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说要有光?
抛出这个问题,大概你脑海中会蹦出来一个答案吧?
让我猜猜,是一个字的吗?
这个问题在问的,其实是(某个特定形容词的)光的需求从何而来。不同的人会给你不同的答案。
我们以城市照明为例,在第三届云知光论坛上,中国照明学会窦林平秘书长说,没有灯光就存在不了夜游经济。她被宣扬代表着城市的繁荣,居民的幸福感,她带来安全感。光还是一种信息的载体,比如,在2018年的十一期间,中央电视台连续七天以各地的灯光秀为载体,播了《我爱你中国》的主题秀。栋梁国际照明设计的许东亮老师说,我们进入了光信息时代,用光作载体,也是媒体,他还做了一个艺术装置《数字大院》,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国际媒体建筑双年展(MAB18)上展出,东亮老师规划下的常德小城、金砖时期的厦门和上合会议时的青岛的夜晚都被照明映衬出不同的城市魅力。
▲图:厦门筼筜湖,图片来源于栋梁国际
▲ “有朋自远方来” 2018年青岛上和峰会时的演出场景。以天为幕,以海为台,以城为景。图片来源于栋梁国际
中规院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梁峥说,2004年深圳特区完成了52条道路照明的改造,消灭了“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然而在做深圳湾休闲带的规划时,却坚持抛弃热闹,首先关注鸟,因为深圳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在城市繁华区存在的一个候鸟保护区,然后再是关注人和这座城市。十聿照明设计的创始人灯光诗人赖雨农说,照明设计4.0时代,灯光必须回到人文的尺度,必须回到生活的本身,艺术化、人文化和大数据,比如将数据导入路灯系统,当进入深夜的时候,没有人走或是车流量变少的时候,灯光会慢慢变得暗一点。
之前很流行一句话,喜欢就是放肆,爱就是克制,夜晚的照明是在暗这个背景上作画,每画一笔,不仅仅是夜晚城市样貌的缔造,更是能源的持续消耗,对生物节律的潜在影响,所以当我们说要有光时,也是在思考哪里应该没有光。
除了城市,大千世界里还有很多的场景,承载着设计者们不同的思考,今年11月7-8日即将在广州举办的第五届云知光论坛,我们将再次带来4个主题的思考。
日期 | 时间 | 分论坛 |
11月7日 | 9:00-12:05 | 商业 · 光 / business and light |
11月7日 | 13:30-18:05 | 文化 · 光 / culture and light |
11月7日 | 19:00-20:30 | 私密晚宴 |
11月8日 | 9:00-12:05 | 智能 · 光 / intelligent life and light |
11月8日 | 13:30-17:05 | 建筑 · 光 / architecture and light |
在做论坛策划时,很巧合地发现每一个主题的背后,都藏着前四届论坛的影子,从首届的「未来的商业之光」,到「拨开迷雾,蓝海还是红海?」,「重新定义照明」,再到去年的「光离人更近了」,不知道这是一场缘分,还是经历过四届论坛的当事人的牵强附会?(咳,送命题)。
商业 · 光
在首届云知光论坛上,时任华润置地北京大区资产经营管理部总经理的何高华先生分享道,中国迈入消费新时代,主力消费群年轻化,代际特征明显。90后更注重体验,社交需求逐渐占主导,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
▲图:第一届云知光论坛上,何高华演讲,2016年11月5日@广州
除了视觉营销,使用需求、颜值、多元的体验也常常是设计师们要考虑的问题,喜茶、奈雪的茶、钟书阁等一众网红店铺,K11,北京的SKP-S刷新了大家对品牌店铺颜值和艺术体验的认知。
▲图:去年底开业的北京SKP-S。
文化 · 光
第二届云知光论坛,LPA的创始人面出薰先生分享了成都太古里的照明设计案例。
▲图:成都太古里,来自第二届云知光论坛面出薰老师的分享,2017年11月19日@上海。
他描述道,“夕阳时分,从周边正在建设的高层建筑俯视太古里,散落其间的历史建筑与融合川式风格的现代建筑群互相辉映,结合温暖的光线形成戏剧化的夜间景象。”
虽然光是否具有文化一直是颇有争议的事,但不能否认在做文化类项目时,需要对其文化作深入的了解,譬如做过灵山梵宫、无锡无印坛城等许多文旅宗教照明的汪建平老师自觉做这类设计时,本身就很像一种修行。
▲图:艾特照明设计作品,灵山梵宫
