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十年前,我依然愿做驰骋在网贷里的女汉子
当我们在回想过往的时候,会想起什么。喜悦、失落还是那些回不去的时光?
也许在提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并没有沉下心来对过去做一一厘清;也没有好好想过,网贷的这十年对于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往无前地奔跑,就像我总是怀揣着惴惴不安的心,去追新闻、找素材、写专栏,生怕错过一个热点,也生怕丧失思考的价值。
很多人都说,网贷的这十年,就像一出长篇皮影戏。小成本配置的开场,巨资的中途加入,跌宕起伏的剧情和一众形形*的人物,却演出了一部好莱坞大片的既视感。而我们这些坐在荧幕前,偶尔拍手叫好偶尔唏嘘感叹的观众,又何尝不是其中一幕的演员呢?
网贷十年,对于每个人来讲或许都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和记忆,这段记忆只属于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别的自己。而当我不再是一个冷眼旁观的评论人、不再是一个评头论足的观者时,我想对这个行业说的反而是:感谢你,所带给我的收获。
一、因为你,我收获了一种生活
很多人在读完我的专栏后都会问,你是做金融产品的还是做财经记者出身的?实际上,在四年前,我的角色还是一个职业广告人。广告人的日常生活大概是什么样的,我觉得用四个“做”就可以概括:与客户做沟通、和团队做方案、跟执行做排期、再找客户做提交。虽然美其名曰为“弹性工作制”,但多半时候,我们都要面对一个无法消停的双休日和不能放松的假期。
这个轮回自我走出大学后,循环了三年,直到线下广告的模式已不再受用,直到大部分客户去追求新媒体的广阔天空。于是我在那年也顺理成章地离开了这个颇为鸡肋的行业。
理想总是美好的,但当我们要去找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时,往往发现脑中的期望并不是唾手可得。说实话,在面对新的生活上,我是茫然的,所以当我被朋友带入到这个在当年还打着“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20%”的行业时,我听到了自己内心一阵懵逼的声音。
抱着过渡的想法,我开始了一个网贷品宣的工作,而这也几乎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在接触网贷之前,我对金融的概念仍停留在储蓄、银行理财产品上,对于通过互联网募资,并且还能得到高于银行定存近10倍的收益这点,我十分的匪夷所思。
但说实话,做一个网贷的品宣也确实有些无计可施,为什么这么说呢?品牌宣传的基础首先是一个健全并且行走规律的行业,其次要求产品已趋向成熟并具可规划性。而反观当时的网贷,行业还在成长中且不说,大部分平台更不具备可规划的稳定产品,所以摸索与调整并行,改变与否定同在,也在那时成为了家常便饭。
我的日常工作几乎都在“思考如何做品牌规划-提出方案-觉得经费过高被否定-再思考下个方案”之间徘徊。很多时候,流量和成交量也甚至被列入了一个品宣的KPI考核范围内。就如我常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的活动能邀请到多少意向投资人,能带来多少注册用户?这让我这个过去只懂得品牌展现的人甚感压力,而下一个转折点也从这儿开始。
我们时常说,生活不是为了工作,但工作是为了生活。在为什么工作的问题上,我们更倾向于去找一个让自己感到有意义的可能性。而就在我对这个所谓的品宣岗位感到失望时,我遇到了这样一种可能。
时年正是中国经济在高速飞奔了几年后,逐渐回落的开始。虽然房价依然在疾奔,CPI也在随后奋勇而上,但民众可支配收入的涨幅却在变得疲软。在一次以挖掘潜在客户为目的线下见面会上,我们见到了这些挣扎在生活线上的人。
这里有一部分是刚刚踏入社会不久的人,他们勤奋、有梦想,也有远在老家的家人要养,他们想在城市里落脚、生根,却没有可以施展的地方;还有一些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他们面临着如何给下一代提供房子、车子等更好生活基础的现状,却刚好碰到了节节攀升的房价和不断创新高的生活成本。
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40多岁模样的叔叔,他说:“我原来手里有过几十万积蓄,但听了别人劝去做生意,结果回过头来,那些早一步买房的人靠房租都可以过日子了,而我却已经买不起现在的房子了。”这位叔叔还说,生存要求一步步走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放在银行的这点钱已经完全敌不过CPI的速度了。而他想要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让手里的钱能增长得快一点,给儿子买套房子和车子。
做完这次活动后,我突然感觉到了一些蔓延在工作本身以外的东西。那就是:每个人都在想改变当下生活,每个人也都有权力去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果实。如果我们能把参与金融的门槛再降低点,让他们多一些像网贷这样的渠道。或许我们改变的,就不仅仅是一次理财行为,或是一份收益。
