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琪嘉:催眠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小编特别提醒:在 “ PSY心里程 ” 后台回复此次微课的编号 “ 012 ” 即可收到此次微课录音。
本期微课邀请的是施琪嘉老师。
施琪嘉
德国艾瑞克森临床催眠学会认证催眠师。医学博士,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武汉市心理医院常务副院长,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徳中心理研究院主席、中国精神分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图1
在广告、新闻图片中,有些细节和广告词会让人产生特别持久的印象-通过重复的词语、搞怪动作使大家产生持续的记忆,这个记忆可能会持续终身,或者在以后特定的情况下会被唤醒,这就是催眠的作用。
催眠的作用有时候在你记忆中存在一辈子,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脚本”。在你的内心中有一些脚本常常是你的父母亲他们从小不断地对你重复的一些词:你怎么又没考好!就是你,要不是你的话我早就离婚了!
这样的一些词语以后在父母亲老去,他长大成成人后仍会持久地留在你的脑中。碰到类似的情景就会再现:是我总是不好的!我肯定会失败的!这又是我的错!
这种内心的脚本变成你的人生的脚本。可能你一辈子就按照这样的一句话去导演你的人生的剧目,这就是什么?这就是你的父母亲对你的催眠。你有这样的脚本可能就按照这样的脚本去演你人生,你可能也会按你的脚本去对待你的孩子。
回到催眠,在英语中催眠这个词的中文翻译有歧义。在门诊中就有人说医生我失眠了好多星期、好多年,你会催眠吧?那你帮我催眠,他们以为催眠的意思就是加快睡眠,这些失眠的病人是来做催眠治疗,以为催眠能够解决他们失眠的问题,一部分失眠的人如果因为心理的原因失眠,应该接受心理治疗,通过催眠治疗可以帮到他。还有一部分失眠原因是生理问题,譬如脑袋里长肿瘤,无论怎么催眠他也不会睡着。如果是一个昏迷的病人,你不用催眠他也会睡着。
在希腊,催眠这个词,原意是睡神的意思,主要是指主管快乐和自在的神。不过如果我们对催眠的定义做一个简洁的一个定义的话,它的主要的意思不是加快睡眠,而是指单一意念。单一意念的意思就是,在某一个时刻你的注意高度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你对这件事情的关注超过了任何的其他事情的关注。所以你的注意力在其他方面反而是变狭窄的,但是你的意识高度运转、高度清醒的。所以他不仅仅不是要睡着,反而是更加清醒。
图2
大家看第二张图,围绕着意识内容的是意识心理,意识心理是什么意思?就是在意识内容之外可能还有言下之意,语是不尽意的,只要我一开口,我这个意思肯定就变了。在中国古代里面不立文字就是这个意思,我举起食指,你自己去意会。对于赴京赶考的秀才举一个指头,他意会成这一次我可能要考第一名。他落榜了,没考到第一名,于是回头问这个算命先生你举一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他说,意思就是说你这次又一次的落榜,或者是你又考了最后一名,这很多都是意识心理这一方面,而我们从事心理治疗有很多是在意识心理工作的。
催眠可以说是将意识内容推至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我们可以意识地觉察到我们的心理,比如说我在意识心理上说这个女孩很漂亮,但是旁边有你的朋友在一边,然后你就假装眼睛不去看这个女孩。然后别人说你怎么脸红了,你是不是喜欢这个女孩。你的意识内容说我根本不喜欢她,但是你的意识心理上反映出喜欢,你知道,别人也知道你是喜欢这个女孩的。所以这个意识心理很快就浮上了意识心理。但是他也有一部分的意识心理是没有在意识层面,那就是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女孩,因为这个女孩她很多的气质像他的母亲,所以喜欢这个女孩是因为和他母亲相似。