在《江海阳与汪建平设计谈:当下照明之思考》一文中,汪建平老师谈到,设计时首先思考的是梵宫的功能,首先是一个文化空间,然后是一个旅游空间,因此运用了DMX512的技术,设置了彩色的光给游览的客人一些惊喜,但他最喜欢的仍然还是金色的光,“金色才能代表佛性的庄严吧,越是纯净越是高贵。”
智能 · 光
在第三届云知光论坛上,来自CCD的庄瑞安先生跟我们谈到了酒店的八个趋势。
▲第三届云知光论坛上,庄瑞安演讲,2018年11月10日@深圳
其一是酒店和家居的界限变得模糊,酒店越来越居家化,居家越来越酒店化,比如他们设计的深圳中洲万豪,就是以家为感觉的设计理念设计的,而另一面,万科、金茂都引入了更多的智能化,更多的酒店设施在里面。
其二是更加的数字化,在这届论坛的前几天,马云开了一间无人酒店,直接扫脸入住,由机器人带领入房间;上海世贸深坑酒店内,每个房间都有一个百度音响,你可以说小度给我两瓶水,它就会跟前台联系,请服务员帮你送两瓶水过来。
当然它也并非蜘蛛结网那般简单,他们要改变的野心远远更大,正如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 张建锋所说,物联网的意义不是物联网本身,不是简单的让给你设备联网、获取数据,而是深度对接产业需求,行业know-how,通过基于业务逻辑和数据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原来的行业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智能化升级,让业务实现在物联网上的智能化腾飞。
在这样的宏图之下,对于产业链上的价值单元来说,我们拥有着两个身份,一是作为平台的使用者,体验各个智能方案所带来的工作、生活场景的改变,二是作为软硬件的提供者,在不断的了解这些平台的战略布局以及解决方案的逻辑和细节后,选择合作方、产品开发的方向、技术的选择等等。
跳转到一个说人话的场景,智能在家居、酒店、办公等领域已然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在准备着成为大众的标配。
不知从何时起,“天猫精灵”、“小度小度”、“小爱同学”已经是我们家中的高频词了,通过它们,我们控制着监控,窗帘,灯光等电器,酒店更是不用说了,进入房门就已经体验着酒店对你的欢迎致意,还有各种便捷的模式切换,而办公空间,也因为节电这个最直接的需求,用上了智能系统,随着大家对于健康、效率的关注而不断的升级。
那么光呢?在这样的一个智能系统里,除了被控制,它是否还担当着更多的角色?
建筑 · 光
第四届云知光论坛的讨论环节上,香港汇创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及设计总监吕达文说过一番话:
▲第四届云知光论坛上,吕达文演讲,2019年11月17日@上海
“我做了很多年之后,发现专业越来越专业,一定要做灯光或照明设计的。所以很多时候我希望业主方在建筑概念开始形成的时候,让灯光和照明设计师早点进来,可能从他们的角度就会带来改变,所以这个才是(建筑照明)一体化,而不是我已经做得很深化了,外表都定位了,才找灯光和照明设计进来。刚刚那个大兴机场很好的,通过灯光的研究,把柱子的面转向,才能补充阳光。我觉得这是照明一体化早点进去的时候,才能改变建筑里面还没有思考周全的地方。”
办公室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场所,因为每天至少工作8小时以上,是除睡眠外呆的时间最久的地方;
2019年我们与设计食堂合作的城市更新项目,改造了社区中的公共空间,让居住的人更有幸福感;
疫情出现后,长期居家的我们又发现了家的重要性。
建筑,其中的水、空气、光与人的感知、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建筑的光环境如何构建,来听听不同的人怎么说?
得到的创始人罗振宇说,让我们做时间的朋友,从第一届云知光论坛到第五届,我们见到了好多时间的朋友,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哲学,但都痴迷光影,用时间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好的项目诞生。今年在广州,我们邀请你来,做时光的朋友,一起来讨论,谁在说要有光?
❤点「赞」「在看」,「原文」一起参加云知光论坛↓
点击「阅读原文」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