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春节期间上演的河北非遗表演,错过再等一年!
春节期间的河北热闹非凡
从腊月里到正月 各地民俗表演
社火、秧歌、戏曲……不断
绝对的年味儿十足
今天小编就带你看看
河北春节期间各地精彩绝伦的非遗表演
看看有你家乡的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抡花·承德 滦平县
每年的正月十五,滦平县火斗山乡大店子村,都会举行“抡花”的表演来闹元宵。抡花是大店子村的传统民俗文化,属于民间花会中的一档。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清时村中梁氏世祖从山东迁移此地,开始学习研究抡花技艺,当时是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免于火灾而祭祀“火神”,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 寄托着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金色的铁水被一层层地甩出来,火树银花,耀眼夺目,气势磅礴,景象十分壮观,令人惊叹。
常山战鼓·石家庄 正定
每逢重大节庆活动,古城正定便会上演气势恢宏的常山战鼓。今年正月初三至十六,赵云庙会有精彩的战鼓表演。
正定常山战鼓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形,至明代已盛行于民间,正定是历史上“常山郡”所在地,故称其为“常山战鼓”三国时期赵子龙摆下常山架鼓阵,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自此,常山战鼓闻名于世。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清锣鼓,主要用于广场表演。
井陉拉花起源于明清,产生并流传于井陉县境内,是河北最具特色的民间舞种之一。
井陉拉花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传统井陉拉花有其显著的艺术特色,以“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井陉拉花的音乐为独立乐种,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寺庙音乐、宫廷音乐的色彩。
藤牌阵·邢台 沙河市十里铺村
沙河城镇十里铺村一年一度的“藤牌阵”展演活动,庆贺新春佳节,当地人称之为“打藤牌”。
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军攻打北京溃败南退,途中一义军将士秘密逃遁十里铺村,隐姓埋名至去世。此人为人忠厚老实,不善言词,偶遇邻人欺侮,只以微笑还之,村人送绰号“老拙”。村民知道“老拙”的武艺独特,便纷纷请求老拙教几手防身。老拙便将“藤牌阵”传授村民来护村、防身,并留下阵法“只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谁传外谁死”的训诫。三百多年间,村民遵循训诫,代代相传至今。
苇子灯阵·邯郸 峰峰矿区
每到元宵节前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东王会举办“苇子灯阵”表演。
村民们披红挂彩表演“苇子灯阵”,苇子灯有24个,象征农历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明灯闪耀,风调雨顺,祈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幸福祥和。
摆字龙灯·保定 易县
易县摆字龙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满族民俗舞蹈,已有三百余年历史,起源于守陵村忠义村。
易县摆字龙灯既能舞出中国传统龙鲜活灵动、翻江搅海、振兴图腾的气势,又能摆出“国泰民安”、“中华巨龙”等变化多样的造型字句,更能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体现创新精神,内涵更为丰富。该龙灯集艺术性、观赏性一体,在众多舞龙队中独树一帜。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鼓·石家庄无极店尚
店尚敲鼓起于明、盛于清,至今已500多年历史。
店尚敲鼓最独特的是“对鼓”,对鼓时两个村子的鼓队东西两侧各为一方,好似两军对垒,互不服输,要从鼓声上千方百计压倒对方,哪头坚持不住停了下来哪头就算输了,因此几乎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博个头彩。对鼓大赛从春节前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天白天吃完午饭比赛就开始了,一直到凌晨十二点,可以说对鼓是店尚村过年最好看也最有特色的娱乐节目。
抬皇杠·邢台 南和县河郭乡
河北省南和县河郭乡数千村民迎来了传承千年的民间社火活动——抬皇杠。抬黄杠也叫抬杠,抬花杠,距今已有2000多年。相传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在南和张路郄村一带和汉军展开激战,河郭一带的村民,用黄杠带着食品给农民军送粮,在贾宋和那里的村民汇合一起支援起义军,后形成习俗。
盛大的抬黄杠活动约10年举行一次,2017年春节期间已经举办过一次盛大的抬黄杠活动,所以今年应该是看不到了……
河西调·衡水 安平
河西调又叫娃娃调,“侉丝弦”起源于元末明初,是梨园界号称“五腔”(老调、丝弦、梆子、哈哈腔、河西调)班“的其中一腔。历史上的安平圣姑庙会期间,各种艺人云集此地,吹拉弹唱,进行演绎,争芳斗艳,各显其能,五行八作,热闹非凡。
腊会巡游·石家庄 正定
正定腊会是汉族民间除夕守时的娱乐活动。正定城内这种传统腊会为群众喜闻乐见。每年起会时,人们便闻声涌上街头,争相观看。送这道腊会走,又迎那道腊会来,人人精神抖擞,毫无倦意。有的老年爱好者,总是愿意抢过唢呐,跟着灯会吹行几道街;有的年轻人更要一直跟到落会,痛痛快快地敲一通大鼓方才尽兴而归。
今年除夕夜,来正定感受省级非遗——正定腊会的魅力!除夕天黑开始,鼓乐喧天,人们手举彩灯,游走串街,是为正定古城一道古朴靓丽的独特年俗。
打树花·张家口 蔚县暖泉镇
打树花是暖泉镇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特色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
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暖泉打树花已经成为日常表演。
冀东地秧歌·唐山 秦皇岛
冀东地秧歌是河北省有代表性的一种广场自娱性的民间舞蹈,盛行在简称冀东的河北省东部的昌黎县、卢龙县、乐亭县、滦县、抚宁县、丰润县、迁西县、遵化县、丰南县、迁安县、滦南县、玉田县的广大农村。因其不踩跷,是在平地上扭,为区别于高跷秧歌、抬杠秧歌、背杠秧歌,故称为“地秧歌”,也叫“平秧歌”。
冀东地处燕山脚下,渤海之滨,滦河之水贯通南北,气候温和,物产丰盛,文化发达。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的冀东人民,性格乐观、内向、幽默、风趣。
任丘大鼓·沧州 任丘
每年正月十三任丘十里长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从十里八乡进城的农民和走上街头的市民达10万余人。几十面任丘大鼓一字排开,贯穿东西,对峙南北,一起擂动,响彻九宵。
任丘大鼓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起初是受宋代“梁红玉击鼓抗金兵”的启示而孕生,用于抵御外侵,鼓舞士气。
任丘大鼓大鼓直径多在2.3米左右,用整张黄牛皮缝制,用铁钉1600余枚,能同时站开8-10人同时敲打。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脸社火·石家庄 井陉矿区
正月十二,是井陉矿区一年一度的春节文化活动上青横庄杠会、白彪红脸社火、拉花、西岗头龙鼓等1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轮番亮相。
矿区白彪村的红脸社火历史悠久。与不化妆打扮的白脸社火不同,白彪村红脸社火参加表演的人员均化妆打扮。其表演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故事情节虽与戏剧武打相似,但与戏剧的舞台表演不同,一招一式的表现极具现实击技体现,真刀真枪的表演器具,配合锣鼓器乐,观赏性非常强。红脸社火每一场表演叫做“一盔”,白彪红脸社火共有“十盔”,每盔均有剧目名称,包括“三英战吕布”、“呼延庆打擂”等。
这些只是河北春节期间
各地非遗表演的一小部分
你家乡的民俗表演都有啥
欢迎分享给小编~~~
推|荐|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河北旅游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