我们来最大的第三圈,我们称之为“潜意识心理”。可以说,潜意识心理和意识心理之间的边界构成了潜意识。在潜意识心理中,大部分的内容是意识不到的,它是在潜意识运作的。在这一方面,特别热衷于提倡的梦,要对梦去进行探索。也有弗洛伊德的讲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口误和笔误,还有被称之为防御机制的,即你长期重复的做一些无意识的动作或者是一些模式。你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你就是这样做了。
催眠能够使我们通过人为的催眠的技术,达到意识心理和潜意识心理的边界。如果你做的比较好的话,你至少可以向外推进到意识心理的边界。当然如果做的更好,它直接可以进入到潜意识的心理,这是催眠的一个目的。
图3
现在我要讲一下催眠的历史,催眠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看下一张图,显示的是一个脑电图,脑电图分为这样几个波,最上面一道叫做α波,这是一个在大脑静息情况下我们的脑电图。大家可以看到脑电波分为几种波,α波、β波、(如图),频率上可以看到α波是非常细小低伏的波型,每秒钟频率正常是9到11次,这是正常情况下的波型。β波则细小的多,相对于α波来说其频率达到11次以上,很明显在标记上可以看到,可达到每秒钟11次以上。α波在一个小格数通常9-11次。β波就达到了14次以上。α波如果是正常的静息情况的波型,β波不是睡觉,而是警觉情况下的波型。(如图)西塔波波峰波谷数起来则慢多了,慢到6-8次,小于9次。基本上就是进入到睡眠的状态。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完全进入深睡眠或者是老年痴呆的脑细胞减少,脑细胞放电比较少的话就变成慢波,约1到3次,非常慢的波型。有的人在催眠过程当中,别人会问他是不睡着了?都打呼噜、流口水、人都歪到一边去了。什么办法可以判断他是催眠状态下,而不是在睡眠状态下呢?如果你做脑电波你会发现睡眠状态下他的波型是(如图)波以下,他的波型低于5、6次,有非常明显的慢波还有纺锤波型,几乎在人进入睡眠一瞬间,脑电波都可以反映出来。催眠状态下,他在打呼噜,什么都没听见,它的脑电波是在β波上面,它的脑电波是加快的。你在这边说,他在那边都听着,跟睡眠是有很大的差别,这是我说的第二点,即催眠的定义。我们等会还会回到这点上来,下面我讲催眠的历史。
在催眠的历史上一定要提安东·麦斯麦,被称为催眠之父,出生于1734年,死于1815年,是在18-19世纪交界的地方。他受到磁性的影响,研究物理等等,他主要提出磁流学,动物有磁性,他发生磁流术,用一个大木桶装玻璃和水和铁砂,在木桶当中立一根木柱将铁丝绑紧传出桶外,让病人摸着铁丝,她身着紫色大麾出现在病人身后,用铁棍分级击打病人,通过这种方式他的确治疗好了一些病人,通常是那些疼痛,睡眠障碍,皮炎等,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有一些皇族,法国皇族维也纳,他治疗的是VIP贵族。但是在医疗界他的疗效是受到质疑的。现在可能有人说这是受到同行的嫉妒,还有另一部分原因,他的来访者多为女性,他的治疗充满神秘和性色彩。1778年他被维也纳医学学会开除会籍,并不是每一个人他都能治好。
在父权为主的早期时期,麦斯麦的治疗成为催眠治疗权威派的开山鼻祖,在其中一个分类里面就是权威派,即古典催眠学派。古典的权威学派什么意思呢?这种催眠常常有非常多的命令:请盯着这个地方注视,请抬起左手不动......。由于他一次治疗很多人,所以麦斯麦也是集体催眠治疗的开山鼻祖。
在麦斯麦之后一个英格兰的外科医生,叫做詹姆斯.布雷德,他本来是一个麻醉外科医生,1795年到1860年,与麦斯麦处于同时代,稍微比他晚三四十年。他和麦斯麦有不同的观点,他不认为这是出于物理作用,即磁流速的作用,而认为是暗示作用,他特别强调语言的重要性,他强调神经改变。他假设催眠是受试者被要求注视眼前的物体,导致了疲时的意志,因此出现了睡眠的状态。
图4
法国的神经病学家朗·马丁·沙可,出生于1825年,死于1893年,也是在同时期,稍微要比他们都要小一点。但是这个人是法国的科学的院士,非常多才多艺,也有非常多的科学临床研究。他认为癔症是女性的专属疾病,与子宫有关系。男性很少得癔病,我们以前当神经科医生的时候,的确在门诊里面发现得癔病的人,是以女性为主。男性赋予一个名称,就是神经官能症,衰弱、无力,女性全身扭动。
