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系统选有线还是无线好?这个万年之争终于有了满分答案!
编辑手记:
智能系统选有线还是无线好?这个万年之争到底有没有最佳答案?目前智能家居的执行层面已经很成熟了,未来应该在输入端发力,有没有可能做出类似“心情传感器”的产品?智能家居系统是很炫酷没错,但造价太贵了,普通家庭还能拥有姓名吗?
随着大家对智能照明、智能家居的关注度越发提高,对此的疑问也越来越多,所以第五届云知光论坛-智能·光分论坛的“辛辣盲盒”环节,我们对有关问题进行了一场大解疑。
▲参与辛辣盲盒环节的嘉宾,从左往右分别是:主持人 雷特科技营销总经理 张哲纲、中昊光电总经理 王孟源、涂鸦智能智慧商用照明事业部总经理 刘继武、欧未照明设计总监 欧荣威、江苏英索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夏、玛格智能家居事业部研发技术总监 李启豪、迈睿智能科技董事长/创始人 邹高迪、云知光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 徐庆辉
Q1 to 王孟源
有人说CSC好,有人说CSP好,还有人说普通COB好,王总能不能用最浅显的话语告诉我们,到底三者的优劣势有什么区别?最好能够落实到应用上,它们的特性分别适合哪些领域?
三者分场合,优势各有特点。我先跟大家科普一下:CSC主要指的是芯片级荧光粉的涂覆工艺,它还不是一个产品。CSP指的是芯片级的一个封装器件,COB则是一个由多芯片集成的光源。
从优势上来讲,COB可以用CSP来做,也可以用 CSC的荧光粉涂覆工艺来做,但是它对 CSC 涂覆工艺的精度,整个控制的固化要求比较高,目前CSC的工艺是比较难实现。当然,当CSC工艺的精度达到要求以后,在双色温 COB 产品的应用上,CSC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现在大部分 COB 用的还是 CSP 加荧光粉组合的方式,但是这已经可以让混光混色双色温 COB 的均匀效果得到比较好的呈现了。
也有专门采用点胶方式做双色 COB 的,它是冷色温一条,暖色温一条,类似于斑马条纹的分布,这种方式发光率会高些,但是它对于光的处理比较难,因为这种混光 COB 在过渡到3000K-5000K中间色温的时候,它的均匀性是有局限的,会有明显的彩色光斑,故这类型产品属于二代产品已经需要被淘汰。
所以说在应用层面上看,这三者各有优点,CSP的光效会比较低,但是它的均匀性比较高;COB的光效比较高,但是均匀性比较差,还是要分场合去应用。
Q2 TO 邹高迪
目前智能家居的执行层面已经很成熟了,未来应该在输入端发力。例如有没有可能做出“心情传感器”?邹总认为现在的技术条件有没有可能达到?如果目前不行,未来大概何时能实现?
从传感的角度来讲,能够达到对人心情的传感,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顶端的追求。
而从目前的硬件前端、信号的前端思想来看,这是可以实现的,甚至从信号这个角度来说,它已经实现了。
但它要落到实处难在哪里呢?难在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因为人是一个自主的动物,而且个体之间的差别非常大,要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包括男性、女性、老人、中年人、小孩各种人种和年龄段的特质,其背后的数据库包括数据模型的就不是某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单独能够完成的。
所以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硬件、信号是没有问题的,难就难在后面数据的处理和算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坚信这个产品在未来最快3年,最晚5年之内就会出现。
Q3 TO 李启豪
现在中国的新兴一代非常渴望智能,但是整体智能家居系统价格还偏贵,普通的家庭还不能普及。您认为如何能让智能在普通家庭里普及,大概需要多久时间?
以我的认知,我认为是现在,因为你如果回头看过去5年,都还是大中控时代,就是通过进口品牌,中控级、总线系统或者是中枢核心去做所有的逻辑控管和运算。但现在已经变成分布式的了,已经把所有的设备节点都离散化,本地储存,本地运算、本地交互。
所以我认为一旦变成这个模式以后,设备的成本一定是会咚咚咚地往下降,再通过基本上没有额外成本的云计算,导入各种社区服务、天气,甚至还可以测写使用者的信息,引入对应的数据,还可以推送对应的信息,在这种信息能出现附加价值的情况之下,硬件设备的费用一定是会还要下降的。
而且从现在目前大家对智能家居的关注度上来看,我真的感觉到现在确实是最好的时机。
Q4 TO 张哲纲
对比雷特和其他品牌的调光驱动,我发现雷特的驱动产品有个小细节,就是在调光的深度非常深,同时调光的过程有一个滞后性,请问这是特别的设计吗?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迟滞是否会调整“过头”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他发现在启动的时候会有延滞的现象。事实上调色、调光是一个过渡,所以雷特的产品在启动的时候,如果没有介入系统,它都是缓慢启动的。
徐工前几天发了一个视频,点击量非常大,视频里面显示的也是,如果是传统的开关,它也是会慢慢启动,或许大家就觉得这是不是滞后了?但是如果介入了系统,在系统发出指令信号之后,专业和精准度比较高的品牌跟电源,它是能够及时反映的,这是可以做到的。
只不过是说从信号端传达信号到面板后,你用不同的信号灯,对于电源来说,都是一样的,它都会需要一点点时间处理和反应,所以会让人感觉有一些迟滞,但这不是产品的问题,也不是故意的设计。
Q5 TO 陈夏
华为、涂鸦、小米等大平台的陆续布局智能家居系统,一些小微照明控制系统,公司是否会在竞争中出局?您认为中小智能控制系统公司应该怎么做才能在竞争中继续生存下来?
