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故事 | 王彦智:别人追着项目跑时,我还在挑案子
编辑手记:
今天给大家讲一位设计师的故事。
他是GD-Lighting大观国际设计的创始人、主持设计师王彦智。他专注在商业设计领域,作品在国内外获奖无数;出了名的低调又耿直,曾直言不会接政府项目,不去跟工程公司打交道;因为自己的执念,对于“RGB(媒体立面)项目”来者必拒……
由于过于低调,课堂君已经找不到更多的头衔来介绍他,那就向他学习,先拿作品说话吧。
▼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场
▼
深圳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
▼
南京青奧国际会议中心
▼
北京CHAO酒店
▼
深圳海上文化艺术中心
▼
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洲际酒店
◍◍◍
一大早,王彦智从海口飞回深圳,第一时间就往办公室赶。天津一个持续了多年的项目终于接近完工,进入最后调试阶段,需要时刻紧盯着,海口的会议、香港的项目……这段时间他辗转几地,几乎没有停歇。用公司同事的话来说,精力太旺盛了。但他自己知道,是因为意志的驱动力消除了所有疲惫感。
- 那么,意志来源于哪里?- “做正确的事情。”- 什么是正确的事情?- “做有价值的光设计。”正确是什么?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真切的。正如他所不能理解的,行业内几乎是一边倒地推崇规模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的户外亮化工程。自上而下推动的城市亮化看似是给行业带来了一片蓝海,但是如果把这些年的发展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轴上看,就像把手机地图缩小,你看到的更有可能是斑驳的伤痕。
无差别的RGB、大电视,不尊重建筑本身特色的样板式照明手法;注重产品精细化的传统大厂难以为继,逐渐凋敝,反而是一些不太讲究自主研发,什么卖得好就做什么的厂家“得道”……这在王彦智的认知里,都算不得上是正确的。在他看来,建筑照明在退步,不论是设计或是产品。而相对来说,室内照明设计还是在往正向方向走的。▲ 深圳金地中心-大观作品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城市,包括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现在还有些步行道没有照明。但是到处的建筑都亮着,结果人行走地方是暗的,你觉得是对的吗?”
这要赶在几年前,他肯定早就在朋友圈里讨伐了。但是这两年似乎看清了什么,突然就不爱毒舌评论了。他发现,无论是温和地表达,还是激烈的抗议,都没有办法改变什么,还不如认真做好自己。他转身投入到自己挚爱的事业中,行事低调,以致于我们往往只能在国际知名奖项中看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身影。可以说是真正的拿作品说话了。“挑三拣四”的设计师RGB 媒体立面?不做。前期接触中一旦发现客户有做RGB意向的,我们就很主动退出来。把城市弄得五颜六色,是我所不乐见的。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属性,游乐场当然可以做得丰富、热闹一些,可是你不能把游乐场的照明放在我身边,因为不但审美会疲劳,也让人无法休息。
我常跟客户讲,我帮你做的照明也许不是那么精彩,但是你怎么看都耐看。
一个市政项目,几百万上千万设计费,半年就搞定;我们一个一百多万的项目,要干4、5年,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商业设计市场必须要静下心来做服务,也要经得起熬。
那体量大、来钱快的项目我们就不想做吗?对,真不想,不想违背自己的认知去做设计。
我们开始慢慢做一些偏向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公共建筑项目,这些项目更注重对老百姓的影响,原则性很强,有相关规范的制约,不能随便出“怪招”。回归到“以人为本”去做事情我觉得是比较有意义的,也跟我自己坚信的“光是拿来‘用’的,不是‘看’的”相一致。
酒店灯光设计在照明设计的类别里面应该算是最复杂的,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要不然就是一个雷,因为你很容易把它做砸了。你有可能把它做砸的话,宁愿就不要去做。
还有一个选择的依据,业主需求度够不够高?造价投入够不够多?当星级酒店的灯光设计费越来越低的时候,表示这个客户对灯光的价值是不太认同的,只需要照亮就好了。这种对光品质需求没目标的项目我是不会接的。
会为客户改变自己的原则吗?不会啊。因为是原则问题啊,无需多谈。
正如罗马也不是一天建起来的,自由当然也不是大风吹来的。王彦智也经历过“为小案子折腰,赔钱也要做好”的阶段。
2004年进入内地市场的时候,像某B牌、L牌、T牌等拥有优越资历的国际设计机构已经在国内市场抢得了先机,包揽各种大型优质项目。
那时刚起步的大观人数很少,机会不多,能接到的项目有限,但不管大项目小项目,王彦智都会带着团队一个个攻克。少一些商务上的逢迎套路,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打磨作品。开始时有的客户不了解王彦智的行事和设计风格,为此都吵翻了,看到完成效果后连连说好,最后俩人又成了好朋友。
