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阳明:强大的内心,谋略与匠人精神 || 友好生活

2016-05-01 水姐 秦朔朋友圈


四月绵绵的雨中,我一直在学王阳明心学,并不让我感觉到沉闷阴郁。我想以后我回想起人间四月,总是带着点“心学”味道,也挺好的。


文/水姐



王阳明其人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生,天蝎座。这个星座的性格是:对互不相同和互不相融的事物有特殊的兴趣,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并加以区别,神秘、极端、好斗、狂热。现在看看,似乎过于贴切!王阳明闻名于世人的是“五溺”和“三变”:


“五溺”——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


“三变”——三十七岁在贵州龙场悟得“知行合一”;四十二岁教人“静坐澄思”,以收回放纵散乱的心思;四十九岁时由百死千难之中悟得“致良知”之旨。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王阳明喜欢曾点,这个让孔子“吾与点也”的才子说过的场景:暮春三月,我们穿上了春装,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台上吹吹风,唱着歌一路回家。不被物累、不被物滞,无处而不自得。在暮春,怪不得我这个时间段要读阳明呢,天时上也挺合啊。


话说,到了三十岁左右,再读读王阳明,似乎也是个好时间。那些免于恐惧的自由、自在、自得到底在混乱急躁的时代有没有?有朋友问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么人在现代俗世活着似乎更没啥意义了。我慢慢觉得不然,精神这东西,因为不可得,所以才需要不断解释。王阳明说的,“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你看明朝中后期也是够乱的,所以这样的人出现了;你看如今的世道也是够浮躁的,出现谁了?没出现谁,但至少,我们比那时候更平等了。平等,也许是经过百代人心里的善念经年累月演化出来的……如今,我们每个人还是应该多动善念,为不知道多久之后的人类做点贡献……


我修习阳明心学的体会将其总结为:强大的内心、伟大的谋略(战略)、匠人精神……一个完整的在世间想做点事的人,这三点缺一不可。



强大的内心


   一个人生下来,首先不过就是父母好不好,是不是一直能健康快乐地陪着你。但是每个家庭不同,富贵贫穷旦夕祸福也不定。王阳明十三岁时母亲早逝,父亲远在京师任职,继母对他不好,他能买来罕见怪鸟放入继母被窝之内,并买通巫婆告诉他继母,说是怪鸟是他亲生母亲上告天帝,天帝派阴兵来惩罚她的。继母吓坏了,下跪求情,王阳明也一并下跪。从此继母就对他视如己出了。



然后,人生在世,长大过程中,就剩怎么对待挫折的问题了。求学、婚姻、工作,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在求学中,王阳明对于科举不中很平静,觉得“科举本来是小事,我为这样的小事郁闷实在不该”。他从十七八岁开始考,考到二十七八岁,才中了。二十七八岁在我们现代,也能博士毕业了。


再然后就是工作、婚姻的事情了。王先生新婚之夜就去跟老道聊人生哲学,显然婚姻不在他内心里置顶重要的位置。那么重要的也许就是屡次工作上的挫折了,据说前前后后加上有6次。


三十七八岁,他坐进了石棺去参透生死,成就了“龙场悟道”。释、道和儒如何融合,出世入世如何不分裂内心,知行如何统一,心的修炼,完全靠自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想中年危机,不过也就是这点事儿了。不如去参透些什么,持续让心去修炼。


这颗心,是一颗全心。我们知道,在心学里强调:知就是意义的形成和确立;行就是意义的发生和实践。这颗心生来就懂得很多,是自己蒙蔽了自己。这颗心也可以与外界无缝连接,也可以跟外界彻底隔绝。事物不放心上,事物本身还是很乖的、安静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有时候,这让我想到了马克思的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多方面发展。26岁的他就提出了这一思想。也让我想到六祖慧能,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有人都告诉我们,我们本就有颗强大的内心,自给自足。这些都是他们几个伟人40岁前都明白了的。在25至40岁,这15年间,人的内心应该勤于修炼才是!



现代人面对那么多不确定性,玻璃心根本无法存活,钢铁心,金刚石心才行,阳明先生显然也是危机管理、不确定性管理的高手。



古是谋略 今是战略格局


  人活着要面临艰难险阻,不仅要有颗“全心”,也要略尽“全意”。中国是政治早熟的国家,历史上有丰富的关系丛林分析案例和哲学积淀。


王阳明就是不仅有强大的内心,也有谋略的人,谋略似乎是混得好的中国人的必备品。谋略这东西,不光是精密的大脑路线图,也是内心所信仰所监管的“诗与远方”(big picture)。古代,因为记录下来的正史野史里都强调的是谋略,如今世界,则更强调一个人的战略格局。


王阳明35天平定宁王叛乱,坏了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奇葩皇帝,由于小时候自卑,非得封自己一个威武大将军朱寿的称号)亲征的好事,也能想出来主意,每天不让活捉来的朱宸濠吃饱,出战时却给他化妆化的精神饱满。让朱厚照直接跟他决斗,让百姓们围着看双方单挑。给皇帝赢得了面子。


