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朱一峰:高水平人格病例的心理动力学治疗(DPHP)
小编特别提醒:在 “ PSY心里程 ” 后台回复此次微课的编号 “ 006 ” 即可收到此次微课录音。
本期微课邀请的是朱一峰老师。
朱一峰
心理咨询师,现居江苏无锡,从业7年。专长是整合正念技术的心理干预方法,用于青少年、成年人的焦虑、抑郁和人格偏向(轻度人格障碍),以及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
2008年李鸣精神分析工作坊、2009年李孟潮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课程、2010年徐均精神分析之自体心理学课程、2011年正念取向疗法学习、2011年卡巴金正念减压(MBSR)工作坊
2012年新认知行为疗法系列课程之童慧琪辩证行为疗法工作坊、2013年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正念中心正念减压(MBSR)师资培训暨心身医学专业训练、2014年李孟潮“感应转化”研讨班、2014年Robyn D. Walser接受与承诺疗法工作坊、2015年美国里海大学心理咨询硕士等级课程
上半场:
这个疗法是来自于Kernberg,他是美国的以客体派,客体关系派,他并不是纯粹的客体关系派,他这个疗法是结合客体关系和自我心理学的一个整合的一个疗法。首先可以来看看Kernberg他的一个学习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怎么样形成这么一个疗法的。
而且Kernberg对严重的病人这种治疗是比较感兴趣的,而且克莱因本身他的这套理论所针对的来访者或者是客体关系这套理论所针对的来访者他的病人大都是一些比较严重的来访者,或者说是比神经症重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里面的那一群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这个疗法它的前身,或者说他前面的姐姐,TFP移情焦点疗法(音)就是用来针对严重的一群患者或者叫边缘性患者。后来Kernberg就受美国的一些大学和基金会的邀请,到了美国去学习。
所以Kernberg他在精神方面的目标就是整合客体关系理论和精神分析的本能理论。这里的精神分析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分析概念,就是指原先的弗洛伊德的那个驱力理论以及自我心理学的那个人格结构理论。我们的课程你看到有关于防御机制方面的讨论,有关于它还会纳入驱力(音),驱力包括力比多,然后是攻击性。他认为这两个是一个原始的驱力,一级驱力。他结合客体关系和本能理论,就和他的同事一起搞了一套疗法就是移情焦点疗法,是用在边缘人格治疗的一套心理动力学的一套疗法。
后来他们在培训了一段学习这套疗法之后,就觉得他有一个缺憾。好象这个疗法不能用在一些轻度的,功能水平更高的来访者身上。所以他们就去将原先的一套TFP理论进行一些调整,然后就出现了这么一套疗法,叫高水平的隔障碍的动力学治疗。Kernberg也当过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主席。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DPHP,DPHP我们可以说成它是一个用当代心理动力学里面的客体关系理论为基础,然后再结合自我心理学用来治疗高水平人格病理或者说障碍的这群人的一种心理动力学疗法。那它的姊妹篇就是移情焦点疗法,这两套疗法都以一种手册指南的形式出现。所以它里面不仅讲治疗的原则,很系统化的指导。
怎么去理解边缘性人格和高水平人格障碍呢?人格水平的光谱,人格水平的分类类型,这就是精神病情边缘性、神经性症、人格水平它的这么一个分类。这个分类是按照这个人的人格功能,人格结构,从不整合或者说功能低到成熟。到这里我们对它的划分是以这个人它的一个,根据它所用的防御机制的类型以及他的身份同一性,他的身份整合度来进行划分的。当然这主要是指边缘性和神经性症水平之间的划分,那对于精神病性人格水平划分还是要看一条就是现实检验能力。
对于边缘性人格水平来说,他的防御机制主要是用一些原始的防御机制。我们会有一种分类方法会将防御机制分成两种,其实应该说是三种,一种是成熟,另外一种是神经症,另外一种是原始的。成熟的就是正常人主要的防御机制就是一些成熟的防御机制。升华等等,那对于神经症防御机制,我们主要是以压抑为基础的防御机制。神经症的人格他主要是用压抑为基础的,主要是以压抑方式的一套防御机制。而对于边缘性人格水平如果从防御基础上来讲,他们用的是一些原始的防御机制,主要是以分裂为基础的一套防御机制。比如说理想化、贬低、否认、投射性认同等等。这个是从防御机制的角度去看待人格发展水平。
防御机制角度去看人格的发展水平,也是来自于自我心理学,自我心理学就是以防御机制去划分人格发展水平。如果从身份同一性上面来说,你的自我的整合度,这个是从客体关系的层面去看待。自己的一个自我的表象是不是已经整合了还是处在一个分裂的状态里面?那对于边缘人格水平来说,他的自体还不是整合的一种状态,还是比较分裂。所以会发现这个人总是善变,变来变去,这个人好象没有一个稳定的自我。然后对他人也是最大的印象也是这种善变,一会觉得好,一会又觉得他不好。
等一下我会具体来讲身份同一性,心理这套客体关系理论的他的心理发育模型,人体结构发育模型。怎样从分裂到整合。下面STIPO也是Kernberg他们的同行一起发展出来的一套量表,一套评估人格发展水平的一套量表。
量表是一个访谈式的量表,他会问你很多的问题,有关于你当下的生活,你现在有什么症状,你的工作能力,你的自我印象,你的人际关系,你对他人的印象以及他人对你的印象等等。通过这些访谈来评估这个人他的人格整合水平。我讲这个课,我可能以前假设他家有一些基础的一些精神分析的一些知识。
我们可以来看这张图,这张中间的彩色里面被涵盖在里面我们大家可以先不看,看的话可能会觉得有点复杂。我们可以就先看其他方面的,我只是在这更扩展一下。这张图左边就是我们刚才的光谱,我把它转述过来。这张图我们看看这是我理解的DPHP、TFP和精神分析、肢体心理学的关系。这里说的精神分析是指经典的精神分析。从这张图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DPHP是和经典的精神分析针对的症状是有重合或者是大部分是重合的。DPHP包括神经症人格以及一小部分轻度的边缘性人格。这的DPHP和经典精神分析有什么区别,我们该如何选择该用DPHP还是用经典精神分析呢?