有的人一年做几十个案子,回过头去看,却发现没有一个可以拿出来“发表”。对王彦智来说,作品就是自己的金字招牌,清晰表达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也招徕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大观有接近一半的客户是固定的,其余则更多是通过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幕墙顾问等老客户的推介,口口相传而来。
王彦智不认为这是不可达到的,所谓的“零成本沟通”是代表你的创意方法与工作模式已经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无需再沟通并有效地推进工作。所以团队应该从多个方面去提升自己,无限接近于这个目标。
王彦智却非常能够体谅甲方,尤其是合作多次、一起熬过夜的客户,他看到了别人难以得见的甲方爸爸的“B面”。所以他总结出很多堪称教科书式的“客户服务”经验,帮助客户做出对项目最好的决定。
有一次,合作中的客户对RGB式的建筑照明手法非常沉迷。王彦智问他:“XX总我问您一件事,这个楼如果不做照明,能卖得出去吗?”“当然能卖了!”“那你做照明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要让你的办公楼变成娱乐场所吗?”客户一下子被点通了。建筑照明对业主来说,更多是为了展示企业形象,真正珍视自己形象的业主必定能够理解,并且做出合理的选择。
还有一次,一个办公大厦立面照明设计,董事长希望做多彩的变幻效果。王彦智悄悄找来规划局的朋友帮忙,找出这座城市的照明规划文本,发现这幢大厦在规划里是“肌理建筑”。也就是说:该建筑最好不要做立面照明,即使真要做,也尽可能只做投光,灯光色彩跟内部的光一致,且严禁做动态变化……客户了解之后彻底折服,放弃了原来的想法,项目最终以大观的白光方案完美落地。
另一个案子,客户提到自己计划投入2000万在建筑立面照明上,王彦智听说后,有理有据给对方分析照明的本质以及做建筑立面照明的意义所在,最终直接促使客户改变了主意,将建筑外立面照明预算改为600万,剩下的1400万全部用到室内和景观照明中。专业的照明设计师不能盲目自大,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我常常跟年轻设计师说,你们去开会的时候,其他专业在讨论方案的时候你们要认真听,最好把他们专业搞熟。虽然不会做,可是起码要懂。懂的越多,以后就越知道该如何跟他们沟通。”灯光设计是一个很杂的专业,必须懂建筑、懂结构、懂幕墙,还得懂电,不要以为会画个效果图就是灯光设计师了。▲ 天津西站-大观作品
有时候听到一些同行抱怨,说建筑师是一种障碍。王彦智觉得,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多半是因为他不懂建筑。灯光设计师只有自己了解建筑,站在建筑的立场去考虑灯光问题,而不是站在照明的立场去考虑建筑,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得到建筑师的认同和支持。
一个好的灯光创意,甚至有可能会改变建筑原先的设想。他有点激动地谈起了去年的一个中标项目——320多米高的上市公司总部办公大楼,因为大观做的灯光方案让业主方请来的美国知名建筑设计公司非常赞赏,并为此修改了幕墙结构。“把业主气坏了,跟我们抱怨说你们干嘛做这个方案,害我们预算增加了!”▲ 深圳龙岗创投大厦-大观作品
▲ 北京三里屯1号公寓-大观作品
对于新入职的员工,王彦智会明确告知,以前公司的经验请统统清零,并且开始学习大观的原则和方法。对于公司的设计师,他会在工作中不断提醒,方案不是效果图的问题,而是怎么落地怎么实现的问题。他认为,技术是可以随年龄增长而提升的,但是建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更为重要。
▲ 北京康莱德酒店-大观作品
时间在他这里,可以划分为一个个项目的跨度,也可以是一个个流程进度,还可以是一个个细节处的斟酌。
“10年前,我就很渴望能接到这个顶级品牌酒店项目,今年有机会实现了。”他认为,“这个机会我等了10年,也给了我10年的准备时间。”成长需要时间,建筑/室内设计界的大师们多是经过数十年、无数个项目历练起来的,更何况当下的时代发展之快,还靠着过去打磨的两把大刀去打江湖,已经行不通了。看透这些,也让王彦智更加坚定,着急没有用,追名逐利更是无益,扎实做事才能长青。这或许就是时间的意义。
◍◍◍
- “我觉得可能要到60岁,我才有机会去做其他事情。”- 想做什么?- “学开直升机、学开船。”
王彦智的办公室里摆放着的从各地搜集的酷玩意儿——摩托、山地车,这些物件似乎在无声诉说着主人那一颗一直年轻,一直躁动的心。
▼
-END-
- 互动话题 -
留言说出你对王彦智的印象。
本文为云知光原创文章,独家首发,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需授权的公众号名字及微信号。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云知光微课堂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平台处理。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