但是沙克发现很多被诊断为癫痫发作的女病人其实不是癫痫,癫痫发作是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的。异常放电跟脑神经支配有关系,我们知道大脑支配的肢体是对称或者是交叉的,左脑管右侧身体,右脑管左侧身体,交叉作用意思是左侧大脑有放电,右侧身体有规律的抽动,基本抽动时间是一分钟左右。你在街上碰到抽羊角风,很多人认为按他的人中可以终止癫痫发作,你按不按他的人中,过一两分钟他都会清醒过来。癫痫病人发作的时候是有规律的,首先抽搐时间有规律,抽搐的部位有规律,抽搐的次序是有规律的,放电的部位分布主要是先上肢抽,局部抽,再全身抽。在临床上查房的时候,会指出这是癔症,而不是癫痫,因为抽搐是没有规律,全身乱动。一般来说我们说人的皮质抽动上身是屈曲,人要直立行走,他下身大于屈肌。
所有动物,包括猿猴和地下爬行动物都是屈肌的力量大于伸肌,所以当其抽搐的时候两手会握拳往回收。而人自从直立以后,下肢的伸肌力量大于屈肌,所以人抽搐的时候下身是挺直的。但是癔症病人的活动并不遵循这样的规律,其肢体的抽搐没有什么规律,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下肢会产生弯曲,而不是通过伸肌的力量向前挺直。如果这个病人听到你查房这样说过以后,他学会了,下次抽搐的时候就故意也把双脚向前挺直。这种情况我在查房的时候看到过,当时跟实习医生说,这还不是癫痫,他还是癔症。为什么?因为癫痫的病人会伴随大小便失禁,可是这个病人并没有。当然患有癫痫的病人不一定有大小便失禁,但是没有大小便失禁的人一定患的不是癫痫。这个病人又听见了医生的谈话,所以他下次抽搐的时候就故意让自己看起来小便失禁。癔症病人具有很多“人来疯”的特点,他能听见你所讲的话,而且容易从中受到暗示。
图5
在癔症的临床诊断中,常常可以发现年轻的女性在发病之前存在精神方面的因素,比如在人多的时候其发作更加厉害,有全身抽搐的症状但是没有规律,同时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换句话说他们通过暗示治疗也可以好转。只是我们难以诊断他到底是不是癔症发作。所以沙可在那个时候就能很敏锐地将癔症识别出来,这是一个好医生的素质。问题是,也许不是所有诊断为癫痫的病人都一定患上了癫痫。他发现一个规律,在被诊断为癫痫的很多女性其实是癔症发作。因此他所在的巴黎的医院除了是全欧洲的癫痫中心,也作为催眠中心来做催眠治疗,他是以神经科医生的身份来做催眠治疗。上面这个图上就是他在做催眠治疗的演示的场景,接受催眠的病人具有特别强的暗示性,你让他倒马上就昏倒了,但是当他通过语言的暗示醒过来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如果你们可以看清楚图上的字,就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人都在这张图里面。比如说右下排第一个特瑞特,就是一个著名的神经科医生,以他名字命名的抽动症-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又称Gilles de la tourette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multiple tics-coprolalia syndrome),于1885年由法国医生Georges Gilles de la Tourette详细描述。)
弗洛伊德当时也在现场,但是他承认自己对催眠是不在行的,因此他在催眠中会尝试把手放在病人的额头,跟病人说我用力的加压在你额头上,你能不能够想起以前没有想起来的事情。他从这时候开始产生了精神分析的萌芽。什么是萌芽?你可以想起以前没有想起的事情,弗洛伊德就认为这是最早的冲突的来源。他认为冲突是没有被解决而遭到压抑的一部分,他这时候已经开始逐步产生了精神分析的萌芽。他还是借助催眠形式来治疗,但是这种治疗并不是每次都有效。
另外弗洛伊德放弃催眠、转而发展精神分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可能与年长他四五岁的约瑟夫·布洛伊尔这个人的竞争有关。他们两个是曾经是合作关系,比如著名的案例安娜O就是他们一起合作。他们还一起写了一本书或者可以说是一篇论文,叫做《癔症的研究》。但在做催眠治疗的时候,约瑟夫·布洛伊尔的效果比弗洛伊德的效果好,所以他们也是竞争关系,直到后来他转向了精神分析。这就导致了催眠技术的推广在临床上至少是晚了30年,一直到33年霍尔发展了实验催眠学,才把催眠正式推向台面。
图6