一个我们是从疗程上以及分析的这种强度上来说频率或者说,对于针对神经症水平的治疗用经典精神分析的话一般采取一种高强度的每周三次以上的那种躺椅式的方式。,这种情况下,移情被充分的呈现和讨论。
对于我们DPHP是一个强度相对较低,我们是每周两次的一个动力学的疗法。他疗程一般是一年到两年。对于经典精神分析来说在这个疗程上面他是一个开放的态度,他并不会局限规定说大概是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一个区别。另外一个区别是在于针对的那种人格的整合度或者是移情修通的程度。
对于经典精神分析来说它一般做一个范围更广的一种修通,如果是涉及到各种情节,各种冲突都可以纳入讨论范围,都可以纳入分析的范围。对于我们DPHP来说,它之所以能缩短疗程,缩短咨询的强度,频率,那是因为它是一个有限的一个方式,一个咨询或者是一个治疗。所谓的有限,我们是针对特定的症状,他某个特定的症状背后的一个内心冲突。有些就是针对一个特定症状,它背后的内心冲突或者说人格结构进行修通。所以相对于经典精神分析来说它是一个有针对性的一个有限的修通。
所以对于我们DPHP来说,我们是先在咨询的时候开始前要先设定治疗目标,要针对哪方面的问题我们进行治疗。对于精神分析来说它可能并不会先定这种治疗目标或者说设定治疗目标。对于DPHP来说治疗目标也是可以改的,但是这个改是双方进行讨论,达成一致,如果大家觉得都需要改,就换治疗目标。
比如说有些来访者他来的时候是想讨论他的人际关系问题,亲密问题。但是可能在咨询中间也涉及到一些工作方面的问题,可能涉及到工作方面他背后的一些冲突。如果这个工作方面的问题,背后的冲突跟他的人际关系背后的冲突这个关系不是很大的话,可能就会选择先放一边。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不过瘾,这只是一个有限的。从现实的使用层面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承担的起经典精神分析式的那种方式。这样子的话,就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另外一个方法的机会。去满足对方对于探索自己内在的这种愿望,对方也可以相对承担得起。然后基本上我们现在咨询其实都是动力学,不管你现在用什么,现在大部分都是每周一次或者两次,很少人在用每周三次,当然也有三次、四次。这是DPHP和经典精神分析的这么一个关系,它们有相同的人群,它们有不同的设置,不同的目标。
另外一个是自体心理学,自体心理学和DPHP也有一些交叉,交叉的并不多。这个交叉我的看法和感觉主要是在自恋人格和自恋症状这个层面。DPHP也可以涉及到一部分轻度的自恋特征的患者。他的症状或者是内心冲突是属于自恋的那种冲突,但是他整个人格水平是属于功能是比较高的。因为不管是自恋也有轻重,自体障碍也有轻重。自体心理学和TFP和移情焦点也有比较多的一些交集。但是从我的观点来看,自体心理学更多的是针对功能上面,边缘人格水平里面上面一部分的功能相对较高一部分,或者说轻度的边缘人格,这里叫高边缘性人格组织。
科胡特他也本身假设自体障碍的人,他的自我还是比较整合的。我们对客体关系来说,我们说它的边缘性人格它的自我是不怎么整合的,还未做到一个比较好的整合。所以从临床上可能会有带来新的,大家都会将自己的那套疗法试图扩展到更广的人群。自我心理学也会有这个尝试,Kernberg也做了这个尝试,然后就从原来的TFP就扩展出来这么一个DPHP,同一套理论经过一些相应的修正,涵盖更广的人群。
究竟是针对哪类人群用哪个疗法效果更好呢?这个情况可能会比较复杂,可能也会涉及到咨询师本身的一些偏好。这个需要大家在实际临床中间去实践以后,我觉得每个疗法之间还是可以相互参考的。虽然可能理论基础上大家都差异比较大,但是他对于实际临床中间对于来访者的理解方面我觉得是可以相互参考的。
问答环节:问:Dphp跟动力学咨询的区别是什么呢?