而从这以后,我也毅然决然地开始了延续至今的网贷行业人生涯。这个在当时看似随性的选择,也让我触到了另一扇门,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二、因为你,我收获了一份爱情
为什么我对这个行业有着一种个人意味更浓的感情,除了它带我进入全新的生活以外,它也带给我了另一份更加重要的东西——爱情。
就在进入网贷行业一年后,我遇到了现在已成为我先生的那个人。他是UI,而我是品宣。由于工作中时常需要进行配合,让我们开始对互相产生了解,以及后来的倾慕。
我们一起做方案,讨论落地的主题;一起选参考图,考虑视觉的呈现;最后一起总结,想象下一次要如何再好一点。
那时候的我们,就像这个初生没多久的网贷行业一样,新鲜而强烈,在未知的未来里,构想着以后的日子,一直到两年后我们许下一生承诺的开始。
可以说,我们恋爱的时间刚好横跨在网贷红利期和风险爆发期的时间里,而我们的爱情也如同网贷一样,夹杂着热烈的期望、尴尬的现实、峰回路转以及后来的很多故事。在爱情中,我们都没有放弃彼此,而在事业中,我们也没有抛弃本初。
尽管已是行业风声鹤唳的今天,尽管我们已经不在同一个工作空间。我们不再是当年那两个讨论如何做好一个线上活动的新人,而是开始有了更加成熟的理解。但身为一个行业人,我们依然守在网贷里。
我与他都没有放弃彼此,也没有放弃这个最初我们共同走过的行业。
三、因为你,我收获了更多感悟
其实许多经历都能带来感悟,但为什么这个行业所带给我的感悟特别不同,我想,是因为我在这里看到了形形*的人群、各持百态的想法,以及不尽相同的结局。
那是网贷进入真正风险爆发期的时候。三天一小雷,五天一大雷,对于身在行业内部的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尤其是经济基础并不发达的东北和民间借贷行为过于频繁、资本难以控制的浙江。
现在说出来很多人都不会感到惊奇,当时我所在的平台,和当时很多平台的手段一样,“买”了块国企的牌子,以这块牌子为主要宣传策略点,开始了疯狂的获客之路。而这些平台也往往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于风控的视若无睹。
靠着在CPS、CPA渠道的大量投放,我们的成交量在短时间内冲破了亿元的量级,这样高投放高回报的结果就是资金链迅速断裂,然而至今我们都不能确定融资项目的真实性,以及这些款项的最终去处。
很多人也许只是听说或者看照片,并没有亲眼见到过投资人维权的现场。但这一幕却在我眼前发生了数次。
在得知提现限制后,第一批相对离浙江更近的投资人抵达了现场,经过一阵软磨硬泡,这批为数不多的投资人拿走了大部分投资款。但后来我们才知道,平台在支付完这批款项后,几乎一毛不剩。而之前投资的款项及项目的兑付可能性,也只是白纸一张。
在一次次公告的爽约后,最大的一波投资人潮终于来了。他们几乎来自中国各地。最远的在新疆,最近的是江苏。他们几乎都没有带足够的行李,匆忙而来。他们忙着跟各方各面打探情况,尽量让自己去相信所谓的“兑付方案”,但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却显得如此的无助。
很多人躺在公司沙发上过了N夜,不仅因为心疼那点为数不多的餐宿费,是因为想离进展和真相更进一点;很多人带着一堆的打印出来的文件和过去各项案例的总结,一次又一次试图表明自己的权力和主张;还有一些人坐着或蹲着,一言不发,只是因为不想再听那些所谓的承诺和算计。
当时除了平台的高层以外,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已退出了公司。不过通过在场人员的只字片语,我们依然听到了这样几个可以说是反映了中国大部分踩雷投资人的故事:
一位30岁模样的投资人,一进门就给跪下磕头,他说他投的50万是用来跟相恋十年的女朋友结婚买房子的钱,一旦这些钱拿不回来,他十年的爱情也可能泡汤了;还有三个来自上海的年轻人,集资了100万左右,本来指望拿这笔钱做生意,但由于审批手续上出了点问题耽误了时间,于是这三人决定先拿这笔钱做个短期投资,但没想到反而把做生意的本儿给赔了进去;还有一个已怀孕多月的孕妇,由于瞒着家人投资了所有积蓄十万,所以千里迢迢跑到杭州,坐在现场一直哭……
这样层出不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那年的农历新年。但在历经1个月的拉扯后,这些人的惺惺相惜终究还是被传统节日的分离所冲散。据我后来了解到的情况是,平台的老总已被刑侦,但还未发布全国协查令,到如今也只是扣留拘押而已;另一方面,由于分身乏术,到现场进行维权的人从原来的几百人,减少到百人以下,再到今天的零星一点。很多人从原来的义愤填膺,到如今的自我怜悯,时而还会引发对自己人的怀疑。而距这件事过去近4个月后,我们也再鲜有听到关于回款之类的消息,所谓的调查似乎也已石沉大海。
维权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那句描述蜀道的词,也许放在这里会更合适吧。
后来有一天,我突然静下来想了想,既然都知道网贷现在风险大,那么这些前赴后继拼命把前浪拍在沙滩上的络绎不绝的投资人,又为了什么呢?