此外,他真正发挥其本领的是平乱之后对地区秩序的重建过程。根据王的分析,省边境地区的土匪激增原因在于行政的不完善(《王阳明全集》奏疏《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入伙土匪比起留在户籍中要实惠得多。(“狼兵”是雇佣部队,雇佣部队大部分士兵居住在华南、广西一带的壮族人。他们虽然勇猛、果敢,受到社会公认,但往往会顺手打劫。)王阳明曾于正德十二年五月向匪首递送《告谕浰头巢贼》,“……乃必欲为此,其间想亦有不得已者,或是为官府所迫,或是为大户所侵,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后遂不敢出……尔等今虽从恶,其始同是朝廷赤子;譬如一父母同生十子,八人为善,二人背逆,要害八人;父母之心须除去二人,然后八人得以安生;均之为子,父母之心何故必欲偏杀二子,不得已也;吾于尔等,亦正如此……何不以尔为贼之勤苦精力,而用之于耕农,运之于商贾,可以坐致饶富而安享逸乐,放心纵意,游观城市之中,优游田野之内。……”他信仰的是:无论是何种境遇的人心中都有其看重的秩序。即使是落草为寇,内心里仍有可以寻见的恻隐。



王阳明的谋略,是他的实力。他的实力又有内心所坚持的东西。再说一遍:不光是精密的大脑路线图,也是内心所信仰所监管的“诗与远方”(big picture)。由此,再看他的四句教:


無善無悪是心之体——善無く悪無きは是れ心の体なり

有善有悪是意之動——善有り悪有るは是れ意の動なり

知善知悪是良知——善を知り悪を知るは是れ良知なり

為善去悪是格物——善を為し悪を去るは是れ格物なり



匠人精神:细节里的心学



   在中国,习大大多次提到王阳明,用“致良知”告诫官员,用“知行合一”勉励青年,王阳明在现代反而当起了“网红”,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王阳明显然很早就是“东亚红人”。在日本,他更是受到了极大尊崇,他对日本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中国。


回到现代匠人精神的母国,我们先看看王阳明是怎么改变了日本的近代史的!


为什么这么说?他的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等)是日本的近代化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民道德建设的主要理论基础;另外,对于目前中国的热词,日本的老词——“匠人精神”,也有多面相关性。阳明学的普适性可见一斑。


1510年,日本“后五山僧侣”之一了庵桂悟以87岁高龄奉幕府将军足利义澄之命出使中国,期间逗留了3年。直到1513年才能跟王阳明见上一面,他回国前,王阳明特作《送日本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相赠。可惜的是,了庵桂悟回国后第二年就辞世了。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朱子学在中国和日本都是官学、显学,直到17世纪40年代,中江藤树开创日本阳明学派,他也由此被称为“日本阳明学始祖”。



章太炎曾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梁启超说,“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东乡平八郎(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侯爵,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国主义的“军神”)就曾说,“一生俯首拜阳明”。在当代,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最推崇王阳明,他曾说,明治维新新三杰中的他的两位老乡——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对阳明学有极高造诣。此外,田松阴时——倒幕运动中的先驱性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明治维新的精神指导家和实干家,他就是典型的阳明学派代表,办过私塾,80个学生中有半数是明治维新的英杰,如伊藤博文、木户孝允、高杉晋作等。



日本阳明学认为,心即理,心是万物之本;孝德是任何人都具有的“本心”;内在与人心之中的“良知”是“明德”,“明德”之本是孝;注重践履,强调知行合一。日本近代跻身世界一流国家之后,特别是日俄战争后,金钱万能思想泛滥,道德颓态毕露,日本重启传统思想和文化就靠阳明学复兴运动,强调对良心的皈依、内心的纯粹及至诚、积极的献身、彻底的行动主义等。井上哲次郎将阳明学定位为代表心德的东洋道德精华,“领悟陶冶和熔铸武邦国民之心性的德教精神。”高濑武次郎则将阳明学与《教育敕语》的“忠孝一本”国体精神相连接。阳明学升级为国家主义阳明学。明治阳明学塑造了两个与阳明学相关的模范国民形象——“孝亲爱人”的中江藤树、“勤勉好学、至诚报德”的二宫尊德,写进了国民修身教科书。战后恢复的基于近代(1868年始)前的阳明学所构建的道德。


匠人精神是一种沉静务实、淡泊名利、格高致远的精神,是擅于发自内心的自我欣赏,和在不断完善工作过程中品味成就感所带来的一种自我激励。工作的好坏与自身的人格荣辱有直接关系。一流的匠人,肯定是人品比技术重要。一个人首先要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唤醒体内的一流精神,才能达到一流的技术。匠人和心性育成密不可分。


王阳明在教学过程中认为,人有四个重要的阶段和素质,分别是: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立志,就是要问天命、追意义、求终极关怀,而不仅仅是追求成功和效益。第一流的匠人是第一流的人,做第一流的人必须要有品格。品格中分质和量成分,质就是纯净度,量就是影响力。勤学,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觉”的过程,内心里的领悟,而不仅仅是掌握外在的资源而已。改过,就是自己要给自己设问,遇到问题,改正。责善,不仅老师可以改正学生的错误,学生也可以跟老师有争论,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把精神境界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境界、道德境界、宗教境界,并认为三者间依次递进,审美境界指感性境界,以感性需求为中心;道德境界是理性境界,承担义务与责任,宗教境界是为信仰献身,以痛苦为特征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好的匠人,必然是具有审美境界、道德境界,甚至是有宗教境界的。



前不久有一篇“奇葩论文”说马云的骨髓里有王阳明的DNA,马云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是王阳明的基因转换和重组的结果。随时随地是一种电商营销的模式,随处体认是一种道德实践过程,但在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以人为终极目标上,两者却有相似性。


如今,中国庆祝劳动节的基调是工匠精神的发挥。我在想其实,学王阳明也好,学工匠精神也好,一切都不能分裂着看。一个人,要有强大的内心精神指引,又要有自己的战略格局,也要有操作细节的耐心和恒心。这一切,至少王阳明都是做得到的。人活得不长不短,心要一直修炼着吧。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