朱一峰老师:我觉得动力学治疗是涵盖很广的一个概念,可以说成DPHP属于动力学治疗里面的一种。它是针对特定的人群的。从疗程上来看,它确实比精神分析相对来说短一点,但是它比短程动力学治疗还是会长一些。而且一般会说短程性动力学治疗它的目的是改善症状,并不是要改变人格结构。而我们的DPHP它目标还是要去改变人格结构的,是在某一方面的人格结构。
问:Dphp跟自体客体的区别是什么呢?朱老师?
朱一峰老师:DPHP跟自体客体的区别,我想这个不太好比较,因为这两个不是一个平等的两个概念,他们平等的两个概念应该是DPHP和自体心理学的一个比较。这个比较我已经刚才已经说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解。如果真的要去说一些区别的话,也可以说一些。比如说DPHP是以客体关系理论为基础,所以它还是认为会存在一个实在的这么一个客体。对于自体客体来说,在心理层面上不存在这么一个客体。将这个客体作为一种自己的功能在对待。所以这也是Kernberg和科胡特在对于自恋这个问题上面他们会也一些分歧的一个地方。
问:老师,DPHP与正念取向疗法有重合之处吗?
朱一峰老师:DPHP和正念取向疗法的重合之处,我觉得里面是有一些重合的。重合主要是在于DPHP里面它的治疗理念就是要让患者对冲突的东西部分有觉察,觉察以后它能接纳这部分的东西。因为原先是它不接纳的,所以它被它压抑掉了。如果被他觉察了,然后有接纳,他就更灵活了。从防御角度上来说,它可以不用那么刻板的防御了。从人格角度上来说,这部分就是整合进去了。
问:老师自恋人格用什么方法治疗比较好些
朱一峰老师:对于自恋人格用什么方法治疗比较好呢?这个不好说,有些人会觉得是用自体会比较好,有些人觉得用客体比较好。我觉得这里面的一个区别还是要去看,这个人他的人格水平是处在哪个水平。如果他是比较处在一个严重的一种自恋的话,那可能是客体关系可能是会适合一些。如果他的自恋程度并不是很严重的话,可能用自体心理学可能会觉得比较匹配,更容易跟患者进行交流。
问:DPHP同样要移情关注潜意识吗?
朱一峰老师:DPHP肯定是关注移情潜意识,因为他针对的人群就是在神经症人格,神经症人格就是潜意识意识化,然后是接纳、整合。所以其实DPHP他还是讲的这个东西,只不过这个东西它扩展到客体关系这个层面来讲。所以我刚才谈到的就是DPHP和正念,他里面都涉及到觉察、接纳。
问:高功能人格障碍跟神经症病人有典型的区别吗?
朱一峰老师:高功能人格障碍和神经症人格障碍没有绝对的区别,我刚才说了高功能人格障碍就包括了神经症人格以及一小部分的轻度的边缘人格。所以高功能人格DPHP这个疗法它主要还是针对神经症人格的。或者说对于神经症人格,如果从精神分析,从动力学治疗这个角度上来说,你现在可以有两个选择,至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用传统的精神分析,一个是用DPHP。
因为我是比较喜欢正念,所以我正念方面再多说一些。所以我觉得一方面这里是有重合的,一方面如果你练习正念是有利于你去促进、接纳和整合。另外一方面来说,如果我们再将这个疗法调整的话,如果觉得有需要可以在这个疗法里面引入正念训练。问:客体关系理论,应用于更重的来访者,是这样理解吗?
朱一峰老师:对于更重的来访者来说,如果你去做咨询,你可能会发现用客体关系理论去理解来访者他的心理世界,可能是会发现更贴切一些。来访者他脑海里就是不断的自我形象以及别人形象的这种变化。
问:能请老师介绍一下DPHp吗?
朱一峰老师:我再简单说一下DPHP就是用客体关系理论修正或者说修改的客体关系理论,去用在神经症人格水平以及一小部分轻度的边缘人格水平上面。
朱一峰老师:蝴蝶说了他没听懂,可能是我们暂时套用一下主体间的理论说一下,可能是双方努力的结果。双方的某些东西共同创造了这个听不懂。对于DPHP它的圆心的设计来说,并不是很提倡引入其他一些行为疗法和其他概念方面,他还是侧重反省式的疗法为主。我们觉得有需要的话,我们也可以去做一些调整。
问:如何做正念训练?这个疗法大概多长时间,频率是多久一次?