为了跑赢CPI?还是为了试试自己的运气?都不是。
早在在网贷出现前,中国一直都有很强烈的民间投资需求。我先生的故乡温州,就盛行邻里间、同学同事间,或是亲戚间的联合集资。这些民间集资的模式,往往有一个深得所有人信任的牵头,通过一些政府可靠消息,来买地、买楼或者做抵押借贷。这些集资模式的参与人上至60岁的妇人,下至18岁的少年,而这些集资带来的利益也往往超过其他所有渠道的收益。那么这些民间借贷如何抵御风险?一是由这位牵头人的资产做担保,二是由政府内部人员做信用担保。而直至今天,这种模式还依稀存在于以县镇为主的乡间。
可见,中国人的投资需求一直在被压抑,被银行的低预期利率压抑、被稀少的投资渠道和高昂的投资门槛压抑。而网贷的出现,与其说是“技术创新”,倒不如说是“迎合了口味”。那些被压抑的需求在这里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于是火山喷发就此开始。
那么这些投资人忽略的最重要一点是什么?就是网络那端的“平台运营者”并不是家门口所熟知的“牵头人”,那些所谓的“担保项目”也并非是村委会里传出的“可靠消息”。这两项创造了民间借贷稳固盛行的原因,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被一一打破,而那些由习惯所驱使的投资行为,也让这些盲目的人栽了坑。
我有时候在想,我们的网贷投资人其实并不傻,只是这个社会没有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比银行更多的投资机会,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经历、成熟的知识去分辨风险,从而高估了自己的判断力。
所以在“疏”和“堵”之间,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开放那扇门。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只有见多识广,才能更好地成长呢?
四、因为你,我开始了新的表达
短短几年的网贷从业生活,似乎让我经历了一场比过山车更刺激的旅行。而在经历过这些事后,我也开始重新出发,尝试一种更全新的表达。
一方面,我找了家浙江地区前TOP10的平台,继续担任我的品牌工作;另一方面,也开始写一些专栏。之家大神太多,专业性的人才也熙熙攘攘。所以截止到现在,我的粉丝依然不多,阅读量也只是了了。不过这种自主的表达方式缺让我觉得更为舒服。
在这段写专栏的时间里,我认识了不少在资产、运营方面颇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也见到了与我一样坚持潜心做内容的作者。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我既听到了像“落点很好、挖得很深”这样的赞许,也收到了类似“可以想得再全面一点”的建议。这些都让我在每一次下笔时更加地具有思考性和价值性。
而我也开始越来越喜欢这样的生活,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是又一次我在网贷中得到的成长和收获。
时间走到今天,而我要讲的故事也快讲完了。其实回过头看看,这一路走来并不是那么踏实和顺遂,伴随着这个行业的起伏,我的工作和生活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但也许我们喜欢一件事情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结局是如何的,而是因为在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更多、拥有了更多。
我相信,每个人在网贷十年中都有一个这样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深藏在我们心中,就像一壶“女儿红”一样,想说的时候就拿出来分享。而纵然这个故事不那么动人,不那么完美。但至少,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不是么?
来源 | 网贷之家论坛 作者:七月的MiuMiu
声明 | 登载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网贷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