如这种场合容易有一点点乱。一乱,孩子就难以做到倾听。所以通常要先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为同学的优点而喝彩?怎样喝彩?然后练习几个人,学生没注意倾听,纠正,如此反复练习,孩子就好多了。这种场合,都是可以教孩子的机会。

2.有些孩子比较弱,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更多的优点与进步,要鼓励其他同学举手讲述他的优点(同学讲优点,效果比自己讲优点往往更好,以后过一段时间,可以做一个活动“夸夸我的同学***”之类)。

 

 

最后,总说一下今天观察的感受。

最大的感受是,班级越来越润泽了。这润泽,在几个细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1.王亚玲现在不吼学生了,尤其是不公开吼学生了,这是了不起的进步。今天全天说话的声音都非常轻柔(当然,或许是生病的原因)。这种轻柔相当重要,久了,孩子就不浮躁了。

2.王亚玲的纪律性指令越来越少了。

晨诵铃快响时一直到上课,老师一直没有说话,没有维持纪律,没有叫起立……直到音乐响起,然后一起唱歌,晨诵开始。但是学生对铃声和音乐有反应,能够迅速地坐好并进入课程。我一直强调,晨诵的场合,尽可能地减少过渡语,直接地进入课程。

最后,四个班级逐渐不需要强调上课收拾桌面,不强调要静息,而孩子都能够做得很好的话,就是完成了最初的境界。(平时感觉到时机成熟时,可以小小地训练,先简单地提醒:现在应该做什么?目光注视孩子。接着,只用手势和表情轻轻提醒即可。最后,完全不必提醒,一切自然而然。这种自然而然要一次次地练习,老师如果总不放心,总觉得非提醒不可能做到,是不行的。)

3.课程越来越自由了。

晨诵初,有一个写绘的分享。绘本课前,也有一个分享(忘记了丁家旋的,就再分享一次)。这很好,没有必要语文课一定语文,绘本课一定全是绘本,有好的东西,随时可以分享,有不好的行为,随时可以“暮省”反馈,将原来的分界打通,老师就自由了。

4.一些细节处理可圈可点。

晨诵时一个孩子迟到,老师一个很小的动作示意孩子不要出声回到座位,一边继续进行课程,这是非常好的处理办法。(当然,课后可问原因)

孩子纪律有些乱时,老师的办法是多样的,但越来越趋于以静制动,这一点太重要了。放学时发卡,孩子有些躁动,老师索性坐在讲台上不理学生了。这种策略,在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之后,完全可以使用,表示“你们惹我生气了”或“我很伤心”。

总之,老师越来越找到感觉了。接下来的挑战,确实是课程问题。我还是建议在下面下功夫:

1.朗诵课(可利用暮省等时间甚至语文课),为童话剧作准备。

2.抓写绘。不只是一般性地反馈,鼓励创作绘本。

整个班级,可一边巩固,一边持续提升标准,将标准刻入孩子们心中。

时间短暂,可能观察不深入,或有错误或偏狭,仅供参考。最重要的仍然是彼此之间不断的切磋琢磨啊!

20121114日星期三


- END -

全人之美课程总纲领

舒展其身心 强健其体魄

优雅其仪容 细腻其感官

丰富其感受 砥砺其思维

渊博其知识 尊重其异议

独立其精神 自由其思想

充沛其德性 文明其德行

维护其尊严 实现其自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