朱一峰老师:如何做正念练习呢,可能我们今天就很难去涉及到这一部分。我们下面就开始来讲一讲这套理论,这套客体关系理论的人格发展的模式、模型。当然这一部分也是涉及到对DPHP的一个理解,希望这一部分讲下来不知道能否让大家得DPHP有一个更深的了解。需要一定的了解,起码你对自体不用很了解。理论上来说,我觉得如果从临床上来说,对自体做一个了解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对你临床会有一些指导。疗法可能我刚才没说清楚,他是大概持续一到两年,频率是每周两次。
下半场:朱一峰老师:我在我们的客体关系理论里面会认为一个人的内心是有很多的客体关系配对组成的,所谓的客体关系配对就是一个自体,一个客体,然后中间是用情感纽带来联系起来的。自己就是在内心里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对应的客体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中间的情感是什么。
这是怎样形成的呢?在我们婴儿跟父母的互动中间形成的,某个互动情境里面父母是什么样子,你对自己体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情境所激活你的情感是什么样子,就开始形成这么一个客体关系配对,然后就进入你的记忆。这个就是我们人格的砖块,在客体关系理论里面就是人格的砖块,人格就是一块一块起来的。你可以将这个理解成是一个细胞,在我们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在很多情境,不同的情境,就会形成很多的客体关系配对。两边都是表象,一个是自体表象,一个是客体表象,中间连起来就是情感。这下面举了一些例子,我现在就是在讲客体关系理论的一些基础知识。
比如说如果是一个饥饿的情境,如果一个婴儿他饿了,哇哇的哭,但是父母并没有去响应他,并没有去给他及时喂他吃。这个情境里面可能就会形成一个客体关系配对,我们会说客体关系配对往往是在一种强烈的情感被激活的时候形成的。所以这里面可能自体表象是一个饥饿的,被剥夺的自体,对方没有给你。你体会到的客体是一个虐待、剥夺性的客体。这里面的情感可能是害怕,可能也会是其他的情感,可能是愤怒等等,看当时你激活了怎样的情感。这个情境激活了以后,这个客体关系配对就进入了一个记忆。
我另外是一个好的一个回应,你饥饿了,哭了,对方父母来及时的回应了你,满足了你的需求,喂饱了你,你会有一种满足感。所以你会体会成自己是一个饥饿,被满足的一个自体。虽然你饥饿,但是你想起你会得到满足的一个自体。然后你会体会成客体是一个理想的,有回应的客体。这里面体会到的情感是一种爱的感觉。
我们这张图上面就用加号表达的是一种正面情感感受的客体关系配对。减号代表的是负面情感的客体关系配对。然后我们可以看到也许是会形成三这种客体关系配对,你哇哇的哭,父母好象拗不过你,就来满足你。如果婴儿发现用力使劲的闹,就可以让父母来满足我。可能会形成这么一个客体关系配对,一个有利的控制性的自体,将对方理解成一个弱的像奴隶一样的客体。中间是情感的暴怒,也不一定是这种情感,也许是其他的情感,就看那个情境实际激活了怎样的情感。
这样我们的婴儿内心世界就不断的形成各种客体关系配对,他们之间还没有整合。随着儿童的这种发育,他会开始一些初步的整合。初步的整合是一个不全面的,是一种全好或全坏的这种整合。好的和好的都放在了一起,坏的和坏的都放在了一起,这张图上所示,坏的自体感觉和坏的客体感觉都放在一起,好的自体感觉和好的客体感觉都放在了一起,他们中间是隔开,并不是整合的。这也是非好即坏,非黑即不白形成的原因。内心要么是好的,要么就是坏的。他们好和坏之间他们还没有联系。对于边缘人格组织,他们就是在这个阶段,好和坏不整合,分裂的。
随着进一步的成熟,就会开始进行整合,好的和坏的会整合在一起。你会更全面的认识自己,也会更全面的认识他人,矛盾的东西也能更好的去容纳,比如说去引导自己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等等。这两方面你能放到一起,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比较好的接纳。对客体,对别人也是会有这样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种全面的认识就会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认识,他对在遇到各种环境,他也能比较好的相应的去应对。
这里边我们看到自我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凝聚的统一的认识,对别人也会不同的人你也会比较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对应的一些表象,一些认识。这就是客体关系理论所理解的一个人格发展这么一个阶段。客体关系也认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是体现在他内心的这种客体关系的影响,是什么客体关系,是以前形成什么客体关系在影响着你的内心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边缘人格组织是停留在分化微整合的阶段,非好即坏,他们的内心所体现出来也是非好即坏,不稳定,他们就是好和坏不能重叠在一起。
