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强烈关注医药股
(本文约3000字,读完需要5分钟)
本以为今年医药行业已充分得到政策“洗礼”,岂料,在即将走向“春天”的时节,最重磅的政策还在后头。
笔者从国家卫健委官网看到,酝酿许久的《国家基药目录(2018年版)》已正式发布,并于1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从目录总品种数量来看,已经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其中西药417种、中成药268种(含民族药),共涉及剂型1110余个、规格1810余个。而此次目录调整在覆盖临床主要病种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癌症、儿科、慢性病等病种。调入药品中,有包括6种靶向治疗药品在内的抗肿瘤用药12种,有临床急需儿童药品22种,还包括全球首个也是国内唯一一款全口服、泛基因型、单一片剂的丙肝治疗新药。
一句话:“520”成为过去,抗癌药、一线新药开创新历史。
如此看来,尽管是下个月才执行,但利好之下,今天的医药股,尤其是那些一致性评价通过较多的票或将迎来年内最大“翻身”机会。
扩容、再扩容
无论医生、药代、药企,对“520”这个代词可谓情感颇深。因为这520个基药品种,从2013年(2013年3月15日卫生部网站公布《国家基药目录》(2012年版),将于2013年5月1日起实施。)就一直陪伴着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多少企业为进入“520”挤破了脑袋。招标、“唯低价是取”、“两票制”……与“520”真是有道不完的复杂情感。
而目前刚出的2018年版国家基药目,其实主要是在2012年版目录基础上进行调整完善。笔者总体来看,2018年版目录具有多个特点:
一是增加了品种数量。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其中西药417种、中成药268种(含民族药),能够更好地服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推动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药;
二是优化了结构。突出常见病、慢性病以及负担重、危害大疾病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药需求,注重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新增品种包括了肿瘤用药12种、临床急需儿童用药22种等;
三是进一步规范剂型、规格。685种药品涉及剂型1110余个、规格1810余个,这对于指导基药生产流通、招标采购、合理用药、支付报销、全程监管等将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继续坚持中西药并重,增加了功能主治范围。覆盖更多中医临床症候,强化临床必需,这次目录调整新增的药品品种中,有11个药品为非医保药品,主要是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药品,比如直接抗病毒药物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专家一致认为可以治愈丙肝,疗效确切。
事实上,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丙通沙)这个丙肝药物进入基药目录,可谓具有超凡意义。因为其是名副其实的新药,2016年,丙通沙获得了FDA和欧盟委员会的上市许可,成为了首个用于HCV感染的泛基因型单一片剂方案。
今年5月30日,CFDA才批准丙通沙400 mg/维帕他韦100 mg单一片剂用于治疗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成人感染患者。已经批准便进目录,的确意义非凡。反过来说,歌礼制药-B(01672)估计心凉了半截,尽管其同类产品戈诺卫已开始产生贡献,但怎么能抵挡得了目录带来的“毁灭性”?
当然,你可能会说,吉三代目前定价2.3万一瓶,每疗程价格近7万元,虽然远低于美国每疗程8.4万美元,但就经济角度,并非中国患者最佳选择,同时纳入基药目录也并不等同于纳入医保目录按比例报销,可不要忘记了:进入医保才能收获更大的市场,真正变成“官方产品”,足能通过“量”带动价格。
中、西药齐头并进
中医药这几年一直很火,火到今年目录直接引起了国家行政的“倾斜”。
事实上,笔者发现,2015年发布的“基药目录管理”中明确规定,遴选国家基物时,要坚持中西药并重。只不过当年“520”早在2年前就已经出台,所以中药也迟迟未能得到正确的“待遇”。
而这次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调整原则也明确要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按卫健卫的说法,“对于中成药国家基药的遴选,充分尊重中医药特点,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单独组织中医药专家,按照基药目录管理办法和基药工作委员会确定的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所明确的调整原则和程序,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
调整后,基药目录的总品种数量为685种,其中,中西药的构成比例与2012年版基药目录保持一致。
卫健委将在国家药物政策和基药物制度相关工作中,继续坚持中西药并重的原则,按照基药目录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家基药遴选调整机制,充分考虑中药特点,动态调整完善基药目录品种结构和数量,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考虑到这几年的中药政策,中药、中药股显然能借机会重新回到大众、投资者的视线。
拿被ice小姐姐“搞伤”的港股中药龙头中国中药(00570)为例,虽然股价最近一直在跌,但是与恒生指数一对比,表现还是很强悍的,今年跑赢恒指37%。
回到该公司基本面,其主营业务是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饮片,2018上半年收入是54.6 亿元人民币,利润为7.6亿。其中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饮片分别占到收入64%、24%、12%。中药配方颗粒是收入的大头,也是利润的主要贡献者,在2018上半年利润占比高达82%。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准入门槛目前尚未放开,被中国中药旗下天江药业和广东一方制药、华润三九旗下的深圳三九、红日药业旗下康仁堂药业、香港培力旗下培力(南宁)药业和四川新绿色药业共六家所垄断,中国中药的市场份额接近50%。放开是大势所趋,市场普遍担忧配方颗粒市场放开之后竞争会加剧,但高标准准入政策放开之后,作为标准制定者的龙头企业将会有机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同时神威药业(02877)作为河北区域性中药龙头,也将受益与此。
一致性评价才是目录玩家
细说起来,笔者早在9月份的“吹风会”的品种调出机制中就看到,将有22种会被踢出。
认真研究调出依据,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药品标准被取代的;二是国家药监部门撤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三是发生不良反应,经评估不宜再作为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四是根据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被风险效益比或者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所替代的;五是国家基药工作委员会认为应当调出的其他情形。
总结起来就是,临床已有可替代的药品,或者不良反应多、疗效不确切、临床已被逐步淘汰的,并且没能过一致性评价的统统失去资格。
反观新进入发品种,按照新基药制度,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将优先纳入基药目录,鼓励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使用。
同样,对标港股的药企,中国生物制药(01177)、石药集团(01093)、复星医药(02196)等全是机会。从备案和通过率上,这几家企业可谓“活多、成功率高”,均处于领跑地位。
与此同时,考虑到此前的“带量采购”等降价政策,可就算降价也没有多少,而且对比原研药,那降低的30%简直是一丢丢,何况是可以通过“量”去弥补。
并且,这次国家联合带量采购的试点,其实就是变相的GPO或GOPS,通过市场竞争将医院的需求通过GPO这样的采购中介进行集中采购。联合带量采购最被人关心的就是“降价”一项,但要明白,如果通过本次带量采购绝对能将那些外企产品挤掉,因为他们价格高、占医保份额大,而一旦进入国家目录,甚至地方目录,做成“双目录品种”显然能助其走量,实现销量的变现,增厚业绩。
综上新版基药目录,今天起,政策已再明朗不过,你无论如何都要关注关注医药板块了。
延伸阅读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