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夏季养生八不宜!老人更要注意!

老年之声 2019-04-06

夏天已到,天气越来越热,人们为求得一丝凉爽,往往忽视了防病保健,而诱发各种不适感,甚至导致病痛发生。因此,消暑也要讲科学,不可掉以轻心。


夏季养生八不宜



1不宜坐木

俗话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正是阴气初生的时候,故不能过于贪凉快,应当让机体出汗降温。


另外,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环境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如果久坐,使人易患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因此,建议夏日在户外晨练或乘凉的人们,尽量不要坐在露天的木椅上,尤其是雨后。随身带个薄垫子垫着坐,可以暂时隔开湿气,但也不要坐的时间过长。


2不宜多吃冷食

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


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到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3不宜“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让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严重者还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时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就会“乘凉而入”。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或待汗发散干之后再冲洗。


同样的道理,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进很多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可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4不宜夜晚露宿

夏天,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再遇冷风袭来、露水加身,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可能染上疾病,如大脑炎等病。



5不宜缺少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导致睡眠不足。因此,中午睡上一两个小时,对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好措施。


6空调不宜开得太大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但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对室内外温度变化难以适应而容易“伤风”“感冒”。而且如果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致使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若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就容易患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温差不易太大,最好在摄氏5-8度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度。



7不宜戴过深或过浅的太阳镜

太阳镜能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但如果镜片颜色过深,会因视物不清而影响视力;如果镜片颜色过浅,紫外线仍可透过镜片损伤眼睛。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应允许15%-30%之间的可见光线穿过灰色或绿色的镜片,不但可以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8不宜空腹饮茶

夏季不宜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夏季饮茶,应是在饭后喝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需立刻停饮。



夏季养生三宜


1饮食宜多吃“苦”

夏季饮食原则是“养阳”,养阳重在“养心”。除了清淡饮食,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为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


提示:苦味食物均属寒凉,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



2宜晚睡早起

夏季更应该注意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所以适宜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夏天中午午休一会儿;下午的时间可以吃点粗粮或者一根香蕉,补充能量。


3夏至前后半月最宜节气针灸

根据中医学理论,夏天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可以在夏至前后15天适当开展针灸治疗,冬病夏治。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冬季里爱发作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夏天容易因吃寒凉食物导致胃痛、腹痛、腹泻的患者,在盛夏针灸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




为您

推荐




本文来源:健康养生、腾讯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编辑:白晨 // 责编:李雨楠 // 监制:曹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