这里也涉及到一个自我觉察能力或者是观察型自我或者是自我反思能力,反省能力,对于边缘人格来说,因为他本身对自己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都是比较偏激,不完整的。所以他这种自我觉察的能力,也是比较差的。原先的经典精神分析是建立在这个人是有比较好的自省能力的基础上面的。所以回头发现经典精神分析用在这,这个严重的人格上面就会觉得很累。你的解释给出去,好象就是没什么用,因为他们觉得就是这样子,并不会引发他们的这种自我反思。
比如说如果你给一个神经症人格的说,解释移情,好象现在体验我的感觉就好象你将我体验成了你母亲那个样子。这个解释对于神经症患者来说,可能他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回馈,明白。他并不是很客观的看待你,将母亲的感觉转移到你身上。而如果对一个边缘性人格来说,你这样的解释可能会让他觉得就是这样子,你现在就是像我母亲这样子对待我。并没有觉得他是在扭曲你,他觉得你就是在如他母亲那样对待他,所以他是有理由生气等等。
那对于我们所说的高水平人格障碍组织或者说我们用神经症人格水平组织来说替代。对于神经症人格水平来说,就会是这样子。他大部分已经整合了,但是还留一些未整合的。所以每当这类患者遇到这部分未整合的情境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出问题来。
人格水平或者说神经性水平他们大部分都是比较适应的,只是在某些方面,在小部分未整合的部分他们就会表现出比较刻板。用一些不是很灵活,很适当的行为在对待。我们高水平人格障碍的一个特点,它是一个僵化的在自体方面会表示比较僵化。用一些不适应的一些人格特征。在其他整合方面发现这类人还是蛮好的,但是这方面未整合的,他怎么会有一些不行呢。
这里一部分未整合就代表他这一小块还没有被主体自我所接纳,还是跟主体自我有冲突的。所以是被主体自我排斥在意识之外的。这种排斥就是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我们说成主要这里我们的高水平人格,神经症水平人格主要是用压抑的防御机制。但是他也有一小部分运用分裂的防御机制。
压抑和分裂他的一个简单区别就是压抑就是完全始终被排除在意识之外。分裂他并不是完全排除在意识之外,他可以在不同时间段进入你的意识,一会体验这一部分,过会又体验到分裂的那部分。分裂的都可以进入你的意识,只是他不同时进入你的意识。非好即坏,他一坏会觉得自己是比较好的。可能一会遇到某个情境又会觉得自己比较糟糕,好的时候他就意识不到自己原先存在不好的地方。觉得很糟糕的时候就完全忘了自己好的方面,就觉得自己是很糟糕的。好和坏都可以进入他的意识,不过他没有同时进入他的意识,这就是一个分裂方式的。
我们神经症人格水平或者是高水平人格障碍来说,我们主要是用压抑的防御机制。等一下会讲怎么样将压抑的部分来浮现出来。所以其实我们这套理论是和经典的精神分析是有很多的相同之处,理念有很相同之处。我们将那些驱力放到了客体关系中去讲,这个驱力是体下在客体关系中间的。
比如说我们表现的经典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就是要在通过治疗时中间出现的移情,来访者要对咨询师产生移情,通过这个移情将他的潜意识冲突内容再现出来,然后对这个移情开始工作,然后修通。如果用我们DPHP他还是这套理念,只不过潜意识还是体现在客体关系里面。他原先的一个自我表象或者是被压抑的冲突的部分它自然是代表着一个自体表象以及对应的一个客体表象。这个配对开始在你咨询师里呈现,也许是客体表象投射给了你,你们形成了这么一个客体关系配对,开始对他进行讨论。
比较简单的说他也可能将自己的自体表象投射给你,他担当了一个客体表象这么一个角色,你们形成一个反转的客体关系配对。至少这里面你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了他被压抑的冲突性的内容。我们将原先被压抑的驱力情感放到客体关系中间去理解,他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这种驱力必然是在人与人之间体现出来。被压抑的内容就是被压抑的客体关系。潜意识,意识化就转换成了将潜意的客体关系意识化。
右边这张图,我们这类来访者他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整合的主体的比较凝聚性的完整的一个客体关系,客体表象。但是他有一部分还是被分裂在外面,我们称之为冲突性的客体关系。这个被分裂在外面,主要是用防御以及用压抑的防御机制,也有一部分是采用分裂的防御机制。而且这种冲突性的客体关系配对,他可能是一层一层的,不仅仅是单单的一层。或者说冲突性客体关系,一可能外面还有一层冲突性客体关系,二这样子的话也许后面还有冲突性客体关系三。我们这个分析是一种由浅入深,我们先是探索他这个主体客体关系,他的主要的自我意识是什么样,主要跟人际关系他内心世界的认识和形象是什么样子,主要的客体关系的模式是什么样子的。
探讨这方面以后,会不断去逐步的涉及到,跟他所防御的那套冲突性客体关系一,一部分冲突性客体关系一比较好意识到、觉察到、接纳以后、整合以后就可以让更下一层的东西更容易浮现上来。究竟他下面有几层呢?每个人都不一样,主体也会不一样。