这个图是来自圣佩特里耶医院,根据他们医院的病人发展情况制作的图谱可以通过亚马逊买到,内容都是用法语编写。图册内容包含了医院非常多的精神病人、癔症病人的发展情况,我觉得还蛮珍贵的。这是其中的一个病人,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个病人处于欣快状态下,她的表现很像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外表很欣快,同时也会有很多幻觉。这个病人与我们日常看到的癫痫病人非常不同。可能在沙可的医院里面不仅有癫痫病人、癔症病人还有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
图7
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也是我比较擅长并愿意讲的是米尔顿·埃里克森的现代催眠、合作催眠,其中有不同的几种催眠我跟大家来分类讲一讲。一般来说都分为三类,第一是经典或者称之为权威式的催眠,其次就是实验型的催眠,再次就是现代催眠或者叫做弥尔顿·艾利克森的催眠。但是在这里我增加一个舞台催眠将催眠分为四类。为什么我要把舞台催眠单独拿出来说呢,原因是这个舞台催眠最具有广泛的广告效益和最具有震撼的视觉刺激特点。你经常看到的就是在特别多公众观看下进行的表演。望文生义,舞台催眠的意思就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催眠。表演常常是在舞台上随机找出一群人,通常是他从几百个观众里面找出具有暗示性特点的十几、二十多个人,他把这些人叫到舞台上,进行一些催眠的动作,用的指令都是权威性的指令。我们常常见到就是把人用作搭木板或搭桥,被催眠的人可以把身体悬空在两个椅子之间,其他人可以在这个人桥上面走走来去甚至跳来跳去。当然有的亲历者说他其实非常的难受。这种催眠有时候非常的危险,还曾经出过事故。有时候让被催眠的人忽略数字,比如数123456,数到7的时候就跳过去,然后他就会皱眉头,碰到7就跳过去。同时他也会有体感的改变,比如催眠师说你的鼻子被我抓住了,可以拉很长,他会用手在你的鼻子面前拉来拉去,甚至还做一个松手的动作,让鼻子有种弹回来的感觉,很难受,这是舞台催眠。
图8
这是我截图拍到中央台播放的图像,是一个老外抱着狐狸狗,在催眠之下进入了这样的状态。这个有特别强的视觉冲击效果,但是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刚才罗列的催眠分类,传统的催眠、实验性催眠和现代催眠主要的目的还是跟治疗有关系。舞台的催眠,虽然很多舞台催眠被认为是可以做治疗的,但是他在公众眼皮底下表演这个东西,从伦理上来说它就不适合做治疗,因为它的目的不是做治疗而是获得表演效果。
图9
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来看,在传统催眠中治疗师是单纯治疗师的角色。在实验性的催眠中,霍尔不仅研究催眠的深度,还将策略与催眠进行标准化,他通过实验工具来测定催眠进入的深度和效果。但是他的目的还是旨在治疗。但是在舞台催眠中治疗师就是表演者,现代催眠和传统的催眠不一样,前面是一个父亲的角色,其中有非常多指令性的东西,目的性非常的清楚。现在的催眠就是弥尔顿·埃里克森的合作催眠,是一个双方共同探讨疗效的过程,其实传统催眠和实验催眠有很大的不一样。
从方法上看传统催眠直接面对指令,实验催眠是借助实验的工具,舞台催眠也是有直接的命令和指令,现代催眠是使用着引喻、间接及与人际关系有关的词。在目的上来说传统催眠是解决症状,实验性催眠是获得证据,舞台催眠是获得表演效果,现代催眠在于跟你一起共同探索原因,理解症状。有时候通过探索原因、理解症状之后他的症状就消除了。因此其中也包含了精神分析的一些特点。
从关系上来说传统催眠是医患关系,实验催眠是实验者和被试者的关系,舞台催眠是主角和配角的关系,而现代催眠讲的常常是合作关系。在实验催眠的情况下有很多对催眠的可测的指标,比如催眠的深度,通过前面讲的脑电图,机电图、眼动电图甚至对催眠状态下的血流特点和血液度测量,发现为什么催眠的时候白细胞数会减少20%,有什么意义?后来发现白细胞数不是真正的减少,而是在催眠的时候都黏附在血管壁内侧,红细胞在血流减少的情况下就能更快的到达供氧处。这被认为是思维加快的原因,同时还伴有儿茶酚胺减少。
