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佐欧书评 | 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2016-12-30 河北大学青年


1


第一次听朋友说到这个故事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时,我还不知道这篇小说叫《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也不知道里面这个女主人公叫蒋百嫂——但一听完,我就记住了这个奇异又震撼人心的故事,并且一直想着要找到这篇小说亲自阅读。


“见我进来,她扬起一条胳膊召唤我,说,姐们,过来陪我喝两盅!她看上去三十来岁,穿一件黑色短袖衫,长脸,小眼睛,眼角上挑......以为碰到了酒疯子,没有理睬她,拣了一张干净的方桌坐下,这女人就被激怒了,她先是将酒盅摔在地上,然后又将一盘土豆丝拂下桌子......酒盅和盘子立刻魂飞魄散......”


这是叙述者“我”第一次和蒋百嫂碰面的情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啊?!因此,蒋百嫂开始在叙述者眼中的印象并不算好。而在乌塘这个地方,人们对这个奇怪的女人态度同样很复杂,既有同情、怜悯,又有鄙夷和敌意,几乎没有人理解她。



叙述者从其他人那里了解到,蒋百嫂是一个矿工蒋百的妻子,在一次煤矿事故中,有九人丧生,而蒋百不知所踪,公安局的人始终没能找到。大家对蒋百的失踪有着千奇百怪的猜测,有人说他抛弃了蒋百嫂寻找其他旧情人去了,有人说蒋百被人害了,尸体被藏起;还有人说蒋百厌倦了井下生活,去做和尚去了.....


但不管如何,丈夫的失踪使得这个女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蒋百嫂原先是个羞涩的人,蒋百失踪后,她变了一个人似的,三天两头就去酒馆买醉,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也变得浪荡了,隔三差五就领男人回家去住。乌塘的许多女人因而敌视蒋百嫂,怕自家男人被她勾引了去。”



人们对蒋百嫂议论纷纷,在乌塘“你走到任何角落,都能听到她的消息”,这也吸引起叙述者对她的关注。


有意思的是,在小说中,还有人经常拿她家的狗和她进行对比:

“一对老人路过这里,看见这狗,一齐叹了口气。老头说,它这又是去汽矿站迎蒋百去了,主人不回来,它就不进家门!老太太则感慨地说,一年多了,它就这么找啊找的哪像蒋百嫂,这一年多,跟了这个又跟那个......蒋百要是回来,还不得休了她!看来还是狗忠诚啊!”



不过,叙述者还留意到蒋百嫂的一些侧面。


例如,在画店老板陈纯那里,她听说到,在乌塘,最爱听他唱悲歌的是蒋百嫂,“她从不进店里听,而是像狗一样蹲伏在画店外,贴着门缝听。她来听歌,都是在晚上酒醉之后。有两回他夜晚唱完了推门......结果发现蒋百嫂依偎在水泥台阶前流泪。”


每当夜晚来临,蒋百嫂有时就会自言自语:“天又黑了,这世上的夜晚啊!”“周二对我说,蒋百失踪后,蒋百嫂似乎特别怕黑暗。”


而最令人奇怪的地方,是当夜里停电的时候,蒋百嫂就会突然变得烦躁不安,又哭又闹,任谁也劝不住:“她就跟疯了似的四处奔走呼号,绝不肯在家里呆一刻”,她愤怒不已,声言要用炸药包把供电局给炸蹦!


然而,一旦来了电,灯光重新亮起,蒋百嫂就会打个激灵,奇迹般地立刻安静下来。



这让叙述者心生惊疑,“我觉得这其中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两个在饭店闲聊的旷工嘴里听到了对那次矿难的猜测:“上头不是有文件吗,超过十人以上的死亡事故才上报,死九个人,等于是白死!”“小鹰岭煤矿那次事故,要是蒋百也在井下,刚好是十个人,一上报他就得倒霉,还不得来个行政记大过处分?”


