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思|春节的年味真的变淡了吗?

不变味的 河北大学青年 2019-05-29

现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时光的难留,每过一次年,就好像敲响了一次警钟。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                 

 ——莫言《过去的年》

上面说莫言在其散文集中写下的一段关于过年的感触,现在读起来,倒也十分贴切。近几年来,“年味变淡”已经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是今年,各地为治理日益严峻的空气污染,相继颁发“禁炮令”,禁止城区内燃放烟花爆竹。网友直言:今年没有了这一年俗,春节的节日属性发淡,更像是一个普通假期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年味?如今的春节真的没有年味了吗?


nian

wei

何为年味

关于“年味”,作家冯骥才有这样一段论述:“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这就叫年味!”


这种充满抒情的描述说出了大多数人的感受,然而,小编认为,这种抒情却把“年味”模糊化了,以至于现在我们按图索骥寻找时,很难找到所谓“年味”。也就是所谓”年味“淡化了,为什么会这样?

1丶农业根基的动摇

文化的形成与一定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并随着这些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实际上,关于“年”的所有传说与习俗均起源于中国曾经的农业社会时期。在那个时期,人们一切生产生活都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在那样的社会里,农历更有意义,而农村的习俗也更有意义,于是作为农历上一年的终结,过年这样一个活动就深深植根在这个国家,进而形成了一种文化,这就是年的根基。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个根基却被冲击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基于农耕社会的农历和春节并不是按照城市生活节奏来设计的,现代社会人们不会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工作,出门也不会看黄道吉日。于是更多的新的节日崛起,其中一些是从西方的节日改造而来,而另一些则是人们随着潮流生造出来的节日,比如“双11”。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兴的节日都是随着新一代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而形成,并最终服务于这一代城市居民。城市生活进入了这个国家的中心和主流,农业生产依旧重要,但是这个国家的文化内核已经有所改变。

2丶年纪的增长,“人俗”的变迁

民俗的背后是“人俗”,我们过节时怎么做、做什么,决定了节日的味道怎么变、变成什么。在这个角度,年龄的增长也会冲淡年味。小时候过年,我们贴对联、穿新衣、磕头收红包、买零食、打玩具枪、放鞭炮,无忧无虑,充满了兴奋与好奇,自然是年味很浓;长大后过年,我们抢车票、聚餐、吐槽春晚、走亲访友,缺了欣喜与期待,看着自己又长了一岁,莫名多了很多焦虑,已经没心思去体会年味。与孩童时不同,成年人过春节,或多或少就要参与到节日的仪式中去,除了陪伴家人,还要迎来送往,要走仪式、走过场,要承受各种“红色炸弹”……不知不觉中,在成人的世界里,春节已经变得功利、庸俗,开始变得陌生,变成我们所不喜欢的春节。当春节唯一的真实价值仅剩下“和家人吃上一顿饭,再和久违的朋友聚聚餐、喝喝酒”时,春节的节日属性愈发淡了,更像一个普通的假期。




当人们不再喜欢一件事物,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缘由适时出现,让我们离这件事越来越远。最让人感伤的,或许是我们看见春节被簇拥而来,却再难与它撞个满怀,我们记忆中的“年味”,仿佛是越来越远了。但其实,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农业社会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我们终究不能回去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年味”的消失,它只是换个方式继续存在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的祖先们抛弃了更为古旧的生活方式投入新生,创造了“过年”这一习俗,然而当我们这一辈有机会从旧时的农业过年跨入到更新的生活方式时,难道我们反而要去抱着旧时的回忆而裹足不前么?


恰恰相反,过年在这个时代本来就应该赋予了更新的涵义,它意味着经历一年的工作或学习后拿着年终奖或奖学金的人们可以放眼四海去游玩天下,它意味着经过了一年的分离后找回老家新居的游子们可以放下手机去亲近父母,它甚至意味着我们可以对上述的一切放肆吐槽甚至恶搞来期待更好的生活,在这时那些日常可吃的饺子或者平时可买的货物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而人们则可以从高速的城市生活中跳脱出来释放自己被压抑的性情和喜好……这就是新的年味!这样的年味看上去陌生,但你会发现其实它似成相识,它来源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来源于这个国家传统和新生的结合,来源于我们的过去,更将伴随着走向未来。

于是再回忆你刚刚过去的那段时光,你会发现“年味”还在,它只是换了模样。于是你也可以由衷感慨:过年真好。

图文编辑:河北大学新媒体运营中心 赵凡嘉

责任编辑: 河北大学新媒体运营中心 刘展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往期精彩:

[微信红包] 恭喜发财,大吉大利

震撼发布|民谣校歌里除了诗和远方,还有毓秀映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