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为天地立心”到“为机器立心”——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第三场讲座小记
“我们每个人都是通用智能体,研究通用人工智能其实也是开启人类认识自我的新阶段,通用人工智能与传统中华文化都是研究人性的本质,是一体两面。”
1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第三场活动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以“为机器立心——迈向通用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科普讲座,让所有听众都接受了一次科学与人文的思想激荡。
1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在北京举办第三场科普讲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以“为机器立心——迈向通用人工智能”为题作讲座。(人民政协报记者 齐波/摄)
近3个小时的讲座和现场互动,全国政协委员、地方政协委员、高校学生、科研工作者800余名听众用一次次的掌声,证明了在听取朱松纯讲座,剔除了对人工智能“认知眩晕”之后的一种精神上的愉悦。通用人工智能是什么?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有哪些路径?人工智能是否存在失控风险?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如何取得竞争优势?朱松纯从通用人工智能的基本特征出发,结合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阐述对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的思考。他用专业且丰富的知识和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娓娓道来,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系统的回答,并演示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科普课。有参加了到目前为止全部三场“委员科学讲堂”的听众告诉记者,这是特别具有人文色彩的一次科普讲座。而,这也是朱松纯所指出的,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将极大推动文理交叉与学科融合。“通用人工智能怎样能保证安全?”“如何让人工智能可控,实现为机器立心呢?”“我们需要经历怎样的阶段,才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计划?” ……听众用一个又一个独具思考的问题与朱松纯委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科学思想的碰撞,完成了通用人工智能科学知识的普及。安全,是现场听众高频次的话题。在谈到此问题时,朱松纯举了ChatGPT4讲述“林黛玉倒拔垂杨柳故事”的经典案例。他表示,由于GPT并不理解用户给出的问题,也不理解《红楼梦》与《水浒》之间的关系。GPT4做不到理解人的意图,理解文本之间的关系,GPT4产生的海量信息是不可信的,这些不可信的信息会让原本明确的概念变得似是而非,原本比较清晰的认知变得模糊,就像在大脑里形成了一团“脑雾”,进而给社会带来“认知眩晕”等问题,影响人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引发一系列社会安全、伦理等方面的挑战。朱松纯认为,当前大模型不具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能力,更缺乏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即缺“心”,也无法与人类用户进行有效沟通,很难取得人类的信任。因此,他要给通用智能体赋予价值体系和认知结构,要为机器立“心”,让AI获取人的信任。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价值观的指导下,从“心”出发,让AI由“价值驱动”而非“数据驱动”;走“小数据,大任务”这一原创核心技术路线,探索统一的认知架构,“为机器立心”,实现智能体与人的“四个对齐”(在共同的情景之中,拥有共同的常识、遵守共同的行动规范、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才能让冷冰冰的AI拥有与人类相通的情感、道德与伦理,获取人类的信任,进而真正融入人类社会,造福人类。这其实是实现了机器由“物体”到“生命体”质的飞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其实,从“为天地立心”到“为机器立心”,都展示的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人文情怀、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这种责任担当也体现在全国政协委员对“委员科普讲堂”的踊跃上。“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一名科技工作者,助力科普、传授科学知识是职责所在,也是履职尽责的分内之事。”朱松纯表示。开展“委员科学讲堂”活动,是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二十大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全国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一项专项工作,目的就是发挥政协人才荟萃的优势,为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提高社会大众科学素质作出政协贡献。从首场登台开讲的施一公,到第二场开讲的潘建伟,再到第三场开讲的朱松纯,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开讲的都是当前最火的话题,讲授者都是最顶尖的专家。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在读博士侯诗玉同学说,能参加“委员科学讲堂”是非常难得的机会,通过“委员科学讲堂”能现场聆听科学界的大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最前沿的科学知识,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和研究问题的角度。“下一步,全国政协将积极运用多平台多渠道多层级形成传播合力,继续为提高社会大众科学素质,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科学梦想,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为我国科技人才提供后备力量,为助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作出政协贡献。”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志刚表示。朱松纯的腿不能久站,本来讲台上准备了一把椅子,但近3个小时的讲座交流,他一直站立着与大家交流,听众的热情让他忘记了劳累。这小小的细节,显示的是朱松纯的一种坚持。“希望你们都能做智能时代的先知、先觉、先行者。”朱松纯希望通过他的讲座引起更多人对通用人工智能的兴趣和研究。因为,朱松纯明白,要出现人工智能的“中国时刻”,中国科技要“立”起来,关键在于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为机器立心,为人文赋理,以有组织科研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从而凝聚新的战略驱动力、形成新的战略主动优势,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我们期待更多勇“立”潮头之人!本刊记者:陶家璇
校对:焦 晴
审核:史慧玲来源:《中国政协》2024年第2期