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真的喜欢智能化养老吗?
本文源自《城市开发》_物业版杂志2016.09期
文/沈林 “华龄健康365工程”办公室主任
在传统养老行业里最普遍的是老年人用的一键通——政府和社会组织为老人配备的紧急呼叫系统。更多更新的智能产品,老年人则不知道怎么用。例如,上海为社区老人配备的很多智能化科技产品,但是老人第一不会用,第二没有兴趣,反而请几位专家在社区做的健康讲座老人更欢迎。以科技技术为主的思路,老年人接受的很少,依赖它长期使用的就更少了。
当今网络服务五花八门,网站上各种商品,良莠不齐。互联网到底应该带给老年人什么样的服务,这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老年人在信息化大潮面前,判别能力较差,这时候更应该把稀有的,有品质的服务带给老人。打造一个共有的平台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现在分散的优质的养老服务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带给各地,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老人。
在养老行业也要做成O2O,有基层的社区支撑才能做好。我们线上的这些优质资源必须是可以被放大的,信息化应该是把优质医疗资源,通过放大满足普惠性的需求,惠及更多的老人,线上线下的服务对老人家来讲,是通过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企业,把线上的资源辐射到老人家庭里去。
在线下,有很多热心于养老事业的居家养老服务公司,这些民间组织更需要信息化的手段,把好的东西带给他们,通过他们辐射给老人。这个就是我们全国老龄办当时在全国的城市做的试点,以专家带工作室,工作室通过当地的医院,辅助养老服务商,为居家老人和机构的老人提供养老健康信息化服务。
信息化服务首先要为老人服务,这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实现数据进一步的挖掘应用和延伸,起到更大的效益。我们做健康管理跟医疗是配合与结合的关系,我们在社区里发现老人家身体变化的趋势,最终为他准确就医提供依据。
我们发现很多老年人因为呼吸系统的疾病,频繁去医院,而医院正是各种病菌夹杂的地方,老年人在那传染上疾病的几率非常高。如果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线上咨询的方式,减少老人家去医院的次数,所带来的效果将非常好。完成对个体性数据服务之外,我们希望通过对群体的服务分析,通过数据的挖掘,实现对政府区域养老以及医疗资源调配的数据支撑。
我们希望信息化作为手段,最终搭建起养老信息服务的生态圈。我们以公有云为基础设施,在公有云的基础上搭建老年人健康云平台,构建老年人电子动态健康信息数据库,实现初级和高级的功能,为老年群体进行各方面的养老和信息服务。
在做养老健康服务的时候,我们希望更多的医院加入这个体系。无论是公立私立医疗机构或保险公司,包括硬件、智能穿戴的厂商都可以到这个平台上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服务的支点包括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公司,以及老年人经常聚集的场所。
为了使信息化更好应用于养老服务当中,全国老龄办在全国统一实施了健康养老+互联网的惠民工程——“华龄健康365工程”。我们建设“一库一平台”,“一库”就是全国老年动态健康数据信息库,“一平台”就是全国养老健康智能管理平台,通过“一库一平台”,我们为广大的城乡老人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
“工程”提出了专属,互联和分享三个概念。
专属,是指老年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随身健康档案。医生在家里有一个为老年人提供的健康平台,平台包含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提供商,以及服务老人的系统。同时,政府部门也能够获得一个养老健康服务的工作管理平台,从而在老人和家属,以及社区、机构、政府和医生之间搭建一个互联互通的,以服务和社交为基础的媒介。
分享是我们特别想强调的,因为在中国总是说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不够。的确是这样,从人均医生比例来讲,中国跟美国差距有一定距离,而且中国缺乏优质的医疗资源,该资源在全国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一线城市。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把优质的医疗保健资源实现全国的分享,做到走遍中国,走到哪里健康及保障都随着你走。
信息平台的数据怎么获得,这点非常关键。现在除了穿戴式个人健康采集设备比较普及外,我们也非常注重在全国各地的社区构建养老健康服务专员的体系。
养老信息化需要顶层设计,基层落地,不能再出现信息化孤岛的情况,只有平台的标准化云化,大家共享平台,才能实现数据的交互畅通。没有空间和行业阻隔,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在平台服务是多元化的。因为养老服务涵盖老年人生活的所有方面,不仅仅是健康。
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不同数据的融合,这才是真正的大数据,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数据数量的多少,而是交叉准备数据的融合,这样更能展现出一个人最完整的生活状态,所以我们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在此,我想呼吁今天在座各行各业的同仁,都致力于养老健康和老龄化社会的工作中,加入到这个平台上来,为老年人的健康,以及更全面的养老服务一起工作,一起努力。
声明:本账号所发布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涉及任何商业活动与经营,尤其不涉及个人之间的经济往来。此外,禁止以商业为目的的转载,发现必究。
·CSKF·
超乎想象的杂志
点击链接订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