一天晚上,叙述者踏进了蒋百嫂的家里。令她意外的是,蒋百嫂的家布置得非常整洁,以素雅的蓝印花遮盖各种家具,屋里还弥漫着一股扑鼻的檀香气息。只是,她留意到,在屋内还有一扇门是上了锁的,在那扇门后面,隐隐地传出“嗡嗡”的轰鸣声,这令叙述者疑虑重重。


她跟蒋百嫂一起喝酒,很快蒋百嫂就醉倒了。趁着蒋百嫂睡着,叙述者找到钥匙,把那扇门打开,她发现里面只有一台在工作着的白色冰柜,上面供奉着檀香和水果。



她好奇地将上面的东西挪开,打开冰柜,惊诧不已地看到一个“地狱般”的情景:


“一个面容被严重损毁的男人蜷腿坐在里面,他双臂交织,微垂着头,膝盖上放着一顶黄色矿帽......他的那身蓝布衣裳,已挂了一层浓霜,而他的头发上,也落满霜雪,好像一个端坐在冰山脚下的人。”


叙述者深受震动。叙述者终于明白,为何她逢酒必醉,为何她要找那么多的男人来糟践她,为何蒋百嫂那么惧怕夜晚,每当停电的时刻就突然失态、变得歇斯底里。


“有这样一座冰山的存在,她永远不会感受到温暖,她的生活注定是永无终结的漫漫长夜了。”



这个故事也深深震撼了我,这是一个既恐怖又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既非常离奇,同时又合情合理,既富有感染力,又极有说服力。除了故事本身,我更加关注的是蒋百嫂这个人物。蒋百嫂的内心深处所承受的,会是多么复杂而沉重的情感?


丈夫的死毁了她本来幸福、甜美的生活,给她带来巨大的悲痛。而社会的不公又雪上加霜,当地的领导为了逃避责任、有意隐瞒事故死亡的人数,使得蒋百“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蒋百嫂一定受到了百般的恐吓和威胁,或者她“一定是私下获得了巨额赔偿,才会同意她丈夫以这种方式作为他生命的最终归宿”——



既没有葬礼也没有墓地,而且还将一直这样隐瞒下去。她内心的愧疚、痛苦过于沉重,只能经常喝酒来麻痹自己;她特别害怕黑夜的降临,只能不断地找男人陪她厮混,背负着荡妇的骂名;她害怕停电,担心丈夫的躯体腐烂,哪怕停一刻也无法忍受……在她表面的放荡之下,隐藏的又是多么深沉的爱!是绝望般的悲痛和无助!


——这是一个复杂而丰满的人物,甚至比起古代那些忠贞不渝的烈女们更加真实、也更震撼人心。


2


在小说中,叙述者在讲述蒋百嫂和其他人的故事,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小说一开头,她就交代了自己的丈夫因遭遇车祸而身亡,为了缓解悲伤,她决定去三山湖旅行。但因为路遇暴雨山体滑坡,火车被迫停靠在乌塘,她才暂时在乌塘逗留。


她此行不是单纯的散心,还要搜集民歌和鬼故事。


叙述者更殷切的目的,是“希望在鬼故事中找到已逝灵魂的居所”,她希望遇到一个会施招魂术的巫师,渴望着“与魔术师的灵魂相遇一刻——哪怕只是闪电的刹那间”。




叙述者总是不断回想起自己的丈夫。


例如看到周二和妻子两人拌嘴时,“他们满怀爱意的斗嘴使我想起魔术师,以往我们也常这样甜蜜地斗嘴,可那样的话语如今就像镌刻在碑上的墓志铭一样,成为了永恒。”


再如云层移动使天空忽明忽暗,也让她想到了丈夫,“我不知道我的魔术师是否在云层的后面,他仍如过去一样在温柔地注视着我么?太阳与月亮之所以永远光华满面,是不是容纳了太多太多往生者的目光?”


最痛彻心扉的一段,是她听完画店老板陈纯的悲歌之后,情不自禁:


“我在异乡的街头流泪了。只要想起魔术师,心就开始作痛了。一个伤痛着的人置身一个陌生的环境是幸福的,因为你不必在熟悉的人和风景面前故做坚强,你完全可以放纵地流泪。”


“我哭泣着,漫无目的地走着。一些行人发现我满面泪痕的样子,现出怪异的神色。有两个人还关切地询问我,一个问我是不是丢了东西。一个问我是不是得了绝症。我回答他们的不是话语,而是绵绵不绝的泪水。”