从不同催眠中的表现中可以看到其中有一些差异,包括表现。患者常有怪异行为,在实验催眠中按照程序可以获得相应的结果。舞台催眠中则有非常多的怪异行为和感受。现代催眠重在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自我内在世界产生深入新的认识。我们现在就可以对催眠下一个定义,根据美国心理协会APA第3次峰会2014年的描述,催眠为一种专注的意识状态,在该意识状态下出现对周围注意力的缩减,对暗示的增强。这个定义其实还是蛮抽象和粗糙的,他无法整合我们刚才提到的所有催眠学派的内涵。Elman在1964年提出一个更有哲理的定义,他说催眠是一种绕过个人批评能力、产生选择性思考的生理状态。他的定义我非常喜欢,他有两个核心:绕过个人的批评能力,没有评判,产生选择性的思考;选择性的思考,能够然人在选择的题目之下更加地深入。与此同时他对周围情况的注意力是减低的,这样他才能非常专注的对一个事情进行思考。
刚才讲到历史,讲到定义,下面讲第三个,催眠现象。用不同的催眠现象,第一是TRANCE,很多地方对TRANCE状态有不同的翻译,比如说有恍惚,入定,走神,但是这个状态我觉得翻译都有点不恰当:第一个是对催眠状态的诬蔑,第二他把我们搞更加混乱,我们本来认为催眠是一种很清楚的状态,他这一翻译反而让我们比较混乱。汉语中恍惚描述的就是一种神智不清楚,脑袋进水的感觉。
入定的状态是禅修的状态,在入定状态中应该说是大脑是放空的,全身是一个放空的状态。这在我们东方和西方来说是不太一样的。西方的催眠是有任务,其中要加入很多任务,要去想象,而并不是一个放空的状态,与入定的描述也不太一样。走神这一翻译就更离谱,TRANCE绝对不是走神,而是高度凝神的状态。综上所述,作为催眠核心的概念,大家记住这个词TRANCE,看图中所示的催眠的圈子状态。我们看箭头,向外的哪个箭头都可以。所有箭头指向都是圈子状态,圈子状态就是一种单一意念,就是高度集中的状态。
图10
我举个例子大家来理解一下:考试的时候,当考试铃一响,你觉得所有的考生是什么状态?忘记了时间,你只听到笔刷刷的响声,所有考生一下子忘记了时候,他的注意力都在答题上。如果哪个考生注意力不在答题上,他肯定考试通不过。不管做的对不对,他都会变成高度紧张的状态,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解答这个题目上。所以考试状态就是TRANCE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般两个小时一下就过去了,即对时间的感觉是扭曲的。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集中,但对考题高度集中时,他可能都忘记了注意力的存在。
TRANCE另外的一个状态再举个例子,就是在高速公路开车。大家知道在德国山特别多,可能就会有很多隧道。但是有时候在山上修一条公路和还是打一条隧道中做选择时,德国人常常不选择去修隧道,这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是经费问题。在那里开车经常不限速,180基本上是正常的速度。但是有很多车在开到弯道、急道的时候完全不减速。早年我在德国开车,车很破旧,除了喇叭不会响,其他什么都响。在加速道上总被后面的车逼上来,因为实在是开的太慢了。为什么德国人做特别多的弯道设计呢?在美国高速公路上开车常常几个小时看不到人烟,这几个小时里车都是在笔直公路上行驶。除了美国的世界最美的高速公路1号高速公路是沿着太平洋海边,有非常多的弯道,如果在中部拉斯维加斯的死亡谷那种高速公路上开车,恐怕你一直开到头的几个小时里都看不到一个人,驾驶员就容易产生疲劳感。
因此要怎么样才能让你集中注意力开车呢?德国人的设计是,沿着盘山公路,不断拐弯、上坡、下坡,注意力高度戒备,这是TRANCE状态。在运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TRANCE状态。比如跑马拉松43公里,有的人一年跑两次,为此要准备三个月,一跑就跑两次,有的人甚至跑三次。在国内,有厦门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北京马拉松,这样就变成一个产业。每次都有很多人来跑马拉松,一次来好多万人,各种商业活动比如组织工作、广告工作就会有很多。很多人的确跑马拉松成瘾,神经科学发现了其中的成瘾机制:人在兴奋的时候,一般来说是在跑到10-15公里之间时体内产生内啡肽,在大脑里起作用,会让人感觉很舒服。
我们在做老鼠实验的时候,有时候对它的大脑做刺激分泌,刺激脑垂体部分可以导致内啡肽的分泌,电流一刺激,老鼠全身就快活不得了,它达到了一个高潮状态,就会不断的按这个压杆去刺激自己,这也是毒品成瘾的大脑中枢。人在跑到一定的公里数之后,大脑就释放内啡肽,全身就会觉得很舒服,所以有的人跑马拉松成瘾。但在成瘾之前你会觉得很难受,你会感觉肺要爆炸,呼吸的时候把舌头都伸出来了,这是非常难受的。