我们就属于小微照明控制系统公司,就是因为在涂鸦、小米等“大哥”的布局下,我们只能找一条夹缝去生存。
所以我就以我们作为例子讲讲小微照明控制系统公司如何来找准定位。
首先第一点是要认清自己:我做不了“云(计算)”,哪怕做了也没法去竞争,我们也没法去布局全生态的路,也不能去布局全领域的,所以我们就选择专注在照明领域。但在照明领域,我又不能跟大哥们一样去扶持所有的厂家,所以我们只能与理念一致的合作伙伴进行精准合作,做一小微部分的高端体系的互联互通,本地控制。
那么中小智能控制系统公司如何在竞争中生存?我认为关键是要保证自己的系统稳定性,稳定一定是前提。只是说在照明系统实现了稳定的控制联通之后,我们一定是追随大哥的脚步,利用大平台的算法,利用大平台跟空调、影音等家电的控制之间做互联互通。
Q6 TO 刘继武
商业照明控制中,有线系统稳定,但布线调试麻烦,无线控制系统灵活,但稳定性和传输距离也受到限制,您认为未来商业照明照明中控制系统将如何发展?传统的KNX、DALI、485等有线协议有可能与无线结合吗?
虽然涂鸦智能现在主要以无线的通讯协议为主,比方说Wi-Fi、蓝牙、Zigbee等等,但是其实在涂鸦IoT开发平台上,我们并没有做特别的限定。因为无线比较方便灵活,这个也是大家认可的,特别是目前它可以非常方便地植入到产品里面去。
而有线已经发展了有20多年,也有非常成熟的案例。所以不管是KNX、DALI、485也好,在一些超大型项目里面,有线系统它会没有无线系统的干扰和距离的限定。所以我认为未来应该是有线加无线或者是多协议以更加灵活组网的一种结合方式会比较好。
因为控制协议它本来就有非常丰富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大家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条件去选择。比方说新装的市场,可以用有线系统来做骨架的架构,在末端的空间就可以选择无线系统来做灵活的组合;如果是改造的项目,可能用有线系统会有更多的局限性,用无线系统则有更多的灵活性。
当然,从顶层的管理系统来讲,不管是下面用什么样的协议,在顶层的管理系统都可以进行统一的纳管。
Q7 TO 欧荣威
现在无限智能各说各的好,各位嘉宾能简短的介绍解决了哪些痛点,现场有很多潜在经销商,怎么去打动大家卖你的产品?
我认为现在市场的需求是非常细分的,我认为一个项目应该从原点来入手,比如说无线的解决方案,它可能涉及到的一个商业体量是多大?是开场的还是不开场?是什么业态?有了这个答案之后,我们才能去考虑这个产品的适用性,因为很多确实有一个适用性的问题限制。
因为一般智能行业或者照明行业是从上到下的研究策略,但现在的趋势是细分行业,小型精品项目,都是从需求端出发的,所以我们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彻,这样才有可能在方案上能应用你的产品,对吧?
Q8 TO 张哲纲
有人说调光不是智能的,您认为调光和智能的关系是什么?
调光的确不是智能,因为它其实不会自己去变化,而调光主要是依靠电源,只是信号端可能会不同,可能是手机、语音控制,或是遥控器面板等等。
调光跟智能的关系是什么?智能照明其实是要做到场景化设计,然后根据场景化再去实现个性化的设计。那么如果这些场景化设计下的照明是不能调光的,它并不能满足个人的需求。
所以说在今天照明做调光它是一个前提,你必须要有调光功能,才能有更多不同的表现方式跟场景,这种方式才会比较能够去符合人的需要,所以我觉得调光是智能的一个前提,一个基础。
Q9 TO 刘继武
无线智能技术,您最担心它的哪一点,为什么??
我最担心的是它的信号传输距离,因为不管是 Zigbee 也好,蓝牙也好,其实都有它的通讯距离限制。
如果在现场布置的时候,特别是网关跟设备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的话,距离过远就会影响到它的通讯效果。所以大家在现场布置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它的规律,遵守它的技术规范,不能自己来瞎来。
Q10 TO 陈夏
无线智能会取代总线智能吗?为什么?