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叙述者的这些内心情感的表露,让我反复感受到那种巨大的丧失之痛。在叙述者心中,丈夫是“一件对我而言是人世间最珍贵的礼物”,然而现在她彻底地失去了,而且永远不可能再次拥有。那个肇事的菜农在陈述事故经过的时候,痴枉地假设“街上要是不安红绿灯就好了......小酒馆要是不送那壶免费的茶就好了......”,然而所有的偶然都构成了那一刻的必然,而死亡的绝对已无法更改。


我看到的是,生活其实是很脆弱的,那些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也往往是不堪一击的。



我认为,人活在这世上,最美好、最强烈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与相爱之人的分享。不只是表面的一起度过,而是在精神深处的共享——共享每一寸短暂而不可重复的时光,共享生命本身,在这个浩瀚宇宙我们短暂而渺小的存在本身。而一旦失去另一方,这一切就会立即坍塌,化为乌有。一切建立在此之上的美好和意义都不复存在。更可怕的是,除了丧失者,任何他人的安慰都是无用的,任何他人也无法代替这种缺失。这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也不可挽回。



在小说中,就叙述者本人而言,她所要面对的,正是这种突然的丧失和这种丧失带来的悲痛。


一方面,她无法真正接受这种丧失,她幻想能与魔术师的灵魂相遇,幻想他化成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在某个不为人知的高处,依然像生前那样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直到小说的结尾,她仍然相信“一个人要是丢了,只要到清流来,唤几声他的名字,他的魂灵就会回来”。


另一方面,到了乌塘之后,她听闻或见证了许多人也和自己一样在经受着不幸:小摊贩的妻子在兽医开的诊所打点滴时搭上了性命,唱悲曲的画店老板陈纯被一个画框砸死,独臂人的妻子被狗咬后患了狂犬病去世了......


尤其是她感到和蒋百嫂同病相怜,而且听到蒋百嫂酒后大哭着说“你家这个变戏法的死得多么隆重啊,你还有什么好伤心的呢......你知不知道,有的人死了,没有葬礼,也没有墓地,比狗还不如!”


她看到了世上有人的命运比自己更加悲惨。她因此感到自己的悲痛在芸芸众生之中并不特别,感到“心里不再有那种被遗弃的委屈和哀痛”。


在七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叙述者和一个叫云领的小孩一起去为亡者放河灯。小说的最后,是一个近乎于幻觉的结尾:她倚在床头,听见丈夫的剃须刀盒子里发出扑簌簌的声音,“像风一样,好像谁在里面窃窃私语着,这让我吃惊不已......没隔多久,扑簌簌的声音再次传来,我便将那个盒子打开,竟然是一只蝴蝶,它像精灵一样从里面飞旋而出......”



然而,我认为,由他人同样的不幸遭遇而使自己的痛苦获得缓解和安慰,这是不充分的、说服力不够的。相反,更有说服力的,是停留在这种悲痛本身、去面对和承担它,而不去寻找某种看似有效的安慰——事实上,这是无法安慰的:除了那个缺失的人,那个带来痛苦的根源。因为悲痛本身是最有力的,勉强为之的美好和完善并不能真正地打动人。


而承担这种丧失之痛,需要的是一种莫大的勇气。这个小说里,比叙事者更真实、更触动人的,是蒋百嫂。


她没有寻求任何安慰,也没有沉浸于任何幻想,而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绝望——并且独自去承受,隐瞒着所有的人。


在平常的时候,她用醉酒以及跟男人厮混,掩人耳目的同时,也是缓解内心的恐惧和痛苦。


在停电的时刻,她恢复最真实的状态——惊恐、焦灼、歇斯底里,她“跺着脚哭叫着,我要电!我要电!这世道还有没有公平啊,让我一个女人呆在黑暗中!我要电,我要电啊!这世上的夜晚怎么这么黑啊!!”





书名: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作者:迟子建

简介:

爱人留下的胡须,

在月光洗礼下,

最终化作扇动着

湖蓝色翅膀的蝴蝶




作者简介

罗佐欧

男,广西人。毕业于河北大学。

文学硕士。

自由读书社创始人。

文化发展出版社编辑。


排版编辑:河北大学新媒体运营中心 白君艳

责任编辑:河北大学新媒体运营中心 张宇轩


往期精彩:

【黑科技+1】河大新区720°全景VR,留言占领“圈地”炸裂你的眼睛!

【学姐知道】如何保证自己科科全过,一大波期末考试来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