我们就可以用这张图来总结一下我们刚才前面的那些内容,怎么去理解一个人高水平人格障碍他的问题。我们首先说这类人高水平人格障碍他的表现是什么样子或者说神经症人格障碍它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首先他正面的方面是总体自我感比较稳定。他的人际关系,也能建立人际关系,他的人际关系也是比较稳固的,他也有追求目标,也可以形成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也可以比较长期,也能持续的工作,整体上是比较好的。但是他在某些方面就会存在一些问题,相对于它前面的整体上面来说,他只是在某些方面,一小部分方面。比如说他虽然能形成人际关系,友谊。但是他在形成亲密关系上面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对这个友谊他还不满意。还有可能他的工作水平和实际的能力不相符,他总很难去完全发挥他的实际的水平。他是会过度的工作狂,过度的投入广泛而忽略了人际关系。或者他难以寻求或者是利用帮助,很难去请求帮助,这部分往往是会和我们的自恋相关。因为自恋的人往往不太会寻求帮助,总体上来说这个人自恋问题不是很严重。
首先他自我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基本上大部分的问题他自己都能解决。但是每个人他不可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他必然是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当他需要别人合理帮助的时候,他就很难去寻求帮助。或者别人给他帮助,他也不太好,会去利用好。这人会觉得自己好象难以发挥能力,经常有焦虑,抑郁,然后会体会到不快乐,生活满意度不高。
这个是表面的现象,表面的现象在我们这套DPHP模型里面他背后的假设是什么呢?他的假设是这个人在这些方面存在僵化,不灵活,不恰当的这种人格特征。这个人格僵化,这种不灵活,这种不恰当的人格特征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背后又是怎样的一个更深的问题呢?我们说是他还存在局部的无意识冲突。不过我们仅说到是局部的无意识冲突,就可以说成这是按经典精神分析去理解。如果我们把这个无意识冲突套用客体关系配对去理解的话,就可以DPHP,我就说成是冲突型客体关系。
所以正是因为这个人在某些方面存在冲突型客体关系,导致这个人在某些方面的人格僵化,不灵活或者说不恰当。这种人格的不灵活、不恰当,僵化,导致他整体上还可以,就是在某些方面,他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人往往会说这类人弗洛伊德说爱和工作,实际这类人格他还难以完全的爱和工作。所以我们这类人群他也是往往是体现在这两方面,他很难刚才所说在亲密关系上面还会存在哪一些问题,难以完整的去体会爱。工作上面难以完全发挥他的能力,我们还会说一个经典的俄期(音)冲突就是一种竞争的冲突,会害怕竞争。都是我们这类人群,我们高功能人格水平的这些人群或者说神经症水平人格的人群他的一些典型的症状所体现的方面。
或者说他们在大部分方面是比较好的,只是还不能足够的好。那如果我们从这方面来理解,我们是说这个人的问题是说他内心还存在某部分东西,跟他主体是冲突,是不被接纳的。冲突的他用一种以前的形成的一种僵化的防御机制在防御着,这个防御机制已经不适应现在他的环境,他的人生了,但是他已经形成了习惯了。所以他就体现出来这些症状,僵化。所以如果我们要从底部去入手,帮他能解决他不被接纳的这部分东西。解决就是首先要对这部分要有觉察,这部分是被排除在意识之外的。觉察之后,你还要接纳,本身他就是不被接纳,所以他有一个修通接纳的过程,如何让他能接纳。
他能接纳这部分以后,他的可防御就可以松动,不用那么急于排除在意识之外,也不用原先的那套防御机制。这个人就开始有所松动,灵活的用一些更适当的防御机制。可以从防御机制来说,我们来讲这个人的修通。如果从结构改变来说,我们是说要将这被排除在外的冲突性客体关系,这是我们客体关系理论假设的人格结构的砖块。这部分被排除在外,你要将他整合回来。
首先也是先要意识到这一部分,让他能被接纳,接纳以后被整合。所以怎么样意识到他呢?往往是通过移情,他的这部分在咨询师里面在跟你的关系里面,表现出的这部分冲突的客体关系。治疗师你对这方面有敏感性,他以前和来访者生活中,以前他所体验到不一样的方式来对待这部分冲突性的客体关系。首先你能接纳住他。你能接纳住他之后,老来访者也能接纳住他,可以愿意去探索他。
来访者探索和接纳形成,更强的内省能力也促成了更强的容纳力,也逐步形成一种整合的能力。这样子这部分就被收回来了,被压抑的被分离在主体之外,被排除在主体之外的这部分内容也被收回来了。从结构层面来说,这部分的结构就被改变了。这就是我们的治疗目标,就是这样的部分,冲突性的东西我们要收回到主体意识里面。怎么收回呢?就是要通过自访关系,激活移情,然后移情这部分冲突性的东西就在移情里面体现出来了,活化出来了,然后在移情进行工作,促进内省,促进接纳,逐步的收回。收回他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不会一下子收回,需要不断的呈现讨论。
这里我们也看到修通、治愈,他并不仅仅是一个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潜意识、意识化这是第一步。很重要后面就是有内省,还有能接纳。你能意识到,如果你不接纳,那也并没有治愈,并没有很好的效果。真的接纳就是真的将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这就和自己协调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理性上的一种认识,接纳。