我直接回答不会。各有各的好处。我认为在小空间内或者单层空间内,无线智能有一定的优越性,布线也好,灵活度也好,成本也好,将来绝对是无线取代有线。但是对于楼宇总控,大型系统的控制,对于要求稳定性的,比如交通设施、地铁站、高级会议系统,你敢在人民大会堂用无线系统吗?所以说这是两个细分的领域。
而且不管是 KNX 还是 DALI,都出于电工行业,是从欧洲的电工引入的,所以它一定有稳定性、可靠性、通用性,包括互联互通性。
但是无线智能家居应该属于一个特殊领域的范畴,家装也好,小空间的商业应用,KA连锁也好,这完全是两个品类的产品,很多人在争论这个问题,但我认为根本不用争论,无线有无线的应用领域,总线有总线的应用领域。
Q11 TO 李启豪
未来,在家居领域,智能会把照明一起吃掉吗?为什么?
我个人认为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两个专业接触到客户的时间点不同,在不同类型的项目,有些时候是智能领先一点,有时候照明领先一点,而且很多项目是对照明的专业度设计要求更高,有些是对智能应用领域要求更高,虽然这两个现在在急速融合,但是我认为不存在哪一方把另外一方完全吃掉的可能,这是不可能的。
Q12 TO 王孟源:
智能控制有很多时候离不开双色温技术,目前双色温技术的应用瓶颈主要在哪里?短期内有望完善么?
双色温技术实际上只是一个在智能控制里面能够更显性地让大家看得到这种控制的感觉,并不是说离不开双色温技术。
而目前双色温技术的应用瓶颈主要在哪里?主要是调光、调色的一致性问题,这一致性的问题,可能有光源本身的问题,也有控制的逻辑或者它的反馈问题。
到现在做双色温光源已经做到第四代了,从第一代到现在,我认为无线和有线对整个控制的反馈稳定性、同步性,一致性,都已经做得非常好了,那么接下来主要还是在光的均匀性,以及色差的一致性上,光源还有需要努力的地方。
Q13 TO 徐庆辉
装修公司全包、精装修全包全屋家具制定自己在做照明,吊顶企业整合照明、智能集成商也在整合照明。您觉得在未来的住宅市场,照明会是什么样的格局?
不打比方会死的徐工在这里打一个比方,新东方在教英语,高中在教英语,大学也在教英语,请问他们会取代国务院的专业同声传译吗?不会!
可是你要知道有一个领域的人,只有一个地方的人能去做,但是很多地方会形成一个普及,这就是说最简单的那些照明产品。以前你只要会 ABC 你就很牛了,以前你会写字,就可以在街上给人写信赚钱了,现在你会写字,你能靠它赚钱吗?所以我想打的比方是,照明这件事情它应该是英语,是写字,它是个最基础的东西。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你被装修设计取代,你被智能取代,你被人家吊顶取代,活该。但是高精尖的照明有特色的照明,比如昨天杨晓明老师说我要一个大拇指这么大的灯,还要能怎么样,谁能给我做得出来?这就不是普普通通的事,这就是高精尖的人做的,这就是我的打个比方,所以照明会被取代吗?低端的会被取代,高精尖的专业领域的不会被取代。
所以做照明的朋友们不用害怕自己被取代,你要成为最专业的同声传译,谁能取代你?对吧?你如果只会ABC就是说脑子是英语翻译,活该你被人取代,这就是我打的比方。
Q13 TO All
智能系统崩溃的时候,硬件是不是就失效了,要怎么处理?
我个人理解如果只是智能系统崩溃的话,比如说是我们的蓝牙模块坏了,而你的传输信号芯片没有失效的话,硬件还是有效的。
因为我们感觉到的是系统不能工作了,但实际上硬件不一定失效了,这可能要分不同的情况。而如果是有线系统,也有可能是线路的问题。
当然,整个智能家居应用到现在这个情况,可能我们面临这种问题的时候采用的处理方式也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我们的灯开关坏了,很容易发现,或者说我们的灯泡坏了,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去重新买一个就能换,但现在一旦灯不能亮了,我们很难知道是什么问题,一般都是寻找专业的人,即做智能系统、照明系统的人来给我们解决。
如果真的是原有的大系统崩溃了,那就是系统崩溃了,这是无药可救的。
所以我一直在强调稳定性,因为智能系统不管是任何品牌的,都是一个中央处理机或者是云计算处理核心,你只要有中间任何一部分断掉之后,下面的所有系统的损坏是不可逆的,所以这个你不能怎么处理,只能赶紧叫售后。
辛辣盲盒的问题还在持续收集中,大家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提出自己的“疑难杂症”,没准你的问题,就恰巧得到解答了!快来参与提问吧!
👇👇👇
想回顾更多第五届云知光论坛的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