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调酒下一步该怎么走?
▲ 点击蓝字关注食品行业未来!
回复数字“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
作者: elbmekh
作者系酒行业技术大拿,有10余年行业经验,负责亚太区业务。对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公众号留言联络本文作者。
作为最近几年来新兴品种的中国预调酒,经过这一轮的行业调整,随着整体酒业的复苏,预调酒在2017年成绩如何,相信是非常多的行业人士所关注的。而根据中国酒业协会预调数据,到2020年预调酒在国内的销售规模可以达到1.5亿箱左右,很明显目前预调酒离此目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预调酒作为一个舶来品,在国外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就算放眼整个亚太,也有很多值得中国预调酒生产者学习的例子和启示。
亚太预调酒市场及启示
从整个亚太的预调酒行业来看,最近十几年保持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例如日本、澳洲以及印度市场。尤其值得关注日本的预调酒市场,近二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每年一定的增长速度。目前拥有超过2000余个不同口味和包装的产品SKU,同时保持每年推出上百个新品的更新频率。2015年日本市场人均消费1.25箱,市场总销量159,600,000箱。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更是在2015年基础上增长13.6%。而且预调酒市场结合了酒类和快消的部分特质是一个变化更加多样的细分市场,有时比快消行业的推新品速度更加迅猛。看看日本预调酒市场,每年120个不同类型的新品或者限定品类,可以占到整个日本预调酒市场的40%的份额。所有中国做快消的人都知道,日本在快消行业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的。很多产品在概念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还是可以有很大借鉴意义的。
国内预调酒的现状和预期
众所周知中国预调酒经过2014年的蓬勃到2015上半年达到顶峰再到2016年的全面衰退。这个过山车式的发展历程令人唏嘘不已。笔者认为过度炒作与供求失衡是导致预调鸡尾酒‘泡沫’破灭的重要原因。前两年火爆的预调酒行业在于行业门槛低,饮料啤酒企业都可以灌装。再加上预调酒整体供应链都在国内,没有技术壁垒,竞争激烈以后,打价格战,行业利润空间被极速压低,再加上推广模式也没有创新。最终,一个相当有前途的好端端的市场被玩“坏”了。这也使的在高峰时期有将近40多个品牌的预调酒市场,目前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品牌还在继续经营。
对于中国的预调酒来说,我们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个新兴品类在中国酒业市场拥有2.5-3%的细分市场是基础均值,目前中国酒业消费市场规模1万亿,如此算来,预调鸡尾酒市场成熟后,市场规模可达250-300亿元。再和啤酒市场做的相应的比较,目前中国预调酒消费量占居中国啤酒市场消费量0.3%都不到,而日本预调酒在这一个数据上已经超过10%,并且在这几年饮用场景的开发过程中,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迅速增长中。因此就目前中国预调酒市场容量来说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只是市场还要更多的信心和耐心。
国内预调酒的研究和开发
随着2016年国内预调酒市场的惨淡以及某国外品牌预调酒在部分渠道上的收缩,国内预调酒第一品牌已近在中国预调酒的份额已经超过了80%。因为目前这个阶段还只是这个细分品类的起步阶段,所以领跑企业除了在市场经营模式推广方便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外,对于自身产品开发的内功修炼更加需要得到重视。
首先应该利用行业历经短暂爆发后的预调酒市场“平台期”做深做足功课,不断地改进和打磨老品的口味,根据消费者的洞察和反馈,使得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口味和期待,使其更加粘附忠实的消费者。与此同时不断跟随国际预调酒趋势,创造出不同的新颖的口味包装产品,来创造不同新的潜在消费群。由于目标消费群的年轻化,对于不断创造出的新话题、概念也要不断的从产品上响应和推陈出新。例如如何和目标消费群身上热门的元素结合,在抓住潜在消费者的同时,进行消费者培育,与目标消费者进一步亲密互动。
其次不同的生产工艺会带来酒品不同的口感和风味。如何用做酒的方式给预调酒呈现出丰富多彩又有层次感的口味,而并非单靠香气去调整也是需要考虑的方面。在日本消费者对于预调酒产品的选择中有35.8%人对制作工艺有相当的偏好。不同制作工艺代表了自己特有的风味和口味。这也是中国预调酒发展的方向。
最后干净的背标以及功能性诉求也是预调酒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预调酒的深入发展,对于干净的背标不仅是消费者的深层次的诉求,也是企业对于整个预调酒行业高品质化的贡献。而功能性的诉求又是另一个对于预调酒发展到一定时期的需要点。
对国内领先者的建议
对于国内预调酒领跑者企业来说,纵然已经拥有了超过80%的市场份,而且全国供应链布局已近初步完成。但对于较高的毛利率以及啤酒饮料企业来说,一旦预调酒市场回暖,不可避免又会有一批企业进入这个细分品类。在此前提下,领跑者更应在细分市场消费者的培育以及自身产品技术能力加强方面做进一步文章。
首先如何进一层次地培育消费者,与目标消费者进一步亲密互动,并且能够打造一个强的饮用关系,在某个固定时期或者场景是饮用预调酒的。
其次如何和相关协会制定细分行业标准来诉求更高品质产品,如何做到全产业的布局以及通过建立某些技术壁垒来提升产品品质。这不仅能够更好的让企业做大做强,而且也是帮助整个细分品类市场更加健康蓬勃发展的手段。
最后如何通过不同的子品牌建立不同的价格体系,让更多的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在不同诉求场合能够拥抱这个细分品类。
相信经过这个蛰伏期后回归理性的预调酒市场在今后会给予市场更多的惊喜。
食品饮料创新论坛(FBIF2017)将于4月19日-21日在上海元一希尔顿酒店召开。FBIF 2017以“全球力量,领变未来”为主题,话题涵盖趋势、营销、研发及包装。1500位食品业界人士将出席。演讲嘉宾含: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亿滋中国总裁马儒超;农夫山泉董秘周力,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金宝汤全球饼干兼点心业务部研发副总裁Craig Stephen Slavtcheff;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靖捷;三只松鼠创始人兼CEO章燎原;百威英博集团亚太区电商副总裁Martin Suter。了解更多详情请在后台回复“FBIF”。
/ 更多文章 /
/ 微信群 /
长按二维码关注“FBIF食品饮料创新”,回复数字“2”申请加入CEO、营销、研发、包装、功能性食品、乳品、饮料、休闲食品等微信群(群成员包含雀巢,可口可乐,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师傅,农夫山泉,红牛等全球高管)(级别可参考:FBIF2017嘉宾)。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创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