自己的原先的主体系统形成一致,形成一个新的协调的系统。要形成一个新的协调的系统,它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后面我讲讲基于治疗的目的以及我们刚才病理的理念以及治疗的原理,我来简单讲一讲它的策略、原则、治疗策略以及每一次咨询大概要做些什么事情、步骤、战术。我们从策略上来说,整体你的治疗就是按四步走,第一步就是定义主导的客体关系,这个相当于我们刚才那张图上面已经形成的一个主体的一个大的椭圆。就是他主要的自我认识以及对别人的认识。
这部分的探讨会慢慢的触及到他防御的那部分客体关系。我们说因为我们这套疗法是针对有限治疗目标,我们来看看这个冲突性客体关系跟我们的治疗目标是不是一致的。如果是我们治疗目标背后的那个冲突性客体关系,冲动性内容呢,我们就对这部分,第四部分修通。就是我们整个疗法的一个策略,就是分这四个阶段。
这个策略我们会去分解到每一次,每一次你具体到做些什么,我们很难做到第一次咨询做什么,第二次咨询做什么,第三次咨询做什么,我们不是安全安排。基于总体的策略,我们每次咨询中间大概是做些什么呢。
每次一般都是识别一个优先主题,对于我们这类人群来说他一般一次咨询主要涉及到一到两个主题。我们要识别一个优先的主题,优先主题往往和来访者情感比较多的一个主题,体现出他的情感稍微强一点的一个主题。第二次来访者可能一次里面呈现好几个主题。在一次咨询里面第一步确定他优先主题,先谈什么。第二步是定义冲突,他是否体现出某些冲突。如果你发现冲突了,就可以进入第三步,系统性的去分析这个冲突,这种分析也是由浅入深。
由近即远,我们往往是讨论当下的一些浮动,里面体现的动力。我们并不急于讨论他这个跟他以前的生活经历是怎样的。他说先出来的跟以前的重要人物的移情或者说起源学的解释,我们并不会立刻涉及到。我们更多就是关注现在,现在所激活的。我们这种探索的是由近即远,由浅入深。这四步就是我们策略的前三步。
整个战术就是前三步在不断的滚动,不断的反复,不断的滚动,然后再不断的反复,不断的滚动,不断的探索中间,促进不断的内省,不断的接纳,不断的整合,然后这个过程就慢慢的达成修通。所以我们的修通他往往是一个建务的过程,修通是一个过程,到时候可能就水到渠成了,就说修通了。
这个就是我们这套疗法他针对这个目标所进行的策略以及每次咨询的每一个战术。当然这只是简单的理念,还涉及到很多很细的内容。第一次使用这个平台的一些不熟练,局限性,可能只能暂时讲这些东西了。如果给大家好象留下很多的困惑,大家请多包涵,我讲课水平也是有限。
我们下面继续进行一段讨论。
讨论环节:问:冲突型客体关系是怎么导致僵化人格的呢?朱老师
朱一峰老师:首先我们所说的冲突性客体关系,他不被主体所接纳的。既然他不被主体所接纳,我们就是要想办法把他排除在外。怎样排除在外呢?就是要通过防御机制排除在外。这个防御他是由以前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形成一种习惯。但是这是先于以前的,但是这套防御机制现在已经是时过境迁了,他不一定适应现在了。他的能力已经提高了,但是他还并没有采取与他能力相应的机制。或者说环境可能已经变了,但是他还是在用以前的那套模式,我们就说成他是一种僵化的。
问:高人格如何进行整合,那种非好即坏的,能请老师举例说说吗?谢谢!
朱一峰老师:非好即坏这就是一个基于分裂的,对于高水平人格来说你只需要跟他讨论分裂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讨论的。因为他这种容纳能力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强的,他这种自我反思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所以当然并不是说你去告诉他你哪两个部分分裂者非好即坏,他这两部分都呈现出来以后,当然可能并不是会在一次咨询里面一起出现。可能是前面几次咨询里面呈现了一方面,可能在另外后面几次又有另外一方面。咨询师如果足够的灵敏的话,可能会捕捉到他这种冲突,分裂这两部分。然后你可以解释性的将他们联系起来,告诉他这两种分裂的方面,看他的反应,跟他讨论。开始对自己这两部分有意识之后,他会逐渐在生活中也有意识去意识到这两方面的习惯性的反应,他就会逐步将这两部分来进行整合。另外一部分来说虽然说非好即坏,但是对我们这类高水平人格来说,他会有一个主要方面。主体上比如就是一个白的,主体上认可是一个白的,有些情境里面就会被激活。对于变异性人格来说同样是分裂,对于他们去整合的话就会很困难。首先他们的反思能力是比较差的,自我觉察能力也是比较差的。让他们去生活中去离开你的咨询,离开咨询师,生活中开始对这方面有意识,也是会比较慢的。觉察是修通的第一步,就是要能接纳,然后开始慢慢的整合。可以自我修通了吗,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自我修通,我们只能说我们在不断的觉察、接纳、反思中间我们就不断的觉察、接纳、反思,整个过程比较修通。
问:老师能不能讲个案例把这个方法的理念和实操串一串
朱一峰老师:操作我肯定是很难通过这点时间来告诉大家是怎样子操作,我们只能呈现出他大概是一个怎样的策略或者是修通过程。所说的高水平人格障碍,高水平人格障碍大部分是神经症人格障碍。
问:谢谢老师,如果觉察了,可以自我修通吗?
