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年间,闽北科特派实现1631个行政村全覆盖

闽北日报 2021-05-27
1999年,
南平市为探索解决“三农”问题,
将一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
下派到农村生产第一线,
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二十年间,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活跃在闽北大地,共有10批10109人次科技特派员奔赴农村一线,实现了1631个行政村全覆盖。科技特派员们指导农民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逐渐培育出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现代农业产业,奠定了南平农业强市的产业基础。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科技特派员李恒教授到南武夷药博园开展服务。(刘建飞 傅东跃 摄)

▲2017年5月5日,在武夷新区的武夷智谷软件园,入驻园区的企业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商务洽谈。(朱宇 摄)


大到一个工业园区,小到一个村庄,都可见到科特派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身影。建阳区潭城街道考亭村一度是违章建筑重灾区。科技特派员下派后,在带动全村95%以上农民种植葡萄发展产业的同时,结合朱子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如今,考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新村。


▲麻沙镇水南村荷花池旁游客络绎不绝。(邓忠卫 摄)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不停歇。从单纯发展农业到进行社会治理、卫生事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特派制度改变过去以政府选派为主的方式,坚持双向选择、按需选派,乡村需要什么,科特派就服务什么,实现全领域覆盖。新时代,南平科特派制度围绕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七大绿色产业,提供科技服务,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结合。”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黄艳珠说。


▲3月30日,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科技特派员刘国英(右)给学生们讲解茶叶知识。(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党的十九大以来,南平科技特派员工作更进一步向宽领域转变,从农业拓展到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与南平生态资源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从农村延伸到涉农电商物流、生态治理及水美城市建设等领域,既聚焦“三农”,又跳出“三农”,既全方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燃人才引擎,又立体式为南平市绿色发展道路注入科技活力。


科特派张学典(左)在虹润公司生产车间交流指导。(池亮亮 摄)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农业系Miomir Niksic教授(右)与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晔(左)在浦城灵芝基地交流。(黄杰敏 胡文华 摄)

在科技孵化基地里,科技特派员向上海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企业代表介绍一线开展科技服务的情况。(罗光耀 吴怡媛 摄)


“世界活性炭看中国,中国活性炭看福建,福建活性炭在南平”“顺昌虹润与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工程结缘,与核电项目、高铁工程牵手”“南方市场销售的肯德基鸡块,每两块就有一块来自圣农”……这些都是在科技特派员助力下取得的累累硕果。


当前,全市共有389位省级科技特派员服务七大产业,其中服务于绿色农业领域234人,旅游产业领域11人,健康养生领域18人,生物领域36人,数字信息产业领域7人,先进制造业领域52人,文化创意领域27人。


来源:闽北日报


《闽北日报》将推出旅发大会特刊,你有想推介的吗!
我市举行祭祀大典,纪念朱子诞辰889周年
备战旅发大会 | 建阳实施亮化提升工程,让城市夜景更加璀璨建阳:生态效益与绿色发展双赢
爱心助力!武夷山大渚村万斤滞销玉米一天内售罄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张彬倩  值班主任:张旭东

投稿邮箱:mbrbw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