在跑动的时候的某段时间里,人声鼎沸的声音、跑步的声音、别人跟你说话的声音、路上的景色都变得离你很遥远,只有一个人在很机械地上下运动,你会感觉在一个很奇特的世界里面跑,这个叫做马拉松的TRANCE现象。再比如说看病、约会都存在TRANCE状态。比如说你在第一次约会的时候,你一定会注意到这是非常重要的时刻,因为你会非常的兴奋,你会非常的期盼,你对会发生什么东西有很多想象。同时这个时刻也会给对方留下非常重要的印象,给你的公公婆婆留下印象的时刻。但是你在第一次约会就迟到,会与那个人有关,就是TRANCE的催眠。换句话说,你迟到的印象会印到对方心里去,任何时候碰到你不负责任的时候,如夫妻吵架时就说你看你第一次跟我约会你就迟到,我怎么嫁到你这么一个人,这就是一辈子的催眠,是在TRANCE状态下的催眠。
在这么多种情况下,父母管教孩子好象也是TRANCE状态,有的人特别的沉浸在教训孩子过程中。他教训孩子的事情本身上孩子可能做错了,也可能没做错,可是他教训起来唠叨不停,可以讲一个小时。可以从上飞机开始因为18岁的孩子帽子掉了,母亲不断的唠叨,那么粗心,这么好的帽子,你就是不节约的人,就是粗心的人,以后怎么成才。可是孩子已经18岁了,可是他的母亲在下飞机的时候还在唠叨,于是他就发飙了。如果他一直处于唠叨的TRANCE状态下,这个孩子以后会非常的敏感,只要一碰到这样的人他就会有天生的反感。有的父母亲没完没了地管教孩子就是TRANCE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帮助大家来理解的主要是,我们所做的催眠是要使大家进入到一种TRANCE状态下去。所有刚才我举的例子都是我们自动的进入到TRANCE状态下的情况,换句话说TRANCE状态实际上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在TRANCE状态之下的时候比较多,比如说演员、杂技演员、艺术家进入到一个状态之后,他很难出来,他非常投入。我们这里所说催眠的是经过专门的训练让你进入到一种催眠的TRANCE状态之下,是一种技术而已。
我重点讲了催眠现象中的TRANCE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催眠现象,比如说时间扭曲。在这种催眠状态下,来访者觉得自己待在一个时光隧道中,他可以在其中回溯,好像回到了过去甚至到了将来,这也是催眠现象。在回溯现象或者到了将来的感觉下,我们给他做了10分钟的催眠,他会觉得待了几个小时,即同时伴有时间的扭曲。有时还有身体麻木或者是瘫痪的现象,即他在TRANCE状态下会有身体不能动弹或者皮肤有异样的感觉,比如痛觉丧失,所有我们有时候用它来做麻醉。
催眠现象中还有一种叫做解离的现象,意思被出现了被分离出若干部分的感觉,类似于视觉和幻觉。在精神病人视觉和幻觉当中,整个人格是解体。但在催眠状态中来访者的人格是新的人格,是一个整合的人格,并不是精神分裂的那种状态。这也给我们一个提醒:不能给急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催眠,因为他本来就处于人格解体的状态。如果是严重创伤和应急障碍的来访者,其本身存在解离的现象,催眠应当在他整个人格保持整合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因为当人格已经进行了解体和分离时是不适合做催眠的。你看下面的图时会出现一些体感,如视觉模糊,感觉不太清楚,与周围的环境有些分离,这些现象与精神分裂症上出现视觉和幻觉相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视幻觉有内在的感应,当人格解体时他会觉得非常的恐惧。但是在催眠的TRANCE状态下,他的感觉是非常的舒适。
图11、12
此外还有念动现象、意念动力反应,即当想法专注为反应、意念动力反应、意念知觉反映、意念情感反映、涉及到冲突事件的时候,来访者会出现不自主的烧头、咳嗽、有愤怒、脸红的反应,他会用身体的感觉、用情绪、动作来表达,这都是潜意识不自主的表现,所以说念动现象也是属于催眠现象的表现。
图13
关注心里程心理
2016年心里程心理惊喜课多多
关注才不会遗憾哦!
2016,我们一起学习成长哟!
点击超级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