朱一峰老师:这里面很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咨询师的觉察和接纳,虽然来访者他的自我觉察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反省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在冲突的部分他真不会这些功能下降,这时候就要借助你咨询师来实现这部分的功能。修通自然是涉及到自我认知的改变,对于我们这类人格来说它的主体意识已经形成了,他只是在某一部分,某一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问:老师,是否完成一个咨询目标,修通一个目标以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
朱一峰老师:这个也不一定,如果来访者可能觉得修通的差不多 ,他不需要完全的修通。他想转达另外一个话题,你们可以一起讨论。如果觉得转换是可以的话,并不是主抗的话,也可以转换到另一个目标上去。我原先准备了一个案例,可能时间限制,可能没有时间讨论。
这部分的整合是可以去讨论可以促进他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复杂的层面。这里也会体现出他对被拒绝的那种接纳,被拒绝里面可能体现出他有一个糟糕的自我感觉。糟糕的自我部分的不接纳,开始跟大家来讨论他的这两方面的现象以后,可能会促进他对自己这一部分的不再那么的排斥,不再那么的防御或者说接纳性的会相对提高。
当这个接纳性相对提高以后,如果再去讨论的话可能会发现,他可能背后可能还体现着一种俄狄浦斯(音译)的一些情结,他希望是靠自己的性魅力去吸引有力量的男性。同时还涉及到竞争层面,她为什么会去喜欢有妇之夫呢,就涉及到竞争,她希望打败有妇之夫,他不愿意意识到,经过讨论这部分也会慢慢的浮现出来。
关于我的例子,大家可以去看一看美国的一部电影叫《飘》,乱世佳人,斯佳丽,我觉得整个电影她就是斯佳丽从我举的例子上面,她的生活让她逐步形成这么一个过程。就表现出是这样子,她很漂亮,有很多追求她的人,但是她对这些追求她的人不屑一顾,没感觉。她就会去喜欢一个另外一个比较成熟的已经订婚的男性,就体现出一种竞争。
问:DPHP是针对治疗神经症人格和边缘型人格的吗?
朱一峰老师:是不是DPHP是针对治疗神经症人格和边缘性人格吗?他是针对神经症人格以及一小部分轻度的边缘性人格。看我之前发过示例图图片,一小部分的边缘性人格。我们说这个光谱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一个界限,神经症人格和边缘性人格没有界限,是连续图。究竟说神经症人格和边缘性人格划分到哪里?谁也说不清楚。他包括多少边缘性人格,我们也很难去准确的说。说典型的神经症人格是适合用DPHP,是不太适合TFP的。我们自体心理学也并不是用来适合做神经症人格,适合神经症人格还是一定的精神分析,一个是我们提到今天的DPHP,当然可能还会有其他的。
问:请问老师案例中体现的竟争是好还是不好?
朱一峰老师:竞争是我们必然会遇到的,所以说这里面没有好和不好,这是他们能不能适当去面对这个竞争。就害怕竞争,有些是过度竞争。很多人往往是害怕竞争,权位人物的会惩罚。这种竞争会被别人所不接纳等等,竞争这个层面来说如果你修通了以后,比较好的享受自己的成功。而害怕竞争的一方面就是害怕成功,成功了,比别人好了,比某个人好了,会得到对方的嫉妒,你觉得不应该这样子。
问:老师,dphp和tfp有些啥参考书学习吗?
朱一峰老师:TFP已经有中文的书,DPHP还没有中文的书,英文的书有。TFP这本中文的书叫做《边缘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疗法》。这本书是很多书里比较难看懂的这本书,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本书。
朱一峰老师:边缘人格加强迫症的母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我并不是对儿童治疗的,如果是一个边缘性父母往往会培养出边缘性人格的孩子。同样自恋型人格父母往往会培养出自恋型人格的孩子。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做一个区别,就是我们所说的边缘性人格水平和我们另外DSM里面美国的诊断标准里面所说边缘性人格障碍,这里写一个区别。边缘性人格水平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他会讲很多症状。比如说人格障碍都会包括,都属于边缘性人格水平。既然说成障碍,人格问题比较严重。边缘性人格障碍只是边缘性人格水平中的一种,这里面还会包括自恋人格,受虐人格,我刚才那张图里面有的。
另外有关于神经症人格和自恋人格他们这方面的一些特征、一些划分,他们怎样的形成,动力学的病理学以及他们治疗中间要出一些什么。他们中间的一些特征,大家可以看另外一本书叫做《精神分析诊断》。是很好的一本书,不管你是治疗会不会涉及做人格障碍的治疗,都是一本很有佐饔得书个。里面是很多的临床经验,对这两部分人格水平讲解区分特定也讲的很好,大家可以去参考。
我们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包涵。
关注心里程心理
2016年心里程心理惊喜课多多
关注才不会遗憾哦!
2016,我们一起学习成长哟!
点击超级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